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1+1类文阅读——《小蝌蚪找妈妈》课例实践

时间:2013-05-31 06:47:47

相关推荐

语文的群文阅读多么重要,所有能够正确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老师们都深表认同!那么,面对低年级的孩子阅识字量有限,阅读能力较差的现状,该如何实施1+X的群文阅读教学呢?小key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细化语文要素,一课一得

语文的要素有很多,可以划分层次和步骤,有计划的小步子进行训练。小key老师进行了设想,在二年级开展“1+1”的类文学习。之所以叫“类文”,是因为所选的拓展篇章少,但却与教材中的文章在某一点上相似。

比如:《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在语文要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是理解不同的动词,并学会运用。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做动作来理解动词的含义,猜想隐藏在动词背后的不同心情,比较“迎”与“追”。那么,我们在找类文的时候,就要关注到这个训练点。

二、人文主题,培养兴趣,激发情感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是科学,而《小蝌蚪找妈妈》是关于动物成长变化的小故事,堪称经典,小key老师小时候就学习过这篇课文。基于对孩子们兴趣点的了解,小key老师筛选到一篇文章,曾在泸教版三年级上册出现过的《爱迪生孵鸡蛋》,作为课外阅读的类文。文中通过小爱迪生的发现,和充满童趣的尝试,像我们介绍了从鸡蛋到孵出小鸡的过程。所以,我想把这个议题命名为“见证成长”。小key老师提醒老师们注意:

1、个别生字需要我们帮忙注音,原文是三年级上册的文章。我们在二年级使用,可以挑选个别生字帮忙注音。

2、配以插图效果更好。在《小蝌蚪找妈妈》中,出现的几幅插图,对孩子把握故事情节,感知小蝌蚪成长的过程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类文里也配上插图对孩子更直观地感受从鸡蛋到孵出小鸡的过程。

3、教学中,还应搜集一些真实的视频。科学本身就求真求实,有些图片不能准确反应的细节,可以通过生动的写实视频展示出来,给孩子不一样的体验。

三、把握住训练重点,段对段,点对点。

对于类文的运用,要有大刀破斧的勇气,还要有精准对接的技术。比如,抓住动词训练的重点,在《爱迪生孵鸡蛋》一文中精讲这一部分的内容。“妈妈笑起来了,告诉爱迪生,母鸡是在孵蛋呢。母鸡用自己的身子把蛋盖上,蛋就暖和了,蛋里面就会长出小嘴,长出小脚,长出羽毛,变成小鸡,最后,“笃笃笃!”啄破了蛋壳,小鸡就从蛋壳里钻出来了。”引导孩子圈出动词,理解,运用,总结从蛋到鸡的变化过程。

不管是1+X的群文阅读也好,还是1+1的类文阅读也罢。我们都要把目光投向孩子的兴趣点,在最近发展区内,给孩子“踮踮脚”就能够得着的小目标。数学讲究类似情境的模拟来帮助孩子获得解决问题的再体验,我们也可以在语文中尝试这种类文强化训练,把成片的知识点,和泥成砖,建构起语文的知识体系。

小key老师想要在二年级上册开始尝试“类文阅读”,您感兴趣吗?关注我,与我一起破解教育密码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1+1类文阅读——《小蝌蚪找妈妈》课例实践”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小蝌蚪,妈妈,学生,生字,课文,乌龟,教师,小组,电脑,问题,青蛙,鲤鱼,同学,词语,汉字,能力,小蝌蚪找妈妈,培养学生,板书,自然段,语气,内容,新词,画面,课文内容,田格,小青蛙,不认识,为单位,提出问题

2010-10-23

托班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托班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幼儿,故事,活动,表演,小蝌蚪,动物,教师,过程,对话,托班,妈妈,设计,讲述故事,图片,特征,青蛙,小蝌蚪找妈妈,语言,难点,小动物,徐老师,中一,兴趣,和记,动作,学会,特点,环节,角色,难度

2020-09-21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

幼儿,小蝌蚪,妈妈,老师,活动,青蛙,压印,方法,过程,动态,手指,尾巴,形式,方向,水彩笔,孩子,故事,蝌蚪,示范,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画曲线,和发,细尾巴,课件,小班,仔细观察,儿歌,作品,小朋友

2020-09-20

托班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托班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幼儿,故事,活动,公文,范文,表演,托班,小蝌蚪,过程,动物,教师,对话,设计,讲述故事,妈妈,图片,特征,语言,小蝌蚪找妈妈,难点,小动物,徐老师,中一,大家好,兴趣,和记,动作,学会,网络,特点

20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