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钱报读书会|鲁奖得主黄咏梅:聊聊我们可盐可甜的俗世人生吧

时间:2013-04-27 19:34:35

相关推荐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张瑾华

马上是“立秋”时节了。

如果你的人生阶段也正好到了“立秋”时节,人到中年,在俗世人生里翻滚了许多年,你有一点疲惫。像张爱玲说的,一睁开眼睛,都是要依靠自己的人。你有很多的话想说,有难言的心境,却说不出来。

没关系,有一个人,替你说出来了,那今日份的“中年之惑”。

8月10日,也就是这周六下午,70后女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最近一直在写“人到中年系列”小说的黄咏梅,将携她的新书《走甜》来到钱报读书会,与你推心置腹地聊聊,人到中年的那些事,以及我们可以如何安放我们的中年。

黄咏梅是中国70后一代作家中的佼佼者。她生于广西,曾在广州生活和工作多年,目前定居杭州。她曾是少年诗人,10岁就开始发表诗歌,17岁就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少女的憧憬》。她2002年开始小说创作,在《人民文学》《花城》《钟山》《收获》《十月》等杂志发表小说百余万字,多篇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转载并收入多种选本。出版小说《一本正经》《把梦想喂肥》《隐身登录》《少爷威威》等。曾获“《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新人奖”、“《钟山》文学奖”、“林斤澜优秀短篇小说家奖”、“汪曾祺优秀文学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等。小说多次进入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

《走甜》收入了黄咏梅近年写的九个小说,九个故事,九种人生。有一场事先张扬而未遂的恋情,也有虚拟世界里的一桩谋杀案,有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中年剩女,也有职场失意的暴食症病人,有因为一只猫走失的负疚者,也有囚禁着一条鱼的伪善者……他们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朋友或者亲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划出了一条条复杂的反射弧,或长或短,总是能引发出难以言说的生命感,跳蚤一样叮咬着我们的心灵。他们也有可能是我们。“我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我,我们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我们?”是本书给读者发出的一张问卷。同时该书被收录为“现代性五面孔丛书”。

“我写的大多数都是小人物,他们有贫穷也有富裕,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我不太会花大力气去写很具体的关于金钱、房子、升职等这些物质上的困窘,我可能会更多地去呈现他们的某些精神困惑。这些困惑并不具体,甚至有些莫名其妙,但这些困惑是我们在生活中时常都会去想想的,是的,会想想,也许不会细究,因为它们太不具体了,也因为它们几乎无答案。精神困惑和物质困窘不同,它并没有那么迫切地需要去解决,但是却一直存在,写出来不是让人去作比照,而是设法让人感同身受。”对于这本《走甜》,黄咏梅这样说,“俗世不俗写”,正是黄咏梅的写作态度。

本场钱报读书会,还邀请了60后作家、《西湖》杂志主编吴玄和80后作家、长篇幻想传奇小说《楞严变》的作者姚伟两位嘉宾,60后、70后、80后三代作家共同来分享俗世人生的那些咸的,甜的,那些欢乐哀愁,也欢迎读者朋友您的加入。

福利来了,在浙江24小时客户端跟贴分享您只言片语的“俗世人生感触”并来参加这场钱报读书会的朋友,将有机会获得黄咏梅新书《走甜》签名本。来吧!

主办:浙江图书馆 钱报读书会 花城出版社

时间:2019年8月10日下午14:00

地点:浙江图书馆(曙光路73号)二楼集体视听室

内容:鲁迅文学奖得主黄咏梅携全新力作《走甜》,与读者分享“俗世人生”

抢先读

《走甜》片断

苏珊又迟到了。

拖延症从睡眠开始,终于拖进了白天的行为当中。夜晚,苏珊的意识每每卡在两点到三点之间,便不再问,干吗睡不着?仅问,睡着了又醒来,到底为了什么?清晨,宋谦紧了紧怀里的苏珊说:“呃,这个问题嘛,已经跨入了哲学范畴,老婆,开始玩深刻啦?”“中年人啦,可不该玩玩深刻吗?”最近,苏珊经常把“中年”二字挂在嘴边,可在宋谦看来,只不过是她新发明的另一种撒娇方式罢了。

