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乾隆会挣钱更会花钱 除了游山玩水下江南 还有大笔银子花哪了?

时间:2012-11-25

乾隆前后六次下江南,为了彰显皇家气派,那真叫花钱如流水

提示:本文共有 30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那乾隆的私房钱都花到哪儿了呢?首先,当然是吃穿住用,游山玩水。乾隆前后六次下江南,为了彰显皇家气派,那真叫花钱如流水。但接下来要给你讲一件特别具有清朝特色的事情,那就是乾隆把大量私房钱用来修建了藏传佛寺。

这里说的藏传佛寺,就是藏传佛教的寺庙。藏传佛教是指传入西藏地区的佛教分支,因为它的修行者被称作喇嘛,所以又俗称喇嘛教。藏传佛教的一代宗师宗喀巴创立了格鲁派,这个教派的僧人一般都戴着黄色的帽子,所以格鲁派又被称为“黄教”。黄教后来传到蒙古,对蒙古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到了清朝,藏传佛教已经成为藏人和蒙古人的共同信仰。

乾隆在藏传佛寺上花了多少钱呢?从现存的乾隆年间内务府账本来看,从乾隆八年到乾隆六十年,有据可查的开支有45000多笔,其中和宗教相关的开支2万多笔,占到了将近一半。根据作者的统计,乾隆年间,光是北京修建的藏传佛寺,就花了1000多万两。

比如顺治年间修建的白塔寺,乾隆八年重修并改名为永安寺,当时乾隆还专门成立了永安寺工程处。从乾隆八年到乾隆三十五年,永安寺改造工程一直持续进行,工程费达到了20多万两白银。再比如乾隆十一年,又在北海旁边兴建了阐福寺,花了14万两白银。在乾隆三十三年,为了给太后庆祝八十大寿,乾隆皇帝又在北海旁边修建了极乐世界和万佛楼,极乐世界耗费白银27万两左右,万佛楼则耗费白银110多万两。这还不包括木材的运输费,建造万佛楼所需的木材都来自热河围场,根据热河总管当时的报告,砍伐出来的木材接近14万件,从热河运到北京,运输费大概花了54万两。

除了北京以外,乾隆还在热河、山西等地都建了藏传佛寺。其中热河最有代表性。热河大致在今天河北、辽宁和内蒙古的交界地带,在清代初期本来人烟稀少,一些蒙古人在这里建牧场。雍正元年,在这里设立了热河厅。之所以取名叫热河,是因为这里有温泉流入河水,即使在冬天寒冷的时候,河水也不会结冰,所以取名叫热河。后来在雍正十一年,政府又把热河厅改名为承德州,“承德”的意思就是承受祖先的恩德,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就建在这里。

可能会有人觉得,避暑山庄就是皇帝度假的地方吗,其实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清朝皇帝除了到热河度假,还在这里建了不少藏传佛寺。我在前面曾经说过,乾隆皇帝光在北京修建藏传佛寺就花了1000多万两白银,那么在热河又花了多少呢?正好差不多一半,500多万两。今天你如果去承德避暑山庄游览,还可以看到很多藏传佛寺,比如普宁寺、普乐寺等等,这些寺庙合称“承德外八庙”,很多都是西藏建筑风格,非常显眼。

说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用自己的私房钱来修建藏传佛寺呢?他老人家为了赚钱,都不惜挪用国家财政收入了,怎么在修建佛寺的问题上又大方起来了呢?其实,这个问题里面藏着很深的道理,清朝能够长期维持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原因,就和这个问题有关。

乾隆用私房钱来修建藏传佛寺,这首先当然是因为,乾隆自己的确是藏传佛教的信徒,他曾经拜藏传佛教的章嘉活佛为上师,随他一起修行密宗。而且,清朝的官方档案里还留下了这样的记载:乾隆皇帝在平定金川地区的叛乱后,处死了叛乱的十三名领袖,用他们的骨头制成了密宗的法器,供奉在宫内的佛堂之中。甚至乾隆皇帝的陵墓也就是裕陵地宫中,还可以看到近百种藏文陀罗尼咒。陀罗尼咒是藏传佛教的一种封印,“陀罗尼”就是让善法不散失、恶法不作祟的意思。乾隆皇帝对于藏传佛教的信仰,确实有真心实意的成分。可惜,目前没有什么记录乾隆内心活动的资料,我无法对此作出考证,但从佛教徒的一般动机来看,乾隆很可能认为,只有用自己的钱来修建藏传佛寺,功德才会回向给他自己。

