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刘备为何死前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这种话?其实这是权力的游戏!

时间:2012-10-12 03:25:46

相关推荐

刘备为何死前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这种话?其实这是权力的游戏!

《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描绘成一个神人。他深谋远虑,用兵如神,鲁迅先生读了《三国演义》不禁感叹: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从三国时候起,对诸葛亮的崇拜就已经开始,并一直延续下去。武侯祠至今仍然是成都的一个旅游景点。关于诸葛亮同志的丰功伟绩,后世之人歌功颂德的实在太多。《三国演义》是杂糅了历史史实与情节虚构为一体的小说。要说全部是史实吧,靠不住;要说完全虚构吧,还真有些是真人真事。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名气最大的政治家之一,也是最被人们所误解的政治家之一。人们谈起诸葛亮,脑海里一定会最先浮现出“借东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等等。然而,事实上述这几件事,诸葛亮一件也没干过,全是后人编的。由于这些虚构的东西,诸葛亮在过去被人认为是智慧的化身。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这些东西反倒成为诸葛亮被人诟病的地方。比如郎咸平先生就在《谁在谋杀中国经济》一书中直指诸葛亮是“投机取巧”,“万一东风没有借到,东吴数万将士的生命置于何处?”

其实,我们真正认真地看一看史书的记载,我们就会认识到:诸葛亮真正最值得后人称道的,既不是《隆中对》,也不是赤壁之战,而是他在刘备去世以后的十来年里对蜀汉帝国的治理。这就必须从刘备永安托孤谈起。在夷陵之战中,蜀汉帝国一败涂地。身心俱疲的刘备在逃回益州后一病不起,最终于公元223年病逝在永安(今重庆奉节)。在死前,刘备留下了一段被后世一再分析、争论的遗言,他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又对儿子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怎么看这段遗嘱?

要解释这段遗嘱,首先必须搞清楚对于这段话的字面意思究竟是什么。这段话里,别的文字都没有歧意,唯有最后四个字“君便自取”,后人有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通常理解的让诸葛亮自己取而代之,即这里的“取”是拿走的意思,让他自己将蜀汉的皇位、皇权拿走。今人方北辰先生提出另一种解释:刘备不是让诸葛亮可以自己取代刘禅而是选取其他人当皇帝。也就是说,“取”是选择的意思。刘备给诸葛亮的只是“废立之权”而非整个国家大权。

我认为,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应该以古人的理解为准。尤其是史书中的话语,一般都是经过史家提炼、修饰的,并不是录音机录下来的原话。刘备当时的原话是什么,后人已不得而知。所以,在对于这个话的理解上,首先应以陈寿本人的理解为准。

陈寿本人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陈寿说刘备托孤是“举国托孤于诸葛亮”,“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就是说,认为刘备将整个国家都交给了诸葛亮,这种举动大公无私、空前绝后。这也就意味着,在陈寿看来,刘备是将权力完全授予的诸葛亮,不但有废立之权,也有自立为君的权力。说白了,刘备就是对诸葛亮说:“我儿子如果不行,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刘备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一般认为二种可能。

第一种,完全出自真心,愿意就把蜀汉政权交给诸葛亮。陈寿是这样认为的,后世也有很多人是这样认为的。不过有些人认为不可能。易中天先生就提出三条反对的理由。其一是无此先例,其二是没有“轮番为治”的民主观念,其三是“没有人认为这种替代是正当的”。这三条理由其实并不确切。中国古代有禅让的先例,尧、舜、禹三王的禅让历来受到以儒家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称赞。而且,前任指定继任者也不叫民主观念,在民主观念出现前,各种教会、帮派基本上是用这种方式传承的。至于有没有人认为这个是正当的,那也未必。如果刘备没说过这话,当然就不正当;既然有刘备明确的授权,怎么就不正当了呢?所以说,这种可能虽然很小,但依然是存在的。

第二种,试探诸葛亮的忠诚,逼诸葛亮表态。康熙皇帝说刘备这番话是“猜疑语”,也就是说刘备并不信任诸葛亮。他之所以明明不信任,又要这么说,就是要逼诸葛亮当面表态,誓死效忠。当然,最后的结果是诸葛亮当即表态:“臣一定尽心竭力,忠贞不二,至死不渝。”这种观点比较得到后人尤其是今人的认同,比如陈迩冬先生、易中天先生都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必须要把话说透,这样刘备才好放心去死,诸葛亮才好放心辅政,刘禅也才好放心当皇帝。然而,问题在于,这种表态有用吗?曹操在汉献帝的面前是表过态的,结果如何呢?刘备真会以为,诸葛亮表了态就能够保住刘家的江山了吗?恐怕不会吧。首先,刘备本人就经常说话不算话。以己度人,肯定也不会轻信他人的承诺。其次,即使诸葛亮遵守诺言不当曹丕,但架不住他当曹操啊?他不篡位,不等于他的儿子不篡位。在此情况下,他逼诸葛亮表态所能得到的利益,与授权诸葛亮“自取”所代来的隐患(既包括给诸葛亮篡位口实,也包括在刘禅和诸葛亮制造的矛盾)相比,谁大谁小呢?以刘备的政治智慧,这么做的可能性也不大。

