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小孩刚升小学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导?一年级语文资料

时间:2013-03-17

这时,非常需要家长能与学校配合,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习生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提示:本文共有 23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学习内容及要求的说明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而言,身份的转变,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变化等等,都会让他们感到新鲜,同时,也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这时,非常需要家长能与学校配合,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习生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我们将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学习内容和要求向家长们作简要的介绍。

本篇文章是按“入学准备、读儿歌识字学拼音、看拼音读课文识字”三个阶段来写的,每个阶段的学习侧重点各不相同。

一、“入学准备”阶段

“入学准备”为时三周左右,是为孩子能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而安排的。家长应帮助孩子做好三方面的准备:心理上的准备——帮助孩子消除对新环境的陌生感、紧张感;情感上的准备——让孩子亲近同伴、亲近老师、喜爱新学校;学习上的准备——激发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了解并养成最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

这一阶段教材安排了 11 个具体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意在让孩子们在听听说说、看看说说、玩玩练练等中,了解学校生活,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习惯,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老师将带领孩子们练习朗读句子,并在读句的过程中认识 2-4 个生字,生字只要求在句子中认读,不要求孤立地识记。从第 5 次活动开始,老师将通过让孩子描红来认识一些基本的笔画,了解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这段时间,家长关注的重点应是孩子的习惯培养,如认真倾听的习惯,乐于表达的习惯,正确书写的习惯等等,不要把目光聚焦在孩子认识、记住了哪些字,应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有的放矢地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训练。

家长还要注意培养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每天可以让孩子把在学校里学的句子读给家人听,并以欣赏的态度给孩子以鼓励,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在生活中多接触汉字,如读路牌,看广告等,不断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还可以鼓励孩子和自己的昨天比,让孩子感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从而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读儿歌识字学拼音” 阶段

这一阶段,教材共安排了 26 首有趣的儿歌, 让孩子们在读儿歌的过程中学习汉语拼音,认识一些常用汉字,认识逗号、句号、问号。

本阶段的学习重点是汉语拼音。老师将用 50 多个课时对汉语拼音进行系统地教学,主要是拼音字母的认读与音节的拼读。

与以往不同的是,汉语拼音教学只要求孩子们能够认读字母,拼读音节,无抄写与默写的要求。汉语拼音学习的方式也与以往有所不同,采用识字、学拼音同步进行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读儿歌、识字的过程中,认读拼音字母,逐步增强拼读音节的能力。识字与汉语拼音的学习同步进行,建立“音”与“字”的双向联系,可以使孩子们通过拼音字母和音节认识汉字,也能借助汉字的发音来认读字母,学习拼音的拼读。如认识了“鹅”,学习韵母“e”;借助汉字“鸡”,拼读音节“ji”等,这样的双向联系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孩子们认识了所有的汉语拼音字母,能基本拼读出音节之后,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学习的结束,教材引导学生在之后将近一年半的阅读、识字过程中,进一步练习、巩固音节的拼读,促使他们在使用汉语拼音自主识字中,逐步达成熟练拼读汉语拼音。

家长要注意的是,音节拼读是汉语拼音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需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练习中逐步熟练,慢慢掌握。这就好比学游泳、学骑车,有一个从“生”到“熟”的渐进过程。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听磁带中的录音,在模仿跟读中感受汉语拼音字母的读音。录音中的配音活动形象生动,可以让孩子跟着录音反复练习,及时矫正,自我琢磨,这样会使起步学习变得新鲜而有趣。

这阶段的识字教学,仍然只要求孩子们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即可,不要求抄、默生字,只是让孩子们读完每一首儿歌后,描红 3个生字。通过描红练习,巩固正确的执笔与书写姿势,感受汉字的笔画、笔顺。

三、“看拼音读课文识字”阶段

一、二年级的课文都采用全注音编写,目的是让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练习、巩固汉语拼音的拼读,熟练掌握这个识字工具。

因此,当孩子不认识文中的汉字时,家长应鼓励孩子自己借助汉语拼音来识字,以此锻炼孩子音节拼读的能力。

这一阶段共安排了 19 篇课文,要求孩子能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课文,对于课文内容只要求大致了解。在阅读过程中,初步认识陈述句、问句和感叹句。能正确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或句子,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能按标点停顿。

教材强调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现阶段仍然不要求默写字词,只是要求孩子们在学习完每篇课文后,描摹 4 个生字,即让孩子先描红几遍,再临摹写几遍,以此来培养孩子们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习惯。有些家长担心不抄默,孩子怎么记得住生字新词。其实教材在编写的时候,不仅注意了阅读量的递增,而且充分考虑了常用字,特别是生字在课本中出现的频率,让孩子们在专心阅读的过程中,与这些字词不断“见面”,渐渐“熟悉”。教材在 “语文快乐宫”中还设计了一些辨析字形、记字方法介绍的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举三反一”,逐步掌握识字、写字的规律。家长应注意避免仅从写字数量上对孩子提出严厉的要求,更不要求孩子默写字词,而应注意培养孩子读书时字字过目的习惯,促使他们在读的过程中提高对生字的关注度,通过阅读来巩固认读生字新词。

