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庞统为何能与诸葛亮齐名?皆因刘备 他是改变刘备一生的人物

时间:2013-02-05

就如诸葛亮这人,虽然他只是军师,但是细究起来,刘备能够建立蜀汉政权最离不开的,就是诸葛亮的辅助

提示:本文共有 299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三国是非常特殊的一个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局面,从某种角度上分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环境、人物都有一定的关系。

就如诸葛亮这人,虽然他只是军师,但是细究起来,刘备能够建立蜀汉政权最离不开的,就是诸葛亮的辅助。诸葛亮能治国、能行军、能理政,这样一个无比伟大的人物,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有这样一句话,“凤雏与卧龙齐名”,说的就是庞统可与诸葛亮齐名。不过,庞统似乎并没有那么耀眼,他英年早逝,所做的功绩也并不多。但是,为什么后人称他能够与诸葛亮齐名呢?他究竟做了什么?

图片:诸葛亮与庞统剧照

总结来说,关键原因皆在刘备身上,他对刘备所做的贡献,改变、影响了刘备的一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为他成为一代枭雄打下了思想基础。

不管是在《三国演义》还是在真实的历史中,刘备都是相对正面的一个人物,他仁义、善良、忠厚,先不看他一生都做过什么,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仅是他在临死前留下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句话就可知其心性。

为君为王者施仁义可以笼络民心,但是在收复领土的时候,一个人善良,他人就会把领土双手奉上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也意味着,刘备想要拿下益州等地方,仅靠施仁义这一条路是不行的。而在他做出改变的这条路上,庞统发挥了关键作用。

图片:刘备临死前剧照

一、初步诱导

在西取益州之前,实际上,刘备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其中原因有二。

首先是因为他的实力并没有达到足够程度,当时的刘备虽然已经取得荆州部分地区,算是继承了刘表三分之一的势力,但实际上,他的兵力也不过3万多而已,而益州的刘璋却有大军10万。万一开战,刘备既要带走一部分军力,又要留人守在荆州,可谓是以少敌多,根本没有十足的把握去打赢这场仗。

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在刘备看来,仁义与民心是最重要的。益州的刘璋尽得民心,拥护者非常多,当地的百姓听闻刘备要入川,有人非常抵抗,甚至在州府门前自杀。刘备是以仁义著称的,西取益州一事,不能轻易行动。当时,他还说了这样一段话,见下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刘备西取益州前说的话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刘备身为一个仁义忠厚之人,不能因个人志向、不能因为了扩张领土而不仁不义、弃民心于不顾、失信于天下的。

然而,对于他的这番认知,庞统给予了强有力的回怼,当然,严格来说应该是层层诱导,试图改变其传统认知,他的原话如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庞统的原话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在如今这世道下,若一成不变便是亡,如今不仁只是一时的,待事成之后再以仁义回报即可。

也许,很多人在看相关史书的时候,根本没有注意到庞统所说的这番话,但是对于刘备来说,这番话是相当关键的,可以说,这是打破其信义宽仁等传统观念束缚的根本。

而从某种角度上说,庞统这番话可谓改变了刘备的一生,之前的他过于仁义,甚至可以说是满嘴仁义之道,但是之后的他,却逐渐将仁义放于次要位置。

图片:庞统与刘备对话剧照

二、潜移默化

听了庞统的这番话后,刘备终于下定决心打算试一试,他可能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的,因为他的人马本来就不多,再加上还要留人负责守荆州,所以他让关羽张飞等大将留下,只带庞统、黄忠等一批新入伙的人前往攻取益州。

虽然在一些史书当中,描述刘备西取益州时带领的是数万人马,但实际上仔细考察的话会发现,这都是虚张声势罢了,严格估计来看的话,他所带领的人马应该在一万人上下。

不知究竟是刘备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人马太少,打不过刘璋,还是自己的仁义之致,他最初的时候似乎并没有打算与刘璋打个鱼死网破,而是采用迂回战术,想要替刘章干掉张鲁,然后从此两人互相依靠,成立大业。

图片:刘备带领的人马剧照

而在二人于培城的会谈上,刘备担任的是代理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刘璋担任的是代理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从官职上完全可以看出二人的所思所想。

刘备对刘璋官职的认可,表示的正是他对刘璋对益州统治权的承认,这不就显示了刘备似乎是放弃自己取益州,而是让益州继续留在刘璋手里吗?

