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内心充满政治理想的孔子如何面对现实的挫折?

时间:2012-10-18

话说在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春天的时候,鲁国同齐国讲和

提示:本文共有 40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孔子

孔子是一个既有政治理想,又富有实际政治才干的人,这种人在其内心里往往不止是想“立言”和“立德”,更想通过“立功”来证明自己的理论。

话说在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春天的时候,鲁国同齐国讲和。到了夏天,鲁定公约了齐景公在祝其会见,这祝其实际上就是夹谷,而这次约会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夹谷之会”。

由于这次约会由以教育而出名的孔子担任傧相,齐国大夫犁弥没把尽职调查工作做足,就轻率地对齐景公说:“孔丘虽然懂得礼仪,但是却没有勇气,如果派莱人用武力劫持鲁侯,一定能够如愿。” 齐景公觉得这想法不错,就准备按犁弥的计策执行。

鲁定公

当在夹谷之会过程当中如期发生状况时,孔子一边镇定地带着鲁定公往后退,一边高声说:“士兵们快操起兵器冲上去!两个华夏之地的国君相会,而夷人俘虏却以武力来捣乱,这不是齐国国君命令诸侯会合的本意。华夏以外的人不得图谋中原,夷人不得触犯盟会,武力不能逼迫友好。这样做对神灵是不祥,对德行是伤害,对人是失礼,国君绝不会这样干。”

齐景公听了孔子的这番话后觉得有点犯难,就急忙令莱人避开。

即将举行盟誓时,齐国人在盟书上加上了这样的话:“一旦齐国军队出境作战,鲁国如果不派三百辆兵车跟随我们,就按此盟誓惩罚。”孔子让兹作揖讨价还价说:“如果你们不归还我们汶水北岸的土地,却要让我们供给齐国的所需,也要按盟约惩罚。”

鲁定公

到了这年冬天,齐国人向鲁国归还了郓邑、瓘邑和龟阴邑的土地。

在这个故事中,孔子的形象显得大义凛然,与妄自尊大、恃强凌弱的齐国君臣针锋相对,他的勇气主要来自心中对道义的坚定的信念。由此看来,就算是在政治上持保守态度的人,只要有理操之在手,即使是面对大国国君的淫威,也能做到有利有节。

在外交上取得建树的同时,孔子在鲁国国内也大力推行仁政,他注意运用舆论工具,让主流社会很快就恢复了过去盛行的礼义风气。这时,鲁国的商人能够做到经营诚信,百姓也路不拾遗。一连串的顺利让孔子自信满满,他开始变得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

鲁定公

为了实现加强国君公室的权威和抑制公卿大夫们势力的政治理想,孔子雄心勃勃地提出一个“隳三都”的大规模清拆违章建筑的计划来,结果酿成了极其激烈的群众性暴力事件。

孔子理想当中的社会,应该是象周公所设计的那个有秩序的和谐社会:君主位于权力金字塔的顶部,下面是卿大夫、士、吏、平民等,这个权力是逐级下降的,各等级的人都各尽其责,各守本分。

可是当下的社会完全乱套了:先是周王失礼,权力落到诸侯手中,而诸侯手下的卿大夫也想方设法架空君主,成为国家实际的统治者;更不幸的是,卿大夫又被家臣架空,家臣反倒成为执国命之人。以鲁国为例,在阳虎掌权的五年里,家臣而号令国家,成为当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阳虎兵变失败后,“三桓”家族重新掌权,然而他们三家内部家臣的势力依然很强大。这种亘古未有的现象奇怪不奇怪?

