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儿童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偷钱的孩子:我想偷的其实是爱呀!

时间:2013-07-15

心理学家以及他们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08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问题:孩子在家偷钱,什么道理都说尽了,请问要怎么处理?孩子"偷东西"是一个特别常见的问题。实际上,心智发展还未齐全的孩子,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偷盗行为代表什么。面对偷窃,家长们的引导尤为关键,千万不要用自己的道德观念来衡量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行为的背后成因才最重要。现在,请武老师来聊聊关于孩子偷东西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动机。 大咖解答:01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几个故事,与你分享:第一个故事是,在我小时候,一个亲戚家的弟弟对我说,他的钱总是不够花,必须对他妈妈撒各种谎。这个弟弟是出了名的说话不靠谱,听他说的话,必须要打个折扣才行。这种情况,很容易被视为品行问题。但我想知道具体原因,于是问他,这是为什么?他说,他妈妈从不相信他,也不相信哥哥姐姐,如果孩子们要钱花,妈妈一定是要打折扣的。比如你要十块钱,她一定只给七块。久而久之,他们都知道了妈妈这一特点,所以想到了各种方式对付她的这种做法。哥哥姐姐怕妈妈,只好想办法省钱存钱,而他是最受妈妈宠爱的孩子,所以想到了撒谎,例如需要十块钱,就对妈妈说,要十五块,这样妈妈打个折扣后的钱,他还够用。他的故事,当时就让我觉得崩溃。例如,他找妈妈要学费或买课本的钱,他妈妈都会打折扣,可孩子根本没有挣钱的能力,如果从父母那儿要不来足够的钱,那怎么办?相比之下,我是个诚实得过分的孩子,那也很简单,我找我妈要十块钱,尽管家里非常穷,她也一般都会多给,那我何必撒谎?还要补充的一点是,现在几十年过去,我们都长大了,我是通过接受教育获得了很高的成长加成,所以与他们的成就没有可比性了。但是,只说他们兄弟中,这个会撒谎的弟弟是发展得最好的,组建的家庭也是最幸福的。小时候一直被人嘲笑和鄙视的撒谎,其实正是他在有点畸形的家庭中自我功能高的表现。而他的哥哥和姐姐都是老实孩子,在家里老实,到了社会上也老实,组建家庭后也一样,但成长得并不怎么样。这真是一个复杂的故事。 02第二个故事是,我和我的一些咨询师朋友,都遇到过有偷盗癖的孩子。这些孩子有小偷小摸的瘾,但这些瘾头,给他们带来了巨大伤害。例如,他们不仅会偷父母的钱,而且还有意让父母发现。这就算了,他们还会偷同学的东西,严重的时候,把同学们的铅笔盒之类的偷个遍,然后一查,就查到了他们。并且,他们的偷盗习惯,已经被大家知道了,因此一旦同学中有丢失东西,很容易会想到他们。这就是一种用偷盗换取被惩罚的行为,他们的偷盗,已经不是为了现实利益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几乎无一例外,这些有偷盗癖的孩子,都有一个超高道德、超高自律的父母。超高道德、超高自律,用精神分析的术语讲,就是有严苛超我的人,这导致,他们的本我,也即原始生命力已经彻底被压制住了。孩子爱他们,就想活出他们的对立面来,于是用偷盗癖这种症状,来展现一种过度的本我。这样的父母,我和他们沟通时,会觉得他们说的都是书本上的语言,都像是打着官腔一样,永远都在说着正义凛然的、绝对正确的话,非常僵硬,缺乏温度。这种情况怎么办?如果孩子还小,那么问题就已经不再是孩子的事情了,而是孩子的问题反映了父母的问题。具体到这里,就是偷盗癖的孩子,反映了父母严苛的超我。那么,这时就是父母需要找咨询师,来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如果孩子的偷盗癖起到这种作用,那真可以说,孩子在用这种方式在爱父母。 03第三个故事是,我的来访者。她也是用很奇怪的方式偷父母的钱,最终让父母知道,惹得父母大怒,用各种方式教育她。而这个时候,她会有一些快感。和这位来访者深度沟通发现,那个时候,她对父母很失望很生气,可一般的表达方式都不能让父母接受到,于是她就通过偷钱的方式来激怒父母。不过很可惜,父母虽然是被激怒了,但也只是被激怒了,对她做了各种教育,可还是没有和她沟通好,她到底为啥偷钱,她对父母的愤怒是什么。关于偷钱,我想肯定还有其他的故事类型,以上三种,只是三种可能的情形。 04最后,我来分析一下你的问题表述方式:"孩子在家偷钱,什么道理都说尽了,请问武老师要怎么处理?"这个句子实在是太简单了,它的基本逻辑是:孩子偷钱了,这是个错误行为,所以要给孩子讲道理改造他,可不行,那么,请问武老师有更厉害的改造招数吗?在这样的表达中,你失去了一种好奇。你应该要了解,你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做,他想通过这种行为对你表达什么。我之所以前面讲了三种故事,就是想表达这个意思:看似简单的偷钱行为,实际上可能复杂无比,而真相到底怎么样,作为父母,你们必须去好好了解。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孩子的问题行为,常是在向父母表达什么,是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的某些感受,当父母看到后,不仅孩子的问题行为可能改变,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也会加深。 05最后还要补充的是,不管是我的那个弟弟,还是我的第三个故事中的来访者,甚至是那些有偷盗癖的来访者,他们都顺利地长大成人,除了极少数的偷盗癖患者,其他人成年后都没有什么品行问题,更不用说反社会行为,也没有被抓到监狱里。所以,也许你可以不用那么着急,而先做好准备,要好好地花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孩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到底要传递什么信息。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儿童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偷钱的孩子:我想偷的其实是爱呀!”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武志红:所有爱都是指向亲密 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指向分离的

