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甘肃乡村旅游建设要把握“四气” 讲好乡村“老故事”

时间:2013-03-01

会议提出,发展乡村旅游要把本土、本真、本味融合在一起,把握好四气土气、老气、生气、朝气,留存好乡村的老物件,传承好乡村的老手艺,讲述好乡村的 老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08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本报讯】8月9日,甘肃省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大会在甘南州临潭县冶力关镇召开。会议提出,发展乡村旅游要把“本土”、“本真”、“本味”融合在一起,把握好“四气”(土气、老气、生气、朝气),留存好乡村的“老物件”,传承好乡村的“老手艺”,讲述好乡村的 “老故事”。

乡村旅游是一项富民强县的大产业,我省70%的旅游资源集中在乡村,处处有景,好多地方稍微一收拾打扮就可成为景点、看点和卖点。这两年,我省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比较强劲,2017年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1%,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6%。

甘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陇东的大塬、黄河两岸孕育了早期发达的农耕文明,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工艺文化,装饰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戏曲文化、歌舞文化等,兰州的太平鼓、羊皮筏子,临夏的砖雕、花儿,庆阳的唢呐、剪纸、刺绣、皮影等都是甘肃乡村旅游的艺术瑰宝,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包括各民族的民俗礼仪,民间演艺等共同构成了甘肃民俗文化的宝库,这些厚重、博大、古朴、厚实的民俗文化,数不胜数、特色鲜明,是我省乡村旅游这盘大餐的“味”之所在。

会议指出,我省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把“本土”、“本真”、“本味”融合在一起,要把田园、花园、家园融合在一起,要把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在一起,把农区、园区、景区融合在一起,来打造田园风光为韵的风味。以村落、民宅为形,这是乡村旅游的风貌,传统的村落、独特的建筑布局,这是乡村文化最真实的历史记录,也是有序的文化与传承。

会议强调,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保护好古巷、古宅、古屋,建假古董是没有意思的,生态农业是乡村农业的底气。乡村旅游建设要把握“四气”(土气、老气、生气、朝气),土气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根本所在、价值所在,不土气一点价值都没有。不经意的讲究是低调的奢华。其次,要善用乡村的“老气”,以保持好乡村的“老样子”(老桥、老院子、老树、老街)和风貌。留存好乡村的“老物件”,传承好乡村的“老手艺“,讲述好乡村的“老故事”。要“巧”于焕发农民的生气,开发的乡村旅游的“点”一定要有原著民寨,要融入时代的朝气。

会议指出,总体上看,我省的乡村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我省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处在一个利好叠加、蓄势待发的关键阶段。我省乡村旅游建设要提速升级,旅游扶贫要开足马力,要在机制上有所创新,在政策、产品、业态等方面都要开动脑筋,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找准定位、打造品牌。构建以黄土高原为主的农耕文化的体验区、以河西走廊为主的戈壁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以陇东南为主的山水田园康养度假体验区、以甘南、临夏为主的民族风俗风情体验区。

对于乡村旅游建设的标准,首先要看是否富裕乡民,这是我们的根本,特别是脱贫攻坚、旅游扶贫,要把我们目前的精力、资源、资金,向脱贫攻坚聚焦、聚集,并最大限度地把贫困农户带进去,要让农民深度参与。其次要看能否提升乡村乡貌。要处理好污水、垃圾,街面要整洁、风貌要美化。做好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要从“三边一部“做起,就是要显山露水、高调彰显。同时,要看是否留得住乡愁,要看乡风是否文明。乡村旅游的发展就是要润物细无声地改变村民的理念、思想和观念。在此基础上,加强策划,把我省26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作为“第一场硬仗”, 打造标杆。在乡村建设的方式上,采取“景区+乡村旅游”、“城镇+乡村旅游”、“通道+乡村旅游”、“产业 +乡村旅游”等方式,大景区要吸引农户、贫困户入股和必要的管理方式,要农旅结合,产城互动,招大引强,组建旅游合作社;对外要统一招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对内要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培训。我省要通过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打造股份农民,盘活用好农村各类资本、资金,进一步健全相关扶持政策,要培训中小微旅游企业,盘活农村让群众受益。同时,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强化人才支撑,强化营销宣传。

