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民间艺术:关于皮影艺术的各方面的探讨 看完真是大开眼界!

时间:2013-04-16

陕西华县皮影的主要特点为造型小巧玲珑,雕刻精致细腻,色彩鲜明强烈

提示:本文共有 39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陕西华县皮影独具特色,其造型、雕刻、着色不但有异于东北系皮影、湖南湖北之大皮影、山西、河北及四川皮影,而且与陕西西路皮影也情趣各异,流派纷呈。陕西华县皮影的主要特点为造型小巧玲珑,雕刻精致细腻,色彩鲜明强烈。

一、造型特点

传统的陕西华县皮影戏原是宫廷、大家、富户、堂会的娱乐之物。观者为少数“上等”官宦、富豪、贵人,故而造型均趋向小巧。陕西华县皮影身高约三十三厘米,而陕西西路影人高约四十三厘米;影人由十一个部件组成,身和头的比例为五比一,有别于西路影人身高比例的七比一。其头部较大,类似于民间剪纸人物和秧歌人物中的大头娃形象,和我国传统的绘画人物比例有共同特点。这一点也正好弥补了陕西华县影人偏小的不足之处。它不仅适应了戏台下数丈之外观众的视觉要求,而且突出了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部位。为了适应影人在屏幕上横向活动的要求,艺人们采取了大胆夸张、合理变形的艺术手法,基本以正侧面单目塑造形象,个别丑、怪则塑造为半侧面双目形象。转化自身形式的局限,而形成独有的塑形特点。陕西华县影人的前额特别突出,俗称“额颅”,以饱满的前庭显现出人物的智慧和才学,或神采奕奕,或深思睿智,或眉宇含春,情态神韵各有千秋。影人性格的塑造,首先对传递人物心灵之窗的眉、眼进行强调夸张,作延长处理,通过艺术的夸张变形,达到高度的神韵表现。并以平眉和皱眉区别影人性格的阴柔与阳刚。须、生角色以平眉细目表现其沉着安详之风采;旦角以弯眉线眼表现其秀丽文静之神韵;武生以皱眉凤眼表现其英俊骁勇之气概。影人嘴巴有张口和抿口之别。生旦影人均为抿口形象,凸额尖鼻下朱唇一点,若有若无,颇为俏丽,影人做戏时小口似动非动,以实为虚,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微妙的说唱联想感觉。净角形象,以实脸皱眉表现其威武强悍,多作张口处理,如净角的狮鼻豹眼下,在夸张变形了的阔口上,以赤眉虬髯陪衬,使其具有万夫不当之勇;而在鹰鼻鹞眼下以张口刻画的奸相,却表现出一幅阴险狡诈的丑恶形象。丑角的形象塑造更为奇特,多用圆眼、吊眉、冲天鼻,以半张口刻画其滑稽诙谐之神情,赋美态于陋型之中,貌虽丑而无厌恶之感。

