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甘肃通渭:马营镇“民俗乡村”体验游“风帆正劲”

时间:2013-02-28

驻足在海拔2500多米高的蟾姆山观景台上极目远眺,只见远处群峰叠嶂,梯田层峦;牛谷河水,潺潺而下;满山绿草茵茵,轻风拂过,花香沁人

提示:本文共有 222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初秋的午后,地处甘肃通渭县马营镇的牛营大山景区,在艳阳的照耀下显得愈发生机盎然。驻足在海拔2500多米高的蟾姆山观景台上极目远眺,只见远处群峰叠嶂,梯田层峦;牛谷河水,潺潺而下;满山绿草茵茵,轻风拂过,花香沁人。

“这里空气真好,景色太美了!”游客张女士正举着手机一边感叹,一边将美景定格。“我们一家打算带孩子在这里多玩几天。”来自兰州的张女士笑着说。正如张女士所说,由于牛营大山地处西北内陆,年平均气温在3-12℃之间,气候湿润,是人们纳凉避暑的好地方。走在牛营大山景区脚下的马营镇华川村,红檐的新农村民居,错落有致。曾经的乡村泥路已被干净的水泥路取代,沿着整洁迂回的乡村柏油路,路边房前屋后,随处可见三人一堆,五人一群的老人们煮着罐罐茶,闲唠家常;顽皮可爱的孩童在新修建的农村文化广场里嬉戏,城市体育和全民健身项目,几乎全都罗列在村里的文化活动广场。村庄里的小超市分类有序的日用生活百货应有尽有。

通渭马营镇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丰厚,自古以来就是商家云集、贾客会聚之地。唐代始为“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支路,自宋代以来“大华川”一直是牧养军马、茶马互市的基地之一,被誉为甘肃省四大名镇之一。

流传至今的民间艺术有小曲、剪纸、石雕、脊兽、秧歌、高台、皮影戏等,其中,以“马营小曲”为代表的“通渭小曲戏”在2011年被文化部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8月19日,作为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的分项活动,2019年丝绸之路国际露营大会通渭站在马营华川乡村风情体验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当天吸引了数千人前来游玩。

游客们在这里可以参观农耕文化展示馆,识农具、增农识;下到田间地头,知农时、体验农事;走累了,驻足于农家小院,品农家风味;碧绿的山丘、错落的田野、醉人的花香、美丽乡村、袅袅炊烟,也让马营镇华川村成为了摄影家的天堂。露营扎帐、河滩烧烤、摄影采风、品农家美味,应有尽有美不胜收。

“我们利用周末时间,泡了温泉,参观了通渭悦心书画村。今天带孩子来到这里,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到田园体验一下劳作的辛苦,体验一下丰收的喜悦。”游客王女士开心地说,“农耕文化体验游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实在是太需要了。

的确,这里远离城市喧嚣,让孩子们走进田间地头,学习犁田、育秧等农活,体验农耕文化,感受稼穑之艰,远非只是懂得一点农耕知识,而是整体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马营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理念,依托乡村旅游,通过挖掘和保护农耕文化,逐步形成“十里华川风情线”,成为广大群众品味农耕文化、休闲旅游观光、摄影采风的好地方。并鼓励引导农户,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乡土民俗风情、民间文化艺术、传统劳作方式,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积极创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目前,“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乡村旅游在马营已经形成。

马营镇党委书记呼自立对乡村记忆博物馆里的老唱片机、老收音机、老电视、老皮影、老墨斗、老衡器……如数家珍。

这所乡村记忆博物馆就是该镇利用闲置的华川旧村址改建而成,占地400平方米。目前,馆内陈设马镫、毡弓等各类民俗物件800余件。均以马营地方特色和乡村民俗文物为主题,收集了民俗文物涉及日常生活和民间艺术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生产用具中的磨子、木犁、小推车等,还是民间工艺品中的剪纸、烙画、脸谱等,都体现着“大美马营、盛世华川”的陇中耕读文化特色。

呼自立告诉记者,通过记忆博物馆、设施农业采摘园、观光农业和农耕体验的融合发展,集参观先辈的耕读文化和参与式现代设施农业为一体的田园文化,带动群众通过提供食宿等服务,增加脱贫致富能力。通过深入挖掘乡土元素和气候凉爽适宜避暑休闲的独特优势,探索参与式乡村文化旅游助推精准扶贫新模式,提出了以油房新风貌、华川记忆博物馆、蟾山起雾三个点为示范基地的“十里华川风情线”建设计划,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利用油房村马云公路穿境而过的交通便利优势,在油房村油房社建设了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停车场、新农村风貌改造、户外民俗馆等为主的新农村改造提升工程,打造观光避暑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2017年,该镇争取甘肃省文联楹联支持,邀请了甘肃省书协以上会员书写楹联1000余副,将楹联书法刻印在铝质板材后悬挂于农户家中,不仅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文化艺术元素,更为游人感受“通渭耕读文化”提供了有效载体。

