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案例说法|大额充值玩游戏 熊孩子“坑爹”漏洞该补了

时间:2012-11-01

近期,未成年人消费申诉确实相较往年有所增加,仅3月以来,三湘都市报新闻热线就接到近10位家长的求助,家长都提到近期孩子因为上网课接触到了电脑、手机

提示:本文共有 27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受新冠疫情影响,未成年人近期上网时间大增,沉迷网络、过度充值消费等问题也受到人们关注。

近期,未成年人消费申诉确实相较往年有所增加,仅3月以来,三湘都市报新闻热线就接到近10位家长的求助,家长都提到近期孩子因为上网课接触到了电脑、手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游戏消费,家长支付密码保护不当、孩子借用父母身份证绕开监管、部分游戏未实行严格实名制等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未成年人大额充值游戏何时休?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尽管家长、学校和企业在未成年人网络防沉迷上都做了一些努力,但这些努力尚未形成合力。

■记者 杨洁规

案例

12岁男孩玩手游,10天充值上万元

3月11日,甘先生外出买烟时,因为没带零钱,使用微信支付付款,付款后发现,微信零钱里的余额不对劲,“之前有1.8万元,无故‘蒸发’了万把块。”以为被人盗号的甘先生赶紧查看账单明细,发现并没有转账记录,“我问过我儿子,有没有动我的钱,他说没有。”

甘先生联系微信客服调取账单明细。经查,从3月1日至3月11日,有人分多次转给了腾讯游戏旗下的账号,“每笔都是628元,最多的一天有4笔。”甘先生说。

至此,12岁的辰辰才承认,是自己把钱用于买游戏皮肤、点券了。辰辰说,在其他小伙伴的带领下,他从3月1日开始,上完网课后,就会拿父亲的手机玩《王者荣耀》,为了让自己使用的人物更厉害,于是就开始充值买皮肤、点券。因为担心父亲发现骂自己,辰辰把充值记录删除了。

甘先生说,自己月收入3000多元,看着账单上一笔一笔存款被转走,加起来相当于3个月的工资,实在让人心疼。他还说,自己从未告诉孩子支付密码。“可能是孩子记住了支付密码。而对于游戏充值,孩子称‘以为是游戏中虚拟货币’。”

目前,甘先生已经向游戏商提交了相关资料,对方表示15个工作日内作出回复。

“钻空子”的熊孩子不少

家长不愿当冤大头

甘先生的情况并非个案,本报已接到近10位家长的求助。

3月9日,张家界的赵先生发现自己的微信零钱里少了7700元钱,后经询问才知道,是儿子偷偷从自己手机里转走了这笔钱,用于《和平精英》游戏充值买道具、服装。让赵先生气愤的是,这笔钱还是借来的。永州13岁的小雷为了玩游戏充了接近4万块钱,这笔钱是其母亲白血病去世后的医疗补助;长沙县星沙9岁女孩,在玩《第五人格》、《迷你世界》、《创造与魔法》三款游戏时,花了近4000元充值购买了金币、点券、钻石等游戏道具;15岁的浩浩(化名)在家上网课期间,课余使用母亲的手机刷某直播平台,瞒着父母给主播打赏和充值游戏7万多元……

多位家长认为,手机绑定银行卡已成为了许多未成年人“钻空子”的漏洞。一位家长分析称,孩子只需要知道父母银行卡号和父母手机上收到的银行验证码,便可将银行卡绑定到指定手机上,“这些都是小孩非常容易获取的信息,而小孩通过支付工具进行支付时,只需要自己设置的支付密码便可进行游戏充值。”

记者回访了几位家长,大家均表示,孩子是未成年人,其充值的游戏费用游戏商理应退回。但在申请退款的过程中,却不那么顺利。“我按照上面的提示进行申请退款,提交了身份证、户口簿,都不行,人工也说不清。”张先生说和客服沟通多次,从3月5日至今没退回钱来。

体验

未经实名认证,也能充值?

3月13日,记者体验时发现,《开心消消乐》在未实名认证的情况下可以充值。记者在进入《开心消消乐》游戏后,显示“微信登录”“游客登录”“其他方式”三种登录方式。记者选择微信登录之后,在游戏界面的左上角有“实名验证”的图标,里面是关于“身份证实名指引”的相关内容,要求用户进行实名验证,并提示“紧急!未完成实名注册,将无法登录游戏”。但记者在未实名验证的前提下,仍能正常进行游戏充值。

企业

家长维权已有公开申诉渠道

据了解,以腾讯、网易为代表的游戏企业曾出台了一系列的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并设置有相应的系统。

针对未成年人过度充值问题,记者致电网易游戏客服,客服人员介绍说,在遇到相关情形时,家长可在“网易家长关爱平台”提出诉求,客服根据家长描述情况判断整理。

腾讯游戏方面则表示,对于疑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的情况,腾讯已有公开的申诉渠道,在用户提供充分证明后,可获得妥善处理。流程上,一般需要用户提供家长和孩子的身份证明,以及亲子关系等一些必要的基本资料,对账户后台数据验证比对,与家长和孩子详细沟通之后,会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估,如果判断由未成年人消费的可信度较高,会出于关怀进行妥善处理。

律师

多数情况下都存在举证困难

湖南卓进律师事务所聂炜律师分析认为,《民法通则》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若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且该充值行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该充值行为需要经过监护人的追认,未经家长同意、追认,那肯定是不可以的,应当退款。

