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成都武侯祠的铜鼓 并非是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时制作的

时间:2012-12-14

最大的一面高约四十厘米,直径约六十厘米,形圆束腰,鼓面、晕圈和腹部均有精致的图案花纹,鼓面的四周铸有六头蹲蛙

提示:本文共有 17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在成都武侯祠的后殿里面,有着三面大小不同古朴的铜鼓陈列在贴金彩塑的诸葛亮像前。最大的一面高约四十厘米,直径约六十厘米,形圆束腰,鼓面、晕圈和腹部均有精致的图案花纹,鼓面的四周铸有六头蹲蛙。不少文章介绍是唐代以前的文物,有的说铸造于五世纪,最近一篇文章更指出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的,白天用以煮饭,晚上用以报警,故又称诸葛鼓”。

诸葛鼓的名称,至今在西南边陲兄弟民族中仍在沿用;四川西昌、越秀地区城郊举行集会,也有敲击铜鼓的习俗。因之,上述传说具有仿佛不可辩驳的可靠性。那么,这三面铜鼓是不是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时制作的,是不是当年的军中之物?

首先,应肯定的是,创制铜鼓的发明者,并非是生活于二世纪的诸葛亮。铜的发明和铸造器物的历史比铁器为早,公元前十七世纪以后,中原地区的夏商奴隶社会就有大型铜器铸件出现。南部地区经济发展虽比中原地区缓慢,但在公元前三世纪,秦灭西蜀之前,青铜制品在巴蜀就极为流行。公元前二六年西汉建立后,铜铁冶炼在西蜀已有很高水平,“蜀刀”曾远销细甸、印度。

据史书记载,早于诸葛亮的东汉名将马援南征,于交趾(现越南)得到骆越铜鼓。解放后,在四川南部和云南等地都有出土过春秋时期的铜鼓,因此可以证明到铜鼓并不是由诸葛亮所创制的,而是后人为了怀念诸葛亮才为之定名的。其次,诸葛亮南征时是否制作铜鼓,《三国志·蜀志》上并无记载。

汉以后较长时期正史上也无可考。杜甫、苏轼留下好多篇武侯祠诗篇上也未提到诸葛亮制作铜鼓。直到十四世纪明代何宇度写的《益部谈资》上,才第一次提到成都的武侯祠里面陈列着铜鼓三面。

书中有明确写出这三面铜鼓的形态:色绿形圆,中束上宽,下则敞口,像倒扣的斗。面广一尺七寸,高一尺八寸,鼓面有四头水兽及帆船等花纹。旁有四耳,重仅二十余斤,敲击时有鼓声,放在水面敲打,声更洪亮。传为南征孟获时所制,故名诸葛鼓。

何宇度记载的三面铜鼓同现在陈列的三面铜鼓,显然不同。尽管形状有点相似,但高矮大小不一,花纹饰物更不相同。既然唐宋时期,武侯祠没有铜鼓记载,那末,何字度所见的铜鼓,很可能是明代移进庙内的。据史料记载,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四川巡抚省吾讨伐“都掌”少数民族,曾获得过铜鼓。

“都掌”部落居住在叙州戎县(即现在宜宾地区的高县、琪县、均连、长宁、江安、纳溪等县)。

曾省吾讨伐时克寨六十余座,得诸葛鼓九十三面,选了声音洪亮的六十面进贡京师,其余的留在成都库中。由于缴获时的名称叫诸葛鼓,很可能就选了三面放进了武候祠,作为配祀。不过到了明末,武侯祠因为战乱而变成了废墟,殿上的那三面铜鼓因此也不知道了去向。

现在人们看到的三面铜鼓,是清代咸丰年间成都人张瑞龄父子所献。安放铜鼓的木架上刻有文字:“咸丰辛百年清和月中完吉日,蓉城弟子张瑞龄率子应星置。”正由于比何宇度晚三百多年才陈列的,原物又找不到,因此现在的铜鼓,在形制、重量、图案上都不相同了。

西南地区兄弟民族铸铜鼓是千什么用的?古时征战讲究兵贵神速,西南多山,进退是以牛角号音、皮鼓击动声为号,不可能把笨重的铜鼓搬到战场上使用。据《后汉书》、《桂海虞衡志》、《赤雅》等书记载,都说西南各省兄弟民族习俗铸铜为鼓,愈大愈贵重,是权力的象征。

正如汉族地区奴隶社会夏、商、周都铸铜鼎以为国运权力所在一样,“都掌”部落以铜鼓为宝器,鼓有剥蚀、有声响者为上上鼓,值牛千头,有上鼓二三面即可雄视一方称王。每有事,则击鼓高山,集合远近寨子士兵,杀牛饱餐以后,出发征战,战斗取得胜利,愈以为铜鼓显灵。