鲁定公

因此,按照孔子的政治理想,他希望能够从三大家族手中为鲁定公收回一定的权力,可是,因此,孔子实际上得先帮助“三桓”从他们的家臣那里收回一部分的权力。

在春秋时代,季孙、叔孙、孟孙三家世代为鲁大夫,共执国政。因三家同为鲁桓公之后,史称“三桓”。三桓中以季孙氏势力最大,私属甲士达七千余人。三桓家族分别筑有各自的城邑作为统治中心,其中季孙氏筑城于费(今山东费县西北),孟孙氏筑城于郕(今山东宁阳东北),叔孙氏筑城于郈(今山东东平东南)。

原来周朝有一条规定:为了防范贵族诸侯日后造反,他们为自己所建造的城墙不得超过18尺。但是,“三桓”在掌控了国家大政后纷纷逾制。后来,三桓的家臣逐渐掌权,常依据城邑发动“下克上”的叛乱。孔子对这一幕早就看不过眼,因此,他在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活动而取得了国君的信任后,就怂恿国君鲁定公采取“隳三都”行动,也就是推掉三桓家里多出来的那18尺的部分。

子路侍坐

此时的三桓(季孙斯、叔孙州仇和仲孙何忌)、鲁定公、孔子都是穿同一条裤子的,孔子的意图是重振公室的雄风,而三桓则想借助孔子来压抑一下尾大不掉的家臣势力。因此虽然他们的想法不一样,但目标却是一致的。

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鲁国的大司寇兼摄相事,他派弟子子路执行“隳三都”的拆除违章建筑的行动,子路当时任季孙氏的宰。

第一座要拆毁城墙的城市是叔孙氏的郈邑,这次拆除行动没有遇到任何麻烦,因为郈邑刚刚经历了侯犯的叛乱,侯犯虽然已经兵败逃跑了,但叔孙州仇显然已经把这座城堡看成是叛乱的渊薮,因此对孔子派人拆郈邑这件事乐观其成。

心腹弟子

第二座要拆毁城墙的城市是季孙氏的费邑。季孙斯季桓子对费邑的长官公山不狃早就不对付了:当年公山不狃曾与阳虎相勾结,还发动兵变囚禁季桓子,对于这个耻辱,他怕是一辈子也忘不了。如今阳虎是败逃了,可是公山不狃依然占据着费邑,拥兵自重。孔子要拆自己的城邑,季桓子不但由衷高兴,他甚至一马当先,带着自己的军队到费邑去主持拆城行动。

公山不狃早把费邑当作自己的地盘了,无法无天的他居然带着军队出城,把季桓子给赶跑了。这还不算完,公山不狃越想越气氛,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费邑军队开到了鲁都来。

由于鲁国的军队基本上被“三桓”瓜分了,所以长期以来,鲁都的防卫都是很薄弱的,当公山不狃的军队如狼似虎地杀入都城的时候,鲁定公、季桓子、叔孙州仇、孟懿子这四大巨头一下子全懵逼了,他们无路可退,只得先逃入防守最坚固的季桓子府中。

孔子

接着叛军又追杀到了季氏家中,在季府,有一座高台,叫武子之台,本来是季家饮酒作乐的地方,现在则成为鲁定公他们抵抗叛军的堡垒。

在叛军攻势如潮,形势岌岌可危的时候,怎么可能少了孔子的出场。当孔子带着增援的军队赶到武子之台的时候,叛军已经开始仰攻了。这时箭矢如飞,有几支还从鲁定公的身旁掠过,可把他吓得够呛。

孔子赶紧命令申句须、乐颀两位将领率军冲下高台,与叛军进行血战。在孔子的激励下,政府军英勇抗击,居然还在战斗当中占了上风。此时鲁都的百姓也纷纷赶来支援政府军,在义军与政府军的联手夹击下,公山不狃的叛军姑蔑(今泗水县东)被彻底打垮了,他只得逃到齐国避难。于是,季桓子(季孙斯),仲孙何忌率师把费邑的违章建筑也拆毁了。

隳三都

但在往下要继续拆毁孟孙氏的郕城时,却受到了最强“钉子户”——郕邑宰公敛处父的拼死抵抗。

比起季氏与叔孙氏两个不幸的家族,孟孙氏内部倒是从来没出过一个出格的叛臣。当年在阳虎试图发动兵变时,叔孙州仇成他的俘虏,季桓子一路狂奔逃到孟家,只是因为公敛处父率领郕邑军队及时赶到,才赶跑了阳虎,并且挽救了三桓的命运。

说实在的,孟懿子并不想拆毁郕邑,因为公敛处父这个人还算是靠得住。然而郈邑、费邑先后被拆,看来郕邑也难以避免同一命运。不过,郕邑的长官不干了,他怒气冲冲地找孟懿子讲理:“郕邑是鲁国边境重镇,一旦其高大的城墙遭到拆毁,那齐国的军队长驱直入怎么办?”

