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家长怕孩子上学受欺负?光靠“会打架”不行 一定要记住这三点

时间:2013-03-31

01 打架就得赢,咱可不能让人给欺负了!一般孩子三岁就开始上幼儿园了,但是朋友的孩子亮亮上学比较迟,四岁半才开始上幼儿园,主要是因为爷爷不放心

提示:本文共有 198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作者:一凡

图片:网络

每位家长都深爱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家里的祖辈们,对隔代的孙辈更是亲的厉害。

01.“打架就得赢,咱可不能让人给欺负了!”

一般孩子三岁就开始上幼儿园了,但是朋友的孩子亮亮上学比较迟,四岁半才开始上幼儿园,主要是因为爷爷不放心。现在朋友夫妻两人工作都比较忙,每天就都由爷爷帮忙接送孩子上下学。

爷爷每次接亮亮放学的时候,都爱问一句:“今天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啊?”而亮亮每次都很得意地对爷爷说:“没有!他们都打不过我的!”,爷爷听完总是哈哈大笑,带着孙子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可是上学才两个星期,学校老师就找来了亮亮的妈妈。老师说,亮亮在学校里总是调皮捣蛋,特别爱打架。亮亮妈妈很惊,她纳闷地说:“我们家里从来没有人打架啊,甚至都没有在孩子面前争吵过,他怎么会爱打架呢?我先回家了解一下情况吧。”

回家以后,亮亮妈妈就暗中观察,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原来是亮亮的爷爷害怕孙子在学校受人欺负,所以经常跟他一起看武打片,还一边看一边对亮亮说:“打架就得赢,咱可不能让人给欺负了!”

爷爷害怕孩子受欺负,于是就教孩子学打架,这样一来,孩子就真的不会受到别人欺负了吗?这样的教育方式到底对不对呢?如果不对的话,又错在哪里呢?我们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02.学校教育孩子文明礼貌,不许打架;而爷爷却告诉孩子打架就得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呢?

亮亮是个快乐的孩子,爷爷也是非常爱他,每天都和他一起快快乐乐的,有说有笑的分享 ,但是他们对于打架的分享却不是好事。

因为爷爷总是因为他打架打赢而夸奖他,这让亮亮潜意识里认为打架是一件好事,是一件能让爷爷,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于是,亮亮就会经常在学校,在同学之间挑起事端。

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喜欢爱挑事,爱打架的小朋友,认为他不懂礼貌,不讲文明,所以慢慢地,同学们就会觉得他很另类,就会孤立他,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长此以往,会养成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也会养成孩子欺负别人的习惯。发展下去,孩子会有成为校园霸凌者的可能。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爱打架的孩子如果在幼儿园或学校里,遇到比他还要爱打架,比他还强大的孩子,那么最后被打的就会是自己。因此爱打架的孩子除了可能会欺负别人,也容易被别人欺负。

所以,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是不正确的,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0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要保持一致,才能保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然教育上的所有努力都是白费力气。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在家里,爷爷教育孩子要会打架,要打赢;在学校,老师要求学生不能打架,要讲文明礼貌。这两种教育的相背离,让孩子感觉无所适从。

但毕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要更重一些,所以如果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跟学校教育唱反调,那么,孩子就会把家里受到的影响带到学校来。

可是孩子在学校出现的这种问题也并不是家长的初衷,亮亮的爷爷只想让孙子不被人欺负,没有想到会产生这样的后果。这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上的错误认知造成的。

那么,想把孩子教育成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受大家欢迎的人,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首先家长要教育孩子必须学会尊重老师和同学。

告诉孩子,尊重他人,是与人交往的前提。北风再凛冽,只会让人们把衣服裹得更紧,而太阳用温暖,却让人们主动脱下了衣物。所以我们家长自己首先要明白这个道理,才会在教育孩子上不出现偏差。

爷爷总想着让孙子学会打架去战胜别人,最后只会让别的同学讨厌他,而礼貌和热情却会为孩子收获来自同学们的友谊,得到老师们的喜欢。

第二、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必须要与学校的教育保持一致。

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家庭教育一定要配合学校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教育观念上的统一。

不能学校要求不让打架,家长偏让孩子学会打架,学校不允许带零食,家长偏要偷偷给孩子塞点吃的,生怕孩子饿着......家长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恰恰是害了孩子。

因为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太重要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积极的家庭氛围,会培养出一个阳光快乐,文明善良的孩子,而一个处处计较,充满负能量的家庭,会让一个孩子从小就偏离正轨,走上歪路。