会议要求,做乡村旅游不能忘了脱贫攻坚的本真要义,不怕“土“,就怕”洋“。切记丢掉土气、老气的表面洋气;切记”千村一面“的简单复制,不要一张图纸建到底;切记一哄而上的无序竞争;切记重建轻管的低质发展。我省的乡村旅游工作往事具备、只欠作风。下一步,我省各地要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扎实工作,开创我省乡村旅游和旅游工作的新局面,让全省人民过的更加开心、舒心。

与会期间,参会人员还考察了甘南州夏河县曲奥乡香告村旅游示范村,合作市当周草原、美仁草原,临潭县八角镇庙花山村、冶力关镇池沟村、庙沟村,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的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情况。

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大会,兰州市榆中县甘肃陇佑玉泉民俗旅游文化有限公司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围绕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

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各市(州)旅游委(局)、兰州新区商务和旅游局主要负责人,35个深度贫困县区主要领导、旅游局局长,26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部分代表,165家国内旅游规划设计院所、旅游投融资公司、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部分代表,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第三方评估督查单位代表380多人参加了大会。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万宏文 / 图

本期编辑丨郭俊宇

本期校对丨安志刚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甘肃乡村旅游建设要把握“四气” 讲好乡村“老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甘肃省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大会召开

甘肃省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大会召开

乡村旅游,乡村,我省,旅游,唐仁健,旅游和,扶贫,发展,建设,合在一起,全省,农民,甘南州,攻坚,统一,副省长,老故事,临潭县,大会,冶力关镇,农户,农村,所在,方式,景区,朝气,本真,生态农业,生气,省政府

2018-10-15 #短篇故事

甘肃:乡村旅游带动55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甘肃:乡村旅游带动55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甘肃,农村公路,建设,乡村旅游,交通,群众,全省,公路,景区,李睿,建制村,交通部,旅游路,产业,甘肃省,资源,发展,旅游,加快推进,级以上,明显改善,里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交汇处,农村路,大高,美丽乡村,中药材,专业村,产业园

2008-06-04 #经典故事

甘肃通渭:马营镇“民俗乡村”体验游“风帆正劲”

甘肃通渭:马营镇“民俗乡村”体验游“风帆正劲”

乡村,华川,通渭,马营镇,农耕文化,乡村旅游,农家,群众,记忆,发展,新农村,大山,书画,优势,博物馆,基地,小曲,文化,楹联,甘肃省,耕读,马营,改造,旅游,活动,牛营,川村,张女士,好地方,油房村

2013-02-28 #经典故事

雄关大地上的“世外桃源”——嘉峪关市文殊镇河口村发展美丽乡村旅游侧记

雄关大地上的“世外桃源”——嘉峪关市文殊镇河口村发展美丽乡村旅游侧记

河口村,旅游,农家乐,乡村,游客,徐俊,赵玉生,发展,乡村旅游,甘肃,记者,甘肃日报,顶帐,农家,双泉,土坯房,张小军,文殊镇,胡兴,兴盛园,美丽乡村,全村,交通,全国,博物馆,旅游业,村民,村里,模范村,特色

2010-12-18 #小故事

在那神仙云游的地方——走进康县

在那神仙云游的地方——走进康县

康县,梅园沟,美丽乡村,山水,甘肃,植物,游人,生态,陇南,茶马古道,乡村,地方,县城,梅园,瀑布,群山,翠竹,胜地,谷地,谷底,龙神,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心灵家园,千姿百态,水天一色,养和,列保,和鸣

2016-10-30 #故事大全

全省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骨干培训班在兰开班

全省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骨干培训班在兰开班

全省,旅游,甘肃,乡村,培训班,兰州,负责人,部门,扶贫,习近平,旅游和,分管领导,总书记,骨干,省文,精神,培训,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刘旺,崔宁,施秀,王晓峰,茹红,高全,高亚芳,事业部,兰州大学,旅游局,三季度

2015-06-23 #故事阅读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

旅游,文化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单位,发展,建设,产品,全省,敦煌,旅游商品,红色旅游,甘肃,文化,企业,重点,时限,线路,项目,州政府,我省,演艺,产业,兰州,厕所,精品,品牌,专栏,兰州新区,管委会

2015-12-03 #长篇故事

福州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幸福故事谱新篇

福州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幸福故事谱新篇

美丽乡村,建设,大喜村,大喜,改造,村庄,邱陵,特色,陈建国,福州,带动型,电影院,方面,示范村,福州市,道路,项目,李洋,乡村旅游,农场,嵩口镇,游客,污水,精品,竹子,记者,长效机制,发展,旅游,房前屋后

2017-03-27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