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21世纪的英国为什么仍保留着古老的王室

时间:2013-01-07

大宪章最为精髓的原则有两点:首先以法律形式肯定了对臣民人身及财产安全的保障;第二就是承认臣民在与君主的关系中有反抗的权力

提示:本文共有 74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英国是现代宪政制度的发源国:1215年6月15日金雀花王朝的国王约翰在大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明确了未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的原则,以此作为对王权的限制。《大宪章》最为精髓的原则有两点:首先以法律形式肯定了对臣民人身及财产安全的保障;第二就是承认臣民在与君主的关系中有反抗的权力。

当时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在致力于加强王权,然而英国却在这时诞生了旨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在后来英国贵族与王室的斗争中《大宪章》一再被提及,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事《大宪章》又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如今的英国宪法就是以《大宪章》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美国的联邦宪法和各州宪法在制定时也都参考过《大宪章》。当然英国的宪政制度也不是在一天之内就建立完善起来的。

《大宪章》的颁布只是英国宪政制度的起源,然而英国今天的君主立宪制在此后仍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历程。1258年英国贵族们在牛津重新拟定了一个限制王权的守则《牛津条例》。这一条例规定:由15个大贵族组成Parliament以讨论国事。这个Parliament就是英国最早的议会。1265年英国召开了第一次由贵族、僧侣、骑士和市民等不同阶层参加的会议。

在1265年的第一届议会上除了贵族和主教之外还邀请骑士(每郡两人)、市民(每城市两人)作为代表参加。英国的国家政治生活由单纯的贵族与王室的博弈开始逐渐向社会各阶层参与过渡,这也为后来英国议会发展成为贵族院(上院)和平民院(下院)两部分奠定了基础。议会制度诞生后英国就逐渐形成了一条约定俗成的政治规则”无议会授权不得加征新税“。

160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死后无嗣,王位由她的侄孙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在此之前詹姆士·斯图亚特已是苏格兰国王,此后苏格兰和英格兰就处于斯图亚特家族的统治之下。1625年詹姆士·斯图亚特的儿子查理一世成为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国王。查理一世上台后与法国和西班牙双线作战需要大笔的资金,然而议会却拒绝为国王发动的战争拨款。查理一世为此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

他典卖妻子的嫁妆;向富有臣民强行借款;让士兵住进民宅白吃白喝;不经议会批准而征收关税......1625年和1626年的两次议会都表示不信任国王。1628年查理一世在与西班牙的战争失败后为筹措战费又召集了第三次议会。然而在这次议会上下院领袖严厉批评了王室的财政办法;抱怨为了法兰西的新教而与西班牙开战是处置失当;反对国王对英国教会的态度......

下院还在得到上院同意后拟就了一份权利请愿书。在这份请愿书中强烈谴责了强行借贷、士兵住进民宅、无故囚禁臣民以及其它种种引起不满的措施。查理被迫收下了请愿书,但他并不打算改变什么。当下院议员打算检举国王的宠臣白金汉公爵时查理宣布休会。在此后的11年间英国再没召开过议会,然而1639年苏格兰爆发了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的人民起义并攻入英格兰境内。

查理一世为筹措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的军费不得不重新召开已解散11年的议会。忍了11年的议会代表们不仅拒绝通过国王关于征收新税的法案,还提出了进一步限制王权的方案。对此无法接受的查理一世于1642年8月22日挑起了与议会的内战。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议会军抓获后处决,英国宣布成为共和国。然而事实上英国这个共和国其实是有名无实的。

原议会军将领克伦威尔成为了英国这一时期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尽管克伦威尔是靠推翻查理一世的统治而上位的,但当他上位之后人们才发现他是一个权力欲极其强烈的独裁者:1653年克伦威尔解散了国会,宣布自己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护国公。尽管克伦威尔自称护国公而不是国王,他也颁布了一个相当于宪法的《统治文件》,然而根据《统治文件》的规定:护国公终身任职且可世袭。

与此同时护国公掌握军事、行政、立法等大权,实际上是没任何制约与监督的无冕之王。在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之下英国人逐渐意识到:如果推翻国王后换来的是一个无国王之名却行独裁政治之实的无冕君主也并不一定就是好事。1658年克伦威尔死后他的儿子继任护国公,然而克伦威尔设计的这套护国公体制从一开始就潜伏着崩溃的种子:护国公的大权独揽已使其成为民众心中的独夫民贼形象。