对于特殊的物体,其又有自身的一套特殊处理手段和形式。如桌椅帘帐等物,为了追求立体感,而作为显示三大面的俯视处理,正侧面的影人坐在半侧面的桌椅上,看起来倒也舒适自然。这些似乎不合乎现代艺术法则的处理手法,由于适合人们传统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千百年来并无人提出非议。另如对官帽两侧的羽翅作为脑后正处理,正面方领有作为侧面处理,对称的发髻却作为半侧处理等等,均不受现实生活形象和焦点透视法则的限制和约束,是根据皮影本身需要和作者的审美要求予以灵活处理,这一独特的手法在我国传统的散点透视绘画中可找到依据。影人的服饰图案看,吸取了民间的印花布和戏剧服装图案的形式,并根据自身的艺术特点加以创造。为了追求纤美完整,花朵多做正面处理,加强了花纹的装饰趣味性,镂花图案有空心、实心、半空半实等形式。四方连续图案和边角二方连续图案更是花花套连,叶叶巧缀,变化无穷。宫殿帅帐、书院绣阁、天堂地狱等,多做满屏幕设置,构图力求饱满充实,装饰趣味浓郁。空间布局巧妙自然,真窗实门不显拥塞紊乱而气势宏大。花木怪石亦颇奇特,构图精巧、完整紧凑,单木独石即可组成独立画幅。随着剧情和人物活动的要求,可开合聚散,自然成趣。怪兽之类的意象造型更富浪漫色彩,特别强调装饰性,不一味拘泥于自然形象的逼真摹拟,而是现实形象和主观想象巧妙地揉和,经过提炼、升华、变形,使其更典型、更理想、更有观赏性。如把龙驹塑造成龙爪狮身、豹眼虎尾、马面鹿角,汇诸兽之精华于一兽,形象既威猛又矫健,鬃毛翘卷,口吐火焰,虽凶猛却望而不畏,虽不伦不类而无怪异之感,反而逗人喜爱。鬼怪之类的造型,民间艺人们通过广阔丰富的艺术想象,使其手下的艺术形象神奇多变。如牛头马面及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采取拟人化的手法,制造为兽面人身;阎罗判官凶煞怪诞,另据特色。这些造型是广泛吸取了民间各类造型艺术的营养,加以创造发挥的结果,在我国传统的神话绘画和古刹庙宇的壁画、塑像中即可觅其踪迹。

二、雕刻艺术

陕西华县皮影的雕刻,要求选用上等中型牛皮,经泡、刮、铲等工序炮制成半透明的皮子,再经打磨、摹画、雕刻、着色、上胶封色、熨缀、装订工序方能完成。雕刻艺人在一块块死板的牛皮上,或认真描摹、精雕细刻;或大刀阔斧,随手运刀打凿,都能用精巧的道具为不同的形象赋予艺术的生命活力。雕刻刀法基本以镂空为主,以刀凿代笔,结合传统的线描形式,运用简单的几把凿、刀,即可雕出多种形式的图案花纹。如甲靠花纹图案就有雪花、万字、梅花、鱼鳞、星眼、人字、十字、松针等互套四方连续图案。人物的雕刻,用镂空与凿孔互衬,交相辉映,使玲珑剔透的影人繁而不冗,质朴单纯的影人简而不空,生、末影人的雕刻,线条平和刀法稳健,使其温文尔雅的神情得到充分地表达。旦角影人的刀法婉转,线条柔和,花纹细腻纤巧,且兼用明刀暗线,以精雕细琢的雪花万字、梅兰竹菊、福寿字形等图案装饰,使其温柔娴静的神态,更加妩媚动人,充分显示出女性的阴柔之美。净角的刀法挺直,线条粗狂奔放,以放射形状的线纹,将其暴躁骁勇的气质揭示得逼真生动,洋溢着将士威武英俊的阳刚之美。丑角的刀法更是独具匠心,为强化个性特征,采取大刀阔斧的粗拙线条,衬以柔巧的花纹图案,在强烈的对比中产生呼应,俗中见雅,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从而产生出刚柔雅俗交融之和谐美。

案几绣墩之类的装饰纹样,刀工尤为精细,纹路刀凿兼施,结合块面,虚实之衬,以达到玲珑精致,空灵典雅之装饰美。宫殿帅帐之类的大场面雕刻,作者在大块面积的牛皮上匠心独运,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概括力整体安排,采用阴、阳刻兼施、点线面结合插缀的手法巧夺天工,使装饰纹样巧妙地排列接连。在同一幅画面焦点透视、散点透视同时运用。正面侧面随需要而设置。雕梁画栋,镂线聚密而不感拥塞紊乱,玲珑剔透得好似纤美而气势宏大,互相配合浑然一体,表现出物体之整体美。花木怪石的刀法,以柔和细腻的镂线“勾勒”花朵,用粗犷简练的刀纹雕刻枝叶砖石,刚柔相济,花叶相衬,显现出饱满、充实之清新美。牛马虎豹、龙蛇鹤凤之类,刀法简练准确,寥寥数刀即可把马的英俊、猪的笨拙、猴的机警、虎豹的凶猛表现得活灵活现。各个关节都是用线连接的,可以灵活转动,能够翻滚跳跃,伸屈自如,有形神俱佳之情趣美。

