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论减法在当代陶瓷雕塑造型中的功用

时间:2013-06-09

它不是单纯的艺术形式的关照,而是要拓展对象更深更多的内在精神内涵的一种艺术手段

提示:本文共有 37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李红斌《惜》

少则得,多则惑

——论减法在当代陶瓷雕塑造型中的功用

文 / 李红斌

摘 要:所谓减法,就是不断筛选出精华,将物体形态提升凝练为一种高度概括,高度浓缩的抽象形态的一种表现方法;就是艺术家要彰显出独具个性作品的一种造型理念;就是在陶瓷雕塑造型创作中用较少的形体语言元素。它不是单纯的艺术形式的关照,而是要拓展对象更深更多的内在精神内涵的一种艺术手段。作为陶瓷艺术独特种类的当代陶瓷雕塑,把减法作为一种新的表现手法,对当代陶瓷雕塑中以立体主义的几何块面的灵活运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打破了中国传统陶瓷雕塑的创作理念和技术工艺,不断挖掘造型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来不断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

关键字:减法;陶瓷雕塑;应用;

李红斌《韵》

一、减法的概念

减,少也。少则得。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正如老子所说:“反者道之动;”老子肯定了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的两个面,并揭示了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哲学思想。减,舍弃也,只有舍弃有时才能成全另一种美。如中国园林所追求的“方寸之地中见千山万水”。

中国美学一直都是十分讲究减法的。中国画向来注重“留白”“留余”。《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这个虚白可以了理解为立体造型中的空间间架,所谓减化的虚,都是可见的实。明画家李日华也说:“绘画必以微茫惨淡为妙境,非性灵廓彻者非易证入,以虚淡中含意多耳。”再者,苏东坡也有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这纳万境与群动的即是虚,都是能转化和移动的最活泼的艺术生命的源泉,最终却是为了一个“得”字服务。清笪重光《画筌》:“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虚也是说的一种舍弃,舍弃也即是减法的理念。

西方美学亦是如此。

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的洞常从贝壳、卵石、骨头、山洞等大自然的形体和空间中得到形式和内涵的启示,把空洞作为一种介于凸形和外围虚空之间的另一种造型因素引入到雕塑中,其内容包含了宇宙、自然、社会的种种意蕴。洞其实也是一种减法的运用,它不仅没有使作品失去意蕴,反而相反的让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说:“Less is more。”[1]“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没有附加于作品至上任何多余的东西,有的只是简约和精致。这精简得到是的无限流通的空间。同样,这也是陶瓷雕塑在造型上的所不懈追求的。

李红斌《达摩系列之禅悟2》

二、减法的功用

减法作为一种新的表现手法,在当代陶瓷雕塑中以立体主义的几何块面的灵活运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减法在当代陶瓷雕塑造型中的功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度概括形体

形体作为作为陶瓷雕塑最主要的构成元素之一,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在一件陶瓷雕塑作品上,形体即空间构图是首先吸引住接受者的眼球的要素。减法就是将原形体解构,经艺术的加工组合,而后得到高度概括的新形体。

20世纪初世界顶尖的现代主义雕塑家布朗库西曾经说过:“东西外表的形象并不真实,真实的是东西内在的本质。”他的雕塑作品非常注重形体的统一性,尽力减少雕塑表面那些繁杂的细节,使作品更具有体量感,这种简练、夸张、注重神似的手法,使作品整体地表达着内在的精神性。

曹春生老师的《皇权霸业》塑造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例子。《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始皇盘膝而坐,拳头紧握,高昂着头颅,骄傲自信呼之欲出,淋漓尽致的刻画了始皇帝“灭六国,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坐拥天下霸业的恢弘气概。

作品一改传统瓷塑繁缛华丽的弊病,减去雕塑表面一切不该附加的细节,整体人物以大块面的高度整合,灵活运用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概括统一的形体展现了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可谓是意味深长,耐人推敲。再者,合理包容的雕塑形式,一变过去装饰痕迹的外露,将形体造型和材质媒介、思想感情相容一体,工艺美渗透于形体美,装饰美隐含于形体美,开启了陶瓷雕塑独立的雕塑精神之风气。[2]

