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绍兴故事丨舌尖上的老味道 一屉嵊州小笼包的传承蜕变

时间:2013-02-08

40年来,老百姓的口味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对传统小吃的挂念

提示:本文共有 188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2018-12-23 10:3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郑培庚 金汉青 实习生 许其宽

一屉小笼包,道不尽的老味道,说不清的乡愁。40年来,老百姓的口味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对传统小吃的挂念。“吃了嵊州小笼包,才算是真正来过嵊州!”越来越多外地游客到嵊州后如是感叹。“老板,来两笼豆腐小笼!”已经是下午3点,早已经过了客流高峰期,位于嵊州黄泽的余式豆腐包老店内生意依旧红火,来吃小笼包的人络绎不绝。“90后”老板余欣含娴熟地擀面、揉面、包馅儿。“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1000笼呢!” 余欣含娴笑着说。

余式豆腐包老店是嵊州出了名的传统小吃店。上个世纪80年代初,余欣含的爷爷余仲山在黄泽老街上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店面开起了包子店,当时,一个小笼才卖6分钱。凭借独特的口感,“余式小笼包”在黄泽老街上硬是卖出了让人赞不绝口的好名声。

躁动不安又令人兴奋的年代,造就了一代人的巨变。90年代末的时候,为了让父亲的好手艺继续传承下去,余仲山的儿子余永新放弃了原有的工作,和妻子一起经营起了小笼包店。创业并非易事,开门迎客、自己采购、揉面、包馅儿……每天4点不到就开始工作,一直忙到晚上关门睡觉。“员工和老板没什么区别,想赚钱就得埋头苦干。”回忆起创业之初的艰辛,余仲山嘴角泛起一丝苦涩。苦尽甘来,一年下来,店里的生意日渐红火,不仅附近的居民常来这里买包子,就连附近县市的人也舍近求远赶来尝鲜,时常供不应求。那时,店里的年营业额达到了5万元左右,余永新看到了市场经济带来的收入改变。

和余永新一样,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嵊州小笼包也成为大众创业的热门选择,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小笼包店的身影,而嵊州小笼包随着天南地北闯世界的嵊州人,也走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起初,他们拖家带口出外开店只为谋生,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嵊州小笼包”的招牌渐渐铺满了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我们有一个亲戚,前两年到北京开了一家嵊州小吃店,现在生意也是火爆的不得了呢!” 余永新笑着说。改革开放释放的能量,激活了小吃产业,也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据统计,嵊州小吃从业人员已达到8万余人,门店达3万余家,年经济效益100亿元以上。

改革开放40年,嵊州百姓的奋斗精神,俱融入了这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小笼包中,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香气袭人,同时焕发新的生机。在6年前,余永新将这份家业交给女儿余欣含,他说进入新的时代,应该由新一代人来发展。事实证明,小笼包产业的发展需要注入更多的新元素,也需要新一代人的新经营思路。

成长在小笼包制作的传统家庭中,余欣含从小耳濡目染。2012年,扛着继承与发展责任的她接手了“余式豆腐包老店”。不过,同行的竞争已经让人目不暇接,其它品牌更是来势汹汹。对余欣含而言,如果停滞不前,老店也同样面临经营困局。“余式豆腐包老店是爷爷和父亲的一生心血,我要把这份老手艺越做越出彩。”余欣含说。

于是,在余欣含的重新规划下,余式豆腐包老店由10多平方的小店升级成了40平方米的店铺,门头招牌到店内软装也重新进行了设计装修,桌子换了,板凳也换了,干净、敞亮的就餐环境,让每一位食客在就餐时愉悦享受食物。店铺的整体档次提升了,生意随之兴隆,日均卖出包子400笼。“来店里吃小笼包的不仅有熟面孔,经常还有外地的食客慕名而来。这也是多年来积攒下来的人气,我们靠着顾客良好的口碑一步一步走到现在。”

40年弹指一挥间,历史脉络总是在“小人物”命运变化背后一览无遗。余欣含感慨:“从‘小摊贩’到‘个体户’,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如今我们也要再次出发变成现在大家常说的‘创业者’。”余欣含说,今年,他们又专门成立了“余小屉食品有限公司”,开始工厂化生产速冻小笼包,每天都能做出两万多个,并且运往全国,让各地的老百姓们都能尝到正宗的嵊州味道。正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坚持,嵊州小笼包正在从家庭作坊向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迈进。近年来,嵊州市通过全国小笼包邀请赛等多种方式,逐渐将其打造成集品牌化、多元化、专业化为一体的重要产业,为小吃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为弘扬小吃文化,打造小吃名城,嵊州市还实施了“嵊州小吃”全国统标工程,解决小吃行业的形式标准和服务规范。为深度挖掘小吃背后的文化底蕴,嵊州市还启动了记录着108种小吃传承人、食材和配方的嵊州小吃名录的编撰工作。