不过,乾隆皇帝修建藏传佛寺,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持大一统国家的稳定。前面我说过,藏传佛教在清朝已经成为藏人和蒙古人的共同信仰,乾隆修建藏传佛寺,就是为了利用宗教来维护中央王朝与西藏、蒙古的关系。乾隆皇帝在北京、热河地区修建的佛寺,大多都是西藏的建筑风格,他还邀请了大批藏传佛教的喇嘛进驻这些佛寺,定期举办法事。藏传佛教的高僧前来北京朝拜时,经常居住在热河的佛寺,这样中央政府就大大拉近了和西藏上层人士的感情。

比如在乾隆四十四年,恰逢乾隆七十大寿,六世班禅就率领了两千多人,从扎什伦布寺启程,前往北京朝拜祝贺。乾隆就模仿扎什伦布寺的外观,提前在热河建造了须弥福寿寺,专供六世班禅居住。六世班禅在京期间,还在雍和宫等地讲经说法。六世班禅的北京之行,加强了中央政府和西藏地区的政治联系。乾隆通过建藏传佛寺,达到了拉拢西藏、稳定西南边疆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藏传佛寺的修建还笼络了蒙古的王公贵族。北京是清朝的都城,热河则是蒙古和内地之间的交通枢纽,乾隆在北京到热河一带修建藏传佛寺,这就吸引了很多蒙古王公前来拜佛,增强了内地和蒙古的精神联系。尤其是热河地区的普陀宗乘之庙,因为外形完全仿照拉萨的布达拉宫修建,号称“小布达拉宫”。对蒙古王公来说,拉萨远在天边,热河却近在眼前。在明朝,热河地区是防范蒙古的前线,也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隔离地带;在清朝,这里却成为蒙古王公心目中拜佛朝圣的目的地,也成为内地和蒙古之间和睦相处的象征。

乾隆的这种做法,客观上还削弱了蒙古的经济实力。他修建藏传佛寺,邀请了很多喇嘛长期住在寺里,但拨给喇嘛的生活费用却很少,甚至少于八旗官兵。而且有很多喇嘛根本没有编制,也就领不到生活费。那喇嘛靠谁来养呢?靠蒙古王公的布施。有人认为乾隆的这种做法,客观上消耗了蒙古人的财力,降低了他们反叛的可能性。在清朝,位于内地和蒙古之间的热河,驻防军费却非常少,甚至少于江南地区的驻防军费。可见,修建佛寺虽然花了很多钱,但其实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既然修建佛寺的行为背后有这种政治考虑,那乾隆为什么不用国家财政资金来建呢?这背后可能还吸取了元、明两代的教训。

皇帝修建藏传佛寺,这种行为也不是清代特有的,在清代以前,元、明两代也曾修建过藏传佛寺。元世祖忽必烈将著名的喇嘛八思巴奉为帝师,并修建了大乾元寺和龙光华严寺。从此,藏传佛教成为元代的国教,修建藏传佛寺的风气,一直到元代灭亡前夕都没有中断。明代从太祖朱元璋开始,就非常推崇藏传佛教。朱元璋曾经将两名喇嘛任命为全国最高僧官,管辖全国佛教,包括中国内地的汉传佛教。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北京再度成为藏传佛教的一个重要中心。明宣宗朱瞻基曾在北京大量供养喇嘛,为此还专门修建了大觉寺。明朝皇帝里最推崇藏传佛教的是明武宗朱厚照,他甚至自封为藏传佛教的法王,还修建了大护国保安寺、镇国寺等佛寺。

元明两代皇帝对藏传佛教的尊崇,除了他们的个人信仰,也同样存在安抚边疆地区的考虑,不过,元明两代修建佛寺花的都是国家财政资金,这对国家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元史》里面就说,元代修建佛寺导致“朝廷未尚有一日之储”,就是根本存不下钱来。明代中后期经常出现财政危机,也和皇帝修建佛寺、供养喇嘛有一定的关系。乾隆皇帝也大建佛寺,但并没有给国家财政造成沉重负担,因为他动用的不是国库的钱,而是自己的私房钱。乾隆的这种行为背后,反映出清朝皇帝的一个特殊政治功能,那就是他充当了联合不同族群的纽带。清朝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叫作“多元一体”,具体说,就是在清朝统治的这片土地上,汉人、满人、蒙古人、藏人以及西北穆斯林共同生活在一起。使他们能够联合在一起的,除了中央政府,还有作为精神偶像的皇帝本人。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乾隆会挣钱更会花钱 除了游山玩水下江南 还有大笔银子花哪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乾隆皇帝下江南写下3个字 状元去掉一字成一代佳话