2、彰显作品个性

个性是一个艺术家区别于其他艺术家相对稳定性的明显特征的总和。是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世界观和身心修养所形成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气质、审美理想和创作才能的结晶。它集中体现为现实美的独特感受认识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布朗库西的作品在1906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上得到了罗丹的赞赏。罗丹请他当助手,但协助罗丹工作不到一年,他就离开了罗丹的工作室,他说:“在大树底下生长不出任何植物来”。[3]他经过不懈努力实践,开创了自己独具个性的抽象、极简主义的雕塑风格。所以作为一个艺术家而言,个性是极其重要的,没有个性的作品是得不到时代认可的。

同样的,在当代陶瓷雕塑的创作中,也需要求作品张扬出个性。而减法在创作造型中的应用,无疑是提供了一条成功的捷径。

李红斌的《圣君钟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喜乐见闻的题材,钟馗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虽然相貌丑陋,却被人们视为质朴正义的象征,有“镇宅赐福圣君”的美誉。若按传统的思维,一个民间题材在创作过程中也许很难跳出新颖的旋律。但此作品吸取现代设计语言中简洁干练的纯几何块面,强调点线面的大关系。整体造型以一个立体扇面为基本形,即是魁梧的身躯之形,也是手中把扇之形,一语双关。中国历来有“制扇王国”的美誉,扇是中国文人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所以这样的减法设计独具匠心,别有一番韵味。在扇面上缘接近黄金分割处,一个简单的扭头,抿紧的下唇,像是在使尽浑身解数的在与恶势力斗争。就是这样一个简约而不简单的形体,却道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来。

相较于传统瓷塑的钟馗,绕过传统的具象传神表现手法,以减为主的个性造型语言,从而于其他艺术家区别开来。

为景德镇瓷塑做出过积极贡献的何波的《钟馗》,遵照中国传统雕塑重视传神写意的法则,是色釉点彩瓷塑的代表。两件作品同一题材,不同表现手法,也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作品样式和个人风格语言。

3、增强虚实节奏

陶瓷雕塑中的减法运用即空洞的经营,与中国园林的“借景”“隔景”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颐和园中有个亭子叫画中游,不是讲亭子是一幅画,而是说亭子外面的大空间是一幅画。若置身于亭中,便是入画。[4]所以韩美林的空洞亦是中国美学虚实节奏的一种表述。

鱼是中国传统的吉祥代名词之一。“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如鱼得水”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寄予这一代代人年年有余,鱼跃龙门的美好祝愿。

《鱼》是韩美林“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代表作,从自然宇宙中得到启发,通过几何体块和洞来演绎虚实节奏,是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有某种内在契合的独立形式,也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作品没有囿于固有的鱼的常态,而是垂直矗立。或许是受到中原青铜文化的熏陶,对称的形体,严谨的造型,沉稳的色釉,让人顿生严肃。鱼纹中部分的空洞经营,使简约的造型烘托出恢弘的气势,令人顿觉一种大气磅礴,挺拔向上之意。

4、迎合当代人审美心理

审美心理主要是指人类在美感的产生和体验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以及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和叔本华都认为审美基于直觉,所谓直觉是指直接的感受,不是间接的、抽象的和概念的思维。审美心理也受到审美主体的性格和情趣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陶瓷雕塑从出现至今,实用和审美都是不可分割,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的出现以服务于人人日常生活的方便使用为发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在艺术思潮的影响下,艺术审美作用逐渐强化,这是社会经济和审美等多种因素下的重要产物,是现代生活和审美的适用品。

当代社会由于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生活在五光十色的尘嚣中,品种繁多、花样百出、外表新颖的物质欲念,构成的巨大的吸引力,让人眼花缭乱。人们渴望在艺术中寻到简约和简单,渴望返璞归真,给自己的灵魂一片憩息的净土。另一方面生活的快节奏和宝贵的时间观念,愈来愈多的人在艺术的审美上也要求简洁明快,一目了然。“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响彻在每个人的耳边,目不暇接的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视觉疲劳的症状已经十分严重,人们亟待新的艺术形式来擦亮他们的眼睛。而减法在陶瓷雕塑造型中的应用,恰到好处的响应了人们的心理需要和审美需求。

李红斌《钟馗系列之十八》

结束语

发挥好减法在陶瓷雕塑造型中的功用,才能迅捷的捕捉到社会时代的脉搏节奏,把握住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应该敏锐的意识到当代世界陶瓷雕塑艺术发展的转机,应该更多的思考如何创作更加崭新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中国陶瓷》[J] 2008(8):67

