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湖南作家《光明日报》刊文讲述“女医生骑行300公里回武汉上班”的感人故事

时间:2012-12-22

湖南作者曾散用报告文学甘心记录了这一感人故事,该篇文章在2020年3月20日的光明日报刊发

提示:本文共有 476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编者按

24岁的甘如意是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范湖分院的医生,她因牵挂村民们和一线的同事,说服父母,历经艰难险阻,从荆州市公安县农村骑行辗转4天3夜,将近300公里回武汉上班,一路经历困难危险最终平安到达。

湖南作者曾散用报告文学《甘心》记录了这一感人故事,该篇文章在2020年3月20日的《光明日报》刊发。

甘心(报告文学)

作者:曾散

插图:郭红松

【中国故事】

我是医生,骑车也要回武汉

武汉关闭离汉通道的消息铺天盖地传来的时候,甘如意有些懵了,她当时在老家正陪着父母烤火,电烤桌的温度如同新冠肺炎疫情资讯的热度,灼得她隐隐作痛。

回乡下的这些天,甘如意的内心颇不平静。作为一名从武汉回来的基层医生,她惦记着三百多公里外的武汉,密切关注着疫情新闻和单位工作群信息。形势急转直下,谁都始料未及。

1月25日,大年初一,甘如意一家的新年饭吃得心事重重。“我要赶回医院!”她的决定比武汉关闭离汉通道的消息更让父母惊慌。

“你才刚刚回家几天?还在过年啊。”母亲急着接过话头,马上又补了一句“现在回武汉太危险了!”后面这句话才是母亲真正的想法。

“现在情况紧急,哪怕是普通感冒,居民都会恐慌。我们科室只有两个人,我去了,能为更多的患者化验,也能减轻同事的压力。我同事都58岁了,也一直没休息。”甘如意又望着父亲。这个家里,父亲的话不多,但他最支持甘如意的工作,当年选择学医也是父亲的建议。

父亲抬头看了看悬在天花板上的灯,然后看着甘如意,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你回去工作我不拦你,这是你的职责。一定要注意安全啊,你不但是医生,也是我们的女儿!”

青白色的光散落在厅屋的角角落落,怜爱与不安在父母的心头不断发酵着,然后蔓延开来,随同灯光荡漾,飘飘洒洒在厅屋里。

“到处都封路了,明天去办通行手续,后天走。”甘如意当机立断,马上跟单位领导申请提前返岗。

1月26日是大年初二,没等手续办齐,传来消息,所有去武汉的公共交通停运,就连甘如意所在的杨家码头村去往县城的主路都只能通行两个轮子的车辆。

“怎么办呢?”甘如意的父亲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跟女儿说话。他们村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斑竹垱镇,距离武汉三百多公里。

未满24岁的女儿一直是父亲的骄傲,从小到大乖巧懂事,从湖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顺利考到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范湖分院成为一名化验医生,他相信以女儿的专业知识回去多多少少能尽一份力,可他发愁的是这几百公里路程该怎么办。

“看能不能叫一辆车送我去,我看村里很多人家买了车。”甘如意回村后看到有些邻居家门口停放着车辆。

“我去问问。”父亲说完就起身出了门。

父亲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车辆没有着落。其实后来出发后他们才发现,即使叫到车也通行不了。

“没有车不要紧,我可以骑自行车去。”思前想后,甘如意大胆提出想法。

“那怎么行?几百公里路啊!”父母不同意。

“骑一段就少一段,路上说不准还能坐上顺风车。我每走一段路就给家里报平安,你们放心!”甘如意打定主意。

父亲自责没有本事,双手将头发抓了又抓。甘如意也心疼父母,他们在家务农,辛苦一辈子,也不能享女儿的福。

接下来几天,甘如意一边规划骑行路线,一边办理各种手续,等单位返岗证明和临时通行证办好就出发。

骑行路上,泪水伴着雨水,被风吹落

1月31日,甘如意早早起来,发现父母起得更早。临行前,她把母亲给她装好的年货拿出来,背包里只装了点饼干、坚果、几个橘子和换洗衣服。

上午十点,阳光灿烂,甘如意开始了她的“远征”。

甘如意那张编号为“009”的临时通行证,车牌号一栏填写的是“自行车”,通行事由“到武汉江夏区金口中心医院上班”。

父亲坚持要送上一程。父女俩每人一辆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农村的路弯弯绕绕,经常还会遇上路障。爬坡过坎走了近50公里,到达公安县城时已是下午3点。当晚,父亲带她借住在一个远房亲戚家。