那么,刘备说这番话究竟意欲何为呢?这就必须从刘备所面对的局势来分析。当时刘备所面对的局面极其险恶。

夷陵之战战败,损失惨重,蜀汉政权危在旦夕。外部魏、吴两个强国对于蜀汉虎视眈眈;内部原先刘璋集团的人和蜀地本土的势力都在蠢蠢欲动。刘备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一班老臣、亲信大多已经去世。最早跟着刘备南征北战的人中,关羽、张飞、法正、孙乾、简雍、糜竺等都已先于刘备去世。后来刘备非常信任的法正、庞统也已去世。刘备真正能够信得过的,只有诸葛亮、赵云、魏延等几个人。这其中赵云和魏延是纯粹的武将,不可能让他们辅政。诸葛亮在蜀汉政权内无人能与之抗衡。

在这种局面之下,一方面,辅政大臣只能选择诸葛亮,而且必须给诸葛亮足够的权力。不给足够的权力就无法控制住政权内部的各种反对势力,也无法对抗魏国和吴国的进攻。对此,刘备没有别的选择。另一方面,一旦给了诸葛亮足够的权力,那么除了诸葛亮自己,没有人能够阻止诸葛亮篡位。如果刘禅或者其他人想和诸葛亮斗,那肯定是自寻死路。诸葛亮篡不篡位,不是刘备能控制的事。

在三国历史上,存在三大影响历史走向的战役。一是官渡之战,可谓袁绍衰败的开始;二是赤壁之战,为三足鼎立之势奠定基础;三是夷陵之战,导致蜀汉实力急剧下降。就夷陵之战来说,刘备几乎赔上了蜀汉的精锐之师。之后在永安白帝城,刘备将刘禅托孤给了诸葛亮,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对诸葛亮说了这样一句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最后一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特别是“君可自取”,后人出现了不同的解读。当然,还有人认为刘备这么说是在试探诸葛亮,意思是希望诸葛亮表达效忠阿斗的忠诚。对此,在笔者看来,刘备不仅没有试探诸葛亮的意思,而且,如果刘禅真的不能辅佐或者昏庸无道,刘备也希望诸葛亮可以取代他。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不仅遭到了人生最为惨痛的失败,蜀汉也因此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汉半壁江山已经丢掉,连带着损失关羽、张飞等诸多大将。同时,北边有强大的曹魏,东边有可能趁火打劫的东吴。在此背景下,蜀汉内部再不团结的话,必然会走向灭亡。所以,刘备首先用曹丕来和诸葛亮进行比较,肯定孔明能够挽救蜀汉的能力。换而言之,当时风雨飘摇中的蜀汉,需要一个强力人物来稳定局面,而这个人自然是十倍于曹丕的诸葛亮。

不过,确立诸葛亮在蜀汉的权威也就罢了,刘备为什么要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呢?对此,在东汉末年,因为接班人继承问题,多个诸侯就此走入历史。其中,代表性的就是袁绍,因为几个儿子没有团结起来,从而被曹操剿灭。同时,在陶谦去世之前,没有将徐州交给自己的儿子或者其他家族人员,而是让刘备来镇守荆州。目的非常简单,就这托孤之人比自己的后代更有能力,更可能确保该集团的长存。诚然,在封建王朝下,家天下观念被皇帝所遵循。但是,在生死存亡之际,总有人会做出更理性地选择。

最后,放在蜀汉身上,刘禅的能力,知子莫如父的刘备,应该非常清楚。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刘禅的资质和能力相对平庸。而且,当时的刘禅只有18岁左右,很可能震慑不了地头蛇的益州本土派。在此背景下,君可自取有助于确立诸葛亮在蜀汉的权威,并让他去实现刘备匡扶汉室的遗志。换而言之,君可自取也是在告诫刘禅,不能妨碍诸葛亮北伐中原的行动,毕竟后者被刘备赋予了取代你的权力。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刘备为何死前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这种话?其实这是权力的游戏!”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刘备白帝城托孤 诸葛亮为何宁死都不肯接受刘备的‘禅让’呢?

刘备白帝城托孤 诸葛亮为何宁死都不肯接受刘备的‘禅让’呢?

诸葛亮,刘备,刘禅,军事,诸葛,能力,李严,不才,大臣,权利,汉室,皇帝,蜀汉,股肱之力,自取,夷陵之战,为什么不,如何看待,吴发,刘备召,子刘禅,曹丕,曹操,若嗣子,大可以,三国志,事实证明,先主,内政,听闻

2007-12-11

刘备与诸葛亮关系 真是“鱼和水”?刘备临死说的四个字揭开真相

刘备与诸葛亮关系 真是“鱼和水”?刘备临死说的四个字揭开真相

诸葛亮,刘备,关系,四川,权力,刘备心,诸葛,白帝城托孤,人们,三国演义,太守,成都,自取,蜀汉,核心圈,刘备攻,刘巴,孔明,庞统,才让,若嗣子,葛亮,许靖,马超,太傅,尚书令,刘备托孤,都会,一战,三国志

2014-09-13

为什么刘备临死前还不信任诸葛亮呢?

为什么刘备临死前还不信任诸葛亮呢?

诸葛亮,刘备,蜀汉,刘禅,总经理,忠心,曹操,孙权,曹丕,若嗣子,一生,大事,时候,江山,知遇之恩,自取,笔者,不信任,这句话,为正,关羽,刘备必,昭烈帝,庞统,张飞,诸葛,都会,三国志,不才,三顾

2007-07-24

作为千古君臣的典范 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 其实远远不如他!

作为千古君臣的典范 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 其实远远不如他!

刘备,诸葛亮,庞统,孙吴,李严,关羽,孔明,葛亮,诸葛,关系,内政,汉中,自取,笔者,谋臣,白帝城托孤,刘备东,刘备入,古今之,张飞,孙权,曹操,若嗣子,盛轨,称王,陈寿评,不才,井井,举国,个性

201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