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客观地说 莫言 余华等当代作家是否已经超越了鲁迅 老舍

时间:2013-05-06

今天的莫言,余华,贾平凹难道都距离大师很远吗?事实并不如此

提示:本文共有 10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为什么有人说当代作家的作口根本不可能超越那一代的作家呢?是社会在退步,还是文代在退步?首先我们得明白,老一代的作家的确都很厉害,水平很高,都是大师级别的,这个不容置疑。今天的莫言,余华,贾平凹难道都距离大师很远吗?事实并不如此。只因为他们都还健在,俗话说的“距离产生美”,其实距离也叫人产生敬畏,仰望是怎么来的?

汪国真说过“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是真没有吗?并不是,只是见得多了并不以为美。不少人几千里的跑到新疆,青海,西藏,去寻找,那里固然有那里的美,如果说大漠落日是美,雪山大湖是美,那么繁华和富庶也是一种美,小桥流水不美吗?

泰山有泰山的美,华山有华山的美,青海湖有青海湖的美,富春江有富春江的美。不能厚此薄彼,盲目的厚古薄今。就像不能一味的崇洋媚外一样,国外有发达的国家,有贫穷的国家,有社会秩序良好的,也有混乱与战争的,就是美国也并不样样都比中国好。

鲁迅先生的位置没有人可以动摇,他是民族的英雄,是需要我们仰望的,但是你以为莫言,余华,贾平凹就不需要仰望吗?你真的以为自己胡乱码几个字就能超越他们了吗?如果那样想,可真是笑话了。

鲁迅,老舍,沈从文是他们那个时代最好的,同样,莫言余华贾平凹也是这个近代最好的,脱离了时代背景去比较大师的高低没有任何意义。

当年文学在国家是怎么样的存在?当年的作家是怎样的形象和地位?现在呢?文学早已经边缘化了,现在不是要救亡图存,而是发展经济。一切精神产品的创造都退让了,文学还神圣吗?就像当今的老师,在如今的时代,老师跟街上的清洁工一样,都是一份工作,都是要养家糊口的。早二十年三十年一个老师会被整个村子里的老少尊敬,如今也就是张三李四而已。

再说译介这块,同样是大师,在国外当代作家的作品无论是翻译的数量还是在国外的影响力都大大提高了,增强了,你能说那些国外人的眼光都是那么差?当然这也不排除当年国力弱,没有人关注,如今国家强大了,关注重视的也多了。

再说,鲁迅他们在白话文这一块那是初创期,你见过什么东西初创期就完美无缺的吗?后来者在各个方面都在完善。举个例子,孙武是个军事家,他非常厉害,但是放到现今的战场环境下,他领一队装备一样的队伍未必能赢得过我们的一个实战师将领,原因在于现在有各种战例可供学习,各种武器,包括教学模拟比他那个时代先进了太多。

文学创作虽然是个体行为,但是他们的阅读,吸收,借鉴等肯定都在不断的完善中,所以一味的排斥当代作家不是很客观的做法。

如果说鲁迅老舍沈从文是三座高耸的大山,那后来的三位一定是爬山的探险家,站在前者的肩上,这应该是客观的,也是符合事实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客观地说 莫言 余华等当代作家是否已经超越了鲁迅 老舍”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从莫言 余华和阎连科 来看中国当代作家写作的功利性

从莫言 余华和阎连科 来看中国当代作家写作的功利性

莫言,余华,阎连科,文学,张抗抗,当作家,作家,有的人,内容,北大荒,城市,小说,文化馆,这本书,哈尔滨出版社,改变自己,都会,世俗,事情,作品,内容提要,功利性,分界线,吃饺子,小时候,地方,哈尔滨,命运,大山,工具

2014-11-23 #故事会

贾樟柯发起 莫言 苏童 余华等大家云集 首届吕梁文学季将举办

贾樟柯发起 莫言 苏童 余华等大家云集 首届吕梁文学季将举办

吕梁,学季,文学,贾樟柯,乡村,文学奖,年度,活动,余华,李敬泽,梁文学,发布会,艺术中心,主题,作家,作品,汾阳,莫言,西川,叶兆言,苏童,阿来,吕梁市,学术,当代文学,文化,格非,研讨会,著名作家,评委会

2019-10-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2020 继莫言有希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阎连科能否拿下它

2020 继莫言有希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阎连科能否拿下它

阎连科,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文学,鲁迅,中国作家,日本,亚洲,欧洲,读者,贾平凹,当代文学,边缘人,获奖,村上春树,沈从文,文学奖,乡土文学,作品,小说,年月日,余华,刘震云,卡夫卡,老舍,世界,中国,乡土,位置

2014-06-26 #小故事

《读书》 20130116 讲故事的人——莫言

《读书》 20130116 讲故事的人——莫言

莫言,讲故事的人,沈从文,曾与诺,斯长于,老舍,鲁迅,中国文学,瑞典文学院,节目,文坛,作家,国人,含义,定义,家乡,小说,故乡,活力,文学,经历,色彩,详情,魔幻现实主义,创作,争议,主要内容,中国当代,代表人物,作品风格

2020-05-07 #小故事

《读书》 20130116 讲故事的人——莫言

《读书》 20130116 讲故事的人——莫言

莫言,讲故事的人,沈从文,曾与诺,斯长于,老舍,鲁迅,中国文学,瑞典文学院,节目,文坛,作家,国人,含义,定义,家乡,小说,故乡,活力,文学,经历,色彩,详情,魔幻现实主义,创作,争议,主要内容,中国当代,代表人物,作品风格

2020-09-17 #短篇故事

《读书》 20130116 讲故事的人——莫言

《读书》 20130116 讲故事的人——莫言

莫言,讲故事的人,沈从文,曾与诺,斯长于,老舍,鲁迅,中国文学,瑞典文学院,节目,文坛,作家,国人,含义,定义,家乡,小说,故乡,活力,文学,经历,色彩,详情,魔幻现实主义,创作,争议,主要内容,中国当代,代表人物,作品风格

2020-09-17 #故事阅读

“去鲁迅化”兴起 是文学界的进步还是损失?莫言余华观点一致

“去鲁迅化”兴起 是文学界的进步还是损失?莫言余华观点一致

鲁迅,鲁迅先生,作品,文章,余华,去鲁迅化,莫言,时期,正传,经典,孔乙己,文笔,他的作品,中国,写作文,作品集,内心,文学界,妈妈,总能,文言,狂人日记,现实,贝贝,语文,分析,影响,三怕,他没有,因为他

2018-06-22 #故事阅读

余华:莫言写作只会吹牛 鲁迅是唯一讨厌的作家 晚年他说出原因

余华:莫言写作只会吹牛 鲁迅是唯一讨厌的作家 晚年他说出原因

余华,鲁迅,莫言,作者,意义,苦难,小说,作家,时候,经历,创作,一生,人生,力量,奖项,成年人,时间,民族,标签,灵魂,牙医,生涯,经典,读者,运动,工作,是一本,每天都,生命的力量,采访中

2009-02-25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