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诏安溪南“会真祖”民俗文化传承情况调查初报

时间:2013-02-26

会真祖常年香火旺盛,每逢农历九月,到溪南会真祖朝拜的香客达几十万人次之多,香客遍布闽粤两省,台湾及东南亚各国也时有香客到会真祖朝拜

提示:本文共有 51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陈建茂 溪南十寨 2月2日

题字:陈春华

作者:陈建茂

2009年5月2日

一、信仰“会真祖”民俗现状

诏安溪南“会真祖”民间信仰的故事影响深远。“会真祖”常年香火旺盛,每逢农历九月,到溪南“会真祖”朝拜的香客达几十万人次之多,香客遍布闽粤两省,台湾及东南亚各国也时有香客到“会真祖”朝拜。各位香客怀着虔诚的心愿,朝拜“会真祖”,有的祈求平安、有的祈求发财、有的祈求家庭和谐幸福、有的祈求祛病消灾;更有的祈求“大粒圆”,祈望夫妻和合儿孙兴旺;有的祈求红灯笼引“会真祖”香火,燃香点心灯,驱念头暗昧,使心体光明,回家随时祭拜……据说非常应验。各位香客今年祈愿,来年再置办礼品朝拜还愿。

“会真祖”香火日益旺盛。年复一年,特别是农历九月廿七、廿八两天,在溪南“会真祖”墓地现场,有成千上万的信众摩肩接踵,礼拜“会真祖”,通往“会真祖”的路上,来来往往的男女老少香客络绎不绝,绵延数十里。

(摄/沈锦海)

▲朝拜“会真祖”的香客络绎不绝(摄/陈旭明)

“会真祖”又名“会真所”或“祖公妈”;“会真祖”是溪南十寨社陈氏族人心中虔诚的信仰,也是闽粤两省许多民众心中虔诚的信仰;“会真祖”深深地影响着台湾香客及东南亚各国香客。

二、“会真祖”发端故事及“会真所”名称的由来

溪南“会真祖”的故事发端于清朝初年。那时,诏安境内明、清军队相互厮杀,轮番占领地盘,正如诏安俗语云:“三日清(朝),四日明(朝)”,加上盗匪四起,苛捐及多重征税现象严重,导致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难民无数。当时的溪南村居住着陈、涂、白、欧、蔡、孙等多种姓氏人口,并建有城堡,城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溪南姓氏人口历史发展情况,在《诏安溪南陈氏族谱》有明确记载。

清朝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郑成功军队攻陷诏安县城,摧毁城池,同时摧毁县府、学宫、民房等公私房舍万余间。同年春天,郑成功前军提督黄廷、后军提督万礼二将以抗征粮税为由,带兵攻打溪南堡,溪南乡民虽激烈抵抗,但还是被黄、万军队攻陷溪南堡东门,军队进城“掳杀如洗,堡墙几被摧平”。该事件记载于旧版《诏安县志·大事记》。

逃难在外的乡民,闻讯归乡,眼前是尸横遍野、墙断壁残、哀号连连,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生者无奈,只好默默地将无数的尸身集中埋于溪南三拜公山北面山脚下的一口池塘,满塘的尸体被蚂蚁拱土覆盖形成一处天然墓葬,穴名俗称“蜘蛛结网”。可见,埋葬于“会真祖”墓地是许多种姓氏人口的祖先。

▲“会真所”碑(摄/陈旭明)

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十一月,溪南堡乡民在集体墓葬处立碑并记之:“时乙未仲冬吉;会真所;南溪肇上建书”。至今该碑仍立于溪南“会真祖”墓地,见证着几百年来万千信众的顶礼膜拜。因此,“会真祖”最早的名称是“会真所”。“会真所”意为会聚真灵之所在。(《诏安溪南陈氏族谱》记载解释)。

