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汉族过春节贴对联 吃饺子 拜大年 少数民族的春节怎么过呢?

时间:2013-01-26

作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中国大多数地区都有穿新衣、贴对子、放鞭炮、吃饺子、拜大年等习俗,有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习惯差不多,而有的各地少数民族过起

提示:本文共有 22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中汉族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生活习俗传播的也最广泛。作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中国大多数地区都有穿新衣、贴对子、放鞭炮、吃饺子、拜大年等习俗,有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习惯差不多,而有的各地少数民族过起大年来,风俗习惯就差别大了。

蒙古族。蒙古族因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称为“白节”。和汉族差不多,蒙古族过年的准备也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大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人穿新衣,马佩新鞍红缨。给至亲厚友献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拜年,再向同辈敬酒,恭贺新年。

壮族。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在除夕,壮族人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蒸肉、叉烧肉等。米饭多蒸,象征富裕。过年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样式特别,粽子个大,重达一二十斤。正月初一和初二待客要吃粽子。春节期间有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活动。

白族。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时过后,青年男女争先挑水,比以勤快。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期间有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等活动。

土家族。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赫哲族。除夕夜家家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还有滑雪、射草靶、叉草球等活动。

拉祜族。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的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拉祜族把正月初一至初四称为过大年,正月初九至十一称为过小年。

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侗族。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白族。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举办“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僳僳族。僳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区的僳僳族人民,先要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劳动。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打靶比赛。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动,请小伙子们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美酒作为奖品送到谁的嘴边。

满族。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福”字。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恐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恐日子过得没有门路。

黎族。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猎物时,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妇可分得两分,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藏族。藏族过的是藏历新年,一般是比农历春节晚来几天。除夕前一天,太阳落山之前,家家户户要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掉,让那些脏东西跟着太阳落山而除掉,以示辞旧迎新,盼望人丁兴旺,万物生长。除夕这天,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旧迎新,驱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们喜欢吃的食物是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

大年初一早晨,妇女们僦先去河边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征全家吉祥,健康长寿。接着,家家户户都在醒目的红桌上摆上象征性的供品“竹素其玛”。“竹素其玛”即是元宝式的长形大彩盆(类似汉族地区的五谷斗),在一头装满麦粒,另一头装满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点,并在上面插上几束染了颜色的麦穗和青稞穗,祝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欢乐的人们在摆着“竹素其玛”的屋子里,围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赠献哈达,尽情唱歌跳舞,庆祝新春。

春节期间,亲友和邻居之间,都互相拜年,互赠哈达,祝愿愉快幸福。并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广场上和原野中更是热闹非常,青年们聚在一起举行赛骊和射击比赛,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比赛结束后,大家围在一起,点起篝火,弹唱团结祝福歌,跳起“锅庄”、弦子舞,狂欢入夜。

好了,不再一一介绍了,56个民族大家庭,到处喜气洋洋,欢度佳节,如果春节期间出外游玩 可以入乡随俗,和当地人共同度过一欢乐祥和的节日哦!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汉族过春节贴对联 吃饺子 拜大年 少数民族的春节怎么过呢?”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云南少数民族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和汉族的端午节习俗有什么不一样

云南少数民族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和汉族的端午节习俗有什么不一样

节日,民族,人口,少数民族,怒族,佤族,哈尼族,布朗族,新米节,民族语言,独龙族,传统节日,习俗,云南,傣族,传说,傈僳族,基诺族,姑娘,布依族,德昂族,日子,景颇族,树枝,汉族,火把节,牛脚,白族,粽子,糯米

2009-06-22 #故事大全

疫情当前的春节 你怎么过?印象里的老北京的习俗

疫情当前的春节 你怎么过?印象里的老北京的习俗

京城,干果,逛庙会,这一天,关东糖,破五,长辈,饺子,习俗,传统,北京,初一,小孩儿,吃饺子,庙会,放鞭炮,糖瓜,腊八粥,倒垃圾,拜大年,糖瓜粘,腊八蒜,成扁圆,来多,石猴,福路,上文,老北京人,老北京,一大

2009-05-13 #故事会

什么才是民族英雄?汉族有汉族的民族英雄 少数民族同样也是如此

什么才是民族英雄?汉族有汉族的民族英雄 少数民族同样也是如此

民族英雄,民族,游牧民族,中国,农耕,汉族,历史,少数民族,殖民者,蒙古,完颜阿骨打,岳飞,张秀眉,和西,中华民族,中原,代表,匈奴,回纥,吐蕃,外族,契丹,女真,时期,满族,突厥,苗族,斗争,生活,56个民族

2010-03-31 #长篇故事

你确定自己是汉族吗 古代少数民族的也称自己是汉族

你确定自己是汉族吗 古代少数民族的也称自己是汉族

人口,少数民族,疆域,地区,汉人,中国,王朝,文化,汉族,称呼,胡人,发展,大迁移,北魏,天下,安史之乱,时期,水稻,热量,版图,粮食,经济,音乐,南迁,影响,胡服,人口增长,这些都是,大转,公元

2017-01-25 #故事会

少数民族比例最高的城市:汉族人口不到0.6% 全城几乎见不到汉族

少数民族比例最高的城市:汉族人口不到0.6% 全城几乎见不到汉族

城市,风景,壮族,少数民族,泉水,笔者,国家,人口,民族,数据,景区,桂林,特色,汉族,气息,湖泊,蝴蝶泉,小桂林,这里是,名副其实,渠洋湖,上泉,乐也,山水之间,有乐,有滋味,都美,中都,人口比例,人民

2015-04-14 #小故事

原来汉族有那么多讲究 身为汉族的你再也不用羡慕少数民族了

原来汉族有那么多讲究 身为汉族的你再也不用羡慕少数民族了

汉族,语言,汉语,历史,宗教,国画,民族,汉藏语系,音乐,汉族音乐,信仰,乐曲,元曲,北方方言,客家话,方言,戏曲音乐,上官,公孙,司马,吴方言,唐宋词,多古,孟孙,和发,容和,科技发展,和文,传统观念,中国

2018-09-21 #故事阅读

特写: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族“妈妈”

特写: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族“妈妈”

格桑,赵淑珍,少数民族,刘丽娟,王菊,共享社区,学生,孩子,民族,社区,巴特尔,北方民族大学,儿子,女儿,居民,微信,电话,藏族,闺女,活动,夏伊,一家亲,传达室,干妈,母女,父母,美食,维吾尔族,两个女儿,各民族

2007-10-26 #小故事

汉族:请叫我中华民族

汉族:请叫我中华民族

汉人,少数民族,民族,汉族,蒙元,政府,中原,地区,政权,王朝,司马氏,人口,姓氏,女真,民族融合,祖先,皇帝,迁徙,意义上,传统,世代,中原地区,伙伴,吐谷浑,回纥,战火,时期,服饰,特征,江南

2012-01-15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