三、色彩运用

陕西华县皮影的用色,基本上以红黄绿黑白为主,传统颜料以藤黄、铜绿、品红为佳。着色采用中国绘画的工笔重彩方法,以固有色平涂分填多次烘染,使色彩浑厚沉着,丽而不艳,具有浓厚民族传统的装饰趣味。大胆运用色补,以大红大绿作强烈对比,以镂线凿孔计白,自然调和,获得简洁明快的色彩效果。为了准确地揭示人物的性格,仿照舞台戏剧服饰和脸谱化的色彩,结合自身独有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移植创新。采用镂线分色的方法在形象上施以强烈鲜明的装饰色彩,强化人物的个性特征。如红脸的精忠,黑脸的骁勇,黄脸的狡猾,白脸的奸诈等,每种色调都有自身的处理方法和象征意义。

生、旦、末角影人的头部多为阳刻空脸,以空代色,含蓄的面部在视觉上给人们形成一种玉颜丽质的色彩联想,透过空间联想达到色的补充,获得无色胜有色的艺术效果。衣着服饰的用色,贫富有别,老幼各异。旦角衣着多用高纯度的艳色,经浓墨重压,镂线调和,富丽而不艳目。有的则能充分利用牛皮本色,淡色着里,深色压边,刀纹补白,呈现出端庄大方、清素典雅的格调。老生老旦用色单纯,多过两三色,在领口袖口处以素色空心花纹装饰,显得既朴素又大方。穷家生旦影人,多用绿黑黄赭蓝等单色,镂以简练的刀路线条,在屏幕上则形成淳朴素洁的明快色调。丑角色彩的运用,是以红花绿叶相杂互托,冷暖对衬,产生不安定的浮躁色调,再用浓墨镂线调和统一,使色调重新得到协调稳定,获得燥而不浮,妖而不炫的特殊色彩格调,使色彩巧妙地烘托角色,并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殿宇楼阁之类大场面色彩的处理,善于运用鲜明强烈的对比色进行装饰,非常注意整体色彩的关系。如朱色的柱子和门窗作为主体色调的宫殿,以绿色的瓦陪衬,檐下暗处的斗拱以深色重压,镂线配合,获得威严壮观、富丽堂皇的色调。阴曹庙宇则以黑灰色的门窗和柱子作为主体色调,用深绿暗蓝烘托渲染,粗犷的线条和块面体积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给人一种阴森冷搜的感觉。花木怪石的着色,采用互补色对比,鲜明强烈。花朵以镂线作“勾白”装饰,艳丽清新,山石树枝着色后用浓墨重勾,淡墨皴点,兼以刀线衬白,即活脱又沉着,花叶互衬,获得饱满、充实、明快的色调。怪、兽之类用色,夸张浪漫奇特。如赤色的驹、绿色的麟、青脸红须的鬼怪,粗犷夸张的色彩虽越出常态,但并不觉得别扭看,反以自身强烈的色彩、独特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

四、陕西华县皮影在皮影界的地位

陕西华县皮影以其源远流长、造型优美、雕刻精致而独树一帜,在世界皮影界享有相当高的地位,被誉为艺坛奇葩,工艺瑰宝。尤其是随着视听咨询的大量兴起和快速发展,全世界各地的皮影戏大多走向没落和消失,残余的道具往往成为博物馆里的民艺收藏,屈居在玻璃橱窗中,陕西华县皮影人仍然为皮影艺术能够在舞台上鲜活地展现着它的身影而默默地奉献着,使古老的皮影散发着绚丽的光彩。

五、陕西华县皮影的现状

在世纪之交的陕西华县大地,皮影这一人类文化遗产,现今正得到稳步发展,从雕刻、表演、设计收藏领域都涌现出几位大家,被誉为“皮影三剑客”的汪天稳、李世杰、江国庆分别在雕刻、表演和设计收藏方面成为其代表性人物。同时,陕西华县皮影在某些方面也有不为人愿之处,如:陕西华县皮影博物馆还在筹备时期,皮影表演剧目陈旧,创新人员资金严重不足等,束缚着陕西华县皮影发展,但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通过皮影人的努力,陕西华县皮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民间艺术:关于皮影艺术的各方面的探讨 看完真是大开眼界!”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民间艺术皮影戏:起源于汉武帝思念亡妃 曾传到亚欧各国

