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白衣天使的力量——记奋战在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时间:2013-05-22

疫情一线白衣天使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25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武汉闯关”系列报道 2月18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经过19天悉心治疗,74岁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程竑痊愈出院。身为中医的他,对着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竖起大拇指:“你们不但治疗疾病,还开展心理疏导,我要由衷地说声谢谢!” 这是西安交大二院援鄂医疗队治愈出院的第一位重症患者。令该院党委书记、领队巩守平欣慰的是:继程竑之后,预计还有几位病人不日即可出院。“情况正在好转,出院率在增加,死亡率明显下降。” 他的感受,是武汉战“疫”近况的缩影—— 2月16日,协和西院10名重症患者出院,累积治愈94名;2月17日,江汉方舱医院23名患者出舱,累积出舱61名;同日,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4名重症患者出院……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目前,武汉市最早的两家重症定点医院金银潭医院、肺科医院患者出院率已达30%至39%;重症患者占确诊病例的比例从初期的38%降至目前的18%。 疫情面前,每一分积极变化都来之不易;而撑起这种变化的,是一股充满爱与温暖的力量。 今天,在蒙受伤痛的荆楚大地上,已有3万余名医务人员从祖国大地的各个区域驰援而来、集结作战。 人们的评价朴实而炽烈: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英雄,也是世界的英雄。 此刻,在这个被疫情侵害的城市里,最可爱的他们,就是天使。人们把对生命和健康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因为天使有力量,这种力量,来自危难面前的无畏勇气,来自击溃病魔的回春妙手,来自守护生命的大爱仁心。 无畏勇气:“对家而言,我们像个逃兵。但对国家而言,我们就是先头部队” 穿着防护服长时间工作,是什么感受?空军军医大学赴鄂医疗队队员、986医院血透中心护士长李芳曾问过两位从小汤山抗击非典回来的同事——护理部主任冯晶、刘蕊。 “像上刑。脱防护服的时候,像往外倒水。”这样的回答让她惊叹,记忆犹新。 然而,当除夕之夜,空军军医大学赴鄂医疗队出征之时,两位深知抗击疫情之艰苦的老队员却赫然在列。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她们的勇气让我敬佩。”李芳说。 勇气是一个人身处逆境时的微光;这群白衣战士的勇气,为深陷伤痛中的人们点亮了希望与光明。 “得知武汉医疗资源紧张之后,我第一时间就收拾了行李,做好了支援一线的准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朱凤雪说。 并非没有畏惧,但心之所向,就是方向。 “我们来之前,也无法了解具体的疫情,所以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特别是年轻的医护人员。来了之后,倒顾不得害怕了,每天忙忙碌碌,我现在都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几。”朱凤雪坦言。 方舱医院的工作也相当紧张,实施12小时轮班制,每班4小时,要负责每位患者的转入、收治护理和转出工作。“除了药物救治,我们更要给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华珍是中建三局医院的一名内科护士。2月5日接到紧急支援洪山方舱医院的动员令后,她简单收拾好行李,骑着共享单车火速赶到医院报道。怕家人担心,在随队前往方舱医院的路上,她才拨通了妈妈的电话,没想到,妈妈全力支持。“瞬间,我感觉多了一股支撑我冲向一线的力量。”华珍笑着说。 随后,家庭群接二连三发来消息:“加油,保护好自己,等你凯旋!”5岁的侄儿侄女用语音对她说:“姑姑,你是我们的骄傲!”那一刻,她流泪了。 同样因为不忍告诉父母,北京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文力索性向老人撒了个谎。事后,他才愧疚而坦荡地写下家书:“这仗我不打,面对不了自己。” “对家而言,我们像个逃兵。但对国家而言,我们就是先头部队。”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急诊科护士、四川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廖莎的话,道出了多少医者心声。 医护人员齐聚武汉,让这座城市变成了一座“天使之城”。 “请战书早已签字。2月8日任务下达后,我终于可以到一线作战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雷神山医疗队主治医师孙锡同激动地说。然而,也就在这一天,孙锡同的姥姥病重过世,他却未能见老人最后一面。 “大年初二那天,你接到了医院防控疫情的通知,就自己报了名,请求上前线。医院‘派兵点将’的名单上有你,然后你才告诉我。其实,你不必瞒着我的,我又怎么会阻止你呢?”这是胶州中心医院质控科的张艳写给丈夫——胶州中心医院心内科医生王春良的《与夫书》。 此行注定光荣而艰险。此次疫情中,1700多名医护人员感染,其中数名因公殉职。面对切实存在的危险,依然选择远方的人可谓勇士。 “春良,我和孩子都等你回家,等春暖花开,等山河无恙。”张艳写道。每一个白衣勇士的身后,何尝不背负着同样的期盼?于家如是,于国亦如是。 回春妙手:“我带着信心回家了,这份信心,是你们的高超医术给我的” 余追,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1月18日起,他带队支援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 “有余力去追赶”,这是他对自己名字的解读。 经历过太多次抢救,他仍觉得每一次都惊心动魄,每一步都要有走钢丝一般的细心。因为,“病情瞬息万变,不容一丝闪失”。 新冠肺炎对医疗救治带来了全新挑战,加之患者个体差异很大,又常复合了不同的基础病,因此越到危重阶段,越需要仔细甄别、精准把控,而这往往是在“与时间赛跑”中完成的。 疫情还未全面暴发时,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位62岁的新冠肺炎患者。