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走遍河南之美食篇——洛阳

时间:2013-04-19

洛阳河南省地级市洛阳市,简称洛,别称洛邑、洛京,神都

提示:本文共有 391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走遍河南吃遍河南,哈喽大家好,今天特意为吃货们整理了一篇美食攻略,今天我们来到了十三朝古都洛阳,吃遍河南的每一个城市!有木有很激动呢?以后每天都会发布一篇18个地市的美食攻略,小伙伴们记得关注哦!欢迎转载。

洛阳

(河南省地级市)

洛阳市,简称“洛”,别称洛邑、洛京,神都。洛阳市总面积15230平方千米,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洛阳市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洛阳市共有龙门石窟、汉函谷关、含嘉仓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 ;洛阳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82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30处 。洛阳市有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节日活动 。洛阳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 等荣誉。

NO1:洛阳水席

洛阳水席,是河南洛阳一带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名宴,洛阳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

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 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热菜上桌必以汤水佐味,鸡鸭鱼肉、鲜货、菌类、 时蔬无不入馔,丝、片、条、块、丁,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

洛阳水席以其独特的风味、精湛的技艺、逼真的造型、美好的传说、渊源的文化积淀而引起轰动,被称作有洛阳古都地方特色的一朵奇葩。

“洛阳水席“被评为“中国菜”河南十大主题名宴。

NO2:

洛阳不翻汤是洛阳市极具特色的传统小吃之一,酸辣咸香,醒酒开胃,回味无穷,洛阳人亦称其为“九府门不翻汤”,距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

为啥叫不翻汤这么奇怪的名字呢?相传清康熙皇帝来到黄河滩独自暗访民情,途经孟津县小浪底镇时饥肠辘辘,忽然闻到一阵奇香。原来是一户人家的老太正在烙饼,便上前讨要。老太说:“饼还没翻,不熟。”康熙皇帝饥不择食,说:“不翻不翻,救命要紧。”抓起饼大吃,顿觉美味异常,并为这小饼赐了字。于是,这受过“册封”的小饼再也不用翻了,因此得名“不翻”。

在鏊子上烙成薄饼再佐以金针、粉丝、韭菜、海带、香菜、虾皮、木耳、紫菜等,加入精盐、味精、胡椒、香醋等调料制作而成一碗美味可口的不翻汤。

NO3:丸子汤

在洛阳,喝汤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文化。无论清晨还是夜晚,遍布洛阳街头巷尾的大小汤馆里,总能看到人们喝汤的身影。汤,已融入了洛阳人的生活。

洛阳的汤品种丰富,丸子汤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制作过程是先把新鲜干净的黄豆芽剁碎,加适量盐和高汤,再加入绿豆面搅拌均匀,下锅油炸,等丸子炸至金黄色漂上来就可出锅了。”制作丸子汤,汤很关键,他熬汤选用上好的牛棒骨,配以秘方,熬制十几个小时而成,因此汤味浓厚、原汁原味。还要配以血块、牛肉、油炸豆腐、韭菜、葱等辅料。师傅用大勺盛了滚烫的热汤倒入配好料的碗里,丸子经热汤一浇,香气四溢,吃起来外焦里嫩,别有风味。

PS:第一次品尝到洛阳丸子汤,丸子泡在汤中还是酥脆可口,十分奇特,吃货们知道为什么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NO4:小碗汤

相传洛阳小碗汤始于民国中期,是从“厨子菜”演变过来的,由小碗盛汤而得名。洛阳一带经常活动着许多“局掌”(音),即厨事总管。为乡间办红白喜事的人家做菜。当时乡下的农民生活都很拮据,在筵席原料的准备上往往捉襟见肘,全凭“局掌”巧手妙配,才将席面做得较为体面,有滋有味。据上了年纪的老洛阳人说,“局掌”对徒弟们有着严格要求,只能当上菜程序完工后,厨子们才能为自己做点吃的。小碗汤就是厨子们为自己做的饭食。菜都上完后,食材所剩无几,厨子们就将这些食材统统切成丁状,下入肉汤锅内烩制。由于“僧多粥少”,只得用小碗盛汤,而且每人仅此一碗,如吃不饱,可多吃个蒸馍。这就是小碗汤的来历。

NO5:牛肉汤

洛阳牛肉汤是河南省洛阳市独具特色的风味美食之一,该菜品以花椒、八角、肉桂、草果等香料制作而成。洛阳的汤馆很多,遍布大街小巷,并且每个汤馆的生意都很红火。汤馆的门面一般不大,不管汤馆的名气有多大,最多的门面也就是两三间,平民化,大众化,正是洛阳汤能够长期火爆不衰的真正原因。

喝汤,已经成为洛阳人挥之不去的习惯。滚烫、喷香的汤,不但是古都人生活中的享受,还寄托着在外地的洛阳老乡最浓郁的乡情。洛阳人出差,心中最大的愿望,莫过于能早点赶回来喝一碗热气腾腾的汤了。

