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25封书信讲述新中国电影故事

时间:2012-11-18

日前,新中国电影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展出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25封书信手稿

提示:本文共有 18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原标题:25封书信讲述新中国电影故事

70载光影变迁,于笔墨间流淌。日前,“新中国电影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展出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25封书信手稿。

这些手稿的内容集中在电影创作上,有汇报有指示,有建议有探讨,有兴奋也有迷茫……

穿越一张张薄薄的、有些泛黄的信纸,新中国电影人筚路蓝缕,一路走来。

全民关注拍电影

“水华同志,二婶放走喜儿,照理黄家必然追究,是否该设法让二婶洗脱掉这个‘放走’的嫌疑……打手们围绕着苇地,想要进去搜……这里是否可以向苇地里放一排枪……”

这是军歌词作者公木写给电影《白毛女》导演水华的信,当时他已经是著名诗人。在《白毛女》创作中,虽然公木只是负责一段歌词的创作,但拿到剧本后他仍然仔细阅读,并对剧本情节提出非常具体的修改意见。

新中国成立之时,百废待兴,电影作为最受群众欢迎、传播最广的艺术表现形式,受到全国关注。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张光临介绍,毛泽东、周恩来都曾经来过长影,《五朵金花》就是在周总理的直接关心下创作而成的。

当时,群众对电影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次展出的信件中,有一页稿纸上写满了成语和短句。张光临告诉记者,这是1959年拍摄影片《笑逐颜开》时公开征集到的片名,共44个,其中一半都是从百姓中征集的题目,如“鲜花怒放”“女工之歌”等等,代表了群众的智慧,也体现了群众参与电影创作的积极性。

让英雄唱主角

“王成孤军作战,目标太大了,反复动作太多,敌人显得怂包了,应该再真实些。”“影片用小说原名《团圆》不好,你们改成《英雄儿女》和内容还比较接近。”“关于认不认女儿,王文清内心还是要认,这样表现了我们军高级干部还是理智的……”

这份导演武兆堤写给时任长影厂长苏云、袁小平的信件,汇报了时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总政治部副主任梁必业等对影片《英雄儿女》提出的修改意见。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部经典之作的打磨过程及创作者和审看者对英雄的理解。

讴歌英雄是新中国电影创作的重要内容。过去70多年间,长影塑造了董存瑞、李向阳、王成等一系列银幕英雄形象,激荡了几代中国人的心灵。

在王成这一角色选角时,导演武兆堤选中了刘世龙,但当时,长影剧团还推荐了另两位演员。同他们相比,刘世龙显得个头矮小,也有些土气。听说武兆堤要定刘世龙演王成,一些人觉得在开玩笑!“刘世龙?让他演一个战士还差不多。”

可武兆堤坚定地说:“我就是让他演一个战士。”

他告诉刘世龙:“我不想塑造一个英雄,我要塑造一个普通的战士形象。你千万不要一出来就作英雄状给观众看。”

在拍摄“向我开炮”这一最经典的场景时,地上布了100多个炸点。实拍时,炸点起爆,刘世龙完全融入到“我是王成”的情境中,闭着眼睛往火堆里钻,眉毛、鬓发都烧着了,胳膊也烧起了泡。

“向我开炮”这个镜头,一遍拍摄成功。王成,成为几代人心中的英雄。

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场边境战斗结束后,长影大门口来了几位军人,点名要见“王成”。见到刘世龙后,他们说:“王成同志,在战场上,我们是喊着你的名字冲锋的!”

以“匠心”拍电影

在展馆展出的众多文字书信中,几张绘图手稿格外引人注意。这是长影摄影师孟宪弟为电影《自有后来人》手绘的摄制平面图。不同的场景,摄影机应该摆在哪个位置,采取何种角度拍摄,标得一清二楚。

建国初期,物质匮乏,设备落后,无论是摄影师还是美术师,开拍前常常要通过创造,一笔笔勾勒出一个个拍摄场景。

著名摄影师王启民曾给厂领导写了封长信,信中披露了他对即将拍摄的《兵临城下》的前期准备和实拍环节的详细思考:

“希望能有二台汽车发电机……就是晴天拍摄时,我也想利用灯光补助人物副光,而不使用反光板,反光板只用在后景。这对演员的近景、中景表演很有好处。”

