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舌尖上的中国 变“故事里的中国”

时间:2012-11-24

而在第三季节目中,节目组想要将美食与制作美食的各种器具等相关的元素呈现出来,但是却在主题上出现了偏差

提示:本文共有 14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舌尖上的中国》作为国内"现象级"的一个电视类节目,展现着咱们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让人看着就垂涎欲滴。

而在第三季节目中,节目组想要将美食与制作美食的各种器具等相关的元素呈现出来,但是却在主题上出现了偏差。节目组为了讲述人物故事,而忽视了美食文化。制作人一开始就将节目定位为纪录片,但是观众从节目中看到的更多是表演性质的画面。虽然大家都知道,节目制作过程中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彩画面都集中在一起。有时候节目为了突出主题内容的需要,甚至不得不让当事人配合着演戏。但是表演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突出美食,而不是将当事人的情绪记录下来。就像在服装展示中,模特不认真展示服装,而是在舞台上挤眉弄眼的搔首弄姿,那么人们看到的就不是服装,而是服装表演者。纪录片可以主题优先,但是如果节目偏离主题,就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应该是强调根据季节时令的变化,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以最简单或最复杂的烹饪方法做出最有当地特色的味道。传统的美食文化应该是既包含了制作美食的材料,也包含制作美食的一种过程,还有品尝美食文化的感官享受,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如果只是把制作美食的材料单独罗列出来,以此介绍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只会使节目失去了灵魂。制作人从古老的石头锅开始来说明中国美食文化的源远流长,但是,却因为没有处理好主题关系,导致节目显得有些凌乱。

中国的饮食文化离不开人为因素,对于饮食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而这恰恰就是饮食文化丰富性的体现。但是为了突出饮食文化的人为元素,节目组介绍很多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养生的过程,介绍家庭妇女和疾病抗争的故事,有些弄巧成拙。饮食文化的节目需要的是丰富细节,但这些细节是来自于制作的过程,来自家庭对于美食的分享,来自饮食文化本身的文化魅力。而将那些与饮食文化无关的东西硬塞进去,只会让节目显得杂乱无章。

这种离开了中国美食转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做法,显得有些江郎才尽的表现。最近几年,电视充斥着许多的"注水节目",许多故事观众已经耳熟能详了,节目组仍然还是把故事的主人公邀请到演播厅,让他们继续诉说自己的故事,中间还会插入各种的表演环节,使得故事变成了闹剧。好的电视节目应该是节奏紧凑、主题鲜明并且能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打动到观众。如果只是为了增加节目的时长,加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就会给人一种拖沓之感。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着电视危机的问题。现在来看,那些不尊重电视的发展规律,把电视台还原成传统的舞台,让新闻的当事人反复表演这样的电视节目注定会被淘汰。

制作人要明白,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离不开人的因素,但过于强调人为因素,而忽视中国美食文化本身包含的丰富内涵,那么只会让"舌尖上的中国"变成"感动中国"的栏目。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如果不能深挖其中的奥妙,捕捉那最感人的画面,只会让中国的美食文化变成了快餐文化。"舌尖上的中国"变成"故事里的中国"而已,这也是现在中国电视节目的通病。

当然,对于第三季节目也有学者是表示赞赏的。他们觉得制作人突出了人的价值,增加了很多让人感动的元素,充分肯定了节目展现的人民为本的主义思想。这些学者看来,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以传统美食作为道具和背景,凸显人的故事。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制作人应当将节目名称改为"制作中国美食的故事",但是这样一来,《舌尖上的中国》在故事的叙述方面又显得有些单薄。希望节目组更够早点意识到症结所在,继续到全国各地拍摄出当地特色的美食,让观众了解更多的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舌尖上的中国 变“故事里的中国””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

食物,纪录片,中国人,美食,舌尖上的中国,中国,味道,观众,主食,方式,舌尖,人们,故宫,陈晓卿,情感,故事,地域,市场,情怀,智慧,民族,片子,创作,中餐,传统,厨房,油脂,腊肉,风味,餐桌上

2020-08-31 #短篇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中国人,食的故事,舌尖上的中国,主食,故乡,美食,食物,纪录片,舌尖,我们的田野,中国,做法,妈妈,灵感,菜谱,厨房的秘密,吃货们,时间的味道,周里,得大,小窝,以美,一锅,中国中央电视台,北方人,岐山哨子面,开花馒头,美食特,腊汁肉夹...

2020-09-01 #故事大全

《舌尖上的中国》影评

《舌尖上的中国》影评

中国,美食,文化,饮食,舌尖上的中国,中国人,各地美食,中央电视台,代表,生态,故事,纪录片,都会,中华美食,主题,中餐馆,云南,仪式,伦理,内心,全世界,南海,城市,味蕾,名吃,壮族,少数民族,小时候,实际,尾声

2017-04-28 #故事阅读

《舌尖上的中国》相应的美食及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相应的美食及背后的故事

陈晓卿,美食,味道,观众,故事,纪录片,食物,舌尖上的中国,感情,摄制组,敬意,中国人,关系,团队,微博,家属,技术,片子,结果,舌尖,节奏,过程,高清,独自在家,高清设备,念一,沈宏非,米皮,蔡澜,高深

2020-05-05 #长篇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相应的美食及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相应的美食及背后的故事

陈晓卿,美食,味道,观众,故事,纪录片,食物,舌尖上的中国,感情,摄制组,敬意,中国人,关系,团队,微博,家属,技术,片子,结果,舌尖,节奏,过程,高清,独自在家,高清设备,念一,沈宏非,米皮,蔡澜,高深

2020-05-26 #小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相应的美食及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相应的美食及背后的故事

陈晓卿,美食,味道,观众,故事,纪录片,食物,舌尖上的中国,感情,摄制组,敬意,中国人,关系,团队,微博,家属,技术,片子,结果,舌尖,节奏,过程,高清,独自在家,高清设备,念一,沈宏非,米皮,蔡澜,高深

2020-05-25 #故事会

《舌尖上的中国》相应的美食及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相应的美食及背后的故事

陈晓卿,美食,味道,观众,故事,纪录片,食物,舌尖上的中国,感情,摄制组,敬意,中国人,关系,团队,微博,家属,技术,片子,结果,舌尖,节奏,过程,高清,独自在家,高清设备,念一,沈宏非,米皮,蔡澜,高深

2020-05-25 #故事阅读

《舌尖上的中国》相应的美食及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相应的美食及背后的故事

陈晓卿,美食,味道,观众,故事,纪录片,食物,舌尖上的中国,感情,摄制组,敬意,中国人,关系,团队,微博,家属,技术,片子,结果,舌尖,节奏,过程,高清,独自在家,高清设备,念一,沈宏非,米皮,蔡澜,高深

2020-09-01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