然而护国公又不具备国王那样名正言顺的政治号召力,靠着克伦威尔本人的强势还能勉强维持,然而他儿子却没那么强的能力,于是各路将领纷纷开始自行其是,谁也不再买克伦威尔儿子的面子,终于在1659年克伦威尔的儿子辞去了护国公的职位,随后英国人迎回了流亡在法国的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就此复辟。查理二世复辟后以反攻倒算的姿态清算当初反对查理一世的人并大力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1685年查理二世死后他的弟弟詹姆斯继位,詹姆斯延续了查理二世的专制统治。1688年英国议会迎接荷兰执政威廉亲王为国王,詹姆斯被迫出逃,于是英国实现了一次不流血的革命,这一事件后来被称之为”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英国如今的君主立宪政体由此确立起来。如今作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的英国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国王(包括女王)。

然而国家实际的政务运作却并不由国王处置,而是由经议会选举产生的内阁负责处理。尽管名义上英国国王(包括女王)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拥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但实际上这些权力都是通过议会和内阁去行使。王室在如今的英国更多是扮演礼仪性质的象征角色。

甚至有人戏称:”上下两院就算是把英国国王的死刑判决书递到他面前,他也只有签字的权力“。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爱戴王室,和亚洲的日本、泰国这样的君主立宪国有所不同:在英国是有人敢于公开批评王室的。不过绝大多数英国人还是对王室抱有好感,也正因为如此才使英国王室得以延续传承至今。英国的国民性格是倾向于传统保守的——在国家和社会变革方面他们有一种渐进式的改良主义倾向。

英国是世界保守主义的发源地。在当今世界各国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保守主义的影响,但却没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有像英国那样浓厚的保守主义氛围。英国尽管是现代宪政制度的发源国,然而迄今为止英国依然没一部成文宪法。如今的英国宪法是对包括《大宪章》在内的700年来习惯法的总称。英国这种国民性格正和与英吉利海峡对岸的法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法国大革命中每当一个新的政治派别上台几乎就意味着将之前的掌权者送上断头台,由此在法国造成了数十年的混乱状态,甚至迄今为止法国人这种热衷于街头政治的个性都不能说得到了根本的改变:直到2018年法国巴黎还发生了“黄背心”运动。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人头落地时围观的民众热烈欢呼;相比之下当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砍头时围观的民众发出了抑制不住的哀怨和抽泣,甚至有几名围观群众因受惊吓而晕倒。

克伦威尔时代的高压独裁统治使英国人认为:一个虽无国王之名却行高压独裁政治之实的无冕之王也许并不一定就比戴着王冠的国王要好。英国人对激进革命总体上是持否定态度的,所以他们才以不流血的”光荣革命“这一手段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而当他们见识到法国大革命的巨大冲击后更强化了这一观念。既然王室的权力已受到宪法的制约,不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重大阻碍,那么英国人民也就乐得保留这一传统。

久而久之王室文化成为英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英国人仍会怀念历史上曾为英国带来荣耀的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帝、征服者威廉、狮心王理查、伊丽莎白一世、维多利亚女王等等。这种王室文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英国本土,事实上也成为了英国国际影响力的一部分——英联邦是由52个成员国组成的国际组织,这52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加起来达到了31462574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3.28亿。

这52个成员国中相当一部分是以英国国王作为本国国家元首的。有鉴于此英国也刻意将王室打造成为对外树立国家形象的一个品牌——你看人家威廉王子结个婚都能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轰动效应,不仅为英国创造了实况转播、纪念品出售、旅游观光等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也成为英国对外弘扬文化软实力的一大途径。对赴英旅游的外国游客而言:白金汉宫、温莎城堡都是必去之处。

现在的英国与其说是英国政府花着纳税人的钱在供养王室,倒不如说是王室在反哺政府。英国王室不光花钱,还能为英国挣钱。英国王室的收入大体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英国国家财政拨付给王室的款项;另一类是王室成员自己的收入。然而英国政府对王室的“财政拨款”更准确地讲是“财政返款”。英国是一个私有制为主体的国家,所以英国王室在光荣革命后合法保留了大量私有资产。

1760年乔治三世与当时的政府签达成了协议:国王将大部分王室产业交由王室产业委员会管理。这些产业的收益缴入英国国库,然后将其中15%-25%的份额返还给王室。如今的白金汉宫、温莎城堡尽管被开放作为国家的旅游资源,然而其产权却是属于英国王室的。英国女王其实是英国最大的资本家之一、最大的地主之一:她不仅是英格兰银行的大股东,同时还拥有英国将近三分之一的海滩的所有权。