民间艺术皮影戏:起源于汉武帝思念亡妃 曾传到亚欧各国

皮影,汉武帝,李夫人,皮影戏,李少翁,幕布,影人,人们,皮影人,新时代,历史,国风,大臣,布偶,巅峰,影子,情怀,时代,朝政,灵魂,特色,班子,精神,示人,老一辈,造型,雕刻,一场戏,呈现在,戏曲剧目

2009-02-11 #小故事

摇曳在光影中的戏剧表演 民间艺人该如何振兴和保护皮影艺术?

摇曳在光影中的戏剧表演 民间艺人该如何振兴和保护皮影艺术?

皮影戏,表演,时候,形式,皮影,人们,影人,艺术,中国,唱词,造型,音乐,娱乐,幕布,念白,影戏,戏台,戏班,主要用于,乐器,元素,人物,唱腔,大小,故事,文化,民间,说唱,部分,风格

2014-03-19 #短篇故事

民间艺术与年味⑤|“双手对舞百万兵” 皮影戏如何走入日常

民间艺术与年味⑤|“双手对舞百万兵” 皮影戏如何走入日常

皮影,中国美术学院,博物馆,头茬,冀东,皮影戏,造型,故事,影戏,展览,中国,局部,馆藏,陕西,发式,角色,连本,乾坤,代表,传统,冠帽,北路,北京,发髻,折子戏,戏箱,数量,灯影,河北,特点

2018-11-20 #故事阅读

《白蛇传》|图腾 京剧 皮影 非物质文化为何如此眷顾民间艺术

《白蛇传》|图腾 京剧 皮影 非物质文化为何如此眷顾民间艺术

白蛇传,故事,图腾,民间,人类,人们,信仰,李黄,文化,白蛇,传说,力量,形象,不断地,中华民族,剪纸,山海经,戏曲,时期,氏族,结局,发展,半人半兽,万物,内容,保护神,关系,女子,情感,海洋

2019-02-23 #小故事

道不尽的人生故事 顾氏皮影:游走在光与影的艺术之间

道不尽的人生故事 顾氏皮影:游走在光与影的艺术之间

皮影,顾景,顾鹏飞,皮影戏,师父,技艺,父亲,雕刻,个人,技法,影人,熟皮,高祥,拜师学艺,沈阳市,东陵,传统,学校,剧目,古法,戏班,沈阳,父子,社区,课堂,艺人,造型,项目,表演,民间皮影

2010-10-28 #长篇故事

中国民间艺术的奇妙之旅 学习通课后答案

中国民间艺术的奇妙之旅 学习通课后答案

脸谱,艺术,说法,传统,剪纸,错误,戏曲,风筝,蜡染,设计,山歌,年画,皮影戏,舞蹈,中国,号子,图案,形式,曲艺,纹样,题材,民间,皮影,色彩,民间美术,剪纸艺术,选项中,藏族,起源,经国务院批准

2020-06-15 #经典故事

中国皮影戏 民间传统文化瑰宝

中国皮影戏 民间传统文化瑰宝

皮影,皮影戏,陆丰,唱腔,影戏,中国,华县皮影,云梦,雕刻,表演,热河,秦礼刚,人物,艺人,造型,陕西,故事,滦州皮影,华县,民间,牛皮,乐器,剧本,影人,文化,音乐,热河皮影,皮影艺术,皮影艺人,发展

2014-09-08 #故事会

大清之风:民间剪刻艺术的发展

大清之风:民间剪刻艺术的发展

剪纸,皮影,纸花,皮影戏,民间,样式,戏曲,灯花,窗花,四川,手法,遗存,人物,大小,广东,材料,河北,用途,礼花,纹样,题材,造型,陕西,区的,程式化,剪纸艺术,流行于,习惯,功德,北京

2011-12-23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