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七擒孟获简介

时间:2013-03-23

七擒孟获的故事简介

提示:本文共有 50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孟获的老婆是谁?

在小说《》中,孟获的老婆是祝融夫人,传说为火神祝之后裔,于演义第九十回登场。祝融夫人以丈八长标为兵器,背插五口飞刀,。三江城被取得后,祝融替丈夫出阵,以飞刀伤张嶷之手,又用绊马索擒下,生擒了二人;然而因受不住、挑衅,深入敌军陷阱,旋即被以绊马索擒下。最后孟获以张、马二将换回夫人。后来诸葛亮孟获,孟获表示永不再反,夫人亦随之投降。祝融夫人,武艺超群,加上绝色的容貌,在榜上应有一席,被三国迷称之为:刺美人。

央视三国的祝融夫人

关于孟获怎么死的,这在《》没有记载,《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病逝白帝城后,蜀国南边相继发生叛乱。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经过充分准备后,亲率大军南渡泸水(金沙江),迅速平定了云、贵地区的叛乱,巩固了蜀国的后方。在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南征中,诸葛亮为了达到“攻心为上”的目的,七次抓住孟获,又七次放走了他。如今,云南许多地方还保留着“七擒七纵”的地点。近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黄承宗先生撰文指出,历史上孟获确有其人,但七擒七纵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据说历史上的孟获到成都当官了,好像是郎中还是尚书。被七擒之后发誓永远效忠蜀汉,孔明让他继续管理蛮邦,无疾而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是《》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受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亲自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进入南中以后,连连取得胜利。他听说叛军首领孟获深被当地的夷、汉民众所敬服,便设法把他捉获。诸葛亮领他观看蜀军的营阵,问他:“此军如何?”孟获不服,说:“以前我不知道蜀军的虚实,所以败。今天你让我观看了营阵,再打我肯定能赢!”诸葛亮便把他放掉,让他回去组织人马再战。就这样一连,当诸葛亮最后一次释放孟获时,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再反叛了!”诸葛亮以这种攻心的战略,成功地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南方,使他可以专注于北伐而无后顾之忧。

从古到今,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史家裴松之、司马光等人对此极尽赞美之辞;文人如赵藩的“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七擒依算略,一战定蛮苗”等赞辞不胜枚举;小说《三国演义》更是汇集了各种传说故事,把“”这句话加以渲染,使之成为耳熟能详的长篇故事。其影响所及,以至于异国他乡,也是有口皆碑。不少来自东南亚缅甸、泰国一些地方的人,都不敢直呼诸葛亮之名,而尊称他为。

但是,翻遍《》这本权威的历史著作,却找不到任何地方提到过孟获,更没有关于“七擒孟获”的记载。部分史学家们也认为,对于一个叛乱领袖,抓住七次又放掉七次,既不符合诸葛亮谨慎小心的性格,也不符合战争的常规。那么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孟获其人?诸葛亮是否真的“七擒孟获”呢?

我们先看历史上是否存在着孟获其人,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关他平定南中的记载总共12个字:“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另外,《三国志》在其他章节中有关于南征的零星记载也没有提到过“孟获”这个名字。有人据此认为,历史上可能根本就没有“孟获”其人,如果历史上真有“七擒孟获”这种战争史上罕见的成功战例的话,《三国志》上怎么会毫无记载呢?然而,史学界普遍认为,《三国志》中的记载过于简略,漏掉过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且与《三国志》几乎同时代的历史著作《汉晋春秋》却有关于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的记载,写作时间稍晚一点的著名历史地理著作《华阳国志》和《水经注》也都提到了“七擒孟获”。

现在云南昭通第三中学内著名汉代“孟孝琚碑”是清二十七年1901年在昭通县城南10里白泥井出土的。该碑记载汉代在历史上是南中最著名的两个大姓之一。除此之外,有关祭祀孟获的历史非常久远。据目前发现的实物资料显示,最早是唐代和宋代时期。至于在西南诸省,或建祠庙,或附祀土主庙以祀孟获者多处。仅西昌县石柱子土主庙、青龙寺、五显庙就都设像祭祀。民间所供五显埴神,其画轴左侧第三层排列中有一孟获像,俗称“扫坛蛮王”。据此,史学界大多倾向于认为,虽然孟获的生卒时间无法考证,但“孟获”这个人历史上应该是有的。

孟获确有其人,那么,诸葛亮是否对其“七擒七纵”呢?