NO6:豆腐汤

豆腐汤是洛阳人的汤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味鲜价廉,街头随处可见,也是较为家常的过早食品;该菜品以豆腐做汤的历史由来已久,无法追溯。具体史载可追溯至“朱元璋佳话”中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文段中。

NO7:浆面条

洛阳浆面条又称粉浆饭, 浆面条的主料是面条,但配料是关键。因为煮浆面条的不是常用的清水,而是一种特制的酸味豆浆(也称酸浆)。凡是喝过洛阳浆面条的人,提起这味小吃,立时会觉得余香满口,回味无穷。它虽然是中原面条饭食中的一种,但它那特殊的原料和特殊的做法,使浆面条与普通面条的味道截然不同。此外,浆面条还有开胃的作用,使人吃了还想吃。回味无穷。

浆面条在洛阳的发展历史年数久远,已无法考证。关于浆面条的来历,曾经有这种传说:当年,刘秀被王莽追杀,走投无路、饥寒交迫,见到一个浆房就进去想找点吃的。可房里没有人,也没有食物,只有几把干面条,缸子里还有绿豆磨的浆水,但是已经放酸了。他也顾不了许多,就舀了几瓢酸浆,把现有的干面条和菜叶、干豆统统都放到锅里煮。面条煮熟了,当他打开锅盖就闻到了泛着淡淡酸气的面条,于是他就狼吞虎咽的全部吃完了,以至于当了皇帝还总想着当年的浆面条,所以御宴中就有了浆面条这道菜,流传至今。

NO8:

锅贴是洛阳的特色小吃,一包汁、一团馅、一张皮,外焦里嫩、焦脆软香。饺子放入已加热的平底锅内,待油滴入,锅底滋滋做响,热腾腾的锅贴口感滑嫩,外脆内软,加上精心调制的创意酱汁,让锅贴美味加分。相传,北宋建隆三年春,因皇太后丧事刚完,宋太祖赵匡胤每天茶饭不思。有一天午后在院中散步,忽然一股香气迎面飘来,顿感心旷神怡,便寻着香气走到了御膳房,但见御厨正将没煮完的剩饺子放在铁锅内煎着吃,看到太祖进来厨子们大气不敢出。这时太祖也好几天没有进补,此时香味勾起了食欲,就让御厨铲几个尝尝,这一尝不要紧,直觉得焦脆软香,煞是好吃,一连吃了四、五个。随后问道这叫什么名字,御厨一时答不上来,太祖看了看用铁锅煎的饺子就随口说那就叫锅贴吧。

故此,锅贴就在洛阳地界上相传千年。在洛阳锅贴有很多种做法,但最为正宗的就属西工区百货楼后面那一家。

PS:赵匡胤不是定都开封嘛?那为什么锅贴是洛阳的特色呢?因为赵匡胤是洛阳夹马营人!

附洛阳八大怪:

第一怪:喝汤无勺蹲门外

吃饭用筷子,喝汤用勺子,这是中国人普遍的饮食习惯。而你在洛阳的饭馆里喝汤,老板是不会给你发汤勺的。你就只能捧着汤碗,“呼啦啦”地喝完。而更让你啧啧称奇的是,有些食客屋里有凳子不坐,非要端着汤碗来到门外,蹲在地上喝汤。

第二怪:面条放坏才来卖

洛阳的面条独具特色——洛阳人煮面条,不用常用的清水,而是一种特制的酸味豆浆。这种酸味豆浆做出来的面条闻上去酸酸的,外地人以为是放坏了。其实,闻起来酸,吃起来余香满口,回味无穷。

第三怪:汤汤水水一道菜

“无汤不成宴”,喜欢喝汤的洛阳人,直接将各种汤做成了宴席,即著名的洛阳水席。阳水席有两个特点:一是除了冷菜外,每道热菜都有汤——汤汤水水一道菜。二是洛阳水席吃完一道菜,撤走后接着上一道菜,菜肴像流水一样络绎不绝。

如果你去了洛阳,有人请你吃洛阳水席,那么要恭喜你,你被当作贵宾看待了。洛阳人只有在招待至亲好友,或者重大节日时,才会上洛阳水席。

第四怪:啤酒一瓶倒下来

在洛阳出产一种叫“洛阳宫”的啤酒,很受洛阳人的喜爱。这种啤酒被洛阳人评价为“虽然外观低调,但是酒劲儿够大,三两的钢化玻璃杯,一口闷一杯,专治各种不服”,因此,被洛阳人戏称为“夺命十一度”。

第五怪:皇帝拿来脚下踩

人们常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其实,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也埋了不少皇上。

洛阳北面有一座邙山,有一批帝王陵墓,一共埋葬了6代共24位帝王,比较显赫者有汉光武帝刘秀、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晋文帝、晋武帝等人。游人来到邙山参观、游玩,自然就是将皇帝踩到脚下了。