一般来说,每天应让孩子有不少于 15 分钟的阅读时间。在规定的读书时间内,家长应用各种激励的方式,引导孩子静下心来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并鼓励孩子把自己读懂的东西讲给大家听。家长还应关注孩子平时说话的习惯、态度和方式,要多与孩子沟通,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总之,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家长们千万不要盲目给孩子“施压”,贪快求全!学校和家长要及时沟通,广泛交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帮助孩子顺利地通过这一关,那孩子以后的学习就会显得相对轻松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小孩刚升小学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导?一年级语文资料”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幼升小家长:一年级看图写拼音练习 提前给孩子备好 入学考第一

幼升小家长:一年级看图写拼音练习 提前给孩子备好 入学考第一

拼音,孩子,汉语拼音,图画,工具,知识,语文,让孩子,学生,小学生,思维,资料,语文学习,音音,好的,内容,全拼,事物,主页,发音,基本规律,基础,头像,学会,学龄前,完整版,形式,小阶,小家,形象

2016-11-21 #长篇故事

幼升小:一年级拼音拼读练习 假期辅助孩子学习 耐心引导!

幼升小:一年级拼音拼读练习 假期辅助孩子学习 耐心引导!

拼音,家长,资料,孩子,内容,篇幅,习好,中考,习题,头像,回复,小学生,成绩,年级,幼儿园,拼读,文末,方法,难点,语文学,语文,老师,清晰版,私信,电子版,秘籍,阶段,请见,高清,高分

2018-07-03 #长篇故事

2018幼升小绘本阅读 好听的故事马上开始啦东学堂语文幼升小

2018幼升小绘本阅读 好听的故事马上开始啦东学堂语文幼升小

儿童,孩子,教研员,东学堂,硕士,教龄,儿童教育,心理,口语,名字,家长,教学,教师,文化,潜力,领域,讲师,章鱼,老师,谐音,培训,有研,儿童语言,对汉字,关注到,启发式教学,小朋友们,教师资格证,早期阅读,每一位

2020-07-10 #小故事

孩子幼升小前 如何系统性地帮助孩子成长?(小学一年级语文)

孩子幼升小前 如何系统性地帮助孩子成长?(小学一年级语文)

写字,内容,汉语拼音,音节,句子,意思,老师,词语,言中,学习使用,家长们,语文,能力,学科,基础,事物,大纲,声母,声音,学会,姿势,孩子,方法,汉字,笔画,笔顺,课文,韵母,任老师,田字格

2008-09-21 #短篇故事

做好这几点 帮孩子轻松应对幼升小面试

做好这几点 帮孩子轻松应对幼升小面试

孩子,能力,让孩子,知识,问题,综合能力,拼音,数学,游戏,讲故事,哈佛,基础,家长,常识,父母,故事,海量,自我介绍,老师,英语,语文,课程,交流,发展,数理,好的,中学,专业,内容,图形

2020-06-13 #故事阅读

做好这几点 帮孩子轻松应对幼升小面试

做好这几点 帮孩子轻松应对幼升小面试

孩子,能力,让孩子,知识,问题,综合能力,拼音,数学,游戏,讲故事,哈佛,基础,家长,常识,父母,故事,海量,自我介绍,老师,英语,语文,课程,交流,发展,数理,好的,中学,专业,内容,图形

2010-08-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幼儿园“小学化”被叫停:幼升小最重要的能力 后悔知道太晚了……

幼儿园“小学化”被叫停:幼升小最重要的能力 后悔知道太晚了……

孩子,小鱼,课程,小鸣,老师,家长,故事,能力,教育,专业,小朋友,成绩,时候,趣味,名师,小学,儿子,小城,基础,父母,语文,教研,给孩子,价格,兴趣,内容,名额,女儿,环节,科学

2020-05-10 #故事大全

幼升小必备:一年级汉语拼音的拼读+书写规则 孩子学习如虎添翼

幼升小必备:一年级汉语拼音的拼读+书写规则 孩子学习如虎添翼

拼音,同学们,语文,阶段,汉语拼音,拼读,低年级,基础,孩子,小学,家长,成绩,期末考试,规则,老师,知识,幼小衔接,作业,全套,加减法,同学,年级,小学生,拼写错误,无奈,教材,数学,时间,理想,测试卷

2013-08-22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