[2]曹春生《景德镇瓷塑艺术审美》[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106

[3]张荣生《西方现代雕塑》[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105

[4]宗白华《中国美学史论集》[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42

李红斌作品:

李红斌《钟馗系列之二》

李红斌达摩系列

李红斌《少林系列》 材质:陶瓷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论减法在当代陶瓷雕塑造型中的功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古陶瓷鉴赏入门十大要诀!(珍藏版)

中国古陶瓷鉴赏入门十大要诀!(珍藏版)

瓷器,古瓷器,绘画,历史,服饰,雕塑,中国古,人物,古陶,分类,造型,书法,文字,装束,中国,陶瓷,图案,皇帝,用品,纹饰,艺术,研究,民俗民风,名人,器物,建筑,瓷雕,考古,人们,仕女

2018-10-15 #长篇故事

谈略谈德化陶瓷雕塑的艺术设计

谈略谈德化陶瓷雕塑的艺术设计

德化陶瓷,雕塑,创作,技艺,陶瓷雕塑,我国,材料,过程,在进行,制陶,德化,形象,类型,艺术设计,设计者,陶瓷,德化瓷,物形象,作品,人物,历史,基础,好坏,性格,手法,日常生活,特点,特征,现实生活,能力

2007-12-24 #故事会

80后陶艺雕塑家 精美的陶瓷工艺品从此有了故事 陶艺雕塑工艺

80后陶艺雕塑家 精美的陶瓷工艺品从此有了故事 陶艺雕塑工艺

陶瓷,中国,作品,陶瓷工艺,陶艺,代表性,艺术,陶瓷工艺品,人们,大自然,工艺,时代,经典,发展,影响,汉文化,陶瓷艺术,出生于,陶艺家,流行元素,世人,世界,人物,事情,事物,代表,人物形象,人眼,传统,澳大利亚

2010-03-03 #长篇故事

崇尚自然 追寻质朴

崇尚自然 追寻质朴

陶壁,创作,陶艺,陶艺家,日本,和发,陶瓷材料,现代陶艺,传统,绘画,审美,作品,前卫,形式,发展,影响,日本人,思潮,特质,特性,造型,陶瓷,雕刻,雕塑,田雄,二战,体现在,是现代,生和,公共建筑

2011-02-12 #长篇故事

中国瓷器文化发展 景德镇陶瓷 人物雕塑研究

中国瓷器文化发展 景德镇陶瓷 人物雕塑研究

雕塑,人物,动物,景德镇,瓷雕,题材,陶瓷雕塑,内容,人类,名器,墓葬,姿态,形象,样板戏,特点,色调,创作,文天祥,毛主席,金彩,劳动人民,雕塑瓷,上身,习俗,人民,人物形象,传统,国家,姿势,彩绘

2016-07-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泥味”与“火烧”:现代陶艺之壁

“泥味”与“火烧”:现代陶艺之壁

陶壁,日本,形式,创作,造型,材料,特性,黏土,绘画,陶瓷材料,陶艺家,方式,陶瓷,陶艺,日本人,现代陶艺,关系,功能,历史,心理,泥土,烧造,艺术,观念,语言,雕塑,设计,平松,田雄,建筑空间

2018-11-03 #小故事

“黄帝是亲切温暖的存在” 陶瓷艺术家李明创作轩辕黄帝像献礼家乡

“黄帝是亲切温暖的存在” 陶瓷艺术家李明创作轩辕黄帝像献礼家乡

李明,黄帝,轩辕黄帝,故里,祖先,造型,马云,先祖,出窑,塑像,奶奶,家乡,封侯,河南,红陶,创作,人物雕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刚毅,友善,古圣先贤,周国,孔子,幼承,拜祖,曹操,曹新林,李智,罗汉,达摩

2012-12-05 #小故事

一文读懂景德镇陶瓷是否手工制作

一文读懂景德镇陶瓷是否手工制作

纯手工,雕塑瓷,工艺,器皿,手工,注浆,陶艺,传统,景德镇,作品,圆形,方式,茶壶,机压,精修,雕塑,手工制作,注浆成型,紫砂壶,薄胎,线条,青花,产品,元青花,原型,方形,画工,道工序,郎窑红,人头

2012-10-29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