三、初期祭拜“会真祖”仪式及“会真祖”名称由来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清兵收复诏安二都、三都、四都,九月六日,清将马得功领兵至八尺门,备战铜山(今东山)。当年诏安境内(按现在行政辖区)已无战事,因此流离在外的溪南乡民大量归家。众乡民择日于九月廿八日举行仪式祭拜“会真所“,以超度亡灵。当天傍晚,在肃穆的气氛中,幸存的乡民以及他乡亲朋戚友和善良的人们集中在溪南大坂溪斗门放水灯,随后,主祭点香火,众人引香火插于各自的祭品上,和尚诵祭文,僧众做法事,众人默哀、祭拜。祭毕,各家各户引香火插于竹编纸糊的写有“会真祖”字样的小红灯笼,回家供奉,随时祭拜。因为是许多姓氏群众集体葬在一起,人们认为该墓葬是会聚真灵而成祖,因此人们将“会真所”又称为“会真祖”。

▲“会真祖”朝拜墓地(摄/陈旭明)

每年的农历九月廿八日,就成为约定俗成的纪念日,也自然成为“会真祖”祭拜日,俗称“九·廿八节,原来的祭拜仪式也一直延续下来。

四、“祖公妈”名称的由来及“会真祖”祭拜仪式鼎盛时期

随着时间推移,其他姓氏人口逐渐外迁,溪南堡城内陈姓人口日益旺盛,发展迅速。留在溪南堡的少量他姓人口,逐渐改姓并入陈氏族群。从而形成溪南统一为陈氏族人繁衍的局面,加上有诸多时人无法解释的灵异现象出现,陈氏族人认为“会真祖”墓地是一处能够荫蔽其族人的灵异宝地,因此将“会真祖”又奉称为“祖公妈”。九月廿八日即成为“祖公妈”诞辰纪念日,俗称“祖公妈生”。同时,溪南族人把“会真祖”的事迹传承得更加香火鼎盛,影响深远。

▲虔诚祭拜“会真祖”(摄/陈旭明)

溪南陈氏族人通过协商,规定溪南西门社、南门社、北门社、坑美楼内社(因城破东门,故溪南至今无“东门社”名之存在)轮流做东,主事举办“会真祖”祭拜仪式。每逢九月廿八节,人们在四个社搭建佛棚,供奉观音大士佛像,佛棚前供奉丰盛的祭品,两侧放置许多大鼎,鼎内盛满香油。迁往他乡、外县、外省的溪南堡先民裔孙及其他信众,每年也于九月廿八日傍晚,同溪南乡民一起将精心制作的水灯,默默地放入大坂溪斗门,顺水飘移。随后,长老点香火,信众引香火,主祭诵祭文,和尚做法事。祭毕,各家各户引香火插于写有“会真祖”字样的红灯笼,大家用火把蘸佛棚前鼎内的香油并点燃火把,举火把照明,提灯笼默默地回家。火火相随,灯灯相接。场景肃穆而壮观。

清乾隆年间,溪南进士陈天堦、陈丹心的老师阮朝蛟亲自写祭文,并由二位进士做主祭,其祭文内容一直在溪南十寨社乡民中流传,直至解放后破四旧时被烧毁导致失传。

五、建国后民众祭拜“会真祖”情况

隆重祭拜“会真祖”的仪式一直延续至1951年农历九月廿八日。1952年时任诏安县人民政府县长李振经认为,以隆重仪式祭拜“会真祖”实在铺张浪费,号召民众从俭置办礼品到“会真祖”墓地朝拜即可,此举深得民心。因此,公元1952年农历九月廿八日开始,人们各自置办较简祭品到“会真祖”墓地朝拜。然后有的人家引香火插于红灯笼接回家,随时祭拜,有的人家没有引香火回家奉拜。其它祭拜仪式也就不再延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破四旧、除迷信政治运动时,当地政府多次派工作队强力制止民众朝拜,均不能有效阻止当地及外地许多民众朝拜“会真祖”。

