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一支特殊的娘子军——聆听“三八”钻机的故事(上)

时间:2013-03-24

这是一支诞生于特殊时期的特殊队伍,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娘子军

提示:本文共有 72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来源:中国矿业报,主持人:刘烜

特约嘉宾:黄利群(湖南省地勘局)邓坤江(湖南省地勘局)肖秋云(江西省地矿局宣传部) 王荣耀(安徽省地矿局327地质队)朱 玲 (华东冶金地勘局八一二地质队)

开场白:上世纪70年代,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以及发挥女性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半边天”作用,“三八”钻机应运而生。

这是一支诞生于特殊时期的特殊队伍,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娘子军。从组建到投入生产,在短暂的时间内,“三八”钻机的女工们不仅掌握了野外钻探生产的工序和要领,学会了记录班报表,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寻找差距,强化钻探技术。在找矿大会战中,她们更是巾帼不让须眉,与男同志一样上钻机台,爬钻机架,凭着满腔的热情和“为国家找矿”的信念,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虽然这支娘子军在历史舞台上仅仅存在了10年,有些地区存在的时间甚至更短,但是她们却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一代人的记忆,以及无数后来者的楷模。这是属于她们的时代,留下了她们最美好的青春。

本期焦点/众议版特别推出“一支特殊的娘子军”专题,邀请多位嘉宾与我们畅谈“三八”钻机的难忘故事,学习她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主持人:各位嘉宾好,请问您所在的地勘单位曾经组建过“三八”钻机吗?是在什么背景下组建的?

黄利群:在湖南,湖南省地勘局403队“三八”钻机曾经赫赫有名。这支娘子军组建于1971年,是全国成立时间最早的三家“三八”钻机之一。

朱玲:1976年3月,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同时安置内招女职工就业,华东冶金地勘局812队成立了“三八”钻机,主要从事野外钻探工作。

王荣耀:1975年,为了加速庐江沙溪铜矿勘探,安徽省地矿局327地质队也组建了一台编号为14#的“三八”钻机。

肖秋云: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时任江西省地质局局长李如皋指示,在我局各工种,甚至技术岗位组建“三八”号建制,赣东北队和原九○九队的“三八”钻机就是在这个时候组建的。

主持人:野外钻探工作技术性强,且体力消耗巨大,同时恶劣的工作环境也十分考验人的意志力。对于这支特殊的女子钻探队来说,她们所要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那么,这些女同志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呢?

黄利群:我先来讲一讲湖南省地勘局403队“三八”钻机当年的工作情况吧。

这支女子钻探队共有16人,其中年龄最大的23岁,年龄最小的仅仅16岁。组建之初,人们对这群钻探姑娘曾持有怀疑态度——女性力气小不说,钻探工作环境差,她们能坚持下来吗?但是没想到,这支娘子军不仅工作干劲足,且心理承受能力强,加上心里还憋着一股“要为女性争口气”的劲儿,无论是高强度的作业,还是钻探技术学习,都没有任何怨言,只想着要把事情做得更好。尽管每一次从钻机上回来都累得不能动弹,但是一交班大家还是拿起学习资料,“比学赶帮超”。钻机遇到小问题时,她们就一起商量着解决,解决不了的就请教男职工,边看边学习。三四个月后,她们的技术越来越熟练,每个人都能独立完成工作,这种成长速度令大家刮目相看。

403队“三八”钻机共存在了10年,在艰苦奋斗的10年中,女工们先后转战慈利、临澧、石门、澧县四县九矿区,施工了90多个钻孔,做到“优质、高产、低耗、安全”,这个特殊的群体为常德地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1977年,该机台被评为全国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和全国地质系统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此外,该机台还曾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被各大媒体称为“武陵山中向阳花”。直至今日,向阳花的故事还在流传,向阳花精神依然在影响着新一代的湖南地勘人。

朱玲:是的,一群十几岁到二十岁的姑娘,在野外从事重体力、高风险的钻探作业,其艰难困苦程度可想而知。812队的“三八”钻机女工亦是如此。但是,她们凭着为祖国找矿奉献的信念,在最艰苦的找矿一线经受住了考验,并取得骄人的业绩。

曾经奋战在“三八”钻机的老职工为我讲述了当时工作的情景:遇到机台搬家、建塔、拧螺丝、上下钻杆这些重体力活,姐妹们就咬紧牙关齐心协力;往山上运送水泥,一个人扛不动就两个人抬,轮流抱着上山;上下夜班没有车辆,大家就提前结伴走着去;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早已成为家常便饭……就这样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那个时候,机台就像一个大家庭,年长的照顾年幼的,健壮的帮扶体弱的,有谁身体不舒服,姐妹们便互相代班、轮流照顾。大家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培养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的品质,为她们的人生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能量,伴随并影响着她们以及许多人。

主持人:每一个团队都需要有灵魂人物,在团队中起到统一、明确指挥的作用。同时,这样的人对团队成员也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请嘉宾们谈一谈,您所在单位的“三八”钻机有这样的人吗?除了灵魂人物,还有哪些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女队员?

