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峨眉山传说故事

时间:2013-07-03

峨眉山民间传说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6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峨眉山传说故事 简书

峨眉山传说故事高汝凯关注赞赏支持峨眉山传说故事关注2019.03.27 19:14:14字数 2,416阅读 2,182

峨眉山传说故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峨眉山的来历

峨眉山在四川境内,它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峨眉山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

从前,峨眉县城西门外,有一个西坡寺。有一年,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画家,这画家和寺里一个和尚交情很好。一天,风和日丽,绿柳低垂,画家邀请和尚同游乐山乌尤寺。和尚笑着推辞说:“这里离乐山有几十里路,来回要一天时间,很不方便。”画家见和尚不去,便独自去了。不到半天功夫他就回来了。还带回来几张乌尤寺的画送给和尚。和尚自幼喜爱字画,心里十分高兴。同时,也感到奇怪,为什么画家不到半天就游完乌尤寺回来了?这个谜和尚一直猜不透。又过了几天,画家来向和尚告别、并付给食宿费用。和尚坚持不收。画家见和尚不愿收钱,猛然想起和尚喜欢画,便拿出纸笔墨砚对和尚说:“你不收钱,那我就画几张画送给你,”和尚听了,满心欢喜。不一会,画家就画好了四幅画。每一幅上都画的是一个美丽的姑娘。第一幅画的是一个身穿绿衣绿裙,头上披一条白色纱中的姑娘;第二幅画的是一个身穿红衣红裙,头上披一条绿色纱中的姑娘;第三幅画的是一个身穿蓝衣蓝裙,头上披一条黄色纱中的姑娘;第四幅画的是一个身穿黄衣黄裙,头上披一条红色纱中的姑娘。

因为古时候称美丽的姑娘叫娥眉,所以画家把四幅画题名为《娥眉四女图》。画家把画交给和尚,说:“你把画放在箱子里,等过了七七四十九天以后再拿出来挂。”画家走后,和尚想,这样好的画放在箱子里太可惜了,何不挂出来让大家观赏观赏呢?于是就把这四幅画挂在了客堂里。一天,和尚从外面回来。忽然看见有四个姑娘正坐在客堂里说说笑笑哩。和尚看着这几个姑娘很面熟、又觉得很奇怪,刚才出去时并没有见到过这几个姑娘呀!就问:“你们几个姑娘是来游庙还是拜佛呀?”四个姑娘并不答话,只是嘻嘻地笑着往外跑。这时,和尚忽然发现壁上四幅画上的美丽姑娘都不见了。原来跑出去的四个姑娘就是画上的呀!于是,和尚就在后面追。三个姐姐跑得快点,跑到前面去了,四妹跑得慢,拉在后面。姐姐们回头一看,见四妹还在后面,就停下来等她。这时,和尚已经追上妹,抓住了她的裙角,要拖她回去。四妹见不得脱身,就喊:“大姐、二姐、三姐,快来救我!”三个姐姐见四妹被和尚拖住不放,就生气地骂:“这和尚真不害羞!”四妹因为隔得远,只听到“不害羞”三个字,以为姐姐们在骂她,羞得满脸绯红,无地自容,便立刻变成一座山峰。和尚忽然不见了姑娘,面前却出现了一座大山,心想,你变成山我也在旁边守着你,反正不能放走你。三个姐姐见四妹变成了一座山,也变成三座山等着她。后来,和尚死在山旁边,变成了一个瓷罗汉,仍然守着山。人们在那里修了一个庙子,就叫“瓷佛寺”。四姐妹变成的四座山峰,一座比一座美。后来人们就把娥眉的“娥”字改写成山傍的“峨”字。大姐就叫大峨山,二姐就叫二峨山,三姐就叫三峨山,四妹就叫四峨山。至今,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还并肩站在一起,只有四峨山隔了一段距离。

二白蛇修炼白龙洞

在峨眉山清音阁上行至万年寺的游山道上,有一座名叫“白龙洞”的寺庙,相传这里就是蛇仙白娘子修炼的洞府。很久以前,有一条白蛇,在峨眉山白龙洞修炼已久,已有几分法力,游至天庭,偷吃了王母娘娘蟠桃园的蟠桃,道行大增,又回峨眉山继续修炼,终成蛇仙。青蛇则在黑龙滩修行。青蛇本是雄性,欲与白蛇相配,白蛇好胜,提出比试,取胜方可。青蛇也对天发誓,如果败了,愿变女身,侍候终生。两人随即在清音阁前的宝现溪展开恶斗。只见溪水猛涨,翻波逐浪,昏天蔽日。毕竟白蛇偷吃王过王母娘娘的蟠桃,道行功力大过青蛇,青蛇功亏一筹,败落下来。顿时,从雷洞喷发出一道闪电,霹雳一声巨响,青蛇变为青衣秀女,称青儿。白蛇变为一位身着白衣白裙的天仙美女,称白素贞白娘子。人们把白蛇和青蛇相斗的地方称为“斗龙坝”.而白黑二水相传就是白蛇和青蛇的化身。

后来蛇仙白娘子,十分眷恋人间美景,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便与青儿结伴同游。在杭州西湖,遇到来峨眉山采过药的许仙,动了芳心,缔结良缘,成为佳话。

三神水通楚

峨眉山神水阁前,有一水池,一股清泉从石缝中流出。这股清泉,传说是轩辕黄帝问道峨眉山时,特地从东海龙宫引来的瑶池玉液,称“玉液泉”.泉水终年不涸,清澈明净,味甘可口,沁人心脾。长期饮用此水,可强身健体。

