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纪录片《记住乡愁》:用镜头捕捉古镇文化基因

时间:2012-11-02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60个古镇的前世今生,通过故事和镜头语言,串起传统文化中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提示:本文共有 155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乌镇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杨琳)在刚刚落幕的第31届电视剧“飞天奖”暨第25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上,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捧得“星光奖”电视纪录片大奖。这部纪录片讲述了60个古镇的前世今生,通过故事和镜头语言,串起传统文化中“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如何用镜头语言捕捉古镇沉淀下来的文化基因?4月9日,《记住乡愁》的川籍撰稿沈皛接受了本网记者专访。#SplitPageHere#

罗城

从罗城背回10公斤资料

从2015年以来,《记住乡愁》已经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纪录频道、综合频道播出,共四季,每一季60集,从古村落再到古镇,纪录片用影像为观众展现了这些人类聚集的空间的起源、发展和传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镇村落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瓦,滋养着生长在那里的人们,无论身处何地,他们身上总会有故乡打下的烙印。千百年来“遗传”下来的文化基因,要浓缩到一集30分钟左右的片中,需要进行怎样的捕捉和提炼呢?

“去一个地方,我们要先阅读地方志,有些地方历史上的区域划分经历很多变化,还要翻阅与之相关的史料。小到居委会,大到文史专家,我们都要采访,真正把这些前期内容‘吃透’,才能做出精品。”沈皛是地道的四川人,2016年,他到乐山犍为县罗城古镇调研时,从那儿背了10公斤资料回北京查阅,脚本从初稿到定稿,改了起码8遍,“正常情况下,有些分集的稿子都要改10遍。”

上午在台里审片,下午改稿至凌晨,这是纪录片制作期间沈皛的工作常态。沈皛习惯闭关创作,在制作第三季时,他在台里一关就是40多天,“进去时我还穿着短袖,出来时这些衣服已经无法御寒了。”

从第三季到第四季,《记住乡愁》用镜头记录了上百个古镇,给每个古镇进行了文化“编码”,比如浙江乌镇的“枕水人家立志进取”,德阳孝泉镇的“孝老敬亲推恩及人”,宜宾李庄古镇的“义字当先”……

沈皛说,理想中的古镇需满足两大“标准”,一是古镇外貌要保存完好,否则缺少镜头感;二是要有文化基因支撑,要根植于当下,打通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当代文化。

除了这些“标准”,《记住乡愁》里的古镇还以类聚。一是以商聚镇,这类古镇诚信礼让的故事比较多,因为做生意就需要这些品质;二是边防古镇,它们多与爱国、忠诚有关;三是以文聚镇,这类古镇往往南方较多。#SplitPageHere#

千灯镇

用精彩故事传承文化

沈皛如今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他与纪录片结缘已多年。2012年和2013年,沈皛策划、撰稿、导演的川剧题材纪录片《角色》和木雅音乐文化题材的纪录片《木雅,我的木雅》,均斩获当年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

在执笔撰写《记住乡愁》文稿时,沈皛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透过镜头和文字,给观众传播的乡愁到底是什么?

“我们的片子每一集都有一个文化的主题贯穿始终,通过故事来串联。因为我们不想空喊口号,而是通过故事来讲述、传承文化,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当观众都老了,他们也会告诉子子孙孙,曾经《记住乡愁》里的某个故事,就是教我们如何待人的。”沈皛说,就算外国人不懂中国文化,通过看故事,也一目了然,“比如江南一带卖棉花的,为什么每次都要给人多称一两?因为棉花吸水,多给别人一两,大家就常来常往,而不是一锤子买卖。”中国古代商人的处世哲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就是纪录片的“文化基因”。

“四川是文化大省,李白、杜甫为什么在四川时写下了那么多传世经典,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种文化的浸润是共通的,比如你到峨眉山、西岭雪山,就情不自禁地想写诗。”沈皛说,这在纪录片中也有所体现,罗城古镇这一集的主题是“同舟共济”,历史上罗城古镇干旱缺水,明朝时人们怀着“有舟必有水”的向往,把老街修成了一艘大船的样子,一次失火,人们哪怕舍弃自家东西,都要帮忙灭火,这大概就是出于“同舟共济”的潜意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纪录片《记住乡愁》:用镜头捕捉古镇文化基因”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有故事的古镇 有热点的乡愁