黄利群:是的,一个团队需要灵魂人物,能够鼓励和带领大家顽强拼搏。湖南省地勘局403队“三八”钻机的罗绍南就是这样的人。她曾先后担任过403队“三八”钻机的副机长、机长,也曾荣幸地成为党的十大代表。罗绍南当年加入“三八”钻机时还不满21岁,有幸能为祖国建设出力,深感光荣又十分忐忑,她担心自己做不好会使国家蒙受损失。为了“做好”二字,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本领。同时,她工作热心主动,带领钻机其他姐妹共同进步。有一次,已是凌晨2点左右,机台水泵坏了,机长胡绍群给罗绍南打电话,本来是值白班的她二话没说就上山去修,这一修就是2天2夜……正是她这种团结友爱、敬业奉献的精神,使大家深受感染,也都很信服她。

受“三光荣”精神和“三八”钻机精神的影响,1973年,年仅17岁的刘开仙也加入到“三八”钻机。她进队后的第一项任务是——独立扛100斤重的管子上山。听到任务后,她和其他新队员“哇”地一声哭了,原本希望有人给她们新人一些特殊照顾,后来才发现根本无济于事。最后,她们只好跟着老大姐们一趟趟地往返于山上山下。然而,也就是这个小姑娘,2年后在一次钻进遇到岩壁塌方亟需注入大量泥浆,而这时泥浆因天气冷而沉淀时,她奋不顾身地像铁人王进喜一样跳进泥浆池,挥动着双臂,用全身的力气搅拌泥浆,使其顺利流入钻孔,确保钻机正常运转。后来,她也当上了机长,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主持人:“三八”钻机的女工们在开展钻探工作过程中曾有过哪些特殊的经历和难忘的故事?

朱玲:提起“三八”钻机,我队的苗玉兰有着一段特别深刻的经历,那就是代表“三八”钻机见到了中央领导!

1978年,作为“三八”钻机机长,苗玉兰出席了全国冶金工业学大庆会议,受到时任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等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她说,这是她终生难忘的荣耀,也是全体“三八”钻机姐妹们的荣耀。

1976年3月,华东冶金地勘局812队“三八”钻机成立,20岁出头的苗玉兰和十几名青年女职工被分配到队5号机,开始野外钻探工作。1977年,在机长苗玉兰的带领下,“三八”钻机进行金刚石钻进试验,探索钻探新工艺,上半年该机台实现钻进1653米,超过全队5台钻机的台月效率,受到上级单位的表彰。也因此,苗玉兰作为优秀基层代表出席了全国冶金工业学大庆会议。

谈及当年在“三八”钻机工作时的情景,苗玉兰不无感慨地说:“哎哟,你要问我印象最深的事情啊,我记得有一次在白家涝矿区施工,机台出现井下事故,当时我们连续三天两夜奋战在机台上,没有休息过。等到下班准备下山时,大家拎着安全帽走在路上就睡着了。还有一次,也是钻机出现故障,那时机台都已经开始往下撤了,连塔布都没有,大家都是露天作业。突然下起大暴雨,我和顾问关师傅还在现场处理事故,结果从头到脚都被大雨淋透了,我的两只手全部打出血泡。虽然我们穿着雨衣和胶靴,但是不管用。胶靴里灌满雨水,如果把胶靴里的水倒掉,不一会儿便又会灌满水,所以当回到驻地时,我们的脚都被泡得发白、发肿了……”

1980年,因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根据原冶金部地勘司的决定,为了照顾女职工,812队撤销了“三八”钻机,虽然只有光荣而短暂的4年,但是却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邓坤江:我局的“三八”钻机女工曾经登上中央电视台哩!