甘如意那天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多年没有骑自行车,膝盖疼”,一个流泪的表情。看得出,漫漫征途的第一步给了她一个下马威。

2月1日上午,甘如意又要启程了,她不忍心父亲辛苦,拒绝了他再送一程的建议。告别父亲,甘如意真正踏上了她一个人的逆行之路。

老旧的蓝色单车哗哗作响,承载着瘦瘦弱弱的甘如意,一点点向前移动。这辆车伴随她长大,如今又随她奔赴抗疫战场。甘如意跟我说,那天她回想起年少的时光,小学三年级她就每天骑这辆车上学,一直骑到她离家上大学。岁月流转,她长大了,自行车也老了,车架上的斑斑锈迹仿佛是它的年轮,一层叠着一层,两个轮胎有气无力地滚动着,干干瘪瘪,颤颤巍巍。

对复杂的路况甘如意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有时候冤枉路还会让她沮丧,她只能靠手机导航一段一段前行。

下午1点,甘如意到达荆州长江大桥。工作人员告诉她,桥上已经不让自行车通行。她只好把自行车寄存到一个副食店里,打电话让父母日后抽时间取回去。

失去唯一的交通工具,甘如意只能步行经过荆州长江大桥,等她走到荆州市区,天已经黑了。她找不到开门营业的旅馆,手机也已没电,只能向一个未营业的旅馆老板求助。老板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一家还能安排住宿的地方。

2月2日,甘如意一大早就起了床。她在路边拦了十几辆出租车,都被告知不能出城。

中午11点,一辆出租车把甘如意放在了荆州市中心城区的街道,看到路边停放的共享单车,她艰难地决定继续单骑远征。沿着318国道骑行,她下一站目标是七十多公里外的潜江。

冬天天黑得早,一场雨不期而至。甘如意心中万分沮丧,可她没有退路,只能冒雨前行。她打开手机电筒照明,累了就下来推着车走一截,走走停停。

冬雨细细碎碎,冷风咋咋呼呼,浓雾缭缭绕绕,甘如意慌慌张张。外套淋湿了她不怕,带的干粮快吃完了她也不怕,但天黑让她恐惧,夜色张牙舞爪扑面袭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手机微弱的灯光能见度有限,眼前朦朦胧胧,影影绰绰。这个未满24岁的小姑娘终究忍不住了,她记不清路上哭了多少次,泪水伴随着雨水,被风吹落。

318国道不断延伸,依稀的路牌和导航指引着甘如意往前。9个多小时后,灯光闪现,路口站着三四个警察。潜江终于到了。

300多公里路程,四天三夜

还没等甘如意到跟前,警察赶忙迎了上来。

“这么冷的天,又这么晚了,你怎么一个人在外面啊?快回家吧!”潜江市公安局民警熊陶虎边走边说。

甘如意冒雨走了一天,饥寒交迫。此时见到灯光,见到警察,仿佛见到了希望。她跳下自行车,赶紧回答:“我是公安县人,是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的医生。我这是从公安县赶往武汉。”

看了甘如意的身份证、通行证和返岗证明,又听她讲了一路的骑行,执勤民警被深深地震撼了。

“小姑娘不容易!我们给你先找个休息的地方,你好好休整一下!”熊陶虎立即联系了执勤点附近的一家酒店,安排甘如意住下。反复叮嘱她,去武汉的事不要着急,大家一起想办法。

当晚,潜江市公安局决定派车送甘如意回武汉。民警施虎给甘如意打去电话,甘如意当然高兴,但她转念一想,非常时期,要靠警察维持日常秩序,哪能过多麻烦他们。“你们有你们的岗位要坚守,我这也是要奔赴我的战场!我们各有不同职责,哪能让你们专门送我去武汉?”甘如意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

“那你早点休息,明天再想办法。”施虎深受感动。

经过多方协调,最终为甘如意找到了一辆去汉阳送血液的顺风车。

2月3日上午8点半,施虎将甘如意送到沪渝高速潜江收费站等待,还给她准备了水果和方便面。

“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武汉呢!”甘如意的内心被感动充盈着。

“不用客气,你是好样的!到了武汉给我们来个信儿!加油!”