张光临说,当时拍电影使用的胶片很粗糙,拍出来的影片总有一种白茫茫的感觉,但王启民通过自己的摸索,将光影效果用到极致,把黑白电影拍出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他的摄影理论,至今仍是电影学院的必备教材。

新中国电影人对自己的事业有多投入?在人民电影第一部故事片《桥》的拍摄期间,有一场钢水溅出的场景,当时摄影师包杰的衣服都被烧着了,因为用的是手摇摄影机,他人不能离开,于是助理赶紧用一件湿大衣披在包杰身上为他灭火,可助理的身上也着了火,工作人员就一个接一个得为前面的人灭火,直到这个镜头拍摄完成。

“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好了不知多少倍,但是新中国电影人对艺术创作精益求精的态度永远是长影的宝贵财富。”张光临说。(郎秋红、孟含琪)

来源:新华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25封书信讲述新中国电影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长春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

长春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

新中国,长春电影制片厂,影片,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一家,剧情,场景,摇篮,展厅,道具,电影事业,长影,电影故事,还可以,亚洲,森林城,城市,周边,人工,内容,信息内容,内涵,博物,历史,博物馆,和文,大城市,旅游资源

2008-08-14 #故事阅读

新中国电影发展70年:在摸索中前进 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新中国电影发展70年:在摸索中前进 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电影 电影 发展 市场 中国 影片 北京 大国 张宏 饶曙光 创作 中国故事 中国电影人 新中国成立 世界 互联网 导演 强国 记者 聂伟 陈山 新中国电影 向世界 电影市场 世界电影 中国电影家协会 北京市委 世界语 历史 国家

2020-05-01 #长篇故事

他们的“电影故事” 串起新中国的荧屏往事

他们的“电影故事” 串起新中国的荧屏往事

故事,田华,封面,新中国,导演,我的电,节目,老一辈,电影,观众,丁荫楠,滕文骥,王好为,电影工作者,电影艺术家,电影人,喜盈门,形象,演员,银幕,中国电影,新中国电影,刘江,中采,吴贻弓,崔嵬,张华勋,陈颖,王庆祥,谢飞

2015-03-09 #经典故事

中国电影记忆丨长影在中国电影史的各项“第一”

中国电影记忆丨长影在中国电影史的各项“第一”

电影,中国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中国第一,新中国,长影,摇篮,中国,影片,故事片,译制片,部长,常彦,中国长春电影节,票房,长春,中国电影人,新中国电影,中国共产党,定军山,历程,动画片,导演,捷克,精神,编辑,记忆,记录片,解放战争,观...

2020-06-03 #故事阅读

电影《桥》1949东北电影制片厂的第一部长故事片新中国电影的奠基之

电影《桥》1949东北电影制片厂的第一部长故事片新中国电影的奠基之

吕班,王滨,王家乙,梁日,江浩,陈强,电影,故事片,厂长,总工程师,部长,新中国电影

2020-07-26 #故事会

电影《桥》1949东北电影制片厂的第一部长故事片新中国电影的奠基之

电影《桥》1949东北电影制片厂的第一部长故事片新中国电影的奠基之

吕班,王滨,王家乙,梁日,江浩,陈强,电影,故事片,厂长,总工程师,部长,新中国电影

2020-07-26 #长篇故事

张雪迎做客电影频道《足迹》讲述新中国儿童电影经典

张雪迎做客电影频道《足迹》讲述新中国儿童电影经典

张雪迎,观众,新中国,祖国的花朵,故事,青年演员,儿童,主张,剧中,孩子,少年,电影,热血,经典,童星,足迹,节目,见证,观影,银幕,身份,道路,娱乐,三毛流浪记,以自己,不光是,中国电影,儿童电影,综合报导,我的九月

2016-10-18 #故事大全

电影人物|新中国第一代电影剧作家

电影人物|新中国第一代电影剧作家

创作,沈默君,沈老,海魂,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电影剧作家,剧本创作,电影,电影剧本,参加革命,一等奖,人物,全国,作家,台岛,团长,夫妻,合作,生活,年开始,电影文学,自有后来人,英雄的故事,这些作品,出生于,任华东,任长春,孙中山,孙...

2015-04-23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