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爱情的封建烙印 古代宋金郎经历不幸 但是对爱情态度多变

时间:2012-12-31

在今古奇观中,这是个统一的态度,前后一致

提示:本文共有 45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对于爱情的专一,予以歌颂;谁对爱情不专,谁就该受道责。在《今古奇观》中,这是个统一的态度,前后一致。表现得颇为强烈。

这是编者的观点,也是人民大众的观点,因为不少故事可以说是经过大众批准的。可以设想,当说书人讲某一个故事,不受欢迎,他就必须改变一些讲法,再试试。还不受欢迎,只好不讲了,那个故事就等于被否定;喜欢的,就多讲些,这个故事就流传下来。这当然不是说,全部故事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是人民大众的观点。比方讲爱情故事,歌颂了对爱情的专一,但同时又把社会上的贞节观念也夹进去,得到通过了。但后者不会是一般大众的观点。

《今古奇观》的爱情故事中,也有不少是这样的。《宋金郎团圆破毡笠》即是一例。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历尽不幸的男子,和一个对爱情专一的女子。男子宋金郎,年少时,父母双亡,穷得“只剩得一双赤手,被房主赶逐出屋”,几乎做了乞丐。幸好有个撑船的旧相识刘翁,把他收留在船上。后来见他既勤力做事,又会写会算,还把女儿刘宜春嫁了给他。婚后过了一些日子,宋金不幸“得了个痨瘵之疾。朝凉暮热,饮食渐减,看看骨露肉消,行迟走慢”,这大致是今天说的肺结核。在那时不易治好,拖了一年多,病势仍是有增无减,此时宋金是“三分人,七分鬼,写也写不动,算也算不动”,丈人丈母渐新觉得他成了眼中钉。抱怨说:“当初只指望半子靠老,如今看这货色,不死不活,分明一条烂死蛇缠在身上,摆脱不下。把个花枝般女儿误了终身,怎生是了!”两老人家把心一横,行船“到一个荒僻的所在…故意把舵使歪,船便向沙岸上搁住,却教宋金下水推舟。宋金手迟脚慢。刘翁就骂道‘痨病鬼’!没气力使船时,岸上野柴也砍些来烧烧,省的钱买。宋金自觉惶愧,取了砟刀挣扎到岸上,行到茂林深处”

这时,船就弃他而去了。 宋金回到岸边,不见人影知道被丈人所弃。哭了一场后来遇到一个和尚,带他到庵里;教他诵经。不料此后身骨却慢慢好起来。大抵那里空气好,又把精神专注在佛经中,不多想烦恼的事。恰巧合着疗养的条件吧。

又有巧遇:当他离开僧庵,重新如以前去求乞时,偶然撞入一间破败的土地庙,庙中有大箱八只,原来是贼赃。他得到这几箱宝物,从此却发了财,“身穿罗绮,食用膏粱”,开典铺,买田庄,满城都称他为钱员外了。——对了,怎么变了钱员外?原来他得这赃时,要找人搬动,他假称姓钱。到了南京城里,仍然用钱姓。

这是宋金的故事,那弃他而去的丈人又怎样呢?

当时刘翁夫妇把宋金抛弃,女儿刘宜春强烈地反对,但是船已开行了。刘宜春船户人家,不会吟诗来表达感情。她只是实心实意地说:既做了夫妻,同生同死,岂可反悔?就是他病势必死,亦当待其善终,何忍弃之于元人之地?宋郎今日为奴而死,决不独生。

她再三要求回去接宋金,否则要跳水。父母终于只好答应了她。但开船时顺水,回行逆水,几天后オ回到原处,已经找不到人。上岸寻觅,也觅不到。宜春只好相信文夫是死了。“整整的哭了半年六个月方オ住声”。父母又想她嫁人,她说:“你两口儿合计害了我丈夫,又不容我戴孝,无非要我改嫁他人。我岂肯失节以负宋郎!宁可戴孝而死,决不除孝而生!”

刘宜春对宋金分明是有感情的,为了感情,为了不负宋金而坚持戴孝,坚持不再嫁。她并不是从封建观念出发。但小说,把她扯到“贞节”的问题上去。还来一首“后人有诗赞宜春之节”:

闺中节烈古今传,船女何曾阅简篇!