实际上,在这培城会谈上,刘备的下属集体劝刘备偷袭刘璋,但他给出的回复是“这是大事,不能仓促”。刘备的这番话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在信义宽仁等传统观念的绑架下,刘备是做不来偷袭一事的。

就比如在“携民渡江”时,有人劝刘备让他偷袭襄阳,劫持刘琮,但他当时的回复却是“我不忍心”。

对比这两次刘备所给出的回复,实际上,他已经做出很大改变了,从不忍心到不能仓促,不正说明了在庞统的思想观念影响下,刘备的心理当真是在一步一步的发生改变吗?

图片:刘备、刘璋于培城会谈剧照

三、根深蒂固

事情发展到后来,刘备显然也发现了自己之前的想法有点过于天真,不取下益州根本是不可行的。然而,这时的张鲁力量太大,兵马至少在五万以上,是刘备的数倍,再加上曹操的威胁,不管是进是退,刘备都很难打出一片天下,可谓走到了两难境地。

这个时候庞统作为军师,自然是来为刘备出招解难的了。显然,庞统是极具军师素质的,他为刘备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孤注一掷,挑选精良士兵,与刘璋来个一绝高低,再加上他对刘备等人没有防备,很容易从中获胜。

下策:急流勇退,退回白帝城,既可以与荆州遥相呼应,又可以逐渐图谋,寻找良机再取益州 。

中策:“草船借箭”,杨怀和高沛都是刘璋手底下的大将,底下士兵不少,而刘备想要扩充队伍,最方便快捷、最高效的办法,就是将这两个大将杀了,然后用其手下的将士继续吞并其他地区。

图片:庞统出策剧照

上策和下策这两个策略都是下下策,孤注一掷自然是不太可行的,即便刘璋再没有军师能力,再没有防备之心,但想要一举拿下益州也是不太可能的,双方力量悬殊实在是太大了。

而另一个呢?若真是让刘备退了,刘备本人可能也是不甘心的吧,先不说他此时已经年过半百,是否还能在有生之年拿下益州,光是他在益州所困的一两年时间都算是白费了,这么长时间都坚守了,半途而废实在太难下这个决定了!

前两个策略完全就是庞统用来刺激刘备的,而中策才是重中之重。

果然,最终刘备当真没有选择上策和下策,而是选择了中策。但是中策的计谋要实施的话,就意味着刘备要“师出无正名”的杀了杨怀和高沛。

图片:庞统剧照

对于刘备来说,这完全不符合自己的仁义道德,心里那道坎很难过去不说,与他给予世人的形象也不符合。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次策略,这次行为,完全就是刘备人生当中一道关乎信义宽仁的大山,好在最终在庞统的努力协助诱导下,刘备迈过去了,他最终还是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砍了杨怀和高沛这两名大将,并威胁刘璋协助自己,继续往成都攻去了。

这时的刘备已经突破内心深处有关仁义道德的枷锁,成为一个真正为了自己利益可以适当的不择手段之人,而这也更符合他一代枭雄的人物要求。

图片:刘备剧照

总之,对于刘备来说,他主张的是信义宽仁,虽说这是正确的,但若是在没有完全取得胜利前一直秉承着这个理念,结局就是很难打出一片天地,甚至还有可能被灭亡。

而他如何一步一步的突破这道防线,发挥作用的不正是庞统吗?他是三国时期真正的策士,心中先是有成败,才是有立场,先是有利害,才有仁义,在他的诱导下,刘备一步步的蜕变,最终成为了后来的他。

而诸葛亮呢?他更像是一个政治家,与庞统有一定区别。两人相同点就是,都是百年难遇的人才。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庞统对刘备的改变实在过于特殊,这才会使得他成为可与诸葛亮齐名之人吧。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庞统为何能与诸葛亮齐名?皆因刘备 他是改变刘备一生的人物”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三国谋士庞统一生唯错在选错了主子刘备只信任诸葛亮而不信任庞统