上世纪70年代,东山峰磷矿勘探大会战如火如荼地开展,湖南省地勘局403队“三八”钻机也参与其中。有一次,女工们接受了“十八拐”山顶的钻探任务。“十八拐”是一个险要地段,垂直高度有100多米,只有一条50厘米宽的“Z”字形路到达山顶。对于姑娘们来说,要把沉重的钻机肩扛手拿到山顶是个极大的挑战。为了不耽误进度,她们决定把能拆解的工具尽量拆开,以便于搬运。但是,东西虽然轻一些了,却需要多搬运几趟。于是,时任正副机长的罗绍南和王庭英身先士卒,与大家一同背着水泥、钻杆、钻头以及各种器械,一趟一趟地往山上运,硬生生地让钻机在山顶立了起来。这次机台搬家让男职工们啧啧称赞,也让“三八”钻机留下了载入史册的画面。她们在东山峰“十八拐”钻机搬迁的场景,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纪录片,成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实力证明。

肖秋云:我想谈一谈江西地矿局在安徽罗河矿区奋战的娘子军。

1976年,在安徽罗河矿区主战场,皖中平原钻塔林立,隆隆的钻机声响彻云天。对于头一次与钻机打交道的我局原九○九队的姑娘们来说,安装千米钻塔,是项巨大的挑战。曾参与会战的李大姐说,站在高23.5米的塔顶上,往下俯瞰,大汗淋漓,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但是仅半天的时间,江淮大地就竖起了江西“铁姑娘”的首座钻塔。大家振臂欢呼,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寒冬腊月的江淮平原,滴水成冰,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从未体验过江北严冬之冷的赣南细妹子,个个被冻得手脚生疮痂。在施工36号钻孔时,大家的棉衣从上到下全结了冰,登山鞋也被雪水浸湿了,冻得脱不下来,脱鞋时硬是沾下一层皮。当钻进到400米以下时,孔内掉渣严重,每次起钻钻杆都会堵塞,泥浆旋转着喷洒十余米高,护塔帆布上、地板上,甚至是作业职工的头上、身上全是泥浆,泥浆瞬间就冻成了冰块,于是大家都变成了泥猴。绰号“假小子”的赣州姑娘当时正值生理期,也依然在污水中泡着,结果落下了妇科疾患。姑娘们的壮举,令男子汉都竖起大拇指夸赞。

罗河会战前后开展了2年多,“三八”钻机共施工了12个钻孔,总进尺12786米,且现场管理井井有条,成为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主持人:今天的嘉宾中有一位曾担任过“三八”钻机的机长,他的体会应该最为深刻。他就是安徽省地矿局327队的退休干部王荣耀。让我们一同请他与大家分享一下记忆中的“铁姑娘”们。

王荣耀:是的,我曾担任过“三八”钻机的机长。今天,借着这个话题,我也想谈一谈和我们共同战斗过的“铁姑娘”们。

1975年春夏之交,有一天,我被召回队里,时任安徽省地矿局327队党委书记袁殿禄向我布置任务——筹备组建14#“三八”女子钻机,并担任机长。袁书记说:“这是队党委的决定,是对你的信任和考验,一定要把这批刚招工上来的女钻工带好,完成队里下达的生产任务……”我当时一下子就懵了,担心不能胜任这项特殊的使命。那时我只有三十来岁,在庐江沙溪矿区7#机担任机长,平时很少和女同志接触,和她们说话脸都会红到脖子……现在要我一下子扎到女同志群体中工作,真是给我出了一道大难题。但是,组织上的决定不能不服从,我只好硬着头皮开展工作。幸运的是,队领导还给“三八”钻机配备了几名素质高、技术棒的男同志担任师傅和正副班长,这也给我壮了胆。

队党委的意图是,我们重点在技术方面培训女钻工,一旦她们能独立开展工作了,男同志就逐渐调离,最终扔掉“拐杖”,让她们自由驰骋。

时隔40年后的今天,当年女钻工不怕艰难困苦、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质依然令我敬佩、感动、难以忘怀。

当时,20多名女钻工多为新招工的城市下放知青和本队职工子女。她们大多数都经历了上山下乡,在农村和艰苦环境中磨砺过,她们不是温室里培育出来的娇姑娘,时代和环境铸就了她们吃苦耐劳、不计得失、坚韧顽强的品质。

钻机正式投产了。年轻的姑娘们面对眼前的一切既陌生、好奇,又十分感兴趣,尽管对钻探一窍不通,但是她们的求知欲非常强,学习技术的热情也非常高。无论是在机台现场,还是在宿舍里;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在煤油灯下,姑娘们总是问个不停、写个不停、练个不停。没过多久,很多女孩子都学会了记班报表,操作升降机,很快就掌握了钻探生产的基本工序和操作要领。

钻探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但又苦、脏、累、险的工作。对于姑娘们来说,机台上的一根钻杆、一套钻具,乃至一件工具,都是非常沉重的。但是,她们不怕苦、不怕累,争着抢着干。生产过程中,有时泥浆喷溅到她们的脸上、身上,她们全然不顾,还乐观地相互看着对方捧腹大笑。

