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扎根农村44年“退而不休” 沭阳这位教师的故事让人感动

时间:2012-10-21

在这个繁华喧嚣的年代,在这个多数人不甘清贫寂寞的年代,是什么力量让胡玉刚坚守乡村? 近日,记者来到胡玉刚执教的沂南小学,在他的默默付出中找到了答案

提示:本文共有 24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他扎根农村44年,坚守全镇最偏远的小学;他退而不休献余热,恳请继续留校执教不多拿一分钱;他常年如一日照顾病妻,不离不弃没有耽误一节课;他守望相助同村低保户,尽心竭力“出钱”又“出力”……他,就是目前仍然奋斗在教学工作第一线的江苏宿迁沭阳耿圩镇沂南小学教师胡玉刚。

在这个繁华喧嚣的年代,在这个多数人不甘清贫寂寞的年代,是什么力量让胡玉刚坚守乡村? 近日,记者来到胡玉刚执教的沂南小学,在他的默默付出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他对乡村教育的满腔热忱,是对乡村孩子的无私关爱,是一位乡村教师的事业情怀!

他是队伍一面旗

“同学们,请把课本翻到第25课……”随着上课铃响起,今年61岁的胡玉刚,激情满怀地来到五(1)班教室,一边让学生们打开课本,一边在黑板上坚定有力地写下“25《望月》”。

自任职以来,胡玉刚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执教44年中做了35年班主任。“沂南小学是全镇最为偏远的小学,之前因为交通不便许多人都犯愁,不愿到这里任教。”他告诉记者,2004年,自己主动申请来到沂南小学,埋头一干就是16年。

“我们自家的孩子也在接受其他老师的教育。将心比心,既然希望别的老师都能爱生如子,那首先应该从我自己做起。”胡玉刚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义务为学校打扫厕所、修剪花木,加班为学生排练文娱节目、体操,义务辅导演讲、绘画、书法……在教学中,胡玉刚不但始终如一地做好“分内事”,许多徒耗精力的“分外事”他也总是抢着干、认真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每当发现学生头痛、肚痛或呕吐时,他都亲自送医并亲自端水给学生服药;学生缺课时,他上门补习功课;学生家长有事未能准时接孩子时,他就把孩子们护送回家……

随着年龄逐渐上升,为赶上教改步伐、不在新形势下落伍,胡玉刚多年如一日地坚持进修学习,反复巩固多门基础知识,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并毫无保留地与其他教师交流、探讨。其业务之精深、成果之丰硕,就连许多精力旺盛的年轻教师也望尘莫及。正是这种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使他成为同事们心目中一棵不老的“长青树”。他所任学科成绩长期处于领先水平,多次获得镇“最美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以及全县“控辍”工作先进个人、教育教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他是校园一片绿

忙完一天的工作,胡玉刚回到家里,看见妻子因午睡散乱的头发,立即拿起梳子梳理起来,一下一下动作无比轻柔。他腼腆地说:“这些年,她身体不好,每天都是我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或许是命运对他的考验,胡玉刚的家庭状况并不如意。1987年秋,妻子意外患上了精神疾病,虽到处求医问药,但病情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至今仍然经常发作,但胡玉刚从未因家事向学校请过一天假。当妻子情绪不稳需要照顾时,胡玉刚宁肯把妻子带到学校,安顿在一个安静的小房间里,也不愿意落下一节课。

“2001年,她又患上了糖尿病,2009年又连续出现糖尿病并发症、脑血管疾病,导致视力模糊,即使在精神正常时她生活也不能自理。”胡玉刚说,两个孩子的抚养、家务活和农活也全部压在了自己一个人身上。但他以超人的毅力顶住了家庭带来的巨大压力,从未因生活的烦恼影响工作,更没欠过学生一节课,以自己的柔情铁骨、铮铮血性,深深感动着校园里的每一名师生。

去年,胡玉刚到了退休的年纪,同事们都替他松了一口气。但就在办理退休手续期间,他却向领导申请“离职不离岗”,希望能留在学校义务授课。为此,校领导亲自去做他的思想工作,但他仍然毫不动摇:“请领导放心!我只领退休工资,不会多要一分钱的报酬!”经集体研究,学校同意了他的申请。

为改善校园环境,2018年底,胡玉刚又向学校建议修建一个花园,费用由他退休工资中支出。被感动的校领导几经商讨,同意选一块地址,提醒他节俭开支,完工后报销费用。

顶着寒风、冒着雨雪,胡玉刚忙碌了二十多天,2019年春节前后,他终于把花园修建完工,并命名为“桃李园”。如今,“桃李园”内已是鲜花怒放,但8000余元的建设费用,虽经校方再三催促,胡玉刚至今不肯报销分文。

他是乡村一道景

胡玉刚的“傻”和“直”,在耿圩镇是出了名的。

他是远近闻名的“养路工”。因沂南小学地势偏远,周边路况较差,学生上学放学极为不便。加之经常有重载车辆通过,路面时常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洼坑。为防止学生被绊倒滑倒,这些年来,胡玉刚经常在学校周边的几条道路上“逛”,只要路面出现明显破损,他就立即用手推车运来石子、石灰,将洼坑一一垫平。

他是慷慨助人的“穷大方”。虽然胡玉刚的家庭生活困难重重,退休工资经常捉襟见肘,但资助别人时显得很大方。该镇王庙村西庄组村民徐敏才50多岁就患上了脑疾病,11岁的儿子正在学校读书,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却因家庭贫困放弃治疗,全家只靠微薄的低保金生活。胡玉刚得知后,拿出一笔退休工资交给徐敏才,并陪他们到县脑科医院接受检查,因为治疗及时,徐敏才妻子的病情很快好转。