有故事的古镇 有热点的乡愁

古镇,文化,青木川,旅游,青木川镇,发展,我省,陕西,古镇旅游,特色小镇,资源,历史,故事,游客,文化旅游,乡愁,传统,小镇,景区,建设,业态,全省,原则,民居,生态,问题,李卫,传统文化,开发建设,旅游名

2007-03-17 #故事会

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习水县土城古镇展演红歌

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习水县土城古镇展演红歌

红军,艺术团,习水,习水县,四渡赤水,四渡赤水纪念馆,四渡,红歌,红色,文化,游客,纪念馆,观众,服务,红色文化,张小海,毛泽东,青杠坡,黄金周,保洁员,工作人员,三渡,一渡,二渡,红歌会,文化部,正成,初心,上海,中央红军

2010-01-21 #长篇故事

文化·中国的故事纪录片全集

文化·中国的故事纪录片全集

文化,故事,中国,纪录片,活动,主题,电视台,中国文化,是一次,蒙古马,郑和,北京电视台,海之南,全国,作品,乡贤,优秀作品,体裁,全景式,出版物,各省市,古镇,南京,单元,历史,名城,巴渝,展映,年鉴,影像

2010-11-11 #故事大全

窑湾古镇的故事之二:纪录片《一条河 一座城》编导心中的窑湾

窑湾古镇的故事之二:纪录片《一条河 一座城》编导心中的窑湾

窑湾,运河,城市,一座城,纪录片,历史,一条河,八卦,京杭大运河,奇门遁甲,老师,陆振,中国人,俄罗斯,古镇,时候,传播,万大,元军,索增,窑湾古镇,都会,上海,世界,丝绸,军队,古窑,史料,商业,地震

2016-10-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我们用手机拍了一部微纪录片 带你解锁客家文化!

我们用手机拍了一部微纪录片 带你解锁客家文化!

客家人,梅州,古镇,古建筑,客家,元素,围屋,村落,精神,魅力,生活,微信公众号,古色古,林沐,郭鹏程,中原一,大家好,多客,家乡情怀,客家小镇,玩转手机,生活故事,田园生活,转载自,原文,作者,人们,世代,万物,主创人员

2013-05-23 #短篇故事

【研学游记】我的乡愁 走进凤凰古镇

【研学游记】我的乡愁 走进凤凰古镇

凤凰古镇,人们,荷花,公路,古镇,微风,景色,美景,街道,古色古,啾啾,旷神怡,红白,道中,上开,和美,好的,人心,凉粉,伙计,保驾护航,去处,十字街口,古玩,喜鹊,小镇,小玩意儿,声声,家乡,成荫

2015-08-10 #故事大全

央视《我们的节日》进驻四川眉山拍摄纪录片 将于中秋当晚开播

央视《我们的节日》进驻四川眉山拍摄纪录片 将于中秋当晚开播

眉山,乔森,四川,节日,节目组,苏东坡,三苏祠,故事,东坡,故里,传统文化,眉山人,苏轼,叶智,央视,龙眼酥,总导演,摄制组,文化,线索,讲解员,人物故事,非遗传承人,中央电视台,一行,个人,传统节日,乡愁,人物,人们

2007-09-25 #经典故事

我们的节日清明 重庆永川松溉古镇举行孝亲文化节 掀起家风热潮

我们的节日清明 重庆永川松溉古镇举行孝亲文化节 掀起家风热潮

孝亲,家训,松溉古镇,传家,家风,记者,文化节,新闻,诗词,重庆晚报,传统文化,成人礼,写家,王树华,陈英,寻家,都会,乡愁,主题,书法,代表,优良传统,典型,党委,伦理道德,多种形式,劝谕,古镇,古县,大会

2009-09-22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