没有天生就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家长。家庭教育如果总是与学校教育相背,最后只会让孩子成为问题儿童。

第三、家长要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密切合作。

建议家长每星期至少一次,去找老师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并听取老师对于自己孩子的有益建议。

当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之后,老师就是与孩子相处最多的大人之一。所以,除了家长,老师是最了解孩子的人。

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或者犯了一些错误的时候,如果通过经常沟通,就会及时发现,并趁早加以改正,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实不止是幼儿园,将来孩子上了小学、初中、高中了,我们的家庭教育依然要跟上学校的教育,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相统一,相辅相成,才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孩子!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家长怕孩子上学受欺负?光靠“会打架”不行 一定要记住这三点”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孩子错家长吼?教育孩子不能光靠骂 巧用“南风效应”效果好得多

孩子错家长吼?教育孩子不能光靠骂 巧用“南风效应”效果好得多

孩子,父母,影响,对孩子,周先生,南风效应,写作业,语言暴力,大衣,家长,方式,补习班,能力,行人,犯错,北风,关系,南风,原因,态度,行为,作业,亲子关系,人际交往,区域,命令,意识,沟通交流,缺陷,错误

2009-04-09 #经典故事

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老师和学校 最重要的是家长的陪伴!

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老师和学校 最重要的是家长的陪伴!

孩子,家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孩子们,演说家,改变自己,爱的,学校,作业,扔给,时间,社会,能力,觉悟,问题,教育,检查,一句话,完成作业,是这样,这样做,迟早会,多大,里边儿,鲁迅,法都,真的好,代替不了

2016-03-28 #故事阅读

让小学生爱上阅读 光靠老师推荐书目还不够 家长还得配合这么做

让小学生爱上阅读 光靠老师推荐书目还不够 家长还得配合这么做

家长,孩子,让孩子,时候,语文,小学生,时间,习惯,方式,家长们,读后感,语文老师,这本书,阅读习惯,和精,爱上,书单,兴趣,小学,通道,态度,氛围,老师,表达能力,阅读课,学拼音,一起分享,学语文,小学语文,孩子们

2013-11-20 #小故事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技巧要记住这两点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技巧要记住这两点

孩子,儿子,父亲,家长,家庭,父子,医生,叛逆,学会,时候,父母,离家出走,网友,老伴,记者,阿姨,问题,工作,有人说,比你,都会,兄弟团,众人,专业,人们,亲情,举动,倒苦水,内心深处,公务员

2009-01-27 #长篇故事

让“熊孩子”记住教训 家长一定要学会这1招

让“熊孩子”记住教训 家长一定要学会这1招

儿子,摊主,傻瓜,故事,明星,唐诗,内容,好书,英语,蓑衣,感谢大家,看着他,粉丝们,记住了,三心二意,一笑,吕岩,太清,安妮特,宝妈,张嘉佳,诗本,西蒙斯,大舞台,心都,我们俩,都会,主意,他用,停下来

2013-02-05 #故事会

平时一定要让孩子有感受真实生活的能力 家长要记住这一点

平时一定要让孩子有感受真实生活的能力 家长要记住这一点

孩子,家长,父母,内心,为你好,给孩子,让孩子,对孩子,主流,问题,都会,孩子好,社会,缺失,生活,出发点,儿童,压力,原因,句式,好孩子,对方,情绪,性格,感情,故事书,方式,时候,本真,理由

2017-12-13 #小故事

三月抬头 四月翻身:宝宝发育的“里程碑” 家长们可要记住了哦

三月抬头 四月翻身:宝宝发育的“里程碑” 家长们可要记住了哦

宝宝,宝妈,时候,家长,大左,小宝宝,家长们,第一个月,小宝,孩子,月龄,发育,婴儿时代,对世界,让宝宝,主旋律,世界,久坐,体力,会生,力量,动作,发音,口水,器具,声声,好奇心,好事,妈妈,生长发育

2011-04-25 #故事大全

寒假备战中考数学 初三学子家长要记住 做好这件事

寒假备战中考数学 初三学子家长要记住 做好这件事

问题,学生,分析,中考,性质,知识,时间,重点,几何,图形,考点,题型,面积,综合,压轴题,上时,时期,勾股定理,复习资料,方程,本题,试卷,考生,能力,过程,难度,题目,两种情况,全等三角形,比较难

2008-05-13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