▲本县某村遥祭“会真祖”(摄/沈锦海)

年复一年,本县许多村庄,民众在农历九月廿八日傍晚,诚心置办祭品,集中于本村庄旁边,面向“会真祖”方向,遥祭“会真祖”。

改革开放至今,祭拜“会真祖”的香客逐年增加,祭拜仪式逐年隆重;“会真祖”的信仰深深地影响着闽粤两省许多民众,也影响着台湾香客和东南亚各国香客。

六、关于祭拜“会真祖”之祭仪:“大粒圆”和“红灯笼”

1、祭拜会真祖供奉“大粒圆”所含文化信息:

先贤设礼仪,均有其深意。

“大粒圆”,用糯米加粳米浸水磨浆滤干,做成1.2寸正方体,煮熟拼盘上供。“大粒圆”,称圆而见正方体,正方体而称大粒圆。有形之方,无形之圆,是外圆内方也。

▲大粒圆(摄/陈旭明)

《易》曰:

圆:属天,属乾,属男,属刚,属动。

方:属地,属坤,属女,属柔,属静。

天圆地方,天地和顺则天地交泰,天地交泰则夫妻和合,夫妻和合则儿孙兴旺发达。

天圆产生运动变化,地方收敛静止。

方中见圆,圆中见方,隐含阴阳五行之道,阴阳五行之内证是古人认识宇宙的主要方法,而这种方法是按照人体生命一定能量循环模式不断加强人体自身的能量,当能量被唤醒,人体生命则能趋向正常的健康状态。

天圆描述时间,地方描述空间,体现了老祖宗的智慧的时空观念,隐含汉文化的精华理论,万事万物从无到有,和天地间的能量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天(圆)为阳,地(方)为阴,两者相互交感,生成了天地万物,其中人类又正好是天地精华物质所构成,因此,被视为天地万物之灵,而感通万物。

天圆地方本质上是《易经》阴阳体系中对天地生成及其运行的解读。

先贤祭拜“会真祖”设”大粒圆”为礼仪,寄意:诚心祈愿者,将得天地和顺之时,逢乾坤交泰之运,积夫妻和美之德,享儿孙兴旺之福。正如《易·坤》卦所讲:有所求的人,最开始的时候找错了方向,后来找到了正路,顺应了自然,回归了常道,安于正道的人,是对大地无边恩德的应和,前途将一片光明。

2、祭拜会真祖,以供奉红灯笼为礼仪,所含文化信息:

先贤设礼仪,自有其深意。

红灯笼:竹编红纸糊,写上字样会真祖;椭圆长长形,无棱无角有圆融;

风俗礼仪:信众每年将家里随时祭拜的红灯笼,于九月廿七或廿八日到会真祖朝拜地点换灯笼,引香火回家再随时祭拜,年复一年,一辈传一辈,相传久远。约定俗成,燃香点心灯,点燃一盏心灯,使心体光明,驱散念头暗昧。做人做事破除偏执取圆融圆通之意。

(摄/陈旭明)

(摄/沈锦海)

▲红灯笼(摄/陈随彬)

儒家说:心灯,指心灵的本真,本然状态,心灵的仁、义、礼、智四端,则本善之心,诚心,良心,仁心。

点亮一盏心灯,送上共同的祝福,愿人人都有光明的前程的智慧,愿世界拥有和平安乐的未来,灯灯相传,心心相印,让光明永续,接过真理的亮灯,福慧永驻心田。

佛家说:灯,乃智慧,光明的象征。

灯代表佛法,佛法代表智慧,智慧能破除愚味与黑暗。一切佛法犹如明灯,驱散黑暗的世界,使众生得到光明,脱离苦海。《华严经》说:譬如一灯入暗室,百年暗恶尽能破尽。

故将智慧比作灯“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慧灭万年愚。”灯灯相传,传灯无尽,传递着美好的愿望,点亮真理与慈悲的明灯。从此,苦海里的众生有了希望,沐浴着智慧的光芒,普通大众的心中,便生出无限的温暖,希望,祥和,平安,喜乐。

