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功在千秋的杨广与李世民 凭什么一个千夫所指 一个却人人敬仰?

时间:2013-06-22

只是他们两个人被人们记住的方式极端相反,一个是千夫所指的暴君,一个是人人敬仰的明君

提示:本文共有 20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走进历史,隋唐那一段分外精彩,风起云涌,人才辈出,随着时光匆匆,无数人的名字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唯独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两个人,大江东去浪淘尽,还在那段岁月里,格外显眼。只是他们两个人被人们记住的方式极端相反,一个是千夫所指的暴君,一个是人人敬仰的明君。

杨广和李世民是表亲,拥有同一个外祖父独孤信,或许因为身体里流淌着相近的血液,他们的命运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成为九五之尊之前,自古英雄出少年,二人在沙场上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杨广十三岁就成为了将军,灭掉了陈国,二十岁的时候,又以大隋朝元帅身份发兵南下,平定江南,帮助父亲一统天下;而李世民,单枪匹马救过隋炀帝,公元616年,平定山西内突厥人的入侵,之后公元617年,以右元帅身份,率兵攻打隋朝首都洛阳成功,为父亲李渊建唐朝立下赫赫军功。

由于这两个人都是嫡次子,而封建社会,都立嫡长子为太子,如果次子想要获得继承大统的资格,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想方设法把在自己前面的人除掉;二是把这个念头埋在心底里,等到时机成熟造反。

杨广和李世民不约而同选择了第一种,只是执行的方式不太一样,杨广是婉约派作风,首先在所有人,尤其是母亲独孤皇后面前树立起一个正直善良,勤俭节约的形象,背地里又讨好庶母宣华夫人,用金银财宝收买她在父皇面前多次诋毁太子杨勇,最终,杨广被改立为太子,理所应当的当上了皇帝。而李世民则是速战速决,玄武门之变,他射杀太子李建成和兄弟李元吉,弑兄篡位,成为皇太子,之后把持朝政,直到公元626年9月,李渊退位禅让李世民,李世民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天下。

登基之后,隋炀帝杨广首先在公元600年,先后对高句丽、吐谷浑和突厥发动了战争,之后的将近十四年里,除了高句丽三次攻打三次落败以外,吐谷浑被平定,突厥对隋军闻风丧胆。在此期间,为了发展经济和提升民便,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为了选拔人才,发展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制度。

这些举措,都功在千秋,却罪在当下。如何说来?原因很简单,从长远角度看,征战四方平定天下,为百姓安居乐业创造了稳定的环境,开凿运河和改革科举制为百姓谋得了福祉。但是,当时连年征战,白骨累累,多少人倒在了敌人之前,开凿运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致使国库空虚,百姓民不聊生。种种因素加起来,隋炀帝虽然一心想开拓疆土,完成王图霸业,奈何却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朝末年,起义军比比皆是,其中就有李渊一家,历史纷纷扰扰,等到李世民继位,他很聪明的知道,帝王之道,不仅仅是要为了百姓好,更重要的是,要对百姓实施他们看得见好。也可以说,很幸运,唐太宗在位,运河修好了,南北交通交流都便利了,没有许多需要大兴土木的工程,对抗突厥,行兵打仗又是他擅长的,加上突厥曾经被隋炀帝打的落花流水,心有余悸,所以也顺顺利利的就平定叛乱。前人冒着天下骂名做好了大事,他要做的是稳定民心,轻徭薄赋,重用贤臣,选拔人才,一系列举措之下,贞观之治应运而生。由此看来,与其说唐太宗是明君,不如说,他是把隋炀帝没有做完也来不及做完的事做完了而已。

对比下来,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隋炀帝其实是个好皇帝,他拿下了江山,虽然没有如他想象中那样打理好,而唐太宗只是打理好江山而已,为何历史对于隋炀帝的否定如此之多呢?究竟是杨广太昏庸,还是有人故意抹黑呢?

关于隋炀帝昏庸,有两件事一直广为流传,第一,奸淫母妃,第二,为了看琼花开凿运河。那么事实真正如此吗?

根据传闻,隋文帝驾崩之前,杨广就多次调戏宣华夫人,之后隋文帝驾崩,他将宣华夫人占为己有,从此开始了奢侈的生活。然而,历史上真实的杨广,首先人长得俊俏,其次非常有才华,早在张若虚之前,就为《春江花月夜》填词过,在文学史上,他一直获得高度评价,这样一位武能上马背,文能写诗篇的皇帝,会做出如此违背人伦的事吗?

