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坛经》当中的故事 六祖修禅始末 这就是“善知识”

时间:2013-06-16

坛经讲的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生,从求法到了悟再到普度众生,总共有十品。第一品行由,讲大师得法的过程。何为善知识就从这一品当中了解一二。就从字面上

提示:本文共有 12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坛经》讲的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生,从求法到了悟再到普度众生,总共有“十品”。第一品“行由”,讲大师得法的过程。何为“善知识”就从这一品当中了解一二。

就从字面上了解“善知识”,擅长运用知识的人。可能有朋友要问,谁还不会用知识呀。这个还真有很多朋友只是知道很多知识但不知道如何运用,于自己的生活没有益处。一方面“善”是对自己而言,自己能很好地掌握住这些知识,把这些知识真正消化掉才正确。另一方面的“善”是对别人而言,要能去教导别人,教导别人行正道,让人正直而有德行,也叫做善缘。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善缘”,不是说今天高兴做了一件好事,这就是“善缘”。这算不上善缘,因为没有走心,与人结善缘是一个走心的事情。这个过程自己和别人都能得到成长,得到帮助,是一个互利的事情。佛教说的广结善缘,就是给大家传法,把佛家中的思想教授给大家学习领悟,彼此之间都有增长。

惠能大师向五祖求法就是一种“善缘”,由于他们都明白了自己的心,所以彼此之间很有默契,少许言语之间就把“法”给传好了。当那天晚上五祖向六祖讲授《金刚经》中的奥义时,六祖当即明悟,遂做出五个总结,这五个总结就是这份善缘的总结,善知识的总结。六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其足,本无动摇,能生万物。六祖一生传法,与广大众生结善缘,无外乎是运用这五点总结,六祖境界很高,这五点善知识自己已经掌握好了,还可以很好的教导别人,这才是真正的明悟。

当五祖弘忍大师知道惠能已经明悟时,便对惠能说:“不能认识自己本来的心,即使学再多的法都没有益处;若是明白自己本来的心了,见到自己本来的心性了,就可以好好地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可以称之为万物的导师,觉行圆满的佛。”传法的过程亦是互相善知识的过程。从这里我们看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无论处在哪个环境之中都会获取新的知识,这个知识来的过程就是善知识的过程。与“善知识”相对应的是“恶知识”,就是说虽然通过一些方法得到了一些知识,但传授知识的过程是危险的,是居心叵测的。用中国古代的观念来讲,就是在传授知识时需要知道这个人的秉性如何,心性如何。正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鬼谷子,他教导徒弟时需要看徒弟的心性,如果心性这一关过不了,那就不会把自己的本领教给他。

五祖接着说道:“你已经是第六代祖师了,要好好保护自己,广泛普度众生,把这个心法传下去。你在听我一个偈子: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这又是一个善知识的传递,不过这次善知识是对广大众生说的,也是五祖自己的明悟。说是有情的众生种下了佛种,人是七情六欲的生物,是有各种各样感情的,正因为这样的感情,每个人才能够用用知识,才能够善知识,才能过觉悟,因此说佛就在众生的心中,被众生中了下来。这样的佛果伴随着人一天天长大,我们所明白的知识就是这个佛果,如何去“善”才是关键。因为知识是从心里面出来的,怎么去“善”还得从心里面寻找答案,这个答案在每个人的心理,只有自己知道。五祖说道,无情,因为有了知识才感悟到各种知识,会“善”就会控制这种感情,不是说没有情感,是要晓得情感哪来的,当明白情感从心中生出来时,就完善自己的心了,也就能真正“善”,真正明了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坛经》当中的故事 六祖修禅始末 这就是“善知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禅宗经典《六祖坛经》令你顿悟人生的十句智慧佛语

禅宗经典《六祖坛经》令你顿悟人生的十句智慧佛语

直心,修道人,佛法,内心,佛语,修禅,精进,修福,六祖坛经,本质,持戒,本性,正念,精华,自性,苦药,风动,何处惹尘埃,我们能,很多人,本来无一物,有人说,更重要,万法,何劳,佛道,生其心,在动,上座,中经

2015-08-17 #经典故事

坛经中的两则小故事 折射六祖惠能大智慧!今人得多学精修

坛经中的两则小故事 折射六祖惠能大智慧!今人得多学精修

惠能,惠明,行者,衣钵,坛经,大悟,密语,黄梅,心性,自性,袈裟,万法,汝若,生其心,本来面目,主张,人心,佛性,净土,思想,将军,成佛,护持,故事,石头,菩提,金刚经,译文,六祖惠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2008-03-25 #故事大全

禅 六祖慧能 六祖坛经 坛经 慧能 禅宗

禅 六祖慧能 六祖坛经 坛经 慧能 禅宗

禅宗,佛教,慧能,禅定,思想,瑜伽,境界,宗教,理论,六祖坛经,传统,六祖,改造,污染,六祖慧能,意义上,中国,一物,东西,儒家,分途,婆罗门教,坛经,意境,文化,文字,方法,法门,目的,禅学

2018-11-11 #故事阅读

《六祖坛经》与禅宗 一

《六祖坛经》与禅宗 一

六祖,长老,坛经,关系,弘法,讲法,师兄,东华,大众,弟子,法身,生命,禅寺,落发,安僧,武则天,六祖坛经,六祖惠能,方丈,吃茶去,法都,上达,云门,人生,佛教,佛法,禅宗,农民,口头禅,后人

2015-04-04 #小故事

六祖坛经 六祖也相应作了答疑 禅宗 六祖慧能

六祖坛经 六祖也相应作了答疑 禅宗 六祖慧能

禅宗,六祖慧能,六祖,坛经,六祖坛经,信仰,系统,文字,佛法,般若,不生不灭,净土,功德,外道,宗派,大师,尘劳,波罗蜜,见性,邪见,曹溪,居士,力量,信心,佛教,三宝,不立文字,三昧,开悟,志诚

2007-02-12 #经典故事

六祖坛经|以惠能为师

六祖坛经|以惠能为师

惠能,教授,个人,法门,本心,明心见性,经典,见性,六祖坛经,过程,顿教,六祖惠能,作用,弟子,教人,本性,影响,并非是,我还在,持续地,习禅定,修习禅,周法界,无著,世俗,万物,修善,世间,众生,偈语

2010-03-13 #短篇故事

六祖坛经|受持禅宗法门

六祖坛经|受持禅宗法门

法门,禅宗,先圣,顿教,个人,过程,实际,惠能,山顶,教授,本心,禅门,六祖惠能,受持,境界,坛经,益处,老师,身份,六祖坛经,直指人心,达摩祖,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光芒,发愿,半山腰,共通,圣人,喜马拉雅

2012-05-12 #故事阅读

六祖坛经|六祖惠能开示 佛祖到禅宗六祖一共传承了几代?

六祖坛经|六祖惠能开示 佛祖到禅宗六祖一共传承了几代?

尊者,禅宗,大师,中国,六祖惠能,佛祖,六祖,开示,坛经,说法,今贤,大士,达摩,中国禅宗,历史,惠能,祖师,尸弃佛,弘忍大师,拘留孙佛,惠能大师,拘那含牟尼佛,有不同,毗婆尸佛,菩提达摩,迦叶佛,达摩祖师,释迦文佛,代及,修尊者

2010-05-08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