乾隆皇帝下江南写下3个字 状元去掉一字成一代佳话

乾隆,皇帝,乾隆帝,黄喜,状元,真趣亭,一生,书法,历史,大臣,时候,皇上,辈子,题字,到现在,很聪明,还是很,圣祖,小太监,有才,旷神怡,天子,康乾盛世,下江,下子,亭子,勤政,后世,听闻,大笔

2014-02-07 #故事会

康熙下江南受到百姓夹道欢迎 乾隆下江南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为啥?

康熙下江南受到百姓夹道欢迎 乾隆下江南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为啥?

皇帝,康熙,乾隆,江南,时候,百姓,老百姓,孔子,乾隆皇帝,官员,康熙皇帝,瘟神,进献,银子,工作,生活,老百姓们,次比,下朱,不一样,康乾盛世,有记,勤政,传统,下江,功夫,全部都是,名头,史书,国家

2014-06-26 #经典故事

下江南耗费巨大 乾隆皇帝却自我感觉良好 真是自欺欺人

下江南耗费巨大 乾隆皇帝却自我感觉良好 真是自欺欺人

乾隆皇帝,皇帝,江南,百姓,老百姓,疾苦,纪晓岚,下江,政事,银子,每一次,怨声载道,乾隆,尹会,才让,学政,中将,一生,中铺,时候,康熙皇帝,南都,大船,大臣,宫殿,奏折,娼妓,帝国,影视剧,意思

2012-09-24 #故事阅读

乾隆帝南巡下江南 知府大人不来接驾 得知原因后乾隆不怒反喜

乾隆帝南巡下江南 知府大人不来接驾 得知原因后乾隆不怒反喜

乾隆皇帝,鸡蛋,颜希深,皇帝,王文瑞,乾隆帝,官员,内务府,臣子,乾隆,历史,大人,接驾,机遇,老婆婆,知府,银子,黎民百姓,官员们,是一位,皇宫内,战战兢兢,位明君,官进爵,明君,路加,颜希,家一,美人,下场

2013-02-24 #短篇故事

康熙皇帝六次下江南把曹寅家吃空了 乾隆皇帝呢?

康熙皇帝六次下江南把曹寅家吃空了 乾隆皇帝呢?

乾隆皇帝,内务府,康熙皇帝,下江,江南,和珅,大臣,皇帝,曹家,国库,开销,户部,银子,曹寅,议罪银,江宁织造府,内务,犯错,两个字,我们知道,江宁织造,就达,库银,江杭,高强,年间,国力,关系,代表,主人

2010-12-30 #长篇故事

乾隆下江南耗银空前绝后 目的是什么:专家说根本不是旅游

乾隆下江南耗银空前绝后 目的是什么:专家说根本不是旅游

乾隆,历史,奏折,江苏,淮阳,利图,专家认为,北京,劳动力,现实,吉庆,河道,皇帝,科学技术,部分,银子,很简单,前所未有,劳民伤财,哈山,季卿,胡宝,邓小平,马克思,雅尔,黄廷,魏哲,高家岩,高宝,副总裁

2014-01-27 #短篇故事

乾隆下江南 吃饭没带钱 为何泼了店小二一脸鱼汤?

乾隆下江南 吃饭没带钱 为何泼了店小二一脸鱼汤?

乾隆,刘统勋,店小二,苏州,酒楼,店主,松鼠鳜鱼,吃货,价格,江南,知府,菜品,银子,鱼汤,康熙,大字,松鹤楼,道菜,酒菜,鳜鱼,吃饭没,而出名,各大,孔子,曾几,来保,天子,一道菜,叫花鸡,盘松

2007-11-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和珅和乾隆

和珅和乾隆

乾隆,和珅,侍卫,李侍尧,藏文,个例,大员,满洲,官员,时候,一面,汉文,谕旨,轿子,十公主,蒙古文,儿子,关系,大学士,大藏经,满文,考题,银子,云贵总督,正红旗,顺天府,乡试,举人,下江,书法

2016-07-11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