苏珊最讨厌别人装深刻。要到多深才能刻下来?刻下来做什么?当记者那么多年,她最欢迎那些有话直说的采访对象,说出来,记下来,发表出来,一叠报纸,一天就过了。时代便是由这一叠叠报纸垫起来的。苏珊就是时代的搬运工。

现在,苏珊要来“搬运”的是一本书。盛大的发布会,规格之高难以想象。仅仅因为某领导在某场合,说到最近阅读了该书。第二天,这本书就疯狂加印。刚才苏珊在记者签到处拿到这本书,那领导的名字已经大大地围在了腰封上。时代,也是由一个个这些人的名字围起来的。

与此同时,苏珊也看到了他的名字。如前几次会上所见那样,忝列在领导嘉宾名单里,排名倒数。他不见得会来。他可来可不来。新闻通稿上,大方一点的版面,他的名字往往会在“等”字之前出现;金贵些的版面,他就没入“等”之后,无迹可循。不知为什么,苏珊对他很大方,每次发稿,都把他稳稳地放在“等”的前边。这是她对他唯一能做的。只见过几面,说过几句话,苏珊就对他有好感。四十岁了,好感不容易培养,生活对她来说,像被剔剩下的鱼骨架子,横竖挑不出一块好肉来。

发布会后,照例是吃饭。

那张圆餐桌只剩一个空位了,碗筷也没被动过。苏珊一坐下来,才发现,左边是他。看起来,他也来迟了。服务生为他俩补上了汤盅。青橄榄白肺汤。苏珊顾不上跟人讲话,低头喝汤,一勺,一勺,几勺喝下去,发现身边那人,跟自己的频率几乎一样,埋着头,一勺,一勺。他和她的脑袋快要凑到一起了。那么近。苏珊有些迟疑,故意放慢了勺子,脑袋依旧低着。他的勺子竟也放慢了下来。她用余光瞄了他一眼,他喝得认真,不知道是真认真还是假认真。她认为他们的余光是相遇了的。苏珊心里生起了一阵暖意,她跟他是一伙的,是同桌的他,甚至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苏珊有了奇怪的纯真的想法。

发布会结束后,苏珊马不停蹄交当天稿,在电脑前敲下他名字那一刻,她就有了甜蜜蜜的滋味。那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变甜的?甜的滋味,苏珊近几年便刻意躲避。她已经进入了易发福的年龄,她是个克己之人,为了保持没生育过的身材,年轻时喜欢吃的巧克力、冰淇淋、甜点……这些东西被列入了她的黑名单,想到那种浓郁的香甜,她甚至会打冷战。她一直都戒不掉咖啡,却再不敢加糖。报社楼下那家路边咖啡店,每次见苏珊来,店长便自觉地朝制作坊里喊一句——走甜!即使到任何一家茶餐厅、咖啡馆,点咖啡的时候,她也会自觉地吩咐伺者——要走甜啊!

走了甜的咖啡,喝不惯的,觉得苦涩,苏珊喝惯了,倒觉得醇香,越浓越黑,仿佛独自一人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体会到某种神秘和美妙,那远远是光明所照不到的想象的极地,漫步在那样的途中,或许有惊慌,有忐忑,呃,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什么都没有。这些多如牛毛的微微的失望灭绝了她的任何一种期许。苏珊感到自己就是沐浴在这种失望的毛毛雨中,一日日走下去。

制版车间新来的那个90后小美编,请苏珊下去对照图片说明,顺便评价了一下那张合影。她用鼠标扫射过那一排人,长叹一口气,说,根本没有一个能看的。最终又无奈地加上一句,也就这个大叔勉强还想搞一搞。苏珊的心暗颤,顺着她的鼠标看去,见他站在最边的位置,清瘦,与旁边那些发福者、松弛者、毛发稀疏者自然迥异。他似乎没看镜头,在发呆,无神无情的困茫。苏珊又开始多想了——那表情是什么意思?那脑袋在想什么?他在会议背后的生活会怎样?他有什么有趣的习惯?进而,她又想,他那衬衫底下的身体长什么样?喜不喜欢晚睡?嘴巴里有没有口气?有没有红颜知己?……她的疑问越来越具体。像采访一样,她准备了十万个为什么。

