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绘本半边天|九儿的艺术人生:创作即疗愈 停驻流年的酸甜苦辣

时间:2013-07-18

我看过很多关于九儿的文章,印象中她是一个很婉约文艺的女子,清醒地保持着对自我的追求

提示:本文共有 73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爱丽丝《绘本半边天》栏目第三期,我们邀请到了Lisa老师的好朋友原创图画书创作者九儿。

我看过很多关于九儿的文章,印象中她是一个很婉约文艺的女子,清醒地保持着对自我的追求。最令我佩服的是,她忽然某一天决定放弃雕塑,转身拥抱了绘本,并将这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在她的身上我能感觉到一种艺术家的气质和使命感,她总希望能为孩子带来些什么,为他们留住一些过去的时光,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记号。

创作图画书以来,从她第一本绘本《妹妹的大南瓜》到《回不去的故乡》、再到《妖怪山》、《鄂温克的驼鹿》和《旅程》,她出版了很多部叫好又叫座的绘本,这些作品的绘画风格都不同。

在创作绘本时九儿从不去思考这个风格是否迎合了大众当时的喜好,是不是流行,是不是更容易扩充销量,在图画书的创作中,她一直坚持用画笔去表达自己。

但她也不全然是个孤独的艺术家,生活中有猫狗的陪伴,还有优秀儿子的理解与支持,让她的生活也多了很多烟火气息。

今天的采访,九儿从家乡的小山村开始,在回忆与现实交融的叙述中,通过对作品和创作的理解,诠释了一个图画书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九儿

从事雕塑设计多年,2012年起潜心创作绘本,主要作品有《妹妹的大南瓜》《回不去的故乡》《想要正好的遇见》《十二只小狗》《鄂温克的驼鹿》《妖怪山》《不要和青蛙跳绳》《玉兰奶奶的草帽》《住在树上的猫》。部分作品输出到多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

获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曾担任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金风车国际青年插画家大赛评委。《不要和青蛙跳绳》中的插画被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中国区提名为年度荣誉作品,九儿也成为第一位入选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书单的中国女画家。

01

每个人都需要共鸣

绘本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算长,很多作者在从事图画书的创作之前都有其他的工作,也因此每次的采访都会提到转行的契机,有的作者是单纯被图画书的形式吸引,也有的作者是无意间撞开了绘本创作的大门,九儿就属于后者。

Lisa老师:你在2012年之前一直都在从事雕塑艺术,是什么契机让你开始了绘本的创作?

九儿:这个契机跟我过去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我是吉林人,从小生活在一个特别偏僻的小山村。村里从三年级开始就没有小学了,那个时候为了上学我要每天往返8公里,上了初中,每天要往返30公里。

但是也很奇怪的,可能正是因为当时的闭塞,才会让我长大之后对小时候的生活记忆犹新。童年的生活很单纯,就是在田园地头里的春种秋收。

等到长大之后,我们家所有的孩子都来到了城市,因为想让爸爸妈妈也享享福,就把他们接到了城市里跟我们同住。但是没想到,我父母尤其是我妈妈,她特别怀念农村的生活,来到陌生的城市后,她每天都不快乐。我那个时候还在设计雕塑,说句实话对于水彩这类的画法也只了解最基础的概念,我为了哄我妈妈开心,就买了水彩,因为她属兔,我就画了很多兔子,画了很多童年记忆中的田园风光,和那些春耕秋收的景象。当时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图画书,就是很单纯的希望妈妈看到这些画能开心。

▲当时创作的图画

2012年我在北京的书市,偶然看到图画书,才知道原来还有这种艺术形式。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拿着画好的画去了蒲蒲兰,那个时候原创图画书还不多,他们的编辑看了觉得你画的这么温暖和细致,为什么不尝试创作图画书呢?我听了他们的建议,就好好写了故事,完成了《妹妹的大南瓜》这本书。