七、关于“祖公妈”由来民间传说的故事梗概

关于“祖公妈”由来故事的民间传说有好几种,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传说故事梗概是:

溪南堡城北门有一个小孩在城门顶撒尿玩耍,刚好撒到途经城门的一个游方和尚身上,游方和尚不怀好意,赏了小孩几枚铜钱,并教他:过几天,有一个骑马将军经过城门时,你将尿撒到他的头上,能得到更多赏赐。小孩信以为真,果然将尿撒到经过城门的海盗贼头何匏头的头上,何匏头大怒,拖着小孩跟北门的“乡里老大”理论,双方发生争执,结果何匏头还被要求将自己的衣袍捧开其坐骑撒于庙埕上的屎。何匏头认为乡民不缴税,还讲不是话,感到受奇耻大辱,发誓报仇。

海盗贼头何匏头后来加入天地会又投靠郑成功,成为郑军部将,为报私仇,何匏头以抗征粮税为由,带兵攻打溪南堡。围困日久,双方相持难下。溪南堡内乡民利用城内鱼塘的天然洞穴通城外大塘,引城外大塘的鱼进城,捕鱼充饥,并将新鲜鱼鳞、鱼骨刺抛于城外,以示粮足,迷惑敌军心。何匏头见状想撤兵。但其军中女将郑成功的小妃子献计:利用城内乡民演社戏之机,在溪南堡西门、北门、南门布疑兵,用军旗扎上剪碎的黄布,迎风飘扬成疑阵,并命士兵齐声呐喊:“冲啊!进城啦!杀啊!”并将绝对兵力埋伏于溪南堡东门,准备屠杀出城乡民。该计名“引蜂出巢”,实为声西击东计。

九月廿八日晚上,正集中观看演戏的溪南堡城内乡民,突然听到西门、北门、南门三面喊杀声震天,军旗大量飘扬,众乡民以为城破,便大量踊出东门,结果均遭伏兵屠杀。最后城失,军队进城将城内乡民屠杀殆尽。遍地的尸体,被集中堆放在溪南三拜公山北面山脚下的一口池塘,堆满池塘的尸体,隔天便被蚂蚁拱土自然覆盖成堆,形成一处大型的天然墓葬,同时神奇地从地下竖起一块石碑,碑上刻有“会真所”三个烫金大字。

后来,人们认为这是一块灵异宝地,就开始将其奉拜为神,并称其为“祖公妈”,加上有许多灵验的小故事流传,一传十,十传百,年复一年,每逢九月廿八日许许多多的民众自发到“祖公妈”墓地朝拜祈愿。“会真祖”香火非常旺盛,并一直延续至今。

结语:诏安溪南“会真祖”的民俗文化活动,是本地民俗文化传承的典型例子,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保护,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支脉,体现多元文化并存的宽容社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体传承)。

作者简介:陈建茂,是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深桥镇文物普查员,参与县市文物普查团队,于2008年至2009年历时一年,对“会真祖”民俗文化点进行普查,期间查阅搜集有关资料,现场考证,搜集诸多口述资料,并进行详细认真甑别、校对、论证,因资料较缺乏,错漏在所难免,敬请诸君予以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诏安县志·大事记》、《诏安溪南陈氏族谱》

此文完稿得到前县政协主席陈福亮、溪南“会真祖”管委会会长陈绍汉、溪南村陈永杰、退休教师陈玉顺等老领导和前辈,以及其他领导同事和许多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陈建茂

打字:戴三莲

编辑:陈旭明

老红木小叶桢楠,红木厂家直销祖先祖宗神牌,实木神位,道家仙家寺院祠堂祭拜摆件,工艺品¥3088京东购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诏安溪南“会真祖”民俗文化传承情况调查初报”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诏安传说——溪南孝友祠

