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欧阳修发现苏轼的故事 也是一段文坛佳话

时间:2012-12-06

苏轼的故事阐述了什么道理

提示:本文共有 211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原标题:欧阳修发现苏轼的故事,也是一段文坛佳话

欧阳修发现苏轼的故事,也是一段文坛佳话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见《宋史.欧阳修传》)译成白话就是:欧阳修的文章,才华横溢,朴实流畅,不繁冗不省略恰到好处。在议论上,简单而明了,实际而通情,善于联系事物分析不同问题,阐明深刻的道理,驳斥其错误,给人以很强的说服力。他的超然洒脱,文情奔放的风格,别人是无法赶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提携后进者,唯恐不及,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成为天下的名士。曾巩、王安石、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原来都寂然无声,不为人所知晓,欧阳修就广为揄扬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闻于世。欧阳修对朋友非常忠实,朋友在世时就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庭。

以上是《宋史.欧阳修传》中的文字,它不仅赞扬了欧阳修文章锦绣,为天下文学旗手,也对他提携后辈的精神,大加褒扬。对欧阳修才华非常欣赏的宋仁宗曾赞道:“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辈,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大度,总是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所以,北宋名士欧阳修堪称千古伯乐。

宋仁宗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当时还默默无闻的曾巩,给文坛名人欧阳修写了一封自荐信,并献《时务策》,表达政见。欧阳修读了曾巩的文章后,赏识不已,他在给曾巩的回信中说:“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充分肯定了曾巩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曾巩长于古文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一直埋没于草莽江湖。为此,欧阳修特撰《送曾巩秀才序》,为其叫屈,为其扬名,又把曾巩纳入门下,悉心教导,把他当成最堪造就的学生。他还盛赞曾巩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在欧阳修的培养和帮助下,曾巩于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高中进士,从此“一举成名天下知”。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之所以后来能够名扬天下,也得益于欧阳修这位伯乐。苏洵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为学,后来进军科场,却连连落榜,性格倔强的他,干脆把自己以前写的文章付之一炬,然后闭门谢客,埋头读书,经过数年磨砺,终于文章大进,下笔千言。

据叶梦得的《避暑录话》记载,于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四十八岁的苏洵携苏轼、苏辙兄弟,以文章为“敲门砖”,拜访了益州知州张方平,希望得到这位文坛宿将的举荐。张方平说,文章方面,我人微言轻,此事非欧阳修莫属。张方平写了一封推荐信,让苏氏父子去京城拜访翰林学士欧阳修。其实,欧阳修与张方平曾因政见不同而结怨,一向合不来,但当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并不因为他是政敌推荐的而怠慢,反而击节道:“后来文章当在此!”立即向宋仁宗上《荐布衣苏洵状》说:“伏见眉州布衣苏洵,履行淳固,性识明达,亦尝一举有司,不中,遂退而力学。其论议精于物理而善识变权,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其所撰《权书》、《衡论》、《几策》二十篇,辞辩闳伟,博于古而宜于今,实有用之言,非特能文之士也……”由于欧阳修在皇帝和士大夫之间的极力推誉,苏洵从此名动京师。

欧阳修发现苏轼的故事,也是一段文坛佳话。嘉祐二年,欧阳修出任知贡举,担任这一年礼部进士考试的主考官。策论一场,欧阳修出题《刑赏忠厚之至论》,点检试卷官梅尧臣批阅试卷时,发现其中一篇文章特别精彩,颇具“孟轲之风”,随即呈给欧阳修阅。欧阳修读后,眼睛一亮,觉得无论文采还是观点,都可以毫无争议地列为第一。但欧阳修的“入室弟子”曾巩也参加了这场会试,由于采用糊名法,文章属于谁,不得而知。欧阳修猜想,这篇文章应该是曾巩所写,担心若把自己的弟子列为第一会遭人闲话,便与梅尧臣商量将其列为第二。复试时,欧阳修又见到一篇《春秋对义》,赞叹之余,便毫不犹豫地将其列为第一名。发榜时,欧阳修才知道,初试、复试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两篇文章,均出自苏轼之手。后来,他在给梅尧臣的信中盛赞苏轼的文才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见《与梅圣俞四十六通》)。看到后生才情勃发,已逾知天命的欧阳修,竟然兴奋得犹如孩童一般,爱才之情,溢于言表。

苏轼只是欧阳修主持嘉祐二年科考的一个侧影,当年共录取进士三百八十八人,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后来的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后来的旷世大儒,真可谓群星灿烂。之所以一次考试就能录取这么多名动当时、影响后世的人才,这与欧阳修的学识、眼光和胸怀是密不可分的,难怪他会桃李满天下。