上午10点,浓雾渐渐散去,高速公路潜江路段开始放行,甘如意搭乘的顺风车终于驶向了快车道,她的返岗历程也终于按下了快进键。

看着窗外快速后退的风景,连日来的历程也如同电影镜头,在甘如意的脑海里循环播放。后来她告诉我,当时想起父亲曾给她讲过的话。1998年长江流域发大洪水,她的家乡公安县是重灾区之一,老百姓是靠着国家,靠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才渡过难关的。那时她才两岁,没有什么记忆,但是如今,她作为一名医生,必须冲到一线去。

两个多小时后,甘如意搭乘的顺风车到达汉阳区。她怕耽误送血车的事情,向司机道谢之后,急急地下了车。

甘如意在武汉生活才两年多,只知道武汉很大,对于从汉阳到她工作单位的距离,其实完全没有概念。

武汉所有公共交通早就停运。甘如意只好又找了一辆共享单车,靠手机导航,骑过杨泗港长江大桥,到武金堤上,继续向前骑。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手机又一次没电关机,无法导航,不熟悉路况的甘如意走了不少弯路。“当时天黑,我很害怕,越骑越快,不敢回头,总感觉后面有东西在追着我跑。”

经过六个小时的骑行,晚上六点左右,甘如意终于到达她工作的地方——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范湖分院。

300多公里的路程甘如意前后用了四天三夜。

跟上夜班的同事简单交流之后,甘如意回了自己的宿舍。晚上8点28分,她通过微信朋友圈向所有人报了平安。

2月4日,返回武汉的甘如意没有休整,第二天一早便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她先去库房领防护服、护目镜、手套、口罩、鞋套等防护物资,穿好防护衣,开始一天的工作。开窗通风,打开电脑和仪器、环境消毒、准备采血用具、接待患者、病人手指消毒、生化检验采血、标本离心、上机操作、等待出结果、病人信息录入、给患者发放结果……

紧张忙碌的一天落下帷幕,下班前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关机保养,写好保养记录,做好科室卫生,做到彻底消毒……这就是甘如意返回武汉度过的第一天。

一路逆行,甘如意心甘情愿

“甘如意骨子里有股韧劲,这事发生在她身上一点也不奇怪。”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院长陈宗勇说,“她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在大是大非面前,也一样有责任心!”李高洁是甘如意的大学同学,她说:“认准这个事就会执意去做,还要做好,这就是她的风格。”

2017年毕业时,甘如意以优异成绩通过招考,成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面对其他同学选择了待遇丰厚的医疗检验企业,甘如意说:“我就是从农村来的,我很清楚基层医务人员紧缺的状况,我愿意在这里贡献一份力量。”

2月9日,社区78岁的王婆婆来范湖分院查尿常规,因为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心脏功能也不好,王婆婆爬个楼梯都喘气。甘如意扶着老人家,到二楼女厕所去接小便。然后一手端着小便标本,一手搀扶着老人送回输液室后,自己拿着尿液样本再去化验室化验。

甘如意说,这个非常时期,很多人都会有思想包袱,没病都先吓倒了。她遇到这样的患者总会想方设法开导他们。

“帮助老年病人,这样的事情,在甘如意身上,真是太多了。”化验室主任肖大建是甘如意的科室领导,他说,甘如意很敬业,经常加班加点。确实,这些天我通过微信采访她,她都是晚上十点多钟回到宿舍才有时间给我回信息。

在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武汉的各条战线都物资紧缺。甘如意下班之后也没有闲着,她年纪小,人际圈子也小,但她仍搜寻她所有的资源,不断联系那些在外地工作的同学、朋友。河北爱心人士侯艳泽看到有关甘如意的报道之后深受感动,辗转联系到她,决定筹集防疫物资对口援助她所在的卫生院。

2月22日,侯艳泽和她的同学共同筹集到的第一批防疫物资,顺利抵达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范湖分院,4000只鞋套、100套3M防护服、150套国标防护服、300个KN95口罩、10000只一次性医用PVC手套、5000只一次性检查检验手套,这批物资有效缓解了甘如意所在卫生院物资短缺的状况。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像甘如意一样,辞别家中亲人,向武汉坚毅“逆行”,往湖北千里驰援的人还有很多很多,这些人是父母、是子女、是丈夫、是妻子……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很渺小,仿佛微弱的星光,但汇聚在一起,最终成为耀眼夺目的光束,照亮黑暗,驱散阴霾。