正因为“都掌”部落以铜鼓为权力标志,所以曾省吾讨伐时,也把缴获铜鼓多少作为胜利的标准,进贡京师和带回省城,则含有不再给“都掌”以造反机会的用意。

“都掌”部落是几经迁徙,才在宜宾地区定居的。其先人所在地区,是诸葛亮南征渡沪水、平孟获的西昌越西地区。诸葛亮南征,执行了正确的民族友好、开发边睡的政策,促进了兄弟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些地区人民长期怀念诸葛亮,住的瓦板房称为诸葛屋,扎白头帕以悼念诸葛亮,叫诸葛巾,所以把铜鼓称为诸葛鼓也就不奇怪了。

诸葛亮殿上三面铜鼓,尽管不是诸葛亮生前之物,现存三面铜鼓也与明代文献记载不同,但是,作为诸葛亮治蜀功绩、民族友好的见证,将其陈列,对今天的观众有教育的现实意义,仍然属于珍贵的历史文物。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成都武侯祠的铜鼓 并非是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时制作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七擒孟获下 七擒孟获下的故事

七擒孟获下 七擒孟获下的故事

孟获,诸葛亮,魏延,藤甲兵,蜀国,山谷,盔甲,炸药,每次都,乌戈国,路中,好的,还可以,国王,俘虏,军队,妙计,失街亭,真本事,火把,耻辱,穿着,藤条,车子,部落,魏国,黑色,水淹,逃出,不停地

2009-11-14 #经典故事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七擒孟获的故事梗概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七擒孟获的故事梗概

孟获,孔明,诸葛亮,孟优,南蛮,故事,张嶷,王平,祝融氏,马谡,副将,弟弟,关索,孟获第七次,诸葛,雍闿,马忠,魏延,七擒孟获,人心,分兵,南征,大姓,大喜,妻弟,政权,擒住,敌人,毒蛇猛兽,蜀汉

2019-07-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诸葛亮为什么七擒孟获?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诸葛亮为什么七擒孟获?

孟获,诸葛亮,孔明,七擒孟获,孟优,诸葛,诸葛亮南征,传奇,副作用,张嶷,王平,祝融氏,马谡,马忠,对外,人心,大国,策略,乌桓,关索,孟获第七次,尚德,曹操,魏延,御史中丞,七擒七纵,故事,儒家文化,儒家,分兵

2016-10-30 #故事大全

诸葛亮七擒孟获故事简介七擒孟获的过程是怎样的?

诸葛亮七擒孟获故事简介七擒孟获的过程是怎样的?

诸葛亮,孟获,雍闿,蜀汉,七擒孟获,太守,酋长,大姓,政权,益州郡,过程,关索,刘备,孔明,曹军,王平,龚禄,故事,东吴,丞相,土著,少数民族,汉人,益州,策略,荆州,豪强,诸葛玄,黑狗,故事简介

2017-02-19 #故事阅读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七擒孟获的故事梗概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七擒孟获的故事梗概

孟获,孔明,诸葛亮,孟优,南蛮,张嶷,王平,祝融氏,马谡,副将,弟弟,关索,孟获第七次,诸葛,雍闿,马忠,魏延,人心,分兵,南征,大姓,大喜,妻弟,政权,擒住,敌人,毒蛇猛兽,蜀汉,泸水,胜败乃兵家常事

2009-01-15 #短篇故事

读“诸葛亮七擒孟获”有感作文读“诸葛亮七擒孟获”有感作文400字

读“诸葛亮七擒孟获”有感作文读“诸葛亮七擒孟获”有感作文400字

诸葛亮,孟获,故事,蜀国,刘备,刘禅,地拉,孔明,中外历史,中国,人心,公元,南征,地区,威望,天下,小辫子,擒住,民心,智谋,朋友,策略,没过多久,首领,威胁,统一,七擒孟获,丞相诸葛亮,不值得,内容是

2020-09-03 #故事大全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七擒孟获的故事梗概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七擒孟获的故事梗概

孟获,孔明,孟优,王平,张嶷,祝融氏,关索,孟获第七次,魏延,诸葛亮,马谡,马忠,分兵,妻弟,弟弟,泸水,毒蛇猛兽,阴谋,银坑,木鹿大王,丁兵,乌戈国,兀突骨,向蜀军,孔明听,孔明问,孔明坐,孔明寨,张翼,归蜀汉

2010-03-16 #故事大全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七擒孟获的故事梗概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七擒孟获的故事梗概

孟获,孔明,孟优,王平,张嶷,祝融氏,关索,孟获第七次,魏延,诸葛亮,马谡,马忠,分兵,妻弟,弟弟,泸水,毒蛇猛兽,阴谋,银坑,木鹿大王,丁兵,乌戈国,兀突骨,向蜀军,孔明听,孔明问,孔明坐,孔明寨,张翼,归蜀汉

2007-09-02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