从时间上来看,据史书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遂至滇池”,时间正是这年秋天。从他“五月渡泸”,只用了大约4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把“称兵倡乱”长达两三年之久的反叛势力“其秋悉平”,或“秋,遂平四郡”了。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方务在北”的诸葛亮一方面要攻城克寨,安抚边民,筹集粮草,另一方面又要克服险峻恶劣的自然条件。用这么短的时间,要完成那么多的事,这在当时科技交通都不发达的社会里,无论如何也是难以办到的。《通鉴辑览》也说,“七纵七擒为记载所艳称,无识已甚。荒蛮夷固当使之心服,然以缚渠屡遣,直同儿戏,一再为甚,又可七乎,即云几上之肉不足虑,而脱试鹰,发押尝虎,终非善策。且彼时亮之所急者,欲定南而伐北,岂宜屡纵屡擒,耽延时日之理?知其必不出此。”

从地理位置上看,三国时期的南中,指现在的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和四川东南部,当时是蜀国的一部分,古称为“夷越之地”。诸葛亮是建兴三年三月从成都出发,四月平越隽今四川西昌东南,五月渡泸金沙江,至秋,四郡越隽、建宁、牂柯、永昌俱平,取道滇东北,冬至汉阳今四川庆符,十二月回到成都的。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诸葛亮安定南中时显然没有到过滇西。然而,非常奇怪的是,在滇西却留下了许多有关诸葛亮南征的“遗迹”和民间传说。如《滇云纪略》称:“七擒孟获:一擒于白崖,今大理白族自治州。一擒于邓赊豪猪洞,今邓川州。一擒于佛光寨,今浪穹县巡检司东二里。一擒于治渠山。一擒于爱甸,今顺宁府地。一擒于怒江边,今保山县腾越州之间。一以火攻,擒于山谷,即怒江之蹯蛇谷。”从这些地点的分布来看,几乎全都在今天云南西部大理、保山一带地区。诸葛亮怎么会在一个自己没到过的地方“七擒孟获”呢?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七擒七纵”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民间传说诸葛亮“七擒孟获”是因为诸葛亮“南抚夷越”的政策已经深入了人心,当地百姓对诸葛亮极为崇拜,难免会将一些其他人物的事迹,都牵强附会到诸葛亮身上,甚至有些好事者编出一些故事附加到诸葛亮身上,这些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讹传讹,使得史志家也不得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导读:三国时代基本上是旷日持久的“内战”时代,在对外作战方面,鲜有“传奇”。但鲜者,并非无有,只是少见,末期乃至三国近一个世纪,中原之外患并未停息,从北到南均有“夷犯”,令三国部队不得不腾出空来,对外征战。其中最著名的战例有两起,一是北征乌桓,二是南征孟获。后人在评价这两起“外战”时,大多“爱憎分明”。对曹操北征乌桓,贬者居多;对诸葛亮南征孟获,赞誉一片。

当然,一起征战,均有利弊得失、正反面两方作用。三国这两起“外战”中,诸葛亮南征的“闪光点”名载史册。那就是以“攻心”为上、“”的传奇。

这场外战史书多有记载,“七擒孟获”的传奇大多得到公认。传奇不是传说,有一定的史实依据。正面评价,“七擒孟获”是儒家文化“仁者无敌”的延伸与升华。这也是最能体现诸葛亮具备“正统汉才”的战例, 诸葛亮的“正统汉才”,吸取了先秦两汉以来儒家的“德治”与法家的“刑治”思想,治军偏重于法,理政则偏重于儒,但其核心思想仍为儒家思想。面对周边甚多少数民族地区,诸葛亮提出了他“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的对策,体现了“汉才”的宽仁。这对于收服“南夷”的人心,无疑起到了正面作用。彝族首领孟获最终对诸葛亮的“汉才”感佩不已,那里不仅有“智勇”,更有“仁义”。