诏安传说——溪南孝友祠

继母,番仔,弟弟,大蛇,孩子,乡亲,族长,父母,财产,溪南,诏安,上司,哥哥,妇女,子孙,故事,大蟒蛇,乾隆,向卫,多得,李自成,瓜藤,阮克,闯王李自成,在我面前,好的,溪南村,传说,个人,下联

2007-09-17 #故事会

检察故事|诏安检察:让法治阳光普照“少年的你”

检察故事|诏安检察:让法治阳光普照“少年的你”

未成年人,诏安县,检察院,双方,徐某,案件,检察官,法治,福建,合法权益,活动,公安局,人员,姐姐,孩子,小孩,情况,普法,未成年,漳州,深桥镇,理念,诏安,教育,刑事责任年龄,小徐,正意,一定好,一路同行,人民检察院

2014-08-26 #故事会

苏轼用了52个字 写尽了《会真记》的风和月

苏轼用了52个字 写尽了《会真记》的风和月

张生,崔莺莺,金日磾,何罗,元稹,崔徽,时候,汉武帝,苏轼,宝瑟,隋炀帝,典故,故事,红娘,蔷薇,王实甫,袁宝儿,裴敬,一首词,美人,依约,余香,画像,西厢记,迷路,传奇小说,有残妆,有一天,莺莺传,这首词

2015-01-25 #故事大全

《西廂记》《莺莺传》《传奇》《会真诗》写的都是张生和莺莺吗?

《西廂记》《莺莺传》《传奇》《会真诗》写的都是张生和莺莺吗?

西厢记,张生,莺莺传,王实甫,人民群众,人物,始乱终弃,剧作家,传奇,后世,命运,封建礼教,故事,爱情,元稹,崔莺莺,改成了,代表作,书生,主观,不幸,人民,作者,伴侣,内容,剧作,汉族,太平广记,动力,女子

2011-08-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崔莺莺 张生的爱情故事发轫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又名《会真记》。王

崔莺莺 张生的爱情故事发轫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又名《会真记》。王

王实甫,动作,元稹,崔莺莺,张生,金代董,圆棒,剧作,又名,塑性,基础,游标,深度,槽口,宽度,报警阀,杂剧,水闸,渗碳体,直径,爱情故事,距离,硬度,网状,西厢记,解元,闸门,通讯,通例,测量

2017-07-08 #故事会

鸟成云赴循化县督导检查撒拉尔民俗文化扶贫产业园建设情况

鸟成云赴循化县督导检查撒拉尔民俗文化扶贫产业园建设情况

工作,推进会,拉面,攻坚,扶贫,全国,人口,民族,尔民,青海,产业园,产业,循化县,情况,撒拉,方面,细节,高质量,督导,俗文化,民族发展,项目建设,李发荣,简松山,党中央,国家民委,新闻,客户端,主任,会议

2017-10-19 #短篇故事

奥特曼人间体也会真功夫?凤源少林拳一段 她是武术冠军!

奥特曼人间体也会真功夫?凤源少林拳一段 她是武术冠军!

奥特曼,剧中,演员,皮套,功夫,凤源,时候,奥特,欧布,雷欧,雷欧奥特曼,个头,人物,少林拳,宇宙人,扮演者,形象,观众,英雄,奥特之,知道吗,看出来,还有个,这个角色,假面骑士,利奥特,古拉,戴拿,捷德,盖亚奥特曼

2011-09-06 #短篇故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PEP电子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PEP电子书

教育,学生,名师,高效学习,足不出户,时代,在线,一对一辅导,全国重点中学,中国民俗文化,人教版,高中语文,电子书,企业,体系,具体情况,地址,地域,教学服务,教学,方案,注意力,民族,美国,经验丰富,线下,老师,资质,资源,设计

2013-01-16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