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光阴的故事:父亲

时间:2013-03-02

已回父母家近20日,这是这么多年来回家最久的一次。每次回父母家,都唤起我写作的冲动。看着年事已高的父母,总觉得要用文字记录一些什么,却又不知道那

提示:本文共有 226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已回父母家近20日,这是这么多年来回家最久的一次。每次回父母家,都唤起我写作的冲动。看着年事已高的父母,总觉得要用文字记录一些什么,却又不知道那是什么,心里涌动着一股能量,让我不安。那就写吧,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希望能让自己内心安宁。

先写写父亲。

多年以前,我曾看过刘再复和他女儿刘剑梅合写的一本书《共悟人间——父女两地书》,深为感动,期待日后能和父亲深入交流思想和情感,共撰一本共悟人间的书。以为时间还长,以为总有机会,但如今已经没有可能……

父亲已不能行动和自理,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难以与人顺畅沟通。昨天帮他穿衣,他指着门后的米缸说“我要去长征了,要把这个米缸带走”,我心里一阵发酸。看到父亲终日坐在轮椅上,目光迷茫地望着窗外,我不禁心痛地低下头,而一低下头,就看见那个聪明、儒雅而帅气的父亲向我走来……

父亲出生在“美得令人心痛”的湘西沅陵,农家子弟,年少家贫,发愤读书,学有所成。60年湖南师大中文系本科毕业,6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研究生毕业,然后一直在湖南师大从事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和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几乎所有认识父亲的人都说他是个好人,是个真正有学问的好教授,在我看来,这是极高的评价。

文学和党史是如此不同的两个领域,却在父亲身上得到融合。他有着异常坚定的革命信念,又有着一颗极其文艺的心。父亲爱看小说,爱看电影,爱追电视剧。父亲的书房挂着方志敏的“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客厅挂着“春江潮水连海平”。多少个夜晚,父亲为言情剧流下热泪后,又默默地回到书房钻研毛泽东思想。

记得父亲最早让我读的两本诗集,一本是《唐诗三百首》,另一本是《毛泽东诗词》。我这边才记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边就要背“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那时不知穿越二字,只觉梦中时而青草池塘怡然自得,时而金戈铁马豪情满怀。

父母是包办婚姻,孩提时姻缘已定。母亲没有上过学,而父亲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当地学历最高的人。不仅学历高,而且相当英俊。父亲晚年不讳言告诉我们,年轻时动过离婚的念头。但深入骨髓的善良和责任感让他没有离开母亲。于是,一个在长沙,一个在乡下,几十年的两地分居,直到80年代初才得以团聚。

两地分居时,每个假期父亲都会回到家乡。母亲说,父亲天天在家看书,很少出门。一到晚上,很多乡亲都会到家里来听父亲讲故事。这些故事大部分来自父亲看的小说。就像说书一样,每天讲一点,一本书很多天才能讲完。我听过很多,印象最深的是父亲讲《基督山伯爵》,痛快淋漓的复仇故事听得乡亲们欲罢不能。宁静的冬夜,雪落无痕,乡亲们为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披雪而来,踏雪而归,烧得很旺的柴火映红了他们的脸庞,而父亲的故事点亮了他们的眼睛。

柴火旁有时煨着红薯,有时支个铁架上面烤着糍粑,孩子们饿了,就把红薯扒拉出来,太烫了,就让红薯在地板上滚动几下。或者把烤熟的糍粑扯得老长,展现出湘西糍粑独有的韧性,然后几个孩子同时下嘴咬,好吃又好玩。每当此时,母亲忙来忙去,看着父亲,目光明亮,充满骄傲。父亲的回乡成为乡亲们的节日。

我6岁随父来长沙读书,打破了父亲自由自在的生活。母亲仍在乡下,我和父亲两个人有将近五年的时间共同生活。我们住在师大一栋叫教工二舍的筒子楼里。父亲那间小小的房间收拾得异常整洁,我觉得自己的到来破坏了这种整洁,而且破坏之后没办法复原。那时对父亲比较陌生,连续一个多月我每夜哭泣,以至于引起隔壁老师的怀疑。父亲第一次体验到带孩子的艰辛。那时父亲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但他始终面带微笑。渐渐地我接受了这一微笑,也开始适应新的生活。

日子清苦却不乏乐趣。在没有电视、缺少娱乐的年代,父亲特别喜欢看电影。那时候学校每到周末会有两个晚上在操场放露天电影,我们几乎每场都看。自己扛着椅子,早早去占位,放映之前,还可以和其他孩子追逐嬉戏,放映之后,时不时跑到对面看看反着看是什么效果。操场看电影的记忆是我最为愉快的童年记忆之一。那个时代的绝大部分电影我都看过,很多电影至今记忆犹新。那个时代一些优秀电影所富有的人文情怀我认为是现在的所谓大片不能比的。感谢父亲带我看了那么多电影,让我在教科书之外,感受到了世界的丰富和变化,人生的无奈和温情。

记得有一个周末,我感冒发烧,不能出去,父亲纠结很久,最后还是抵御不了电影的诱惑,让我躺在床上,床头放了一杯水,在临近电影开映之前匆匆扛着椅子出门了。我躺在床上懊恼不已,觉得应该随父亲而去,轻伤还不下火线呢,怎么一点感冒就放弃看电影了呢?