虽然说英王财产收入大部分归了政府,但财产所有权还是在女王手上。政府只是替她代为管理而已。王室产业委员会经营这些产业带来的收益是要按比例给王室提成的,所以严格意义上王室赚的钱是他们家祖上遗留产业带来的收益。既然人家花的本来就是自己的钱,那么也就不存在所谓英国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供养王室的问题了。不过关于这点其实是存在一定争议的。

大部分英国人认为这些资产本来就是王室名下的,如今绝大部分都纳入国库,只有一小部分拨付王室并无不妥;也有一些人认为既然这些资产是要上交财政部,因此就应当视为英国的国民公共收入,从国库给王室拨付的资金归根结底是来自于纳税人的。中世纪的欧洲和中国几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们中国皇帝所宣扬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然而欧洲长期以来盛行的是封建采邑制度,即使是贵为一国之君其实也不过是各路割据领主中实力最强的那个,因此欧洲王室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封地和产业。在这点上英国王室其实也不例外:即使是在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国之前历代国王在治国理政的同时也从不忽视经营自己家族的产业,以致于迄今为止英国王室仍有相当可观的私人产业。兰开斯特公爵领地从13世纪起就成为英国王室的私人领地。

如今英国女王每年可以从这块领地获得大约2000万英镑的收入。这笔钱只能用于补贴王室的日常开支,不能作为个人收入。女王也无权出售这块领地,只享有对这块领地的管理和经营权。当然英国王室的领地产业并非只此一处:事实上英国王室拥有的大量农庄、城堡,这些都是可以对外租赁、收取门票的,由此带来的收益归王室所有且免于征税。王室收入所享有的免税特权相当于揩了英国全体纳税人的油。

不过王室所享有的免税特权正在逐渐被削弱:如今王室产业尽管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包括女王本人在内的王室成员从1992年起就已开始缴纳个人所得税。从2002年起英国王室还专门聘请了财政顾问定期向记者作财务简报。事实上绝大多数王室成员是需要自己工作养活自己的:女王的孙女碧翠丝公主在影视公司就职,尤金妮公主在证券公司上班,女王的女儿安妮公主是个马术运动员。

英国王室日常生活中衣、食、住、用、行各方面所使用任何品牌的商品都属于王室御用品牌,也就相当于变相为该品牌打广告,因此商家需要为此支付一笔相应的费用。事实上要成为王室御用品牌是需要经过相当激烈的竞争的,而确认谁有资格成为御用品牌的权力掌握在女王和她的丈夫菲利普亲王、继承人查尔斯王子三个人手中。这三名王室成员在持续使用某一家的商品五年后如果觉得满意就会授予御用状。

每隔五年会对御用资格进行重新认证,如果感觉质量下降就会取消御用资格。如今英国王室的御用品牌囊括了从家居用品到户外用品的700多个品牌。曾有咨询公司统计:2017年王室品牌为英国经济增长贡献了17.6亿英镑,英国王室的品牌价值在445亿英镑左右。这还仅仅只是王室直接带来的商业品牌价值,事实上王室还有很多无法统计的隐性价值。

光是王室的花边新闻就不知养活了多少八卦记者和报纸。事实上在英国对王室炒作已发展成产业化模式了,相比之下没王室可炒的美国往往就喜欢炒作总统的私生活。当然这种隐性的炒作价值也属于经济价值,事实上英国王室还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和文化价值。英国女王同时兼任多个英联邦国家元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英国王室的国际影响力的体现,与此同时王室在英国国内政治中也有独特的价值。

英国是一个司法、立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但在这套三权分立机制之上英国还有一个更大的三权分立:人民、王室、政府。在这套三权分立模式下王室是对政府权力的重要制衡。政府在行使政权的时候王室就犹如紧箍咒一样的存在;同时王室还是政府与人民沟通的重要桥梁,当公民大众在面临重大事件对政府不信任时英国王室可以从中起到调和作用。

比如二战期间如果政府敢投降,那么王室就有可能带领国民反对政府。尽管表面上如今的英国王室已没什么政治实权,然而王室在国民心目中的威信却是政府无法替代的。内阁首相尽管可以连任,但每隔五年就要轮换一次,还可能会受到弹劾;相比之下国王却是终身制、世袭制。事实上王室在英国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吉祥物的角色,当英国政府崩盘时王室就会成为英国人的最后一道保险。

英国的正式国名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严格意义上英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四大主体共同构成的,而王室恰恰正是维持国家统一的象征。王室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也是英国实现自我身份认知的象征。众所周知英国一直自认为自己有相对于欧洲大陆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也是英国最终退出欧盟的原因之一。王室的存在让英国得以延续一种独一无二的传统价值观。