孟懿子认同公敛处父的说法,但也无计可施,公敛处父便让他保持沉默,由自己出面以武力来对抗强拆。

孔子

公敛处父的强硬态度让鲁国当局大为恼火,十二月,鲁定公亲自率领政府军强拆郕邑。可是以鲁国政府军那“战五渣”的战斗力,就算在国君的亲自指挥下,郕邑仍然毫发无损。而此时隔壁的齐国听说鲁国因为拆迁问题引起了大规模的群众性对抗,也想趁火打劫一把。

由于郕城的城墙对于抵御齐国的入侵有一定的作用,在面对强敌入侵的威胁下,这时大家发烧的头脑一下子就清醒了下来,堕郕之举也就作罢了。

“隳三都”行动的最大获益者其实是鲁定公和三桓,孔子充其量只是他们的打手。虽然“隳三都”行动半途而废,但是却狠狠地打击了鲁国由来已久的“下克上”的歪风怪气,“三桓”的家臣们暂时不敢象过去那样的嚣张了,于是国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理顺。

孔子

可是,三桓的内部问题缓解后,那孔子的政治命运也就差不多了。

“三桓”集团对与孔子的政治主张心知肚明,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的最终目的是剪除权臣势力,重树君主权威,强公室而弱私门,将他们将其既得权力归还一部分给鲁定公的,那“三桓”自然就不会让孔子那么容易得逞的。而一旦失去最有实力的三桓的支持,孔子还能依靠被架空了的鲁定公吗?

对于孔子执政后鲁国所出现的种种变化,这并非是齐国人所喜闻乐见的。于是,齐国君就把大批的美女和乐师送到鲁国,打算去腐蚀和离间鲁国的君臣。本来就已经被架空的鲁定公最爱被腐蚀了,难得的是作为正卿的季桓子不仅坦然接受了齐国的女乐,还和国君一起沈醉与歌舞升平当中,长期不理朝政。

讲学

孔子老年得志实属不易,此时已经五十六岁的他觉得自己的思想成熟,非常期望趁着生命的余晖大干一场的。他于是规劝鲁定公重新振作起来,然并卵。孔子只好苦口婆心地继续劝说。

鲁定公见孔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扰自己享乐的兴致,鲁定公干脆高高挂起“免见”牌,不再搭理他了。

孔子没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才为鲁国恢复了一点统治秩序,这班扶不起的阿斗门却很快又完全颓废下来了,这时孔子的心情别提多难受了:他一心一意地为君主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和谐社会而劳心劳力,结果却被这些不识好歹的贵族老爷们当做是用后即扔的春后寒衣。“我心向明月,明月照沟渠。”这也许就是孔子当时的心理写照吧!

这时孔子的门生子路也觉得不对劲了,他跑来跟孔子说:“夫子可以走啦。”孔子舍不得走,想到自己那么富有远见的政治抱负就这样泡汤,他心有不甘,便对子路说:“先等等看吧,很快就要郊祀了,如果祭祀完后,他们把祭肉分给我,就说明他们还想让我继续干,那我还会留下来的。”

落寞的孔子

一年一度的郊祀由季桓子负责主持,孔子眼巴巴地等着祭肉分下来。他左盼右盼,终于没有等到。在他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很清晰的信号——他已经在朝中不受待见了。

孔子虽然在后世被称为“圣人”,但真实的孔子也是一个颇有有脾气和骨气的人,他一气之下,便带着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多个弟子离开了鲁国,开始了一系列周游列国的跳槽生涯。

随着孔子的离去,鲁国的政治改革也就嘎然而止了,政出三桓的局面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变。

脑洞爆裂:

面对那群烂泥扶不上墙的腐朽堕落的奴隶主贵族,孔子为什么不能象后来的孟子那样萌发出一些更为深刻的民主思想呢?