同时,律师认为,未成年人记住家长支付密码等方式进行游戏充值的,家长可以主张该交易行为无效,但是作为监护人存在重大过失,具有过错;对于未成年人游戏充值行为的发生缺乏监督,应当对其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要求提供证据证明消费确是未成年人所为,但在多数情况下都存在举证困难的问题。”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家长是否看顾好自己的支付密码,已成为当前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和防止过度充值消费的重要一环。

声音

游戏平台要做好实名制审查

近年来,随着手机游戏在未成年人中的风靡和手机支付业务的普及,未成年人私自用家长账户进行游戏充值的事件时有发生。

对此,有网友认为,孩子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游戏的吸引下,无法作出判断,不清楚自己做事的后果。“游戏公司在调查情况属实后,应全额退还。”

也有一些网友持不同意见。他们觉得,孩子虽小,但不代表做错了事不应该承担责任。“孩子做错事,父母作为监护人,没有尽到看管教育的义务,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同时,也有教育界人士指出,作为游戏运营商,首先要做好游戏实名制审查,控制未成年用户的充值、付费行为,并控制其游戏时间。同时,在游戏充值系统中,增加充值验证设置,比如指纹密码、手势多重验证设置。

规定

未成年人每月充值不超400元

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2019年11月,国家下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号、微信号注册游戏账号的问题,规定要求玩家必须进行实名注册,手机号码、身份证、绑定银行卡等信息必须一致。

同时规定,未成年人在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8点,不得玩游戏,法定节假日玩游戏时间不超3小时,面向未成年人开放付费的,16岁以下每次充值金额不得超50元,月消费不超200元,16-18周岁的未成年人,单次最高消费100元,月最高不超400元。

[责编:陈舒仪]

[来源:三湘都市报]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案例说法|大额充值玩游戏 熊孩子“坑爹”漏洞该补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沉迷游戏被母亲教训 熊孩子:我要找警察来评理

沉迷游戏被母亲教训 熊孩子:我要找警察来评理

游戏,母亲,警察,杨倩男,母子,派出所,日中,妈妈,手机,民警,玩游戏,实名认证,刘仁喜,杨洋,祖国,杂志,四川省,公安局,值班员,信息,保证书,化身,分歧,家务事,大吵一架,实际,据介绍,小朋友,才能,方式

2017-09-16 #经典故事

家里熊孩子抢老人手机玩游戏?入手了这部机 他就束手无策了

家里熊孩子抢老人手机玩游戏?入手了这部机 他就束手无策了

功能,微信,手机,老人,字体,手电筒,朋友圈,电池,老人家,人的手,老人机,还可以,内存,指纹识别,摄像头,机会,无线电,涂层,玩游戏,老朋友,老年人,面部,问题,设计,我儿子,就不用,无所不用其极,艾捷,地主,名的

2018-11-04 #故事大全

电视剧《熊爸熊孩子》观感

电视剧《熊爸熊孩子》观感

熊雄,熊维尼,孩子,妻子,维尼,陶金,蛋糕店,变形金刚,对方,电视剧,看点,丈夫,一家,业务,儿子,家庭,强势,小孩,心理,情绪,时候,游戏,父母,玩游戏,魅力,孩子是,两个人,李有为,琳达,一面

2007-04-27 #短篇故事

《熊出没》熊大熊二的养娃之路 光头强意外失忆变“熊孩子”

《熊出没》熊大熊二的养娃之路 光头强意外失忆变“熊孩子”

光头,系统,房间,遥控器,安保,打扫卫生,记忆,奇奇,巴巴,李老板,强家,倒忙,失忆,压坏,危机,关头,垃圾,好心,好人,好奇心,惨叫声,小时候,总开关,溜出,机关,满地,玩游戏,睡懒觉,睡觉时,角落里

2014-10-15 #小故事

家长辅导孩子上网课真实案例 多少熊孩子毁了家长的心情

家长辅导孩子上网课真实案例 多少熊孩子毁了家长的心情

老师,家长,学生,我弟弟,时候,步骤,老师们,作业,大部分,打卡,状态,数学,模式,磨磨蹭蹭,监督,答题,考试,真的是,让学生,力差,得比,在上课,好地方,遛遛,没有了,中网,一节课,一口气,中考,厕所

2011-02-17 #短篇故事

未成年人玩游戏充值6万人民币 游戏公司:只能退5000

未成年人玩游戏充值6万人民币 游戏公司:只能退5000

女儿,女士,游戏,游戏公司,未成年人,孩子,时候,同学,律师,方法,时间,案例,班级,行为,责任,这么多,时代,手机游戏,当今社会,人们,事件,万变,做法,功能,大额,学习成绩,年龄,家长,性格,心理疾病

2014-08-27 #经典故事

“熊孩子”用昂贵口红做画笔 找家长讨说法 反被怼:孩子还小!

“熊孩子”用昂贵口红做画笔 找家长讨说法 反被怼:孩子还小!

孩子,小爱,父母,家长,东西,口红,规则意识,时候,结果,规则,教育,金樱,大人,妈妈,行为,合规则,对孩子,给孩子,要做到,宝妈,好的,家有,都会,文章,个人,一张白纸,上周末,好坏,借口,场合

2008-03-20 #长篇故事

小区“熊孩子”破坏30辆车 找孩子家长讨个说法 态度却让人寒心

小区“熊孩子”破坏30辆车 找孩子家长讨个说法 态度却让人寒心

孩子,家长,油漆,车子,父母,性格,车主,金樱,小区里,涂上,妈妈,态度,结果,清洗,犯错,监控,两个孩子,张先生,自己家,让孩子,犯了错,宝妈,熊孩,上涂,家有,都会,文章,个人,一口气,业主

2007-12-08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