王室人物还会通过各种社交礼仪活动树立王室乃至整个英国的国际形象: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通过接待外国领导人、向优秀公民授予荣誉称号、任命教会职务等方式树立自己在民众中的存在感,同时她还是600个慈善机构的赞助人。曾几何时美丽时尚的戴安娜王妃曾被视为英国王室的形象代言人,而如今则换成了凯特王妃,迄今为止英国王室的品牌效应并未丧失。

如今英国王室早就没政治实权了,而更多的是起到国家精神凝聚的作用。如今的王室说白了就是一种职业:王室成员其实更像是一个明星演员,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塑造品牌效应,从而为国家提升形象和创造经济效益。既然是一种职业,那么就一定会有相应的职业规范,正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企业每个部门都会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一样。王室要发挥自己的精神象征作用就需要用一套特有的规矩礼仪来树立其形象。

英国王室是世界上少有的极为讲究礼仪规范的地方,很多时候英国王室的礼节在我们看来:简直就是一套烦人的繁文。我简单给大家列举一下英国王室内部一些需要注意的规矩:非王室成员不能主动与王室成员有任何身体接触(包括握手),即使是握手也应当等候王室成员先与你握手;拜见女王应当携带礼物,不要空着手来;女王驾到时应当起立迎接,等她坐下后才能落座......

美国职篮球明星詹姆斯在2014年和威廉王子及凯特王妃合影时就因把手搭在凯特王妃肩上而遭到英国媒体的炮轰。这件事在我们看来:詹姆斯似乎也没做错什么呀,怎么就招来英国媒体的炮轰呢?说到底英国王室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精神象征作用。英国王室的礼节看起来的确繁琐,可正是这些繁琐的礼节才使王室形成了一种神圣性,王室的品牌价值和精神象征作用就来自于此。

如果失去了这些,那么王室还有何存在的必要呢?所以王室生活其实是有一定的游戏规则的,谁破坏了规则就会遭到抨击。然而英国毕竟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所以不可能像古代的君主专制国家一样明文规定什么大不敬之类的罪名,这就是英国王室的这些规矩礼仪实际上更多时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惯例。平时大家都不会公开强制要求一定要遵守这些规矩,可如果谁真要是触犯了这些规矩就会遭到口诛笔伐了。

为什么同为王妃的凯特和梅根一个成为了王室形象代言人,一个却被英国媒体各种讽刺挖苦呢?原因恰恰就在于从小接受美式教育的梅根那种大大咧咧的性格和英国王室那些不成文的规矩是不相符的。我们中国人常说入乡随俗,然而梅根却把自己那套张扬的美式作风带到了英国这个保守气息浓厚的国家,所以她的行为自然也就在英国人眼中成为离经叛道的典型。

事实上英国王室已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离经叛道的人物了。上一个令英国王室头疼的离经叛道人物是凯特和梅根的婆婆戴安娜。戴安娜被称为“人民的王妃”,以致于很多人以为她是平民出身,于是她和卡米拉之间的竞争就被形容为一个灰姑娘和养尊处优的贵族小姐的竞争。事实恰恰相反:戴安娜其实是有贵族头衔的,而卡米拉尽管家境不比戴安娜差,但卡米拉的家族其实是被排除在贵族圈子外的。

为什么贵族家庭出身的戴安娜会被称为“人民的王妃”呢?原来戴安娜一入宫就在潜移默化中引领了王室的一场变革:当时的英国王室仍延续着重视出身门第的传统,因此王室和普通百姓之间始终存在一层隔阂。王室成员平时所接触的就是一个狭小的贵族圈子,然而戴安娜却和完全不认识的民众拥抱,在公共场合完全不顾忌身份地和人们一起欢呼大笑。这些行为都是和当时的王室礼仪所不相符的。

然而这些行为恰恰帮助戴安娜拉近了与人民的距离。“平民王妃”的称号就源于戴安娜这种亲民形象。1991年戴安娜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家艾滋病医院在没戴手套的情况下紧紧握了艾滋病感染者的手,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不要歧视艾滋病人,他们也需要关爱,握一下手并不会感染。1997年她在安哥拉探望了因为误触地雷而受伤的平民,她穿上防弹衣和面罩亲自踏进地雷区。

正是戴安娜使古老的英国王室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得以与时俱进地变化。英国王室存在的意义的确就在于保持一套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但保持传统不代表抱残守缺。事实上社会是一直在发展进步的,王室需要一套规矩来维持自身的体面,但这些规矩也不可避免会随时代的变化而更改。在20世纪后半期王室在绝大多数国家都已成为历史了,英国王室尽管得以存活下来,但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自身。