Lisa老师:雕塑和图画书是差别很大的两种艺术形态,你在从事图画书创作之后,你觉得它们二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

九儿:我觉得其实雕塑更孤独,它是一种更孤独的艺术。因为很多人来找你设计雕塑的时候,其实是为了满足少部分人,或者说完全是在体现自己的一种思想。做为创作者你不用去想读者的心态也不用去思考他们会有怎样的解读,你完全就是在展现你自己。这种艺术形式可能只有少部分人去理解,或者没有人去理解。

▲九儿创作的雕塑

但图画书不一样,它与所有接触它的人都是有交流的,你能很实在地体会到有这么多读者在看你的书,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人跟你有相似的经历或者想法,这就产生了一种共鸣。这种共鸣其实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非常重要,每个人也都需要共鸣。就像一个演员,他在台上演戏,台下观众的掌声就是一种共鸣,这是观众给与的回馈,是一种理解和懂得,也是一种欣赏。

在做图画书的过程中我越发觉得这件事比雕塑可能更有意义,因为你做的一本好书可以流传很多年,有些文化和情感可能在某一个时代中已经丢失了,但是基于图画书的形式,它还能传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传给更多的人。

Lisa老师:九儿说的很棒,就好像《鄂温克的驼鹿》,其实这也是一本可以流传很多年的好书。我记得这本书输出了六个国家,有八种语言版本,《鄂温克的驼鹿》受到这么多外国出版社的喜爱,你觉得这本书最打动他们的是什么?

九儿:其实在画这本书的时候,我自己非常纠结,创作这样一本图画书会不会有点吃力不讨好?因为它的画风是很写实的,作家要求百分百真实还原鄂温克这个少数民族,所以你不能画错,不能为了画面好看而牺牲真实度。比如里面老猎人的服装,如果你去百度上搜,他们的服装很鲜艳,袍子很长,但其实森林里的人是穿不了这样的衣服的,因为穿一会就会滑下来。我们前期在画之前就花了很长时间去采风,去博物馆和老猎人的家里实地感受和考察。

▲老猎人的服装

这种调查研究很费时间,我自己画画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采风和研究的时间其实超过了两年。并且创作的过程也很累,画完之后我两只的眼睛度数都增加了100度,从500度变成了600度(笑)。

在创作的时候我就经常在想,这本书是不是真的会有孩子喜欢。因为现在各种有趣有创意的绘本太多了,但是这种现实题材的图画书好像真的不多,尤其是还是少数民族的题材。

但还是抱着希望让孩子能了解另一种生活形态和情感的目的,现实又真实地把它呈现了出来。

▲《鄂温克的驼鹿》内页

在参加意大利书展的时候,有个外国人很喜欢很关注这本书,我就问他:你为什么会看上这样一本书,这么厚又这么贵?跟现在的图画书比起来,它沉重又不好玩。

然后他说我们这种好玩有趣的图画书已经很多了,反而这种能让孩子感觉到很现实的书并不多,但孩子其实是需要各种各样的书的,不能只有一种选择。

02

与这些男神、女神的合作让我觉得自由又幸运

九儿在自己创作绘本之外,也经常与一些作家合作,比如《妖怪山》、《不要和青蛙跳绳》的作者彭懿,《鄂温克的驼鹿》、《十二只小狗》的黑鹤,他们的故事类型截然相反,却从不同的方面让九儿找回了自己的童年。

Lisa老师:作为图画书的创作者,你还与其他作者有过合作,比如《鄂温克的驼鹿》的作者黑鹤,还有《妖怪山》的彭懿,都是这个圈子男神级的人物啊,能聊聊这二位男神吗?