记得有一次姑娘们在整理钻具,因为钻扣太紧需要用十几磅重的大锤击打。一个女孩在抡锤时失手砸到自己的小腿,腿部马上淤青并肿起来。她不声不响、一撅一拐地走到场房外,背着人偷偷抹掉挂在眼角的泪水,又立即回到场内。面对同事们关切地询问,她强装笑脸地说:“没事,没事。”随后又拿起工具干起来。看着姑娘们坚强的表现,我敬佩、怜爱之心油然而生……

随着学习钻探工作环节的深入,更严峻的考验一个接一个摆在她们面前。爬到20多米高的钻塔上去挂钢丝绳、安装钻杆靠架和活动工作台是钻工们必须要干的活,看到每次都是男同志上去安装,姑娘们耐不住性子也想一展身手,便纷纷要求学着干。她们理直气壮地说:“既然是女子钻机,我们女同志就必须样样都会才行,总不让我们干,到时候男同志都走了我们怎么办?”是啊,机台终究是要交给她们的。既然姑娘们有热切学习的欲望,就应该让她们跟着师傅上塔学习操作。

于是,我提前安排姑娘们上塔学习操作,并选派几名体力好、胆大灵活的姑娘先跟着师傅们上塔学习。虽然姑娘们上塔之前我已再三叮嘱要注意安全,但是心里还是捏着一把汗。实践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经过几个钻孔安装以后,很多女孩子在师傅们的悉心指导下不但敢上塔操作,而且还干得很利索。勇气和敬业精神让她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我再次打心眼里佩服她们。

在那激情似火的年代,“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及我们327队每年必提的“苦战多少天”的决战精神,把每个职工的思想绷得紧紧的。那时,工作是“不计报酬、不计时间、不讲条件”的。顺应潮流,“三八”钻机的女工们也成立了“铁姑娘战斗队”。每天除了正常上班以外,还要积极参加工区、分队组织的各项义务劳动。诸如,钻机搬迁和其它名目繁多的劳动、活动。在机台上,还要求每天上班带备用材料,下班带回废旧材料。只要一有通知,姑娘们就挥舞着“铁姑娘战斗队”的旗帜,去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尽管“铁姑娘”们不怕苦不怕累,但是毕竟身单力薄,长此以往也被折腾得精疲力竭、面容憔悴。在物质文化生活条件贫乏、待遇低下的条件下,她们承受着超乎寻常的劳累和压力,却依然表现得那么乐观向上,且极少抱怨和发牢骚。

“三八”钻机投产1年后,我便调至其他工作岗位了,机台上的其他男同志也相继调离。此时,机台上的机长、党支部书记、正副班长、材料员已全部由女钻工担任。

历经几年的磨练,“三八”钻机转战庐江沙溪铜矿会战区、罗河铁矿、大包庄铁矿、何家小岭硫铁矿会战区,施工了数十个钻孔,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任务,为地质勘探工作做出了贡献,在327地质队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主持人:真是一群令人敬佩的“铁姑娘”!各位嘉宾在聆听了“三八”钻机的故事,或者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后,有什么感想,请评价一下这群娘子军。

肖秋云:2018年,江西省地矿局建局60周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收集了大量的老照片,其中就有不少反映上世纪70年代“三八”钻机的照片,这些老照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照片中,她们或站在高高的塔台上,或与男同志们一起在雪地里拉拽机器设备,或是认真地操作着钻机。照片中的场景虽然不同,但是她们脸上洋溢的自信、坚毅和朝气仍能透过黑白照片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朱玲:在这群娘子军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还有地质队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时至今日,“三八”钻机依然有着强大的凝聚力。2018年3月,812队“三八”钻机的28名队员和当年的分队队长、老领导从天南海北,甚至是美国,赶回安徽铜陵。她们在阔别42年后首次团聚,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共话相伴一生的姐妹情谊,场面十分感人。

黄利群:其实,这些每天在风里雨里泥里打滚的向阳花们,老年都或多或少落下了腰腿疼痛的毛病。但是,回忆起在“三八”钻机的青春岁月,她们仍是光荣满溢。对于“三八”钻机的十年坚守,她们说,一是受伟大时代的影响,大家都“以地质找矿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吃苦耐劳为荣”,不讲个人,只讲奉献,只想着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二来就是心里不服输,别人行的,我也能行,祖国需要我们,我们就得坚持。这几句朴实的话,道出了她们成为向阳花的秘密,也正是这几句话,让她们的精神穿过时代,延续至今。

致敬,403队“三八”钻机的女工们!