改革开放40年,每一位嵊州人都是时代变化的亲历者,小笼包陪伴着他们成长,他们也见证着小笼包的发展。关于小笼包的记忆,对嵊州人来说太丰富了,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看到小笼包,就能想到故乡——嵊州。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绍兴故事丨舌尖上的老味道 一屉嵊州小笼包的传承蜕变”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是谁的故事 注入你的小巷。嵊州小吃 绍兴人的味道

是谁的故事 注入你的小巷。嵊州小吃 绍兴人的味道

年糕,豆腐,嵊州小吃,石缸,味道,大叔,巷子,弄堂,时候,昌明,海岸线,孩子,故事,嵊州,店家,招牌,桃花,村子,繁花,美食街,自行车,舌尖,记忆,鸡蛋,小学三年级,要不就是,徐徐,罗锟,王掌柜,米多

2017-11-16 #故事阅读

直播丨“浙江省红色故事会”走进越剧之乡嵊州

直播丨“浙江省红色故事会”走进越剧之乡嵊州

红色,故事,嵊州,剡溪,故事会,浙江省,浙江,浙东,绍兴,市委宣传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委,儿女,情景,共产党员,精神,革命志士,活动,表演,革命,中共,红色革命,东林村,北漳镇,志凌,潘启富,石璜,金华,中大,共青团浙江省委

2010-10-24 #小故事

老品牌 老故事 老味道——医药企业篇

老品牌 老故事 老味道——医药企业篇

企业,公司,生产,中药,产品,德昌祥,余良卿,前身,膏药,制药企业,员工,国家,全国,医药,原料药,基地,安徽省,是一家,制药厂,中药厂,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企业,认证,销售,中国,九芝堂,制剂,药业,有限公司,片剂

2020-09-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人文寻找平湖老味道 回忆平湖老故事

人文寻找平湖老味道 回忆平湖老故事

平湖,小吃,传统小吃,老味道,浙江在线,小时候,特色小吃,何金,传统,当湖街道,油煎,糖糕,鹅头,鸡蛋糕,鸡蛋,大赛,比赛,平湖网,蟹壳黄,姚国,曹桥,杨顺,好的,管理中心,红美,老故事,还记得,人文,东升,主任

2020-05-25 #短篇故事

老味道 老故事 老品牌—坚守诚信的力量

老味道 老故事 老品牌—坚守诚信的力量

食品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苏香,三凤,清真安乐园菜馆,百美,美味鲜,老陆稿荐,无锡市,松鹤楼,王鲜,南京桂花鸭,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扬州富春,扬子江药业集团,桂花鸭,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

2020-09-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老味道 老故事 老品牌—坚守诚信的力量

老味道 老故事 老品牌—坚守诚信的力量

食品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苏香,三凤,清真安乐园菜馆,百美,美味鲜,老陆稿荐,无锡市,松鹤楼,王鲜,南京桂花鸭,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扬州富春,扬子江药业集团,桂花鸭,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

2020-09-02 #短篇故事

奉献不言苦 追求无止境——记嵊州罗星幼儿园模范教师张海岚

奉献不言苦 追求无止境——记嵊州罗星幼儿园模范教师张海岚

张海,嵊州市,幼儿,事业,孩子,教育,被评为,一等奖,二等奖,交通安全,作品,合格证,老师,教师,成就,案例,游戏,绍兴市,指导,发表在,幼教,杂志上,罗星,骨干教师,营养与健康,一线,乐趣,业务,三等奖,主题

2013-09-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老人 老录音机 老故事 现在听一听好有味道

老人 老录音机 老故事 现在听一听好有味道

王申贵,录放机,胶片,印记,人们,样板戏,录放,封面,传动轴,大部分,圆盘,家人,宝贝,故事,录音带,时代,流浪者,潮流,盒子,记忆,视野,风雨,设备,豫剧,发展,当记者,他觉得,印度电影,传统文化,娱乐生活

2015-08-19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