去年,华川村被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确定为“丝绸古道,盛世华川”通渭采风写生基地。在第八届“通渭书画艺术节”期间,先后有省内外3批90余名书画艺术家和高校学生深入农家庭院开展写生实践活动,当地群众通过模特服务和提供食宿等方式深度参与其中,实现了服务收入。

同时,该镇依托人居环境整治有利条件,在华川、油房两村整合土地种植1000亩油菜花,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当地群众23座闲置房屋折股量化到合作社,改造提升成窑洞宾馆,用于旅游观光者体验农耕文化,并通过吸纳当地及附近剩余劳动力,通过务工收入实现增收。

呼自立表示,马营镇将充分利用采风基地发展势头较好的有利机遇,进一步挖掘当地自然风光及人文资源优势,加大基地建设力度,促进全镇文旅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加快乡村振兴建设,实现全镇乡村旅游业快速全域发展。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责编/刘宇鸿

审核/李瑞兰

欢迎转载

更多文体旅游资讯

尽在“当归定西”

敬请关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甘肃通渭:马营镇“民俗乡村”体验游“风帆正劲””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定西通渭:陇中耕读文化赋能乡村民俗游

定西通渭:陇中耕读文化赋能乡村民俗游

华川,游客,记忆,乡村,浏览器,通渭县,马营镇,潘晓,花川村,字幕,博物馆,对话框,甘肃,有机蔬菜,宾馆,文化,旅游业,时光,村民,民俗旅游,民俗,草莓,荒地,起点,变化,扶贫,不支持,乡村旅游,月收入,中采

2020-06-10 #故事会

浚县乡村的一些元宵节民俗

浚县乡村的一些元宵节民俗

灯盏,灯笼,人们,自已,代表,燕子,节日,蜡烛,转轴,孩子们,正月十六,习俗,屯里,月份,柱体,柴草,添个,积水,走马灯,锅台,小蜡烛,边走边,家家户户,继春,元霄节,舒情,高梁杆,一起玩,中放,人和

2015-02-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胶东民俗:看莱阳乡村婚礼上“开箱子”的环节

胶东民俗:看莱阳乡村婚礼上“开箱子”的环节

女方,婚礼,开箱子,男方,张静,习俗,乡村,代表,形式,环节,父母,箱子,莱阳,婚礼上,箱子里,好的,茶坐,人生大事,与时俱进,规矩,胶东,县市,化妆师,人称,人选,流程,场景,图片,家族,实质

2015-10-19 #故事阅读

谈谈家乡当地已经远去的乡村民俗

谈谈家乡当地已经远去的乡村民俗

小时候,花鼓戏,蚊子,露天,都会,台子,村里,皮影戏,小孩们,离我们,多东,纳吉,串一串,人和,红点点,农村,仪式,中药材,一堆堆,人员,乡亲们,代表,人情,加油声,包子,回娘家,寓意,场面,声声,外地人

2018-08-06 #小故事

白草台民俗文化引爆乡村游——“醉美乡村·乡约海东”系列报道之八

白草台民俗文化引爆乡村游——“醉美乡村·乡约海东”系列报道之八

土族,南凉,古城,游客,园景区,广场,文化,篝火,李万山,景区内,乐趣,夏日,客人,景区,白草,美食,风光,风景,旅游,表演,我的家乡,篝火晚会,区的,安昭,安昭舞,庄西,李静,达拉,不一样,乐在

2017-10-04 #小故事

胶东民俗:看莱阳乡村婚礼上的“搬嫁妆”环节

胶东民俗:看莱阳乡村婚礼上的“搬嫁妆”环节

嫁妆,婚礼,男方,女方,环节,家族,新郎,影像,胶东,箱子,莱阳,婚礼上,张静,前提,农村,人员,前置,化妆师,县市,喜字,实用性,家具,物件,差异,椅子,早饭,男丁,象征性,篓子,读者

2011-02-06 #小故事

山西临县三交镇启动乡村旅游暨罗家山村首届民俗文化节

山西临县三交镇启动乡村旅游暨罗家山村首届民俗文化节

三交镇,临县,罗家山,自然村,史家洼,吕梁市,合作社,村民,比例,社员,项目,总股份,报业集团,红枣,山西省,党委政府,全村,山西日报,大部分,民俗文化,民俗,文化节,文化局,方式,艺术,负责人,黄土高原,活动,乡村旅游,启动仪式

2012-02-08 #故事大全

另类传递圣火~歌火 闽南乡村正月民俗 保生大帝绕境祈平安活动

另类传递圣火~歌火 闽南乡村正月民俗 保生大帝绕境祈平安活动

古厝,吉祥,送神,队伍,庄里,新一年,大厝,上蔡,上中,小村,人们,人丁兴旺,上香,世间,代表,人畜,力量,助人,字样,壮汉,团队精神,女子,对襟,家人,小车,年味,扑跌,技巧,是非,长泰

2016-05-12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