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这些响当当的人物,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宋史·欧阳修传》说他“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高度概括了他的求才之渴、爱才之切、识才之准、举才之功,称他为千古伯乐,应该不是过誉之词。

(本篇完)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欧阳修发现苏轼的故事 也是一段文坛佳话”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欧阳修写完《醉翁亭记》之后的故事 传有佳话 却很少人知道

欧阳修写完《醉翁亭记》之后的故事 传有佳话 却很少人知道

醉翁,欧阳修,沈遵,苏轼,崔闲,后世,庐山,琴曲,琴声,欧阳文,玉涧道人,佳话,千古,原曲,成就,所作,盛名,十年后,文学上,这件事情,于琴,包拯,华畅,司马光,大才,宋朝廷,张载,柳宗元,文彦博,曾巩

2018-03-19 #故事阅读

苏轼和欧阳修的故事

苏轼和欧阳修的故事

欧阳修,苏轼,苏东坡,文章,欧阳公,关系,东坡,梅圣俞,王安石,孔融,欧阳先生,韩通,友谊,文人,滁州,理性,文坛,仕途,士大夫,态度,时候,老师,南园,曾巩,曹操,梅公,欧阳,王安,苏洵,赵匡胤

2020-06-17 #小故事

欧阳修问苏轼考试卷中的典故哪里来的?苏轼竟然说是自己瞎扯的!

欧阳修问苏轼考试卷中的典故哪里来的?苏轼竟然说是自己瞎扯的!

欧阳修,苏轼,典故,欧阳,皋陶,母亲,曾巩,刑赏忠厚之至论,剧照,名节,名人名言,学生,时候,孔融,曹操,梅尧臣,范滂,袁绍,陶为士,有一次,这篇文章,散文,后世,三国志,关系,主考官,儿子,名人,开头,文章

2008-01-3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在苏轼 王安石等名人辈出的年代里 欧阳修为何能成为文坛领袖?

在苏轼 王安石等名人辈出的年代里 欧阳修为何能成为文坛领袖?

欧阳修,苏轼,文坛,钱惟演,宗主,文风,科举,变革,宋祁,王曙,文章,思想,王安石,司马光,寇准,范仲淹,创作,庆历新政,名臣,影响力,故作,时代,贡献,锐气,晏殊,曾巩,欧阳,王安石变法,不务正业,上司

2009-10-17 #小故事

最为激烈的高考:欧阳修 梅尧臣是主考官 大文豪苏轼只排第4!

最为激烈的高考:欧阳修 梅尧臣是主考官 大文豪苏轼只排第4!

科举考试,苏轼,欧阳修,成绩,名的,时候,状元,科举,阵容,曾巩,好的,公元,名次,名字,名气,地位,宰相,文章,科举制度,梅尧臣,苏辙,连苏,那一年,这一年,不一样,榜上,都会,人生,个人,人物

2016-11-27 #故事阅读

欧阳修的一次自以为是 委屈了苏轼 影响了他的人生旅途!

欧阳修的一次自以为是 委屈了苏轼 影响了他的人生旅途!

苏轼,欧阳修,文章,试卷,曾巩,自以为是,学生,影响,这篇文章,人生旅途,人生,京城,时候,结果,别人说,很多人,欧阳修自,考生们,这件事情,出人头地,有才,花无影,好的,名的,都会,主考官,人才,历史,作品,凭感觉

2009-09-30 #故事会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 与欧阳修是好友 还发现了苏轼这匹千里马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 与欧阳修是好友 还发现了苏轼这匹千里马

梅尧臣,欧阳修,苏轼,京师,地方,皇帝,百姓,发现了,伯乐,好友,新唐书,诗人,科举,唐宋八大家,反而是,家守孝,富贵,慕荣华,有才,曾巩,梅城,欧阳,欧阳修拜,修撰,员外郎,在朝,太常,翰林学士,不一样,乡试

2011-02-09 #故事会

找几篇诗歌鉴赏200字左右急球李商隐 李煜 欧阳修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的诗歌鉴赏

找几篇诗歌鉴赏200字左右急球李商隐 李煜 欧阳修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的诗歌鉴赏

诗人,李商隐,李清照,妻子,画面,李煜,杨妃,辛弃疾,形象,意境,桃花,红尘,虞美人,苏轼,荔枝,词人,读者,语言,驿使,杜甫,林花,欧阳修,楚天,上片,五岭,作者,全篇,千古,原因,如梦令

2020-09-01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