四财神修行九老洞

财神赵公明,姓赵名朗,字公明,终南山人氏。相传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九日,被后羿射下后,坠落于峨眉山,变成为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独赵公明变为人,隐九老洞中修炼得道。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云:商朝末期,纣王暴虐无道,周武王兴兵伐纣。武王的姜子牙和纣王的闻太师,各事其主。搬动了天兵天将,许多神仙也参与了。出现了一幕幕惊险激烈人仙混战的场面。在斗阵斗法中,闻太师被姜子牙攻破,损兵折将。正无计可施时,忽然想起峨眉山的道友赵公明,便亲自来迎请赵公明出山相助。赵公明随同前往,也未挽回局面,反受其害。后姜子牙封神,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赵公明在峨眉山的修行洞府 九老洞,位于峨眉山中山区的仙峰岩,洞内有一石床,传为赵公明修炼时睡过。人们便在此建了一座神台,奉赵公明像,称财神殿。许多到峨眉山的人,都要到财神前祭拜、祈祷或许愿,想多点财气、财运和好运。

五诗仙听琴

唐开元年间“诗仙”李白游历到峨眉山,在白水寺(今万年寺)住了半年时间,与寺僧广浚和尚结为知己。广俊不但佛学造诣很高,而且琴艺也十分高超。常在寺内的白水池边为李白弹琴,琴声清越优美,李白为琴声所感写下了《听蜀僧广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相传,当时广浚优美的琴声令天上的仙女们陶醉不已,她们变成青蛙躲藏在白水池中偷听,久之,竞能模仿琴声“呱呱”叫了起来,成了峨眉山独有的仙姬琴蛙(俗称弹琴蛙)。逢着夏季,游人在池边击掌,池中的弹琴蛙便会发出琴声般的叫声。

1人点赞

日记本"小礼物走一走,来简书关注我"赞赏支持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总资产30 约2.17元共写了24.3W字获得825个赞共46个粉丝关注关注总资产30 约2.17元阅读 56阅读 0阅读 0推荐阅读阅读 10,930阅读 11,063阅读 42,701阅读 4,719阅读 42,220评论0赞11赞2赞赞赏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峨眉山传说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峨眉山的传说故事

峨眉山的传说故事

峨眉山,峨眉,公元,左慈,赵公明,天真皇人,传说,洞天,年间,道教,轩辕黄帝,黄帝,姜子牙,灵陵,天下,仙人,伏虎寺,十字,抱朴子,清泉,真人,神水,论道,遗迹,史籍记载,传说故事,有不少,纯阳殿,于玉堂,于洪武

2009-08-27 #故事会

峨眉山的传说故事

峨眉山的传说故事

峨眉山,峨眉,公元,左慈,赵公明,天真皇人,传说,洞天,年间,道教,轩辕黄帝,黄帝,姜子牙,灵陵,天下,仙人,伏虎寺,十字,抱朴子,清泉,真人,神水,论道,遗迹,史籍记载,传说故事,有不少,纯阳殿,于玉堂,于洪武

2015-12-07 #长篇故事

问道峨眉 关于峨眉山的传说故事

问道峨眉 关于峨眉山的传说故事

峨眉山,轩辕,赵公明,白蛇,青蛇,天真皇人,白龙洞,天下,白娘子,轩辕黄帝,局面,清音阁,问题,姜子牙,文武官,万年寺,化龙,得天,仙人,人们,公明,大治,太虚,用心,政事,时间,方法,文章,残局,民间传说

2012-03-02 #经典故事

问道峨眉 关于峨眉山的传说故事

问道峨眉 关于峨眉山的传说故事

峨眉山,轩辕,赵公明,白蛇,青蛇,天真皇人,白龙洞,天下,白娘子,轩辕黄帝,局面,清音阁,问题,姜子牙,文武官,万年寺,化龙,得天,仙人,人们,公明,大治,太虚,用心,政事,时间,方法,文章,残局,民间传说

2019-06-14 #短篇故事

峨眉山传说故事

峨眉山传说故事

和尚,峨眉山,姑娘,画家,白蛇,青蛇,赵公明,姐姐,峨山,琴声,人们,乌尤寺,李白,三峨山,座山,白龙洞,传说故事,娥眉,白娘子,姜子牙,广浚,九老洞,万年寺,乐山,不害羞,偷吃,公明,大姐,客堂,总资产

2010-08-23 #长篇故事

峨眉山传说故事

峨眉山传说故事

和尚,峨眉山,姑娘,画家,白蛇,青蛇,赵公明,姐姐,峨山,琴声,人们,乌尤寺,李白,三峨山,座山,白龙洞,传说故事,娥眉,白娘子,姜子牙,广浚,九老洞,万年寺,乐山,不害羞,偷吃,公明,大姐,客堂,总资产

2011-12-06 #长篇故事

故事之峨眉山传说

故事之峨眉山传说

峨眉山,经验,青山,还可以,作者,巨石,布帕,普贤菩萨,佛教,先民,决心,寺庙,技巧,石匠,神仙,色彩,资料,领域,人文历史,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有疑问,宝掌和尚,成普贤,才可,明帝永,蒲公,一区,传奇,主体

2009-10-12 #故事大全

峨眉山介绍和传说故事

峨眉山介绍和传说故事

峨眉山,公元,佛教,普贤,南京,南山,四川,峨眉,景点,美誉,门票,于金,普光殿,普贤寺,蒲公,采药人,3世纪,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中国,僧人,四川省,后山,圣地,西南部,常州,文章,景区,瀑布,菩萨

2015-07-17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