隋炀帝为了赏花开运河,几乎每一部电视剧都拿此大做文章,可是,这是一件根本说不通的事,如果为了赏花,他大可以直接起驾扬州,比起开凿运河耗费时间和物力财力,都够他到扬州几个来回了。

历史上关于隋炀帝妃嫔的记载,有名分的不超过二十个,他的子嗣也很少,实在称不上好色。

根据现代权威历史作品《隋炀帝传》分析,关于隋炀帝调戏母妃宣华夫人,完全是唐人虚构,由此可以推理,历史上真正的隋炀帝并没有今天渲染的那么昏庸无道。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隋朝灭亡以后,唐人为了歌颂唐太宗,就必定会歪曲和刻意隐瞒一些事实,所以,在那一段历史中,无限夸大和宣传的是隋炀帝的事迹,以此掩盖了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血腥,掩盖唐太宗杀兄娶嫂的事实,加之后人,往往对宫闱艳事更感兴趣,所以古往今来,许多围绕隋炀帝的故事被流传,也固化了他在人们心中昏庸无道的形象,也没太多人感兴趣真实历史上这个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亡国君真正的样子。

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做相公。若使二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一文雄。的确,如果隋炀帝杨广不是一个皇帝,而是一个文人,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将会改写,可惜的是,没有如果。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功在千秋的杨广与李世民 凭什么一个千夫所指 一个却人人敬仰?”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历史故事——功在千秋却落得一世骂名的杨广

历史故事——功在千秋却落得一世骂名的杨广

杨广,隋炀帝,大业,隋文帝,洛阳,法律,高句丽,杨勇,江南,百姓,皇帝,突厥,藏书,太子,儿子,关系,典籍,卫士,吐谷浑,台湾,叛军,图书,年号,幸福感,改葬,民怨,晋王,疆土,科举制度,进士

2020-05-28 #故事大全

妄言隋唐(三十七)杨广凭什么在杨勇手中夺得隋朝皇位成为隋炀帝

妄言隋唐(三十七)杨广凭什么在杨勇手中夺得隋朝皇位成为隋炀帝

杨勇,太子,杨广,杨坚,宇文述,独孤皇后,夫妇,皇位,父母,对杨,原因,大臣,小说,过程,欢心,马屁,杨素,历史,事情,借口,声望,政治,理由,皇帝,门阀,分析,云氏,隋文帝杨坚,不满意,泼脏水

2016-12-10 #长篇故事

一位亡国公主 凭什么躲过善妒的独孤伽罗 让杨坚杨广两位皇帝垂涎

一位亡国公主 凭什么躲过善妒的独孤伽罗 让杨坚杨广两位皇帝垂涎

隋文帝,独孤伽罗,杨广,太子,宣华夫人,陈公,陈氏,隋炀帝,临幸,后宫,隋文帝杨坚,尉迟迥,尉迟氏,独孤皇后,宫女,亡国公主,时晋王,独孤,杨坚,杨勇,权臣杨,杨素,杨广想,罗非,隋炀,皇后,恩爱夫妻,形象,塑造出,佳话

2007-03-11 #小故事

西游记中李世民问唐僧 你凭什么成功?因为信仰

西游记中李世民问唐僧 你凭什么成功?因为信仰

唐僧,李世民,佛法,唐太宗,将自己,西游记,事情,交流,信仰的力量,好的,信仰,佛学,对方,往事,于是就,到底是什么,可以看见,就在这,是一件,那么多,百家号,人海中,杨玉环,李白,中发,方建,灵来,第一感觉,还记得,都会

2018-08-22 #经典故事

关于杨广和李世民的比较

关于杨广和李世民的比较

杨广,李二,人口,小李,李唐,科举,消减,西域,高昌,李世民,杨广杨,燕然,炀帝,隋史,京杭大运河,个人,世家,功绩,年间,天下,性格,易怒,贞观之治,神人,绝招,类人,缺陷,都护府,运河,门阀

2020-09-21 #故事大全

李世民同时霸占杨广妻女的传说

李世民同时霸占杨广妻女的传说

李世民,萧氏,杨广,萧皇后,突厥,女儿,昭容,李建成,炀帝,隋宫,亲哥哥,京师,大杨,公元,大唐,是非,旧唐书,老婆,漩涡,皇帝,皇后,长辈,面子,义成公主,没什么了不起,北史,唐纪,孙正,小妾,新君

2020-05-05 #故事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 凭什么被后人瞻仰 他在位期间究竟做过哪些事情呢

唐太宗李世民 凭什么被后人瞻仰 他在位期间究竟做过哪些事情呢

唐太宗,发展,李世民,关系,商业,思想,政策,突厥,隋文帝,人家,农民,史学家,后人,商贾,少数民族,时候,是非,皇位,经济,贞观之治,言官,道理,错误,生活,什么事情,民族关系,李渊唐,友善,唐高宗,唐玄宗

2007-01-04 #长篇故事

唐朝五姓七望的兴衰 与李世民的恩怨纠葛 五姓凭什么这么狂

唐朝五姓七望的兴衰 与李世民的恩怨纠葛 五姓凭什么这么狂

五姓,李世民,世家,天下,崔氏,说法,历史,陇西李氏,子弟,唐太宗李世民,赵郡,关陇集团,人才,姓氏,地方,寒门,彼此之间,时期,科举,发展,影响,唐高宗李治,范阳卢氏,赵郡李氏,不屑于,关系,大臣,婚姻,影响力,李氏

2009-02-15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