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年底别生病 用钱等来年 停产忍冻为达标……2017的年末故事

时间:2012-12-22

当代中国故事常常是有模板的,就像微信的爆文总是套路满满一样

提示:本文共有 37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智谷趋势 | 路口大爷

又到年底,别人大多在忙着盘点,我们偏要讲故事,一个典型的中国故事。

当代中国故事常常是有模板的,就像微信的爆文总是套路满满一样。“魔幻现实”、“荒诞”……这些时下大热的词,只要你想,每一年都能发现让它们大显身手的时机和场合。

这给人以中国故事总是在不断重复的假象。

其实,故事总是新的。

我们讲的故事不魔幻,很现实。

故事的主角叫“短缺”。因为,几代中国人,除了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对这个主角再熟悉不过。

01

生病别在年底生

古有三座大山,今有“新三座大山”。中国人有时候就是这么会偷懒。住房、教育和医疗,要说今年底最让人“抓心挠肺”的莫过这一则神神道道的消息——“医保撑不住了!”

故事的起因是知乎上的一条提问:停用部分医疗耗材是福是祸?。

这年头,知乎似乎成就了很多故事或者事故。楼主提到了一篇医务圈分享的文章,说的是贵州某三甲医院到年底时停用部分医疗耗材,导致正常治疗受到影响。作为医院基层临床工作者,他对此政策的颁布和执行颇多疑惑,特邀各位理性探讨。

圈外人哪懂深浅,只能看看圈里人都在吐什么槽。

很快,有医生们给描绘了这样一幅情景了:

稍微用想象加工一下,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场景啊!

自己吓自己一番之后,居然有人给了一个结论——“医保没钱了”,而且获得了八九千的最高点赞。这不啻于一记惊雷。

且等一下,换个平台去核实一下。

结果一上微博,发现实名认证的医生正在纷纷吐槽,而且更加触目惊心。什么骨科领不到钢钉钢板,心脏支架手术不让用支架,ICU没有导管,连塑胶手套的使用也受限……

来源:北京安贞医院口腔科医生

Oh, my God!

偏偏就在你将信还不信的时候,知乎上问题的讨论被关闭了。给出的理由虽然是“讨论前提可能不成立,需要有可信来源”。

这就更加让人怀疑了。

终于一个月后,有传统权威媒体来正本清源了。贵州省卫计委说,停用部分耗材是因为医疗控费,医保不足的说法“简直是乱传”。

果然是一帮外行,关心则乱。但医疗控费又是个什么东东? 听起来怎么还是没钱的意思?

《人民日报》解释说这不是新政策,控费的目的是挤出耗材采购价虚高的水分,帮人民群众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一些医院停用医疗耗材,是因为此前大手大脚、控费不力。

《人民日报》表示,控费近些年年年都有,只是今年年末的形势比往常来得更紧张,绝不是什么“医保基金见底”。

不过,控费多少还是对“生病”有影响。

据《财经》报道,长三角地区某三甲医院一名心胸外科的副主任表示,“大多数手术的耗材是事先计划好的,消费总价格也可以预知,如果超支,就直接拒收了,除非情况很特殊。”

但最大的困扰在于,很多手术无法精确计划耗材。比如在肺癌手术中,“被剪断的血管等需要用闭合器处理,80%的病人需要3-4个闭合器,但有些病人需要7-8个。一个闭合器约2000元,这样一台手术的耗材总额就相差近1万元。”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院长邵蓉等通过对北京、南京、天津、上海、成都五地区21家医院调研后撰写报告指出,在医保费用控制下,医院倾向于收治非医保、异地医保患者,而危重疑难患者往往受到一定排斥。

所以,外行们的惊诧倒也不是莫名。看来,医保控费还得回答一个民众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如何保证是“挤掉水分”而不是“挤掉患者”?

控费的初衷,是为了将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切实减轻民众看病负担。

专家还说,控费政策没有“一刀切”,医保也没有“收不抵支”,控费只是个别现象。

那医保本身怎么样呢?毕竟这可是关系到亿万人的大事。这个问题嘛,那得看你在哪个省。

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黑龙江养老金穿底,13省养老金支付能力不足1年。至于,中国各省的财政收入分布也是不平衡的,东部结余比较多,更多内陆省份需要依靠中央的转移支付。

医保的事就不多说了,送两张图给大家自己品。

来源:老蛮评说整理自国家统计局

普通人要怎么应对这种短缺呢?专业人士的建议是:

1. 年初看病比年末好,年初生娃比年末好。大家年末尽量保重身体,特别是家里的老人小孩。

2. 不喜欢吃中药的朋友,可以多锻炼身体,预防疾病。

美国癌症中心最近发表一篇迄今规模最大、最全面的、针对美欧144万人、长达18年的大数据分析。

研究发现,长期锻炼的人至少有13种癌症发病率显著低于普通人。

3. 最后,大家不要“赖定”医保。商业保险已经成为不少中高等收入家庭的资产配置渠道之一,给自己和家人买份商业医保,更放心。

02

贷款也要赶早

除了年末别生病,钱在年底也是短缺的。

年末钱紧,说起来情有可原。从年底到来年春节,这是企业用钱高峰,比如年终奖,生产链上要结算尾款,都得管银行借钱;关键是银行自个儿还得应付年终考核,自身也紧张,大银行还顶得住,中小商业银行就得四处借,银行间拆借率一到年底也走高。银行四处拉存款,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来吸引客户。

只是2017年的账面比常年来得更让人焦虑。除了上面这些老大难,今年美元加息,部分国内资金流向美国,而现在,距离换汇额度更新只剩下4天了……另外,为了防止人民币贬值,央行开始收紧银根,银行比往常更缺钱了。

更让银行作难的是,存款还少了近万亿。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的银行存款减少超过7000亿,普遍认为,存款今年减少的额度起码万亿起。银行突击揽储,可是效果很一般。

上市公司这边钱也稀缺。年末突击调节利润,煞费苦心为的就是满足国有股东的业绩考核要求、维持银行信用等级。所以,卖股票、卖房子、卖子公司……回笼资金,压力山大。

仅仅11月一个月,央企华侨城陆续出售了位于深圳、重庆、北京的三处房地产项目,作价合计近8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整个11月份,包括招商蛇口、中航、中铁、中海等在内的11家房企密集抛售资产,其中9家为央企或国企,出售标的总金额达到560亿元。

幸好今年严厉限购了,买房都得全款。成交量下去了,反而钱也就不怎么紧张了。难为的是刚需,要么选好了房,网签了合同,但银行贷款额度没了,指望在新房过年是别指望了;要么10月份签的贷款合同,明年2、3月能放款就算不错了。

做投资的也有不少人表示,如今手中的现金流是真的很紧。

怎么应对这种年末钱紧的状况呢?

一个字:等。等到明年春暖花开之时吧。年初贷款比年末来得快。

03

年末突击总动员

有的发愁找钱,也有人发愁花钱。

政府部门年底“突击花钱”一直是公众们格外关心的财政现象,毕竟前几个年头里,总是时不时听到在哪个部门、哪家国企工作的朋友一到年底狂发福利津贴,厉害时甚至出现年末一个月支出超过年初一个季度的现象。不过,财税改革正在推进,今年已经有不少省市明令禁止政府部门年底滥发福利,严查“突击花钱”。

很好奇这个顽疾今年是不是刹住车了?

查了财政部数据,今年前11月全国财政支出179560亿元,同比增7.8%,2017年财政支出进度明显快于往年。10月份首现同比下降时,中国经营报指出,“年底突击花钱或成为历史”。

是不是真有效不知道,毕竟有一些省份的财政数据难以查证,目前执行率非常高的省份可以达到90%以上,浙江省前11个月的财政支出已完成年度预算的92.1%,再看内蒙古前11个月的进度78%,这也意味着,12月份保不准就会突击一把。

上海财经大学的邓淑莲教授的看法是:从账面上能看到突击花钱现象确实消失,但这些钱是否真正花出去且有效率还有待观察。在预算约束加强的背景下,一部分账面上支出的财政资金,可能体现下面部门单位的结转结余资金,实际上并未花出去。

今年中央已经叫停了多地的“大基建”项目,对于地方财政而言是一个重要信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再,钱要往哪投?但是不把钱花完,影响考核、影响明年财政的预算不说,往大了看还得影响国家经济大局。

真是好忧伤,没法儿向纳税人交待呐。

大家都这么拼,还不都是因为一份成绩单。

2017年12月24日,江苏昆山市下达紧急通知,为了保证河流水质达到国家下达的年度考核要求,该市范围内的270家企业自2017年12月25日起至2018年1月10日全面停产。到期视水质情况,决定是否延期。

昆山连续多年荣登全国百强县之首,如今为了环保考核必须紧急暂缓生产,倒过来想,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昆山一边创造了漂亮的GDP,一边也制造了不达标的水质……

为了今年这份“环保”成绩单,京津冀停产的企业也已经不在少数。未来几年的年末,就看看“环保”成绩单和“扶贫”成绩单谁更漂亮了。

这边企业停产,那边年末离职潮要比以往来得更汹涌了。只不过有人是被动离职,有人则选择了主动离职。

“干嘛不等年终奖发完了再离职?”傻呀,当然是因为有没有还两说呢。不过也有为了孝敬父母而离职返乡的,也有对工作不满意向挪地的。一年的结束对于我们多数人而言,仪式感总是非常强的,似乎一年快要翻篇时,一定要去结束一些东西,而新的一年到来又真的预示了某些新开始一般。