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且有30余年肝硬化病史,进入重症医学科仅3小时,呼吸衰竭的迹象便陡然明显。 立即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之后,边试探着剂量给激素,边记录病人体征的细小变化。将近24小时,余追盯着监护仪上闪烁的数字不敢合眼。 生死较量持续了10余天后,老人才逐渐好转;将近一个月时间,病愈出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治的重症患者中,很多都有“特殊情况”:有的做过肺癌、结肠癌手术,有的“三高”严重,还有一位最棘手:因为接受过肾移植,他需要持续服用抗排斥药物和免疫抑制剂;但治疗新冠肺炎必须立即停用所有免疫抑制剂。如何既有效治疗,又确保移植的肾脏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徐西振等5位专家紧急会诊,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效果来得比想象更快:住院3天后,患者体温降了下来;7天后,核酸检测呈阴性。 2月17日,这位53岁的患者康复出院。“我带着信心回家了,这份信心,是你们的高超医术给我的!” 在新冠肺炎患者中,不少是准妈妈。新疆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任宏颖,至今已赶上了4个“小毛毛”的降生。为了顺利分娩又确保孩子不被传染,必须实施剖宫产,并进行严格的防范护理。每个遇到这种情况的医护团队都慎之又慎,常要组织新生儿科、妇产科、感染控制科等多方专家联合会诊,确定最万无一失的手术方案。在这样的精心呵护下,一个个健康可爱的战“疫”宝宝诞生了。 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设备救治重症患者;应用床旁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改造呼吸机,为患者做喉镜直视下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在抗击疫情一线,每个医护团队都不断创新、全力施治,依靠过硬医术和过人胆识,不断把一个个未知的问号拉直。 在他们看来,难题就是用来克服的,医生的天职就是“病高一尺,我高一丈”。 仁心大爱:“内心有温度的人,能感受到爱的存在” 10多天前,隔离区里一位老婆婆从床上摔了下来,头上磕出了包。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张雅楠听说后,每天都会关注这位婆婆,时不时过去看看。 “婆婆喜欢跟我拉家常。一天早上,婆婆想去卫生间,却没力气。我扶她坐起来说‘婆婆,您就靠在我身上,我扶着您过去’。”回到病床后,婆婆头倚着她,喃喃地说:“孙姑娘,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当时,张雅楠以为婆婆记错了她的姓名。后来,武汉队友告诉她,“孙姑娘”就是孙女的意思。那一瞬间,她的鼻子酸了起来。 现在,张雅楠被调往其他病区工作,已经好几天没见到这位婆婆了。“我不会忘记她,相信她也不会忘记这些曾经来到武汉的新疆‘孙姑娘’。武汉婆婆,下次见!我们一起加油,武汉一定会好起来的。”张雅楠说。 “我在病房里听到最开心的话,不是‘谢谢、你辛苦了、小姑娘针扎得真好’,而是‘护士,我一份饭不够吃’。”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呼吸护理护师曹莹璐笑着说。因为她明白,只要病人说“饭不够吃”,就意味着病情好转,有了与病魔抗争的力气。 病房里的一位范姓老人尤其让曹莹璐放心不下。“范爷爷生活不能自理,吃饭吃药都需要我们来喂,要定时更换尿不湿。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就蜷缩在被子里,难受得不说话。” 经过几天治疗,范爷爷的精神好了很多。为了避免在喂水时呛到他,曹莹璐把输液器剪成小段给他当吸管用。范爷爷每次喝水,都会让她拿出尿不湿垫在枕边,尽量不弄湿枕头麻烦她更换;咳嗽时,老先生会把头转向一边,示意她不要过来。 “范爷爷是在用他力所能及的方式保护我。他自己那么难受还替我着想,我也要努力坚持下去。”曹莹璐说。她只要有空就会去看看老人,帮他收拾床头柜、刷刷水杯、给他加油,老人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在武汉,在湖北,在全国各地,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这群和死神赛跑的白衣天使们,有的跪着给病人插管、帮危重病人翻身洗头,有的在防护服上写上“新疆烤包子”等字样逗病人开心,有的在隔离病房里给患者过生日,有的为康复出院的患者送上祝福卡或手写信…… 湖北省保康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长王捷力为了让病患儿童不怕“全副武装”的自己,专门托隔离区外的同事送来零食、玩具、图书,耐心地哄孩子们玩。后来,孩子们不仅不害怕,还喜欢上了她。孩子们发现,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的王捷力像极了动画片里的“胖胖熊”,便开始喊她“熊妈妈”。 河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李建顺给一位患者奶奶和她的爱人当起了“通讯员”,每天都会帮他们传递对彼此的牵挂和叮嘱。“22床奶奶让我告诉您,睡觉要盖好被子”“奶奶,爷爷让我告诉您,他很听话,您放心吧”……李建顺说,每当这时,自己也觉得很温暖。“我们是内心有温度的人,能够感受到爱的存在。” 病魔无情,医者仁心。 即使有的患者病情严重,已经写下遗书,并拒绝服药,医护人员也不会放弃希望,努力从病魔手中拼抢一线生机。病房里,很多病人和医生护士成了朋友,约定春暖花开、疫情结束之时一起去看樱花、吃大餐,有的则紧紧握住“天使”们的手,千言万语化作一句“保护好自己”。 “医护患同心同德同经历,一定能扛过这场战役。”北医三院危重医学科(ICU)护士长李少云眼里闪着光。她相信,这些坚强可敬的病人们,也是医护人员的天使。(记者蔡闯、王斯敏、李盛明、刘坤、安胜蓝、晋浩天、张锐、章正、姜奕名、卢璐 记者李政葳)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白衣天使的力量——记奋战在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白衣天使的力量——记奋战在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白衣天使的力量——记奋战在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患者,医院,武汉,疫情,医疗队,病人,重症,婆婆,老人,医护人员,张雅楠,曹莹,信心,勇气,肺炎,一线,天使,护士,方舱,湖北,病魔,防护服,队员,工作,同济医院,人们,力量,医生,医术,天后