因为对电影的热爱,父亲有近20年的时间一直订一本叫做《大众电影》的杂志,是他们系唯一订这本杂志的人,估计全校都没有几个人订。办公室老师开玩笑地说“刘老师喜欢欣赏美女”,我觉得可以把“女”字去掉,父亲喜欢欣赏美,所以他除了研究毛泽东思想,还研究美学,曾经特别认真地钻研过电影美学。

后来,母亲和哥哥来到长沙,全家团聚,父亲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生活。有母亲悉心照顾起居,父亲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进入了事业上的黄金时期。父亲房间的灯光经常亮到很晚,有时彻夜不熄,而母亲总在旁边默默陪伴,夜深人静之时,会为父亲煮碗面条。有段时间,父亲经常出差,每次都会带些家庭用品回来。有一次带回一对藤椅,还有一次带回两个大坛子。到现在我都好奇他是如何把这些东西不远千里弄回家的。母亲抚摸着这些东西,带着掩饰不住的欣喜……

岁月长河,父亲已经游得累了……

那天早上我回到家里,推开父亲的房门,母亲正在帮他穿衣。我叫了他一声,他看着我,一下子哭了,无助得像个孩子……

作者:南国之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光阴的故事:父亲”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光阴的故事

光阴的故事

小姐,母亲,家乡,北京,父亲,延庆,生活,孩子,时光,百合,记忆,小时候,日子,时候,班会,目光,林先生,青春里,先生,北平,名片,声音,学生,岁末年初,狐狸,相册,刘会然,不断地,或许是,北京中学

2010-08-17 #长篇故事

虚度光阴的故事 名人的

虚度光阴的故事 名人的

鲁迅,时间,时候,珍惜时间,才肯,西家,弟弟,年纪,传说,东家,学业,兴趣,天都,多方面,挤时间,性命,父亲,母亲,海绵,环境,百事,生命,秘诀,私塾,绍兴城,空耗,药店,绘画,跑跑,工作

2009-06-11 #故事会

镜头里的光阴故事

镜头里的光阴故事

影像,父亲,征集,作品,类别,人民日报,照片,光阴,大国,来稿,风景,图片,小家,人民,年代,家园,望远镜,母亲,活动,中国摄影家协会,光阴的故事,好照片,人民网,图片说明,老家,老人,组照,老照片,脚步,祖屋前

2011-05-21 #短篇故事

我少年时代校园光阴的故事

我少年时代校园光阴的故事

大楼,教学楼,父亲,附中,光阴的故事,昆虫博物馆,女儿,教学,旧迹,父母,做实验,张照片,看了看,转了转,新盖,林深,盖成,三号楼,楼后,砖厂,校园,东南区,昨天晚上,南门,北门,地洞,场所,大门,妻子,手机

2012-12-19 #长篇故事

流水他带走光阴的故事 改变了我们

流水他带走光阴的故事 改变了我们

不一样,小芬,小毛,光阴,时间,青年时代,人生,事情,时光,时候,小华,杨德昌,光阴的故事,东西,友谊,压力,意义,大学生,孩子,少女,成人,故事,无奈,歌曲,流水,父亲,电影,男生,路径,记忆

2011-12-07 #故事阅读

「青春在岗位上」光阴里的故事

「青春在岗位上」光阴里的故事

汪鹏,陈洪,基层,派出所,工作,父亲,水城县,警察,邓兵,人生,时候,民警,老百姓,看守所,交警大队,青春,梦想,公安,大队,指挥中心,公安局,少年,岗位,群众,辖区,龙场,执法,服务,老鹰山,陡箐

2010-08-28 #短篇故事

民勤东湖镇红英小学:我的光阴故事

民勤东湖镇红英小学:我的光阴故事

老师,同学,学校,红英小学,班级,东镇,孩子们,叶子,声音,学生,电影,凳子,时间,水井,检查,书包,民勤县,哥哥,县城,同学们,土台,女生,小学,教室,父亲,爱祖国,现居,班长,绿色,组长

2013-02-07 #经典故事

70年代故事 ――当光阴慢慢流逝才发现沉淀下来的是满满的记忆副本

70年代故事 ――当光阴慢慢流逝才发现沉淀下来的是满满的记忆副本

父亲,全文,杨文,信息,一线,时光,河东,宝宝辅食,李湘,评论,一生,两地,使命,偶记,时候,家书,工作者,年糕,春意,热血沸腾,档案,梧桐,父亲节,解封,臂膀,苹果,蛋黄,战斗,医护,九如山瀑布群

2020-05-22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