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海上历史故事之:哥德堡号跨越260多年时空的传奇之旅

时间:2013-05-13

在8号灯塔附近的海面上,一支间探险队看起来正在搜寻着什么

提示:本文共有 400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1984年的一天,瑞典的哥德堡港。

在8号灯塔附近的海面上,一支间探险队看起来正在搜寻着什么。

打捞行动已经持续了多日,但是却依然一无所获。又是一次无功而返么?探险队的队员们自己也禁不住怀疑了起来。

就在队员准备放弃返航时,水下传来了回应:在一堆厚实的淤泥下,潜水员塞弗·林松发现了他多年以来一直苦苦寻找的东西——传说中的哥德堡号残骸。

而关于两百多年前,瑞典和中国间的一段尘封历史也被重新揭开。

01 迈向中国的淘金之旅,哥德堡号的扬帆启航

1648年,法国与瑞典联军战胜了神圣罗马帝国,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合约》。通过这场战争的胜利,瑞典成为了波罗的海的军事霸主。而彼时的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港,成为了欧洲重要的贸易中心。可以让瑞典的船队从哥德堡起航,直驶大西洋,抵达世界各地。

到了18世纪初,欧洲掀起了一阵中国热。对于通过大航海时代的贸易,足迹已经几乎遍布全世界的欧洲商人来说,那个古老而神秘、传说中遍地黄金的中国成为了心中神往的”宝地“。

无论是轻盈亮丽的丝绸、巧夺天工瓷器、甘醇可口的茶叶,在那个年代,都被欧洲人当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在欧洲各国对中国贸易纷纷形成官方垄断之势下。更多的商人瞄准了当时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急需海外贸易开拓市场,因此设置了极低关税的瑞典。

以苏格兰人科林·坎贝尔为首的外国商人,积极游说瑞典政府为其颁发特许令,建立瑞典东印度公司,专营对华贸易。然而,在当时,从瑞典到达万里之外的中国,要历经大西洋,再绕过好望角,最后通过印度洋,在那个现代造船技术尚未诞生,只能依靠木制帆船当作远洋交通工具的年代,可谓凶险万分。

但这阻挡不了对于财富利润有着狂热追求的瑞典人,正所谓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他们要建造更坚固、更庞大、航速更快的远洋船只。

在拿到许可令后,坎贝尔便迫不及待地着手建造大型商船,在政府的支持下,很快就筹集到了资金。另一方面,领土扩张带来大量涌入的移民也给瑞典带来了娴熟的工匠、技术人员、发明家,极大带动了瑞典造船业的发展。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1738年,仅仅用时18个月,全瑞典乃至当时全世界最豪华的商船——哥德堡号正式诞生了!

船只有50多米长 ,水面高度47米,18面船帆共计面积1900平米,排水量1300吨 ,船上有140多名船员,并装备有30门大炮。

1739年1月,“哥德堡号”开始驶向遥远的中国,开始了它的传奇之旅,也将中瑞两国的历史第一次正式连接在了一起。

02 来往中国瑞典之间的哥德堡号,成为了两国最初贸易、文化交流的使者

哥德堡号历经风险,终于在1740年6月顺利抵达中国。

彼时的中国,正处在闭关锁国的年代 ,广州以“一口通商”的独特地位一枝独秀,西方商人被规定只能在十三行一带,进行限制颇多的贸易。

但这阻挡不了商人们的热情,他们尽可能地大批量地购回当时在欧洲最为风行的瓷器、茶叶和丝绸等货物。哥德堡号总共在中国停留了3个月地时间,直到船舱渐渐装满直至再无地方可以摆放货物才返航,为了节省空间,水手甚至只能睡在甲板上

然而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仅仅需要一次返航,所带回的货物价值就抵得上当时瑞典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对外贸易推动下,整个哥德堡号一时之间“千帆尽过”,一片繁华。

不同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始终处于和平的互惠互利状态,哥德堡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穿行于瑞典和中国之间,成为了两国最初贸易、文化交流的使者。

但这同样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在当时,瑞典地处北欧边陲,比起其他欧洲列强来看,并没有什么优势。但从哥德堡号的制作过程,可以看出其不管是科技水平还是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都已经领先当时的中国一大截。然而当时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却依然沉浸在闭关锁国的美梦中。虽然中国货在欧洲很受欢迎,但都是以传统的手工艺品为主,随着不久之后,欧洲开始进入工业革命,中国也彻底的落后于世界潮流。

03 随着哥德堡号的沉没,一段历史也被尘封

1745年1月,结束了第三次征程的“哥德堡号”从广州启程回国,然而这一次,却成为了哥德堡号的“死亡之旅”。

9月12日的这天,哥德堡港围满了迎接哥德堡号返航的市民。不同于这个时代,在当时,每当有远洋的船只返航的日子,对于哥德堡的市民,都像节日一样隆重。

当船只装载着重700吨的中国茶叶、瓷器、丝绸,航行到离哥德堡港大约900米的海面,离开家乡30个月的船员们已经可以用肉眼看到自己故乡的陆地,甚至可以看到挥手迎接的乡亲。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却发生了——船身忽然失去了控制,船头触到了礁石。尽管船员们奋力挽救,但依然阻挡不了这艘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商船走向毁灭....