单骑逆行,风雨兼程,面对所有的艰难,“95后”甘如意都心甘情愿。

她说,她姓甘,不怕苦。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0日 14版)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湖南作家《光明日报》刊文讲述“女医生骑行300公里回武汉上班”的感人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光明日报刊文:中国抗疫的社会根基与文化底蕴

光明日报刊文:中国抗疫的社会根基与文化底蕴

疫情,防控,社会,中国,斗争,家庭,生命,传统文化,中华,根基,党中央,人员,全球,力量,我国,万邦,习近平,家国,中国人,社会结构,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优势,全国,文化底蕴,总书记,制度,协和,国家,本位

2017-11-25 #短篇故事

兰山大爱见证中国力量!今天 新华社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为您讲述兰山抗疫故事

兰山大爱见证中国力量!今天 新华社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为您讲述兰山抗疫故事

孩子,王秀秀,李保民,闫文,隔离,社区,驾驶员,妈妈,傅家屯,诸满村,车队,疫情,武汉,兰山区,蔬菜,小怡,村民,护士,浩浩,记者,防护服,工作人员,中国重汽,临沂市,临沂,大棚,奖金,德卡,患者,规划

2018-07-18 #长篇故事

抗疫人物:一个武汉女医生的昌宁“战疫”录

抗疫人物:一个武汉女医生的昌宁“战疫”录

疫情,昌宁县,武汉,湖北,工作,李英,妈妈,防控,人民,医院,肺炎,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全县,医疗队,父母,病例,援助,发热门诊,云南省,内心,压力,女医生,女儿,孩子,家乡,时候,放心不下,方案,昌宁

2017-04-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致敬最美逆行者!淄博39岁女医生昨夜奔赴武汉

致敬最美逆行者!淄博39岁女医生昨夜奔赴武汉

吕纪,武汉,淄博,医疗队,女儿,孩子,成员,医护人员,早点,山东,疫情,接到通知,跟我说,淄博市第一医院,丈夫,危重症,大汉,妻子,妈妈,白衣战士,肺炎,新型冠状病毒,了真,日大,女医生,一行,专业,五味杂陈,儿子,医务人员

2018-02-01 #故事阅读

光明日报:讲好“黄河故事” 凝聚精神力量

光明日报:讲好“黄河故事” 凝聚精神力量

黄河,黄河文化,故事,中华民族,发展,文化,河南,中国梦,新时代,中华文明,历代,天下,黄河流域,母亲河,高质量,精神力量,研究,为实现,伟大复兴,发源于,生态保护,港澳台同胞,黄郑排,习近平,关汉卿,卫青,司马迁,吉鸿昌,和凝,张衡

2011-10-10 #长篇故事

光明日报:12年后 汶川大地震告诉我们什么

光明日报:12年后 汶川大地震告诉我们什么

地震,高孟潭,应急,县城,房屋建筑,工作,北川县,大震,曲山镇,汶川大地震,中央,建筑,我国,极端,机构,应是,巨灾风险,抗震加固,防震减灾,湔江,历史,关键环节,人员伤亡,中国,全国,作用,公众,功能,后山,国家

2013-07-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奋斗人生:迁安好医生事迹登上《光明日报》头版!

奋斗人生:迁安好医生事迹登上《光明日报》头版!

医生,孩子,父亲,美好生活,迁安,男孩,科主任,妇幼保健,迁安市,老赵,彭景,妇幼保健院,光明日报,儿子,恩人,时代,残疾,张春华,大医院,新时代,一生,儿科医生,力量,医术,台阶,天津,女孩,左腿,家人,家庭

2018-02-21 #故事大全

光明日报:“停课不停学”不是逼教师学网红

光明日报:“停课不停学”不是逼教师学网红

教师,学生,教育部,角色,导师,教育,课程,内容,方面,海量,老师,指导,中小学,北京师范大学,优势,信息,办公厅,大学,学校,师生,形态,疫情,特点,组织,课堂教学,和帮助,每一个学,了学,师亦父,程平

2012-08-04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