武志红:所有爱都是指向亲密 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指向分离的

孩子,父母,表哥,家长,让孩子,原因,工作,时候,要学会,事情,情况,独立生活,婴儿期,母亲,独立性,武志红,孩子是,对孩子,就像我,给孩子,这么大,上进心,划清界限,学会,想法,指向,时期,状态,老师,能力

2020-01-17 #长篇故事

教育故事969.曾奇峰武志红微博访谈《疫情危机之下 我们如何安心》心理学知识

教育故事969.曾奇峰武志红微博访谈《疫情危机之下 我们如何安心》心理学知识

能力,灾难,性兴奋,疫情,病毒,行为,好的,身体,力比多,历史,创伤,患者,找死,智力,自然的力量,性教育,有些人,有多少,力比,中出,人类,个体,亲密关系,人格,人们,免疫能力,作用,体能,保安,侥幸心理

2020-09-25 #故事阅读

教育故事969.曾奇峰武志红微博访谈《疫情危机之下 我们如何安心》心理学知识

教育故事969.曾奇峰武志红微博访谈《疫情危机之下 我们如何安心》心理学知识

疫情,能力,行为,情绪,性兴奋,情绪反应,灾难,病毒,好的,因素,智力,身体,力比多,作用,创伤,历史,现实,患者,找死,确定性,不确定,很稳定,性教育,有些人,有多少,给了我,力比,中出,看电影,这都

2020-05-27 #故事大全

教育故事969.曾奇峰武志红微博访谈《疫情危机之下 我们如何安心》心理学知识

教育故事969.曾奇峰武志红微博访谈《疫情危机之下 我们如何安心》心理学知识

疫情,能力,行为,情绪,性兴奋,情绪反应,灾难,病毒,好的,因素,智力,身体,力比多,作用,创伤,历史,现实,患者,找死,确定性,不确定,很稳定,性教育,有些人,有多少,给了我,力比,中出,看电影,这都

2020-06-09 #小故事

教育故事969.曾奇峰武志红微博访谈《疫情危机之下 我们如何安心》心理学知识

教育故事969.曾奇峰武志红微博访谈《疫情危机之下 我们如何安心》心理学知识

疫情,能力,行为,情绪,性兴奋,情绪反应,灾难,病毒,好的,因素,智力,身体,力比多,作用,创伤,历史,现实,患者,找死,确定性,不确定,很稳定,性教育,有些人,有多少,给了我,力比,中出,看电影,这都

2020-09-25 #短篇故事

关于孩子撒谎 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事……

关于孩子撒谎 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事……

孩子,父母,真相,父母们,家长,偷钱,儿童心理,妈妈,大讲堂,好处,思维,情绪,问题,道德,发展,大人们,真的是,这件事,再思,来提,霍夫曼,心理学家,发现了,爱的,都会,买些,专业,作者,例子,儿童

2013-01-15 #长篇故事

儿童心理学家:学龄前的孩子 每天看电视不宜超过40分钟

儿童心理学家:学龄前的孩子 每天看电视不宜超过40分钟

孩子,看电视,菲菲,灵灵,电视,画面,老师,学龄前,妈妈,内容,大脑,时候,思维,想象力,时间,注意力,爸妈,儿童心理学家,会影响,才明,告诉妈妈,事情,事物,信息,兴趣,印象,和声,大区,学校,小孩子

2008-04-01 #故事阅读

儿童心理健康故事

儿童心理健康故事

迪卡,艾菲,奶奶,小青蛙,小峰,妈妈,故事,怪物,教育学家,儿童心理,学生,新棉,时间,稀泥,大公鸡,孩子,尾巴,扁嘴,棉鞋,日子,池塘,大胡子,邦德,嘴巴,声音,大叔,奶酪,学校,家伙,心情

2020-06-10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