还没说点开心的情况,年底最高兴的市场,肯定不能漏了婚恋市场。

年底到春节这期间,也是相亲高峰期。一些单身狗为了完成家里给的指标,临时抱佛脚,开始密集相亲,往年租男友、租女友回家过年的新闻今年还是在上演,婚恋市场一片火热。原本想找找有没有分手率的数据看年底适不适合相亲,发现这一块比较空白,遂放弃。

这些现象多多少少能勾勒出一副中国年末经济生活的全景图,虽然它没有春节前的中国故事来得温暖动人,但它足够真实。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年底别生病 用钱等来年 停产忍冻为达标……2017的年末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两次孕期经历 看我如何颠覆人们看外形识别生男女的错觉判断

两次孕期经历 看我如何颠覆人们看外形识别生男女的错觉判断

男孩,人们,大宝,医生,女孩,宝宝,肚子,胎动,整个人,孕期反应,男孩女孩,事情,圆形,同事,小拳头,男女,鹅蛋,反应,一定是,什么都吃,深信不疑,宝妈,传言,中性化,世界,专家,产房,内心,儿子,体型

2018-12-10 #长篇故事

《何以为家》:太穷的父母 请别生那么多 穷人家的孩子太受罪

《何以为家》:太穷的父母 请别生那么多 穷人家的孩子太受罪

孩子,父母,赞恩,压力,动力,生活,父亲,电影,妹妹,难民,女儿,战争,能力,爱的,习得性无助,生孩子,命运,才能,目标,行为,工作,格尔,萨哈,麦格尼,不应该,不要再,你还能,做些什么,弟弟妹妹,这部电影

2018-05-23 #经典故事

开学季 幼儿园小班的“天价”缴费单火了 网友:还是别生二胎了

开学季 幼儿园小班的“天价”缴费单火了 网友:还是别生二胎了

幼儿园,家长,孩子,资质,李女士,游乐设施,问题,家庭,时间,时候,缴费单,费用,非常重要,和家,事情,品质,方式,生活品质,老师,路程,食堂,消费,不合格,幼儿园小班,来让,在路上,黑心幼儿园,都会,主力军,丈夫

2007-10-25 #经典故事

22岁姐姐拒养2岁弟弟败诉 父母赢了法输了情 网友:养不起别生

22岁姐姐拒养2岁弟弟败诉 父母赢了法输了情 网友:养不起别生

孩子,父母,丽丽,老大,感情,家庭,弟弟,年纪,老二,会影响,代沟,兄弟姐妹,差距,时候,看法,精力,责任,问题,教育,不同意,网友们,育儿知识,了情,差得,中发,文章,个人,事实,低保,代养

2015-08-31 #长篇故事

“我孩子吵一点怎么了 你有本事一辈子别生孩子”妈妈的话引热议

“我孩子吵一点怎么了 你有本事一辈子别生孩子”妈妈的话引热议

孩子,家长,品质,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幼儿园,妈妈,榜样,好的,时候,让孩子,行为,生活,给孩子,故事,方面,网友,正面,生活习惯,社交,评论,示范,你怎么,家长们,是这样,这一句,这三个,孟母三迁,子天生,宝妈

2019-08-02 #经典故事

草莓别生吃了 炒着吃让你脑洞大开 不爱吃蔬菜的孩子也超爱吃

草莓别生吃了 炒着吃让你脑洞大开 不爱吃蔬菜的孩子也超爱吃

草莓,西芹百合,蔬菜,百合,茶匙,炒草莓,女儿,因子,翻炒,不喜欢,滋味,沥水,老皮,鲜百合,一锅,和美,好的,我家宝贝,都会,小孩子,下子,上水,中加,制作方法,切片,口味,孩子,大人,外层,外观

2016-11-27 #故事会

何待来年

何待来年

评论,操作符,孟子,王安石,萧氏子,故事,总资产,乔治,大热,小礼,滕文公,还记得,字数,倒序,京师,事情,公约,前段时间,农村,变形记,子妇,子句,奶奶,寓言故事,引得,广告,收视率,时候,正派人,粉丝

2020-04-17 #故事大全

经典寓言故事——何待来年

经典寓言故事——何待来年

寓言故事,经典,责任编辑,寓言,借喻,中华民族,哲理,光芒,手法,我国,篇幅,智慧,搜狐,知名度,道理,讽刺性,多用于,体现出,推荐理由,小故事,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画蛇添足,自相矛盾,闪耀着

2020-04-17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