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他的变法 为后来秦始皇消灭六国 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时间:2013-03-30

商鞅少好刑名之术,对李悝法经深有研究,做过魏相公叔痤的中庶子

提示:本文共有 16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他的变法,为后来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出身卫国没落的贵族家庭,以“卫”为姓,称卫鞅;按当时习惯,国君的后代以“公孙”为氏,所以他又叫公孙鞅;因他在秦国变法有功,封于商,号商君,史称商鞅。商鞅“少好刑名之术”,对李悝《法经》深有研究,做过魏相公叔痤的中庶子。公叔痤对他的才华非常器重,临死时,向魏君推荐商鞅接自己的班,并且说,商鞅这个人才能了得,如果不能用他,也要杀掉他,不能让他离开魏国,否则后患无穷。魏君不听,既没有用他,也没有杀他。恰好这时,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轻的国君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下了一道变法图强的求贤诏令,商鞅就这样来到了秦国。

商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引见,拜见了秦孝公。他想知道秦孝公的真实意图,于是,在前几次见秦孝公时,大谈帝王之道。一心想迅速图强的秦孝公对此并无兴趣。于是,商鞅便知道,秦孝公是个想办大事的人,决定以霸道投秦孝公所好,陈说惠民、富国、强兵之策。秦孝公果然大悦,决定在秦国实行变法。

战国初期的秦国,贵族们垄断了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权力,国君权力较小,国力很弱。以杜挚和甘龙为代表的旧贵族深怕变法会侵犯他们的利益,便以“法古”、“循礼”来阻碍变法,商鞅则力辩“三代不同道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的道理,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鞅认为,要推行变法,首要任务是取信于民。于是,他在都城南门树立起一根3米多高的树干,张贴布告说,如果谁把它搬到北门去,就给他10金。人们不相信有这等便宜之事,纷纷围观,就是不动。于是,商鞅把赏金提高到50金,终于有一个人出来试试了。搬好后,他果然拿到了50金。这样一来,全秦国人都知道商鞅是个言而有信、有令必行的人。经过三年准备,即公元前356年起,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开始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1.颁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制度,施用重刑。2.强制实行小家庭制,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都要分家立户,缴纳户口税。奖励耕织,打击商业。3.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重新规定官爵的等级和待遇,按军功的大小授予,下级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杀敌的,也可以得到官爵。4.焚烧儒家经典,铲除复古思想。新法一颁布,马上招来旧贵族们的激烈反对,连太子也不同意新法。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师公孙贾怂恿太子犯法,商鞅便果断地将公子虔处以劓刑(鼻),将公孙贾处以黥刑(面上刺字)。经过几年的变法,秦国初步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公元前352年,秦孝公提升商鞅为大良造,再过两年,又迁都咸阳,同时颁布了第二次变法令。其主要内容有:1.废除井田制度,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鼓励男耕女织,凡是劳动好、生产粮食和织布多的,免除徭役和赋税;2.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其家属罚作官奴婢;3.加强中央集权,普遍推行郡县制。全国设31个县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4.由中央制定和颁发统一的度量衡,有利于税收和经济交往。为了保证新法顺利实行,商鞅将反对变法的贵族祝欢杀了,捕获了700多名违法乱纪的坏分子,押到渭水边上劳动改造。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面貌焕然一新。在土地所有制方面,基本废除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封建领主所有制,确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政治方面,基本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郡县制。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其商鞅变法主要是通过强力推行的,并大大地削弱了贵族们的权利,引起了他们的仇视。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惠文王继位,旧贵族马上对商鞅进行反攻倒算,公子虔等强加商鞅以“谋反”的罪名,商鞅被迫逃到魏国,但魏国不接纳他,他只好回到封地,组织抵抗,但终究敌不过,最后被逮,被处以“车裂”的酷刑,全家被杀。商鞅虽死,但秦惠王和他的后继者都继续实行了他的新法,所以秦国的国势得以进一步发展,为后来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他的变法 为后来秦始皇消灭六国 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秦昭襄王对于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秦昭襄王对于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范雎,秦昭襄王,秦昭襄,襄王,魏冉,秦国,秦王,历史,秦昭王,王稽,白起,秦武王,国都,人才,国君,宣太后,时间,时代,燕国,质子,谋略,齐国,发展,胜利,进攻,中国历史上,华阳君,嬴稷,始皇帝,怀邑

2009-08-07 #故事会

中国史:秦始皇会稽之行 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中国史:秦始皇会稽之行 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秦始皇,赢政,大禹,巡幸,方士,祭文,座山,皇帝,统一,地方,天下,李斯,王翦,天子,会稽,乱贼,云气,全国,内饰,南海,原因,帝国,时代,时间,楚国,权威,秦国,祸殃,郡县制度,长城

2019-12-14 #故事阅读

秦始皇统一文字

秦始皇统一文字

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小篆,支付宝,李斯,胡毋敬,赵高,人们,全国,国家,命令,小国,大臣,基础,官府,才干,文书,皇帝,秦国,笔画,红包,贡献,裂成,语言,钱币,交流,研究,当前位置

2020-09-04 #小故事

秦始皇统一文字

秦始皇统一文字

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小篆,支付宝,李斯,胡毋敬,赵高,人们,全国,国家,命令,小国,大臣,基础,官府,才干,文书,皇帝,秦国,笔画,红包,贡献,裂成,语言,钱币,交流,研究,当前位置

2020-09-04 #经典故事

秦始皇统一文字

秦始皇统一文字

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小篆,支付宝,李斯,胡毋敬,赵高,人们,全国,国家,命令,小国,大臣,基础,官府,才干,文书,皇帝,秦国,笔画,红包,贡献,裂成,语言,钱币,交流,研究,当前位置

2020-09-04 #短篇故事

成吉思汗跨大陆战争和秦始皇统一中国战争 哪一个历史意义更大

成吉思汗跨大陆战争和秦始皇统一中国战争 哪一个历史意义更大

秦始皇,成吉思汗,历史,中原,统一,文明,蒙古人,吉思汗,中国,基础,帝国,战争,文化,是非,法律,领袖,蒙古文化,乔治,屈维廉,李道,上建,独一份,历代帝王,功绩,人民,军民,依法治国,分封制,制度,目的

2008-07-19 #故事大全

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呢?

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呢?

秦始皇,秦国,统一,兵器,国家,青铜剑,其他国家,余烈,励耕织,商鞅,李斯,王之子,秦政,秦庄襄,秦孝公,赵正,连航,魏入秦,上秦,一代人,人物,中国,主意,千古,会派,保驾护航,刺客,大大的,基础,御宇

2011-12-20 #故事会

秦始皇的车同轨 书同文 统一度量衡 为国家一统奠定了好的基础

秦始皇的车同轨 书同文 统一度量衡 为国家一统奠定了好的基础

统一,书同文,欧巴,度量衡,俸禄,基础,地方,意义,文字,车同轨,经济活动,秦始皇,西边,尺寸,体积,一统,举动,主干路,作用,单位,势力,前人,压出,后人,国家,市场,重量,强盗,税款,才能

2008-10-23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