2014-03-13 #小故事

战“疫”她力量丨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白衣天使

战“疫”她力量丨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白衣天使

疫情,防控,居民,武汉,工作,于芬,北相镇,全院,孩子,家人,年幼,职工,负责人,门诊,岗位上,坚守在,公卫,孙玉萍,陈蕾,马洁,健康教育,工作处,村卫生室,第一时间,人员,任务,命令,使命,作贡献,儿子

2014-02-08 #长篇故事

抗击疫情致敬白衣天使作文 致敬武汉白衣天使抗击疫情作文

抗击疫情致敬白衣天使作文 致敬武汉白衣天使抗击疫情作文

疫情 武汉 白衣天使 肺炎 防控 一线 作文 大爱 决心 责任 医护人员 新型冠状病毒 习惯 医院 坚定信念 生死 病毒 第一线 英雄 钟南山 第一时间 众志成城 不计报酬 使命 初心 医生 医疗队 天使 时代 精准

2020-04-28 #故事会

抗击疫情致敬白衣天使作文 致敬武汉白衣天使抗击疫情作文

抗击疫情致敬白衣天使作文 致敬武汉白衣天使抗击疫情作文

疫情,武汉,白衣天使,肺炎,防控,一线,作文,大爱,决心,责任,医护人员,新型冠状病毒,习惯,医院,坚定信念,生死,病毒,第一线,英雄,钟南山,第一时间,众志成城,不计报酬,使命,初心,医生,医疗队,天使,时代,精准

2020-06-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抗击疫情致敬白衣天使作文 致敬武汉白衣天使抗击疫情作文

抗击疫情致敬白衣天使作文 致敬武汉白衣天使抗击疫情作文

疫情,武汉,白衣天使,肺炎,防控,一线,作文,大爱,决心,责任,医护人员,新型冠状病毒,习惯,医院,坚定信念,生死,病毒,第一线,英雄,钟南山,第一时间,众志成城,不计报酬,使命,初心,医生,医疗队,天使,时代,精准

2020-09-26 #经典故事

抗击疫情致敬白衣天使作文 致敬武汉白衣天使抗击疫情作文

抗击疫情致敬白衣天使作文 致敬武汉白衣天使抗击疫情作文

疫情,武汉,白衣天使,肺炎,防控,一线,作文,大爱,决心,责任,医护人员,新型冠状病毒,习惯,医院,坚定信念,生死,病毒,第一线,英雄,钟南山,第一时间,众志成城,不计报酬,使命,初心,医生,医疗队,天使,时代,精准

2007-03-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部门|冷水滩区移民事务中心走访慰问永州市赴武汉一线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家属

部门|冷水滩区移民事务中心走访慰问永州市赴武汉一线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家属

移民,疫情,务中心,冷水滩区,一线,中心,全区,永州,永州市,肺炎,工作,防控,专业合作社,国平,田蜜,恒鑫,湖南日报,湖南,客户端,党和政府,乡镇,公共场所,合作社,区委,区政府,取得实效,家属,志愿者,心坎,有限公司

2014-03-22 #经典故事

“疫情不退 我们不回”昌平这位白衣天使逆风而行!

“疫情不退 我们不回”昌平这位白衣天使逆风而行!

张辉,疫情,一线,女儿,武汉,医务人员,护士,事情,党员,力量,时候,百善镇,重症,防控,救死扶伤,北医三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吕各庄村,武汉同济医院,等着你,都她,力度,初中,事例,丈夫,不计报酬,个人,任务,勇士,国家

2011-07-27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