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李白的一首赠别诗 信手拈来 自然流逸 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

时间:2013-03-31 12:26:29

相关推荐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人的地方就有分别,分离时的不舍之情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因此,离愁别绪一直是文学作品中的常客,唐诗中就有很多赠别佳作。

李白一生也创作了很多赠别诗。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为偶像孟浩然所写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有离开家乡漫游时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还有送别友人时惆怅地”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首李白的赠别诗《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是诗人送别自己一位排行十六的刘姓朋友到山中归隐时所作。全诗就像一篇优美流畅的散文,随手写去,自然流逸。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诗的第一句连用两个”山“字,紧扣题目中的”归山“,并且点明刘十六是从秦地出发,归隐楚地的山林。有山自然有云,自然而然引出全诗的线索”白云“,与题目”白云歌“紧密相连。

在散文的写作中,一直有形散神聚的说法。所谓”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在这首诗中,七七、三五七、三三七的句式,写法多样,结构自由,给读者随意散漫、洒脱飘逸的阅读体验。而”白云“正是贯穿全诗的线索,是全诗的”神聚“之点。

跟随”白云“,就是跟随着刘十六归山的脚步。刘十六从长安官场到楚地山林,白云随他到楚山里;刘十六渡过湘水回归故里,柔软的白云早已等候在故乡,盼君早归,请君高卧。

跟随”白云“,就是跟随着诗人飞扬的思绪。这朵伴随着朋友的白云,让诗人想起”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这朵白云也就与山中隐士的形象结下不解之缘。当白云随着朋友到达故乡,这朵楚山湘水里的白云,在诗人的心目中也就变成了一座柔软的床,可以让朋友高卧其中,隐逸无忧。

一篇好的散文必然是意境深邃的,写人写事只是它的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这首诗就是意境深邃、情感真挚的。诗人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诗人从湘水联想到爱慕有善行好姿的山鬼“女萝衣”。通过这个典故,让读者联想到友人的归隐之地湘水是多么可爱,而友人这样的洁身修德之人,必将被盛情相待。而当读者从这里联想到湘水中的屈原时,应该能体会到诗人的自在言外,以及诗歌的深邃意境。

通过联想和描景,诗中隐藏的真挚情感呼之欲出--诗人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不舍祝福,对友人即将到来的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还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即对当前腐败政治生活的深深厌恶以及与此种社会现象决裂的浓烈情绪。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深邃的意境、真挚的情感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这就是散文的另一重要特点--语言优美凝练。

这首诗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其中不少词语的重沓咏歌,使得诗歌声韵流转,情怀摇漾,含意深厚,意境超远。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描绘出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的形象。让读者自然联想到隐者高贵的品格,勾勒出清逸高洁的隐士境界。

这首诗是李白歌行体诗歌中的上品。当作散文来读的话,更是一篇形散神聚、意境深邃、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的佳作。

读者朋友们,你们有同感吗?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李白的一首赠别诗 信手拈来 自然流逸 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李白《静夜思》背后的故事

李白《静夜思》背后的故事

原诗,吕丽,李白,静夜思,后人,古书,作文与考试,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信手拈来,耳熟能详

2010-11-24

李白《静夜思》背后的故事

李白《静夜思》背后的故事

原诗,吕丽,李白,静夜思,后人,古书,作文与考试,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信手拈来,耳熟能详

2010-01-27

李白《静夜思》背后的故事

李白《静夜思》背后的故事

原诗,吕丽,李白,静夜思,后人,古书,作文与考试,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信手拈来,耳熟能详

2011-04-15

《静夜思》其实不全是李白写的

《静夜思》其实不全是李白写的

...,唐诗三百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信手拈来

201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