好在,因为事发地靠近海面,事故中未有任何伤亡。同时经过及时的打捞,最终挽救回了四分之一的货物,而仅仅靠这四分之一的货物,也足以支付这次旅程所有的成本并且还有结余。哥德堡号带来的巨大利润可见一斑。

长年累月的航行都没有出事,为何纷纷到了家门口就正好沉没了?对于哥德堡号的沉没原因,引发了不少猜测。有人坚持是船体设计缺陷以及装载货物过多导致意外事故的,也有秉持阴谋论,认为是公司为了在商船念旧报废前骗取保险费用,又或者是船长因为利益纠纷故意让船沉没等等。

但不管真相如何,都已经随着哥德堡号的残骸一起尘封,从此长眠于海底。

到了18世纪末,随着欧洲对中国的了解日益增多,“中国热”也逐渐褪去。而随着欧洲列强纷纷崛起,瑞典也进一步被边缘化。关于哥德堡号的故事正在渐渐被人遗忘,直到两百多年以后,被重新发掘出来。

04 哥德堡号的重新发掘,再造工程提升日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和瑞典一直保持着友好互助的关系,瑞典也是第一个正式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哥德堡号考古发掘工作全面展开,这艘曾经承载着中国历史文物的商船也引起了中国方面巨大的关注。

发掘工作持续了近10年,随着哥德堡号的残骸以及船上的瓷器、丝绸、茶叶等货物相继被打捞出来,瑞典政府决定以“哥德堡号”为原型,建造哥德堡号仿古船,并且沿着先人的航线,重抵中国广州,宣传瑞典,发展瑞中经贸友好关系,推动国际交流。

但是,如果仅仅用现代技术来新造一艘现代化巨轮,显然让这个工程的原本意义和内涵被掩盖了。

因此,瑞典方面重造哥德堡号的基本理念是:用传统的方法和建造材料,尽可能地贴近原型。尽管这个想法很美好很大胆,但回到具体的建造问题上时,其复杂度和难度非同一般,被认为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没有原图纸、缺乏旧材料以及旧建造工艺的失传等因素,使得技术人员试图去1比1复原一艘18世纪的帆船,竟然比制造一艘现代化的万吨巨轮还困难得多。同时,考虑到如今哥德堡号的重新起航主要是承担着中瑞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意味,而不必像当年的商人和那样冒着生命危险去做贸易。所以,最终制造方决定用古代和现代的结合的方式,在保证船只符合现代航行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去还原当年古船的原貌。

1994年,木船的设计稿终于出来了,而在志愿者和赞助商的帮助下,用来建造新哥德堡号的船厂也从空荡荡的泥地上修建起来了。 1995年6月,哥德堡号仿古船安放龙骨,哥德堡新世界船厂举行了传统风格的盛大典礼,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成为这项工程的监护人,足以显示出瑞典方面的重视程度。这个庞大的项目似乎看不到什么盈利的前景,但随着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不同于200多年前纯粹为了贸易利润进行的旅程。如今瑞典人更看重这个项目背后深远意义和长远效益。而我国也非常重视,认为这是推动两国关系的一个契机,对于重建工程给予了全程关注和报道。

而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没有原图纸,就依据船身遗骸部件去丈量推断,结合当时航海相关的日志、资料去做参考。不清楚当时的旧材料和建造工艺,就根据留下来的实物和资料。试验各种不同的材料和工艺,反复研究比较。

船体最终确定以木材建造。约70%为 橡木 ,25%为 松木 。船框架由密压的松木板制成,以保持硬度。龙骨 、船尾 、楼台和其他木制部分用橡木,甲板、 桅杆用松木制成。船根据有关规定并尽量把现代化动力设备隐藏在看不到的地方,只有当危急情况下才会启用,来保持古船的原貌。

整个制造过程比想象中要更加艰辛。整整花费了四千名能工巧匠十年时间, 终于重造了哥德堡号仿古商船”新哥德堡号“。

05 新哥德堡号重新出发,开启中瑞友好新航程

2005年10月2日,数万名哥德堡市民齐聚港口,见证新哥德堡号的重新启航,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数百艘由市民自发开动的快艇,围绕在新哥德堡号的周围,为其一路送行,场面蔚为壮观。而船上,除了船长、船员等专业人员,更多的志愿者也自发加入了这一段旅途,去见证体验这段跨越时空的旅程。