然而,后人在总结“诸葛亮式的外战”成功经验同时,往往忽略了硬币的另一面:“诸葛亮式外战”既有长效的正面影响,也有一个长效“副作用”。这个“副作用”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疾在腠里”,只是不经细观,不易察觉。诸葛亮南征,又称南中平定战,主要征战对象是南方彝族叛军,由于战争发生在先帝夷陵大败、蜀军元气大伤之际,所以南征军力有限,总兵力大约在3万人。

战役结束后,蜀军“不留兵,不运粮”,孟获“因祸得福”,被正式授予官府要职——御史中丞,诸葛亮不留兵,是想“净身出户”地走出南中,但是,他还是留下了“非物质遗产”,这个遗产就是——“因夷而贵”、“因犯而养”的范例。诸葛亮“夷人治夷”,对拉拢当地人心是有好处的,但震慑力却大打折扣,尤其是对于犯汉的外族虽然不是一场大战役,但毕竟派出了3万军人,血淋淋的战争,变成了“捉放游戏”,没人计算这场“游戏”中川军死了多少人,但是七场厮杀,连野兽大象都上阵了,不可能是“兵不血刃”的虚拟战争。川军的生命,如此无辜,自己队伍的人命如此不值钱,就为了陪孟获玩?夷人不该为此付出代价吗?恩有了,德发扬光大了,但威何在?

在准备两年之后,本应由或其他将领担当的南征任务,以“虑诸将才不及己”为理由,决定越俎代庖。对此,亲王连曾经上书劝阻:“此,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见《·王连传》)但是王连并没有了解诸葛亮更深的意图,所以在“停留者久之”后(同上),依然亲自率兵南征。

公元225年春,诸葛亮率兵自水路入越嶲,派向东南出兵牂牁(治所在今贵阳附近,辖区包括贵州大部)攻击朱褒,派李恢向南出兵益州(益州郡,治所在滇池,今云南晋宁以东)。诸葛亮一支部队到达越嶲时,本打算在高定部结集时加以打击,殊料高定部下发动军事政变,杀了雍闿及身边部众,另拥立孟获为首领。诸葛亮主力部队击垮高定,并将其杀掉,孟获在内讧之后尚未来得及整合,忽然间折其一臂,只得率部撤退到益州郡。此时,马忠已歼灭牂牁郡朱褒并将其斩之,李恢部先败后胜。五月,诸葛亮率部南渡泸水,进军云南,生擒孟获,随即留下了“”的千古美谈。

《汉晋春秋》载:诸葛亮军队到达南中时,听说孟获在少数民族中威望很高,遂决定生擒感化。活捉后,让孟获查看蜀军阵营,并询问道:“我军如何?”孟获回答说:“过去我不知蜀军虚实,所以失败了。今天承蒙你让我看过,也不过如此而已,我肯定容易取胜。”诸葛亮笑笑,让他回去整军再战。凡七擒七纵,而诸葛亮依然要遣返孟获。这时孟获感动了,诚恳地说道:“您呀,具有上天一样的神威,至此之后,南中人不再反叛了。”当时有人对释放孟获持不同意见,诸葛亮解释说:“若留外人(指蜀军将领),必须同时留下足够的军队,兵留下来又没有粮吃,这是第一件难事;蛮夷刚刚战败,父兄死伤者甚众,若留外人而不留兵,必成祸患,这是第二件难事;更何况,蛮夷累累有叛变杀戮的罪行,自知,若留外人,相互之间都不相信,这是第三件难事。今天我打算既不留兵,又不运粮,但是却能使南中地区服从我方,知道尊卑上下,就彼此相安无事了。”

历来史学家对此笃信不疑,《》更将七擒七纵渲染得活灵活现。然而却不曾细想过以下几点:其一,冷兵器时代,西蜀军队不占绝对优势,李恢部先败后胜的结局,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其二,蜀军劳师远征,主客之势难以移位,千里转输粮秣,陌生的地形等对蜀军十分不利。其三,战争是兵戎相见、斗智斗勇、血流成河、尸积如山的打拼,不是猫捉老鼠的游戏,不是小孩过家家。稍有不慎,优劣之势立即转换,功亏一篑的教训经常发生。谨慎如诸葛亮者,敢玩七擒七纵的游戏吗?其四,即令是胜利,每次胜利的结果也大不相同,失败方主帅战死疆场、为部属所杀、为流矢所中、突围脱逃等难以预测,不可能一成不变的次次活捉。