“因为家里经济实在困难,还钱的事,还得再缓一缓……” 徐敏才常满含歉意地告诉胡玉刚,但每次他刚一张口,胡玉刚就会立刻打断:“我这退休工资都是政府给的,不用还!”每当药品用完,胡玉刚就毫不犹豫地及时资助,顺便还送去被褥、衣服以及一些日常用品。不仅为他家“出钱”,胡玉刚还经常去他家“出力”,帮助打扫卫生等。

他是留守儿童的“服务员”。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厂务工或外出创业,许多农村孩子缺少关爱、无人辅导家庭作业。胡玉刚发现后,不但没有把它看作发财致富的“商机”,反而以极大的责任感,在家中专门腾出一个房间作教室,义务看护、辅导这些留守儿童。孩子们渴了、饿了,他就买来一些简单的食物,一律免费供应。有的学生家长觉得不过意,有时会拿出些钱让他收下,但他都严辞拒绝了:“我本来就是一名教师,给孩子们辅导功课是我的天职。政府已经给了我工资,我为什么还要收你们的钱呢?”

痴心肯比子规鸟,只望春归带血啼。在44年的教学生涯中,作为一位普通的农村教师,胡玉刚用鞠躬尽瘁的奉献,感动了全体师生,润泽了满园桃李,也用济世为怀的人格,捍卫了师道尊严,温暖着世道人心。

为胡老师点赞!

(来源:沭阳发布)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扎根农村44年“退而不休” 沭阳这位教师的故事让人感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我的初心故事系列⑧」陈永忠:心系群众守初心 扎根农村践永忠

「我的初心故事系列⑧」陈永忠:心系群众守初心 扎根农村践永忠

陈永忠,辖区,群众,初心,公安,沭阳,成为一名,第一时间,使命,业务,共产党员,县局,县委,危房,寻亲,工作法,心系,户口,材料,派出所,老人,送养人,险情,雨量,二代证,利奇马,永忠,李树,韩山,陈永

2008-11-29 #故事阅读

长期扎根农村一线教学的教师 可以有支教教师的待遇吗?

长期扎根农村一线教学的教师 可以有支教教师的待遇吗?

教师,支教,人家,农村教师,城市,我校,政策,补贴,支教老师,小科,扎根农村,城乡,优惠政策,国家,地方,开足,工资,学校,大部分,教教,生活费,村小,时候,有车有房,更优,条件,滋味,职称,终身,问题

2016-07-01 #故事大全

扎根农村 援疆支教——巨鹿有位“闲不住”的青年教师

扎根农村 援疆支教——巨鹿有位“闲不住”的青年教师

罗胜,支教,学生,孩子,成绩,同事,中心小学,巨鹿县,教学,问题,官亭镇,罗保,中学,信箱,全校,学校,教师,新疆,校长,班级,班里,米兰,老师,荣誉,分配,回家,井里打水,孩子们,工作中,把他们

2009-05-02 #短篇故事

文登好人隋玉涛:扎根农村40年 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文登好人隋玉涛:扎根农村40年 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玉涛,村民,医生,病人,大夫,党员,电话,医术,病情,老百姓,费用,作为一名,几年前,村民们,扎根农村,乡亲们,冠心病,卧龙村,患者,慢性病,情况,群众,老爷子,老太太,辖区,身体,高血压,乡村医生,给我们,中医治疗

2020-06-21 #小故事

求一部8 90年代反映农村青年爱情故事的电影 好像是一个男大学生扎根农村致富 和一

求一部8 90年代反映农村青年爱情故事的电影 好像是一个男大学生扎根农村致富 和一

电视剧,林永,蔡俊辉,八九十年代,电影,潘静,90年代,农村,曹国辉,范文芳,80年代,农村青年,扎根农村,养鸭,爱情故事,孙女,新加坡,阿公,一个女孩,好像是,爱的故事,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丰李,于林,李进,李家窑,许美珍,董绍,蔡俊,连登

2020-06-08 #长篇故事

80后的你们 老了是选择扎根城市 还是选择回农村生活

80后的你们 老了是选择扎根城市 还是选择回农村生活

80后,农村,机遇,小姑娘,市里,广东,生活,很多人,生活在,落叶归根,大上,好生活,现代流行,都会,时光荏苒,奔四,人们,事业,先烈,例子,代沟,传统,初中,典型,农民,办公室,前卫,压力,国家,大部分

2018-03-30 #故事大全

黄陂这名自强模范扎根农村创业 带领37名残障人士脱贫致富

黄陂这名自强模范扎根农村创业 带领37名残障人士脱贫致富

人士,残障,农场,花石村,右手,工作,夫妻,残疾,罗汉寺街,残障人,刀工,广告,工厂,早点,老婆,黄陂,鸡苗,投资,许云,雷石,告诉记者,事故,低保,儿子,农业,多赚,少年,早餐,机器,朋友

2019-09-09 #故事阅读

见证70年·外国人追梦故事|川崎广人:“堆肥战士”扎根中国农村

见证70年·外国人追梦故事|川崎广人:“堆肥战士”扎根中国农村

农场,川崎,堆肥,日本,循环农业,中国,小刘,年轻人,朱宏,中文,理念,工作,古川,张浩然,有机农业,农业,农民,大棚,战士,记者,草莓,在河,和川崎,有机农产品,刘固,李卫,中国农村,农场办公室,化肥农药,官厂

2012-07-02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