2006年7月18日,新哥德堡号沿着古航线驶抵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中国广州。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和王后登上哥德堡号,亲自参加仪式,中方也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2007年6月9日,经过近两年的旅行,新哥德堡号成功抵达哥德堡。码头上兴高采烈的人群和“哥德堡”号上的船员们挥舞着手臂,欢呼声遥相呼应。完成了当年未竞的使命。

随着历史的发展,如今,这条跨越万里的航线,不用再面对未知旅程的艰难险阻,也不用再让船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去进行贸易,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味,当作中瑞两国在这个年代友好互助的见证。

260多年的时空,一段古船的传奇故事在此画上了句号。但随之开启的,是另一端新的旅程。

“哥德堡”号仿古船复航并取得成功,不仅带领人们追寻了中瑞友好的悠久历史,也开启了中瑞友好的新航程。

总结:

从哥德堡号到新哥德堡号,从大航海时代到如今的“一带一路”。中国从当年的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到如今迈向伟大复兴之路,引领世界潮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而关于哥德堡号的这段故事,也正是古老中国经历新生 , 在当代和平崛起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参考资料:【CCTV】探索·发现.追逐太阳的航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海上历史故事之:哥德堡号跨越260多年时空的传奇之旅”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搭乘“一带一路”东风向国际传播中国茶文化故事

搭乘“一带一路”东风向国际传播中国茶文化故事

茶文化,中国,茶叶,一带,中国茶,欧洲,中华,丝绸,历史,故事,瑞典,瓷器,关呈远,吕凤鼎,骆芃芃,传播,国际传播,哥德堡号,世界,人们,林嘉,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茶马古道,代表,北欧,商品,国际贸易,恰克图,我国

2019-06-10 #长篇故事

热血传奇:这三年时间才是游戏的巅峰时期!

热血传奇:这三年时间才是游戏的巅峰时期!

传奇,热血传奇,玩家,版本,网吧,人数,公测,数量,游戏,突破,巅峰,手机,时期,服务器,电脑,玩传奇,类游戏,各大,上网吧,乐趣,代名词,传说,冰雪,前途,合击,影响力,客户,定义,地址,平板

2013-01-01 #经典故事

字母哥的励志故事 14岁接触篮球 十年时间成为美职篮传奇!

字母哥的励志故事 14岁接触篮球 十年时间成为美职篮传奇!

弹幕,倍速,高清,循环,全屏,字号,区间,洗脑,播放器,语言,类型,行数,连播,速度,直播,不透明度,自动跳过,默认设置

2020-09-15 #经典故事

15年时间辅佐过3大名帅!他是CBA第1位体能教练 上演传奇故事

15年时间辅佐过3大名帅!他是CBA第1位体能教练 上演传奇故事

韩超,王非,男篮,新疆,浙江广厦,球队,体能师,球员,训练,外籍,深圳,联赛,主教练,年轻人,手机,时候,赛季,贺希,健身教练,健身房,媒体,效力,手下,球迷,老队员,工作,两个人,返老还童,史上第1位,李春江

2019-08-12 #小故事

永年故事 他用8年时间寻找历史痕迹 走遍了永年的各个角落

永年故事 他用8年时间寻找历史痕迹 走遍了永年的各个角落

拓片,石碑,碑刻,历史,宣纸,石刻,和心,文物,文字,碑文,张拓,图案,全区,年间,技术,硬币,文化,挫折,疼痛,纸张,资料,多小时,越来越多,黑白分明,乾隆,党庄村,出生于,曲陌,梁史,米多

2020-06-24 #故事阅读

作家爸爸带女儿十年时间走遍全国 写出中国首部实地踏访历史书

作家爸爸带女儿十年时间走遍全国 写出中国首部实地踏访历史书

孩子,薛舟,中国史,历史,故事,广州日报,全媒体,中国,吴中,作者,作家,女儿,套书,实地,小学,家长,小姑娘,文化,毛尖,父母,记者,视频,踏访,遗迹,中国版,历史书,博物馆馆长,我儿子,是一名,给孩子

2011-04-26 #故事阅读

作家爸爸花十年时间 用一套学区房的钱带两个女儿走遍了全国!

作家爸爸花十年时间 用一套学区房的钱带两个女儿走遍了全国!

薛舟,历史,踏访,孩子,套书,家长,故事,中国史,博物馆,爸爸,历史故事,全书,水稻,语文,诗词,作家,女儿,实地,线索,中提,家博,陶渊明,两个女儿,中国历史,带孩子,给孩子,让孩子,世界,五谷,哲学

2012-04-21 #故事阅读

他用16年时间到中国探访三国遗址 创作《三国志》影响一代日本人

他用16年时间到中国探访三国遗址 创作《三国志》影响一代日本人

三国志,漫画,创作,横山光辉,刘备,题材,日本漫画,历史,关羽,曹操,横山,吉川英治,孙权,诸葛亮,三国题材,动画,动漫,原著,故事,性格,水浒传,漫画迷,影响,三国人物,中国历史,日本人,关羽忠义,张飞,才让,忍者

2009-07-24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