第六怪:牡丹多得像种菜

1000多年前,洛阳盛产牡丹,声动天下,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1982年,牡丹成为洛阳的“市花”。洛阳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牡丹花会,吸引了众多游客,也带动了洛阳的旅游产业发展,仅此一项,每年都会带来100多亿元真金白银的收入。

如今,牡丹在洛阳随处可见,几乎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有,跟种菜一样。

第七怪:低脑厮跟满嘴带

所谓“低脑”和“厮跟”,都是洛阳土话的音译。“低脑”的意思是“脑袋”,“厮跟”的意思是“一起”。

这些年来,洛阳有不少外地人工作、生活、学习。洛阳人与他们打交道时,说着这些洛阳土话时,总是让人听得云里雾里。而当洛阳人把洛阳土话和普通话夹杂在一起,演化成“洛普”时,又把洛阳本地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第八怪:石头开花不奇怪

提起洛阳,大家总是不约而同地想到牡丹。没错,牡丹是洛阳的文化符号之一。其实,洛阳还有一种天然形成的奇石,叫牡丹石,也有牡丹一样的悠久历史。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走遍河南之美食篇——洛阳”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河南五星酒店体验洛菜:精致唯美 盘子很大剁椒鱼头不忍动筷

河南五星酒店体验洛菜:精致唯美 盘子很大剁椒鱼头不忍动筷

洛阳,河南人,洛阳人,糊涂面,大厨,河南,酒店,度假酒店,厨师,早餐,洛阳白云山,景区,美味,白条,白马寺,好的,河南美食,地方,刀工,城市,服务员,白云,由来,美食,面条,豆角焖面,严嵩,来比,五星酒店,依时

2017-10-28 #故事大全

河南洛阳的“猪蹄妹妹”在东花坛卖猪蹄 她的励志故事是否想了解

河南洛阳的“猪蹄妹妹”在东花坛卖猪蹄 她的励志故事是否想了解

猪蹄,贷款,杨艺,生意,得强,美女,人眼,从小到大,功夫不负有心人,前段时间,外形,时尚,家庭,家人,妹妹,小车,故事,才能,本钱,气质,父母,男孩,网络,美食,话题,轮胎,赔光,追求者,有关,经营

2016-01-27 #故事会

河南百年老字号盘点 一半是闻名全国美食小吃 背后都有传奇故事

河南百年老字号盘点 一半是闻名全国美食小吃 背后都有传奇故事

时间,蒸饺,老字号,汝瓷,连氏,老蔡记,红薯粉条,馄饨,香油,刘记,宝丰酒,洛阳水席,义兴张,开封第一楼,第一楼,蔡记,道口烧鸡,京都,传统,历史,博爱,名吃,味道鲜美,店铺,新密,汝州市,清香,滑县,烧鸡,特产

2011-11-04 #故事大全

河南牡丹饼 武则天亲自“下厨”制成 天皇吃后更爱她了

河南牡丹饼 武则天亲自“下厨”制成 天皇吃后更爱她了

牡丹,武则天,河南,天皇,美食,花园里,高宗,大家好,名点,和发,河南美食,下人,世界各地,事业,亮点,历史,厨房,口感,大力推广,地方,安利,天后,宫女,文化底蕴,河南人,洛阳,牡丹花,突发奇想,空白,美景

2014-01-25 #故事阅读

河南洛阳擦亮牡丹“花名片”

河南洛阳擦亮牡丹“花名片”

牡丹,洛阳,游客,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洛阳牡丹,产业,产品,国家牡丹园,深加工,种群,老城区,赏花,年开始,花牡丹,韩朝阳,魏紫,新华社,和园,花为媒,上海,专利,原生地,人数,产业链,产品种类,企业,办事处,北京,古都,品种

2015-09-01 #短篇故事

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的纷争

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的纷争

洛阳,菏泽,天下,牡丹,定陶,武则天,关系,历史,资料,一直到,中国牡丹,有很大,洛阳牡丹,菏泽牡丹,范蠡,商贸中心,花卉协会,传说,中心,优势,交通,儒商,列国,发源地,力度,命令,大部分,地理,地域,官方

2016-05-08 #长篇故事

河南洛阳一5岁小男孩从4楼掉下……

河南洛阳一5岁小男孩从4楼掉下……

民警,孩子,小男孩,围墙,男子,父母亲,群众,窗户,铁栅栏,围墙外,中卡,陈璐,南昌路,人和,家有,洛阳市公安局,联盟路,洛阳,一楼,人行道,人行,医院,小区,后院,大碍,大人,家庭,小孩,河南省,楼层

2011-08-19 #小故事

山东菏泽与河南洛阳的牡丹之争 谁也不服谁

山东菏泽与河南洛阳的牡丹之争 谁也不服谁

牡丹,菏泽牡丹,多大,花为媒,区别,美誉,纷争,特点,说法,说起来,山东菏泽,互利共赢,基本上都是,很多人,河南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牡丹,牡丹文化,都有自己,围绕着,这些年来

2017-06-24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