三国谋士庞统一生唯错在选错了主子刘备只信任诸葛亮而不信任庞统

庞统,刘备,孙权,刘璋,曹操,周瑜,诸葛亮,西川,建议,凤雏,不幸,一生,人物,君主,仁义,荆州,计策,长相,万箭,内在美,三国演义,大树,原因,实力,妙计,天意,官员,能力,成都,战略

2013-03-12 #小故事

假如庞统没有死 诸葛亮镇守荆州 刘备还能统一三国?

假如庞统没有死 诸葛亮镇守荆州 刘备还能统一三国?

诸葛亮,荆州,关羽,刘备,曹操,孙权,诸葛,吕蒙,总人口,蜀国,庞统,中原,基地,战略,时候,行政,经济,刘备入,员名,吕蒙军,孙吴,来强,糜芳,一生,人才,个数,东吴,事事,亲力亲为,代表

2011-10-27 #短篇故事

刘备的军师是谁?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庞统 而是这个二五仔

刘备的军师是谁?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庞统 而是这个二五仔

刘备,刘璋,夏侯渊,曹操,张松,益州,军师,三国志,人物,百姓,刘瑁,孟达,张鲁,诸葛亮,入川,吴氏,汉中,演义,荆州,计划,庞统,张郃,黄忠,好朋友,战乱,先主,公元,同族,天下,大将

2009-08-23 #长篇故事

刘备为何夺不了天下?庞统死前说的话 只有诸葛亮听懂了

刘备为何夺不了天下?庞统死前说的话 只有诸葛亮听懂了

刘备,庞统,诸葛亮,汉室,凤雏,卧龙,原因,天命,实力,荆州,却没有,自称是,临死前,刘表,刘璋,孙刘,和发,得天,人才,仁义,匡扶,同门,天下,名分,大汉,命数,地盘,夷陵,师出有名,小人物

2007-07-11 #短篇故事

凤雏与卧龙齐名 为何刘备周瑜重诸葛亮却轻庞统?和长相也有关

凤雏与卧龙齐名 为何刘备周瑜重诸葛亮却轻庞统?和长相也有关

庞统,诸葛亮,刘备,网络,刘备召,比诸,葛亮,三国志,人物,名气,手下,笔者,相貌,周瑜,孙吴,诸葛,益荆,赵云,三国演义,世家,公元,智谋,太守,布衣,意思,建兴,方面,益州,眼光,祖上

2016-07-26 #故事阅读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为什么刘备器重诸葛亮 却不重用凤雏庞统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为什么刘备器重诸葛亮 却不重用凤雏庞统

庞统,刘备,周瑜,孙权,诸葛亮,鲁肃,东吴,荆州,情况,人际关系,赤壁之战,曹操,人才,再加,建议,刘备才,上刘,人物,原因,历史,益州,面子,公司,如果不是,很奇怪,有矛盾,都是很,孙刘,庞统法,来考

2009-08-08 #经典故事

庞统临死之际大喊8个字 刘备听后一脸懵逼 诸葛亮则十分心塞!

庞统临死之际大喊8个字 刘备听后一脸懵逼 诸葛亮则十分心塞!

刘备,庞统,诸葛亮,益州,荆州,曹操,中国,主公,事迹,将士,情况,意见,才能,谋士,趋势,一句话,不甘心,刘璋,孙权,诸葛,天下,下坡路,不负众望,人物,伯乐,历史,国力,道经,战乱,天有不测风云

2018-12-01 #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中此人搞死庞统 困住刘备 逼得诸葛亮只能亲自入蜀

三国演义中此人搞死庞统 困住刘备 逼得诸葛亮只能亲自入蜀

刘备,张任,益州,三国演义,武将,西川,庞统,诸葛亮,仁义,名节,文武,蜀国,刘璋,廖化,张松献,李严,黄忠,在西,大摆,一员大将,最让人,事情,中正,事件,凤雏,人才,人心,人物,作用,入川

2018-03-1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