脑洞大开五千年(55)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内心充满政治理想的孔子如何面对现实的挫折?”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电影《孔子》之关于治理理念 政治理想 殉葬 子路和燕居

电影《孔子》之关于治理理念 政治理想 殉葬 子路和燕居

孔子,国君,子路,政治,百姓,论语,齐国,刑罚,鲁国,漆思弓,主张,女儿,电影,秦国,道德,车马,孔子说,论语·为政,力大,季孙,季平子,秦穆公,秦国国君,鲁君,中箭,和礼,好的,小成,有记,有品

2013-12-23 #故事会

尧舜禹禅让王位背后的真相——理想化的孔子 大智慧的政治

尧舜禹禅让王位背后的真相——理想化的孔子 大智慧的政治

孔子,天下,王位,君主,说法,天子,丹朱,儒家,圣人,孟子,尧舜禅让,候选人,尚书,百姓,社会,荀子,道统,不现实,所以说,是不可能,道德理想,尧年,从丹,大禹谟,古圣贤,帝喾,朱丹,禹逼舜,董仲舒,韩非

2013-08-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论语:当孔子的政治理想冲撞了贵族利益:大义与私谊第二篇

论语:当孔子的政治理想冲撞了贵族利益:大义与私谊第二篇

孔子,季桓子,鲁国,他的儿子,这个时候,时候,贵族,季康子,历史,魏国,山川,施济,政治,诗集,遗言,风范,辅助,做一个,对自己,有希望,计生,扶琴,陆国,好德,好的,家和,我得,有家,回来了,停下来

2017-08-18 #故事大全

至生活中不怕挫折 勇敢面对现实的自己

至生活中不怕挫折 勇敢面对现实的自己

图片,来源,你自己,网络,没有谁,心态,总会,相信你,别让,好点,都满意,阳光大道,辈子,事情,内心,后天,天无绝人之路,学会,态度,所想,时间,早晚,理由,洗礼,真心,眼泪,阳光,问题,生活,对自己

2018-09-24 #经典故事

听完水木年华的故事 你会更清楚 自己是面对现实?还是忠于理想

听完水木年华的故事 你会更清楚 自己是面对现实?还是忠于理想

父母,梦想,女朋友,时候,水木年华,理想,卢庚戌,清华大学,吉他,大学,现实,音乐,练琴,主唱,还可以,都会,事情,动物,唱法,室友,成绩,时间,校友,男生,面对现实,工作,四个人,可是他,因为他,坚持到最后

2007-09-29 #小故事

生活我们应该面对现实的困难与挫折吗?这三点将告诉你原因与意义

生活我们应该面对现实的困难与挫折吗?这三点将告诉你原因与意义

挫折,经历,磨难,价值,人生,意义,司马迁,杜甫,生活中,都应该,一生,常人,层次,所在,挑战,生活,当我们,对我们,这不是,罗斯福,邹韬奋,生活方式,由你,呀呀学语,人心,力量,受身,史记,学业,学会

2016-11-13 #故事会

励志面对现实的句子26条

励志面对现实的句子26条

现实,生活就是,生活,人生,东西,才能,生命,理想,面对现实,沈默,请选择,利益,友谊,弄懂,梦想,毫无意义,现实主义,理想主义,谎言,高寿,问题,障碍,高薪,今天我们,是一位,是没有,每一天,没时间,脱离现实,丁尼生

2007-08-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寓意故事:从容面对挫折 才会积极抗争

寓意故事:从容面对挫折 才会积极抗争

霍金,轮椅,咖啡杯,老师,才能,不认输,我没有,个体,事实,办公室,天命,杯子,正常人,碎片,现实,环境,状态,疾病,能力,身体,工作,生活,他是一个,地球引力,学生们,新的方向,查尔斯王子,顽强地,慧律,中不

2010-09-02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