戴安娜的行为尽管曾被当年王室保守势力指责过,可最终英国的主流舆论还是对她进行了高度评价。如今作为儿媳的凯特王妃也在延续这种亲民作风:凯特作为土生土长的英国人显然比受美式教育的梅根更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底蕴。凯特一方面延续了婆婆戴安娜的亲民路线,然而与此同时她表现得极有分寸,从不让人感觉她有刻意表现出风头的嫌疑,也就是说她比较好地把握了亲近民众和维护王室体面之间的度。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21世纪的英国为什么仍保留着古老的王室”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个凄美的十二世纪英国王室爱情故事

一个凄美的十二世纪英国王室爱情故事

傻子,副官,视频,南宫,埃及艳后,戴安娜王妃,艾西瓦娅·雷,费雯丽,女王,下保安,频道,友情链接,乱世佳人,历史,儿子,余地,养媳妇,全场,内心,爱情故事,宫殿,声音,女子,女服务员,奶妈,往事,影院,很漂亮,景色,想象力

2020-08-23 #小故事

除了作为英国皇室的象征之外 温莎城堡还保留着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的英文翻译

除了作为英国皇室的象征之外 温莎城堡还保留着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的英文翻译

时之,英国皇室,英文翻译,温莎城堡,网页,作者,快照,网络故障,故事,索引,页面,英语,英汉,不代表,搜索网站,怎么说,浪漫的爱情,海词词典,保留着

2020-07-03 #短篇故事

除了作为英国皇室的象征之外 温莎城堡还保留着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的英文翻译

除了作为英国皇室的象征之外 温莎城堡还保留着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的英文翻译

时之,英国皇室,英文翻译,温莎城堡,网页,作者,快照,网络故障,故事,索引,页面,英语,英汉,不代表,搜索网站,怎么说,浪漫的爱情,海词词典,保留着

2020-08-23 #小故事

英国王室最大麻烦:最美公主13段情终凄凉而死 《罗马假日》原型玛格丽特王室英国

英国王室最大麻烦:最美公主13段情终凄凉而死 《罗马假日》原型玛格丽特王室英国

玛格丽特,汤森,女王,王室,玛格丽,公主,恋情,玛格丽特公主,王室成员,英国,妹妹,时候,丘吉尔,伊丽莎白,爱德华八世,拉斯,辛普森夫人,邓格,罗马假日,一生,上校,丈夫,两姐妹,主席,公众,国王,姐妹俩,婚事,婚姻,王冠

2020-08-22 #经典故事

英国王室情史

英国王室情史

查尔斯,卡米拉,戴安娜,感情,王子,出生于,卡米,安德鲁·帕克,戴妃,斯宾赛,王子和,米拉,鲍尔斯,乡村生活,剑桥大学,个性,举世,共同爱好,人物,公主,家庭,婚姻,反差,的卡,恋情,心灵,察觉到,对象,时候,新婚

2020-08-22 #故事会

为何法国王室破产 引发大革命 而英国王室延续至今!

为何法国王室破产 引发大革命 而英国王室延续至今!

贵族,英国,法国,国会,精英,资本,国王,土地,职位,法案,财富,资源,给他们,资本增值,君主制,危机,君主立宪制,基本法,大部分,富人,权力,机构,波旁王朝,特权,王室,空间,继承人,议会,资产阶级,阶级

2018-06-19 #故事会

英国王室的灰姑娘

英国王室的灰姑娘

灰姑娘,白雪公主,赫本,卖花女,气质,王子,英联邦,凯特,哈利王子,故事,王室,威廉王子,查尔斯,查理斯,梅根,邓文迪,元首,雪公主,人们,代表作,儿子,媒体,太太,女孩,女儿,学识,成分,未婚妻,母亲,王储

2017-05-22 #故事会

梅根搅和了英国王室?这个美国名媛嫁给英国贵族 第四代将做国王

梅根搅和了英国王室?这个美国名媛嫁给英国贵族 第四代将做国王

梅根,哈里王子,美国,父亲,弗朗西丝,詹姆斯,戴安娜,女儿,婚姻,富兰克林,哈里,奥普拉,弗朗西斯,阿奇,费莫,名媛,好莱坞,爵位,男爵,纽约,英国,豪宅,儿子,外祖母,婚礼,王室,视频,戴安娜王妃,沃克,温弗瑞

2020-09-23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