誓死不移金石志,柏舟端不愧前贤。

这就混上了一些封建气味。打上了封建思想的烙印。

一边“转了运”,做了大财主;一边坚持不重嫁,这样,这个故事,便有条件来一个大团圆结局。

宋金有了钱,对妻子还是有感情的。“思想丈人丈母虽是狼毒,妻子恩情却是割舍不下,并不起别娶之念”。亲自到处寻访,给他找到了。

遥见浑家在船艄,麻衣素妆,知其守节未嫁,伤感不已。回到下处,向主人王公说道:‘河下有一舟妇,戴孝而甚美,我已访得是昆山刘顺泉之船,此妇即其女也。吾丧偶已将三年,欲求此女为继室’托这个王公去做媒,也是试探一下。听说妻子一直坚决不肯改嫁,自然更加生了感情。于是又生一计,雇刘家的船载货。这时候,他已经与以前大大不同。上的船来见他穿锦衣,戴貂帽,还有随从。刘翁没想到他是从前的宋金,宜春却暗暗惊奇,觉得他与丈夫“有七八分相象”。

以后的发展,读者们很容易料到。一定是宋金试探了岳丈、岳母、妻子,随后相认。而岳丈、岳母,不免差罪。这类故事,在“悲欢离”之后,便要“合”了。不过宋金上了船,说的活也很有意思,他重新说了当年刘翁初收留他时说的一些活。而与妻子相认,则靠着一顶旧毡签,当年他上船,刘翁叫女几取旧毡笠给他用,女儿顺手把破的地方补好了才给他。现在这旧毡笠还留着,补的地方也如旧。这顶旧毡笠,象征着劳动人家应有的勤位本色,也象征着他夫妻的感情。宋金这次上船,有意素旧笠来看,也在这上画,开始了双方的重认。

这个故事,如果加强宋金当初与刘宜春之间爱情的描写,以后发展下来,线素就会更明确,刘宜春为了对文夫的感情深厚而不改嫁,这就不会混进什么“守节”的观念了。但在封建社会中流传的故事,不掺进一些当时的观念进去,オ难呢。

《今古奇观》中还有另一个故事,写到封建统治者与人民爱情的直接矛盾,这是《裴晋公义还原配》。这个故事,直接描写封建统治者破坏了人民的爱情。

封建统治者家中,有许多人给他们做事,又有许多人给他们提供娛乐节目,如表演杂技、歌舞。在奴隶制时代(在中国,是春秋战国之前)这些人就是一部份奴隶,随时会被主人杀。但仍然可说是家奴。这篇小说让我们看到这些大官员们获得家奴的方式之一,是别人的惯赠送礼,送礼者则是花一点钱把人买下来。可以说,基本的方式还是人身买卖。

这小说中所写的买卖,甚至还不是“自愿”,而是强买强卖。有个州刺史要巴结当权的裴相国,在所属地方选一队美貌的歌姬进奉。已选定了五个,又向一个监生的女儿打主意。这女儿美貌,又懂音乐,“萧管琵琶之类,无所不工”,刺史觉得她是个理想人选,但她家自然不愿让女儿到相府中去为奴为婢,刺史就用强买的方式,抢走了女儿,留下三十万钱作为身价。她父亲去交涉讨回女儿,刺史说了一些搪塞的话,说他女儿入相府,好过嫁与别人嘛,已经与人订婚,可以把六十万身价钱给那未婚壻,了此一件事云云。这里把三十万硬说成六十万,分明是图来了。再哀求下去,也绝不会有什么结果。一个好人家的女儿,就这样,连父母也不能再见一面,突然间成了高级封建统治者的奴婢。无处伸冤。

这个女子,名叫黄小娥。她的未婚夫,叫做唐壁,是个读书人,已经做了县尉等小官。就是这样的家庭,也没法子保得住自已的未婚妻。

而这一队歌舞伎,送到相府中去,又如何呢?“谁知相国府中歌舞成行,各镇所献美女,也不计其数。这六个人只得凑热闹,相国哪里看在眼里,留在心里!”那成行的歌舞女子,每一个,都有一个血泪故事。

唐壁那时已做了越州会稽丞,虽然只是小官,好玩也是个官。任满回来等待下一任的委任,也准备成亲,他们是不甘愿拆散婚姻的。一听此事,十分生气:

呆了半响,咬牙切齿恨道:“大丈夫浮沉薄官,至一妻之不能保,何以生为!”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是“忍”。在封建社会里,昔通百姓只能够遇事都忍着一点。甚至有人提倡“百忍成金”,叫大家都来学会忍的本领(有权有势的人,自然除外)。唐壁的岳丈没有什么话好相劝,只好也劝他忍:“贤壻英年才望,自有好烟缘相凑,吾女儿没福相从,遭此强暴,体得过伤怀抱,有误前程。”

唐壁还想去州官、县官处争论。但,这是明知争之无用的。岳丈再劝:“人已去矣,争论何益?况干碍表相国,方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失其欢心,恐于贤壻前程不便”。这些话也说得在理。我们也不能怪责这个老人家没志气,只能怪那样的社会不把人当人。

唐壁生了一场气,哀痛一场之后,没有办法,只好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到京师去听调(等待分派下一任职务)。到了京师,挑个近着相国府的店房住下,每天到相国府门前痴等,巴望有机会与未婚要见面。可是,“住了月余,哪里通得半个字。”终于,派了他到湖州做个小官。他出发了,不幸中逾遇劫,唐壁跳水逃生,他只逃得一个光身,一文钱也没有了,几乎求乞回京。但是回到吏部去报告情形,也没有用,证明他身份的告救、文薄全失去了,衙门只能依文书证件办事,任唐壁哀求,也不能通融承认,自然也不可能重新派出工作了。唐壁在婚姻上既遭大打击,现在又在生活上遇到了绝境,十分委凉。

我们不惜费些篇幅,把这些情节叙述出来,因为这正是小说作者的重要安排。把唐璧安排到了绝路,然后像“十八层地狱的苦鬼,直升至三十三天去了”,使他升到三十三天去的,不是别人,却就是裴相国。

当唐壁处于绝境时,有人劝他去见裴相国。因为“晋公每怀侧隐,极肯周施落难之人,足下何不去求见他?”说这话的是一个似押牙官模样的紫衣人。在店中偶遇,他听唐壁说了遇劫落难的情形,便作此建议。唐壁说:“提起“裴晋公’三字,使某心肠如割!”把自己未婚妻被抢去裴府做歌姬的事情说了出来。那紫衣人听了,表示他是裴晋公身边人,愿意为他访寻黄小娥的下落,唐璧不敢存奢望,道:“侯门一入,无复相见之期。但愿官人为我传一消息,使她知我心事,死亦瞑目。”

没料到,那紫衣人就是裴晋公自己。他时常作普通打扮,出来走走,查访。那天他回去,就査査黄小娥的名字,把她叫来见见,果然是个漂亮的女子。问她来历,与唐壁所说相同,与她取唐壁所说的定亲信物看,她把信物碧玉玲珑紧紧的戴在臂上。事情确证是不假,二人又有感情,这样,裴晋公就乐得做个大好人,问道,“你丈夫在此,愿一见乎?”

黄小娥的回答,充分表现出封建社会中小市民的命运:“见与不见,实在令公,贱妾安敢自专。”

结果,裴晋公决定给这一对被拆散的夫妻重圆,而且送一笔不少的钱,重新派那份差事给他做。

在裴晋公来说,这样做是轻而易举的,多一个少一个歌姬,在他有什么要紧?而且这件事是在不损他的名誉、不损他面子的情况下发现的。他大方ー点处理,只会使自已得到美好的名声,心理上还大可觉得自已做了好事,积了阴德。反过来,如果唐壁把事情闹大了(当然事实上闹不起来),由此而把事情传到这个封建大头子耳中,他会这样好心吗?不会。只怕还要生起气来,把唐璧从十八层地狱打到二十层去。

小说对製晋公的“义还原配”,自然是十分颂赞的。描写唐壁被邀入相府的一段,写得气象万千。那是黄昏时,相府中,转弯抹角,不知有多少地方,处处灯烛辉煌,如同白日。两个堂吏,前后引路,两个纱灯排列,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在那里等待。吓得唐壁慌忙拜伏在地,“流汗浃背,不敢仰视。”黄小娥出来时,则是:“宅内一派乐声嘹亮,红灯数对,女乐一队前导,几个押班老妈和养娘簇拥出如花似玉的黄小娥来。”都是小百姓没有法子想象的气派。