小美编把她的走神捅穿之后,她感到无比羞愧,太流氓了,太形而下了,太不知识分子了……她在心里嗔怒自己,像是心里边坐着一个正逢青春期的丫头,既想管着她,又不自觉要放任着她。

他自然是看到了那则新闻,他的名字在“等”的前边,还附着照片。他盯着照片里的那个自己看,徒生自恋。老了老了。在某些时刻,他还觉得自己是个男孩儿呢。他是不服老的,不为人知地叛逆地还要囚着那个男孩儿。昨天,伏下头喝汤的时候,发现那女记者也跟自己一样,喝得忘我投入,他就想,等着她一起,一勺,一勺。他喜欢自己那样,无声地独享一些小心思,时而有趣,时而歪邪,时而沮丧,时而凄美。不过,再亲密的人,也接见不到那男孩儿了,他就是月球上的彼特潘,孤单得像所有童话的本质。偶尔,他也任性地在自己的衣服上泄露出那样的小心思。白衬衫第二颗扣子的位置,掀出一角看,里边有只睁着左眼的小猫头鹰,是在埃沃店定制衬衫的时候,特意吩咐绣上去的。更明显一点,通常便是在衣袖口、领子上、口袋边,嵌上一条小花边,也不是随便的小花边,是费了心思选的,从不令人感到似曾相识。这些表现,足以让人们给他下了个定义——闷骚男。单位里,他是多数小女孩儿欢迎的中年大叔:有那么一点小权势,不大,所以好接近;有那么一点小沧桑,不老,可以挽手走上一段;有那么一点小情义,不乱,任谁也不去折磨的;有那么一点小讲究,不张扬,就感觉不出装来了……当然,他也是多数中年怪阿姨们不待见的人,她们眼中的他,一把年纪了,仕途不上不下的,却外貌协会得紧,与自身年龄不匹配的身材和衣着,仿佛时刻准备着要出门谈恋爱似的。她们其实也不是真不喜欢他,只是要暗暗保护自己——她们对他再好再多情,他对她们而言,也总归是个大步流星客。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钱报读书会|鲁奖得主黄咏梅:聊聊我们可盐可甜的俗世人生吧”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诺奖得主屠呦呦研制青蒿素的故事

诺奖得主屠呦呦研制青蒿素的故事

屠呦呦,青蒿,抗疟,提取物,疟原虫,中药,结果,课题组,方和,责任编辑,得主,名句,出处,冥冥之中,人生,中草药,乙醚,会议,全国,动物体,同志,名字,寄生虫,安危,安全性,寒热,故事,抗性,成员,患者

2020-04-09

诺奖得主屠呦呦研制青蒿素的故事

诺奖得主屠呦呦研制青蒿素的故事

屠呦呦,青蒿,抗疟,提取物,疟原虫,中药,结果,课题组,方和,责任编辑,得主,名句,出处,冥冥之中,人生,中草药,乙醚,会议,全国,动物体,同志,名字,寄生虫,安危,安全性,寒热,故事,抗性,成员,患者

2020-04-08

诺奖得主屠呦呦研制青蒿素的故事

诺奖得主屠呦呦研制青蒿素的故事

屠呦呦,青蒿,抗疟,提取物,疟原虫,中药,结果,课题组,方和,责任编辑,得主,名句,出处,冥冥之中,人生,中草药,乙醚,会议,全国,动物体,同志,名字,寄生虫,安危,安全性,寒热,故事,抗性,成员,患者

2020-04-09

诺奖得主屠呦呦研制青蒿素的故事

诺奖得主屠呦呦研制青蒿素的故事

屠呦呦,青蒿,抗疟,提取物,疟原虫,中药,结果,课题组,方和,责任编辑,得主,名句,出处,冥冥之中,人生,中草药,乙醚,会议,全国,动物体,同志,名字,寄生虫,安危,安全性,寒热,故事,抗性,成员,患者

20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