其五,七擒七纵是古今未有的战争神话,是诸葛亮难得一见的丰功伟绩。《三国志·诸葛亮传》的史料,很多来源于诸葛亮本人或部属,诸葛亮对典籍修撰十分认真,而在传记中,何以没有七擒七纵的只言片语?显然,陈寿对没有依据的过分颂扬断然抛弃的结果。至于“南人不复反矣”的颂扬,并没有历史依据。相反,《三国志》明确记载,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之前,“南夷刘胄反,将军马忠破平之”(见《三国志·诸葛亮传》)。显然,所谓的七擒七纵,是《汉晋春秋》将毫无战争常识的著入了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七擒孟获简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诸葛亮七擒孟获故事简介七擒孟获的过程是怎样的?

诸葛亮七擒孟获故事简介七擒孟获的过程是怎样的?

诸葛亮,孟获,雍闿,蜀汉,七擒孟获,太守,酋长,大姓,政权,益州郡,过程,关索,刘备,孔明,曹军,王平,龚禄,故事,东吴,丞相,土著,少数民族,汉人,益州,策略,荆州,豪强,诸葛玄,黑狗,故事简介

2017-02-19 #故事阅读

七擒孟获的故事简介

七擒孟获的故事简介

孟获,诸葛亮,大军,朱褒,李恢军,路大军,马谡,马忠,雍闿,七擒孟获,丞相,南人,心战,蜀汉,七擒七纵,僰道,吕凯,战皆胜,易胜耳,李恢,蒙赐,诸葛,马忠军,御史中丞,大破,主力,东路,中路,分兵,人马

2014-02-18 #经典故事

七擒孟获故事简介

七擒孟获故事简介

王维,市集,刘老爹,多西,瓜藤,著名诗人,少年,下田,哭声,时候,正义感,瓜田,老爹,邻居,气愤地说,这么多

2014-10-31 #故事阅读

七擒孟获 故事简介 200字左右

七擒孟获 故事简介 200字左右

缅甸,诸葛亮,地区,少数民族,孔明,蒲甘,诸葛,南征,大姓,汉族,影响,各民族,土司制度,该地区,侯庙,侯南征,武侯,朱孟震,武侯庙,诸夷,谢清,赵汝适,阿祖,采取了,公元,一带,中指,信仰,佤族,削除

2016-10-09 #经典故事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简介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简介

诸葛亮,孟获,太守,蜀国,南征,益州,大姓,朱褒,叛军,少数民族,成都,益州郡,东路军,南抚夷,柯郡,李恢,邓芳,云南,东吴,一面,军队,四川,大军,建宁,政策,政权,方针,直捣,蜀汉,豪强

2009-04-08 #经典故事

七擒孟获 故事简介 200字左右 历史学习文学历史

七擒孟获 故事简介 200字左右 历史学习文学历史

孟获,孔明,诸葛亮,雍闿,孟优,诸葛,南蛮,太守,南人,蜀汉,马谡,马忠,缅甸,吕凯,副将,南征,外人,乌戈国,朱褒,地区,少数民族,孔明便,木鹿大王,分兵,大姓,大军,大营,弟弟,孟获第七次,张嶷

2020-09-07 #故事会

七擒孟获 故事简介 200字左右 历史学习文学历史

七擒孟获 故事简介 200字左右 历史学习文学历史

孟获,孔明,诸葛亮,雍闿,孟优,诸葛,南蛮,太守,南人,蜀汉,马谡,马忠,缅甸,吕凯,副将,南征,外人,乌戈国,朱褒,地区,少数民族,孔明便,木鹿大王,分兵,大姓,大军,大营,弟弟,孟获第七次,张嶷

2018-08-12 #长篇故事

诸葛亮南征孟获 诸葛亮七擒孟获 诸葛亮北伐魏国。简介及感受。急!200字左右。

诸葛亮南征孟获 诸葛亮七擒孟获 诸葛亮北伐魏国。简介及感受。急!200字左右。

刘备,诸葛亮,孟获,中原,南蛮,北伐,姜维,征服了,马谡,均发,南征,知遇之恩,有生之年,头领,建议,岐山,故事,魏国,统一,三件事,七擒孟获,采取了

2014-11-0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