王荣耀:弹指一挥间。当年英姿飒爽的“铁姑娘”们,如今都已经或即将当上奶奶、外婆。但是,每每想起40多年前的往事,我就会对她们充满敬意。同时,值得我终生难忘的还有:当年在“三八”钻机与我并肩战斗、同甘共苦、给予我极大支持、为“铁姑娘”们的成长默默奉献的几位男同胞,他们是铺路石,是无名英雄,更是我的好兄弟!

主持人:是的,每一位地质工作者都是无名英雄!

今天,我们聆听了许多有关“三八”钻机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了解了一支特殊的娘子军。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0岁左右的弱女子在野外从事着重体力、高风险的钻探作业,在艰苦的环境中担负起艰巨的责任。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因为责任在困难前永不言败,在挫折中百折不挠,在失败面前从不绝望,在迷茫时刻坚定梦想的品质和精神。

她们在最艰苦的找矿一线经受住考验,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她们是一个时代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让我们共同向曾经奋战在“三八”钻机的伟大女性致敬!

本期讨论暂时告一段落,我们下期继续!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一支特殊的娘子军——聆听“三八”钻机的故事(上)”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揭秘水务热线娘子军的故事

揭秘水务热线娘子军的故事

热线,市民,供水服务,绿城,水务,用户,电话,问题,黄海云,客服人员,客服,来电,转办,部门,业务,广西,各部门,杨健,工作人员,天可,天能,股份有限公司,为您服务,业务部门,下单,业务素质,区域,单位,客户端,南宁市

2007-08-26 #故事大全

《红色娘子军》故事背景素材

《红色娘子军》故事背景素材

南霸天,洪常青,文章,巨商,清华,学生,幼儿,结果,地主,红色娘子军,党代表,写作技巧,华侨,语言,思想内容,观察能力,本中,吴清华,中放,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和发,里一,名家,乔装改扮,任务,分析课文,关键,农家,姑娘

2012-09-26 #故事会

30字的《红色娘子军》故事梗概

30字的《红色娘子军》故事梗概

娘子军,故事,海南岛,琼崖,琼海市,精神,只剩下,战斗中,领导下,于乐会,沙帽岭,中国工农红军,文化站,红色娘子军,事迹,主力部队,农村,共产,党组织,任务,人民,功勋,力作,女性,女子,国民党,喋血,嘉宾,女孩子,姐妹

2010-10-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先锋街道:“红色娘子军”抗“疫”一线的故事

先锋街道:“红色娘子军”抗“疫”一线的故事

居民,疫情,先锋街道,防控,彭亮,工作,社区,阻击战,红色娘子军,一线,人员,娘子军,楼栋,群众,宣传,一样可以,女同志,刘锋,易阳,龙扬,工作人员,丽的,发挥着,关键时期,全民,人民,优势,作用,值守,作者

2020-06-20 #故事大全

抗疫后方“娘子军” 用奉献书写战“疫”故事

抗疫后方“娘子军” 用奉献书写战“疫”故事

李梦,疫情,南托,防控,情况,街道,数据,工作,人员,社区,娘子军,信息,女儿,妈妈,孩子,居民,母亲,辖区,融城,长沙市天心区,企业,作文,公公,儿子,信息员,基层,女管家,故事,客户端,家人

2017-01-11 #小故事

曲阜三孔“娘子军” 用微笑为游客讲述儒家故事

曲阜三孔“娘子军” 用微笑为游客讲述儒家故事

游客,公司,曲阜三孔,文化旅游,孔子,商品,演艺,儒家文化,孔府,讲解员,颜芳,景区,活动,中心,仪式,团队,文化,儒学,员工,展示厅,文博,祭孔,祭孔大典,魏莹莹,工作人员,服务,传统文化,特色商品,传统,儒家思想

2018-12-15 #小故事

轮窑娘子军彭会玉的1976

轮窑娘子军彭会玉的1976

攀枝花,轮窑,红砖,二砖厂,三线建设,渡口,知青,地方,娘子军,通安,河门口,股份有限公司,东西,企业,公社,命运,回龙,大桥,广夏,建材,户籍,新发,时代,消息,青年,通知单,金沙江,变化,广播,飞跃

2007-08-01 #故事大全

《太阳之女》:讲述了“娘子军”故事 看起来太精彩了!

《太阳之女》:讲述了“娘子军”故事 看起来太精彩了!

女性,太阳之女,作品,影片,伊娃,导演,竞赛,女主角,电影人,剧情,库尔德,娘子军,观众,凯特·布兰切特,焦政,一环,中出,主旨,主角,主题,五味杂陈,单元,伊斯兰,何时何地,会上,内心,光环,地步,地区,台词

2009-07-10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