在这一连串的描写中,裴晋公破捧到天上去。他成了一个十分可敬的形象。十分体恤人,度量大,慷慨好义。使这一对本来要水远分离的男女得以重圆。而且事情还是他自己私行发现的。功德都是他所做,罪恶却不是他的,因为那全是府县争先献纳之故。这一点,他也自己批评了:“老夫不能社绝馈遗,以致足下久旷琴瑟之乐,老夫之罪也。”这是轻描淡写,把罪过全放在别人身上。

唐壁与黄小娥二人的感情是真而深的,此后他们的欢乐也可知。然而,这一个与封建压迫联系着的爱情故事,却就这样转而成为对封建大官的颂歌,打上了一个丑恶的封建烙印,甚至写他夫妇俩:“感激裴令公之恩,将沉香雕成小像,朝夕拜祷”。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爱情的封建烙印 古代宋金郎经历不幸 但是对爱情态度多变”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个简单爱情故事情书影评

一个简单爱情故事情书影评

藤井树,少年,少女,爱得,感觉,故事,山下,博子,奇奇,才让,理员,情书,内心,借书卡,哭天喊地,名字,告白,图书管,女孩,头发,女孩子,学校,年纪,微风,烙印,时候,方式,时光,未婚妻,注意力

2020-09-10 #短篇故事

一个简单爱情故事情书影评

一个简单爱情故事情书影评

藤井树,少年,少女,爱得,感觉,故事,山下,博子,奇奇,才让,理员,情书,内心,借书卡,哭天喊地,名字,告白,图书管,女孩,头发,女孩子,学校,年纪,微风,烙印,时候,方式,时光,未婚妻,注意力

2010-01-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意林》征集青春校园爱情故事

《意林》征集青春校园爱情故事

青春,爱情故事,故事情节,稿件,征集,中发,好的,南磨房路,主题,写法,字数,北京市朝阳区,图书,爱情,心情,心声,心灵,烙印,收件人,新意,文章,标准,日期,范围,稿费,编辑部,语言,读者,邮箱,题材

2020-04-09 #长篇故事

《意林》征集青春校园爱情故事

《意林》征集青春校园爱情故事

青春,爱情故事,故事情节,稿件,征集,中发,好的,南磨房路,主题,写法,字数,北京市朝阳区,图书,爱情,心情,心声,心灵,烙印,收件人,新意,文章,标准,日期,范围,稿费,编辑部,语言,读者,邮箱,题材

2020-04-09 #小故事

《意林》征集青春校园爱情故事

《意林》征集青春校园爱情故事

青春,爱情故事,故事情节,稿件,征集,中发,好的,南磨房路,主题,写法,字数,北京市朝阳区,图书,爱情,心情,心声,心灵,烙印,收件人,新意,文章,标准,日期,范围,稿费,编辑部,语言,读者,邮箱,题材

2020-04-25 #小故事

《意林》征集青春校园爱情故事

《意林》征集青春校园爱情故事

青春,爱情故事,故事情节,稿件,征集,中发,好的,南磨房路,主题,写法,字数,北京市朝阳区,图书,爱情,心情,心声,心灵,烙印,收件人,新意,文章,标准,日期,范围,稿费,编辑部,语言,读者,邮箱,题材

2020-04-25 #短篇故事

不丹国王 王后童话爱情故事

不丹国王 王后童话爱情故事

不丹,国王,王后,小王子,篮球,英俊,乐土,喜马拉雅山,喇嘛,家族,故事,村落,烙印,照片,父亲,王子,不丹国王,幸福指数,浪漫的爱情,吉格梅,多中,布姆唐,扎西,旺楚,普那卡,王凯,爱爱,玛多,白富美,萨尔

2020-09-25 #故事大全

不丹国王 王后童话爱情故事

不丹国王 王后童话爱情故事

不丹,国王,王后,小王子,篮球,英俊,乐土,喜马拉雅山,喇嘛,家族,故事,村落,烙印,照片,父亲,王子,不丹国王,幸福指数,浪漫的爱情,吉格梅,多中,布姆唐,扎西,旺楚,普那卡,王凯,爱爱,玛多,白富美,萨尔

2020-09-25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