九儿:我真的特别感谢彭老师,而且在合作过后,我发现我是越来越感谢他。彭懿老师是幻想儿童文学作家,我觉得每个人的童年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幻想,一部分是现实。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这种神话类的东西,但那时候其实书很少,都是听老一辈人在讲,各种童话、神话和典故。这种幻想的故事我特别喜欢。

我觉得彭老师他的作品其实成全了我童年中幻想的那一部分,而且彭老师在绘本这块非常专业和敬业,态度很认真。在《不要和青蛙跳绳》出版之前,他请来了二十多个跟他私交很好的编辑来看这本书,给这本书提意见。有件特别有趣的事,那本书里一共有两个企鹅,但是就在一张图中,我居然画了三个企鹅,我自己都没发现,被彭老师请来的编辑发现了,我才赶紧改掉。

而且彭老师的故事也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比如《不要和青蛙跳绳》这本书里,我会觉得这个妈妈其实就是我,每个妈妈可能都对孩子大呼小叫过,而有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孩子错了,就是自己心情差,我是真的有过这种经历。

所以在画这个妈妈的时候我觉得我就是里面的妈妈,小孩就是我儿子小时候的形象。我在画这本书的时候感触挺深的,我记得在这本书的后记当中,彭老师说他特别想跟自己的儿子说对不起。我也想跟我的儿子说这句话,我跟很多妈妈都一样因为心情不好吼过自己的孩子,那个时候其实孩子是很无辜的。但好在孩子是有自己的平衡方式的,他在成长,妈妈反思后也在成长,当梳理完两个人的矛盾,其实亲子关系也成长了。

Lisa老师:对孩子发火这件事我也特别有感触,这也许就是你之前提到的共鸣感。彭懿老师是幻想题材的故事,黑鹤的故事类型好像更写实一些。

九儿:是的,黑鹤对于作品的还原度要求很高,在跟黑鹤合作的时候,他就对我说他的作品不能画错,比如狗的结构还有前面提过的鄂温克人的穿着居住环境等等,其实心理压力还是挺大的。但是黑鹤也给了图画创作者极大的自由,他只是要求你不能画错,但是你采取什么风格,描绘了怎样的故事,怎么做故事结构,画怎样的分镜,他完全不会去干预你。

我前面说彭老师成全了我童年中幻想的那一部分,黑鹤其实是唤醒了我童年中现实的一部分。

黑鹤是蒙古族人,在没接触到他之前,我甚至都忘了我奶奶也是蒙族人,甚至都忘了我每年都会穿过科尔沁草原尾部去上学,直到黑鹤的出现,我才发现原来我离草原那么近,甚至还能回忆起那时候草原的一些生活情景。所以看他故事的时候,就等于把自己的现实童年又活了一遍。

黑鹤住在呼伦贝尔草原,那里的生活环境对于我们来说有点恶劣,零下五六十度,黑鹤在这种环境下真的是自力更生地生活,劈材打水,做饭养狗,所以他真的是在自然生活中的作家,是用生命在创作。因为他真的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写的文字会让你很有画面感。比如他写冬天的羊在雪地里走,周边泛着烟雾之类的,这种描写的场景好像就在我眼前浮现着,所以他的作品并不难画,你能很直接的感受到这种画面感。

Lisa老师:除了这两位男神级别的人物,你还跟一位女神级的人物也一直保持着合作关系,就是蒲公英童书馆的创始人颜小鹂老师,在你眼中她是怎样的出版人?

九儿:我觉得颜老师是一个很有情怀的出版人,她有一点让我特别感动。在面对作品时,她第一想到的是这部作品有没有感动她,而不是去想这本书要给谁看,怎么去划分年龄段。颜老师觉得如果自己也被这部作品感动,那么它也会打动很多跟她有相似情感或者想法的人,所以没有必要去考虑太多的外在条件。当时的《想要正好的遇见》虽然有很多出版社也很喜欢,但没人敢出,因为不知道适合什么样的年龄段。最终还是颜老师出了这本书,现在也做的很好,也输出了三种语言。

▲《想要正好的遇见》

我非常喜欢也非常敬佩颜老师对待作者的态度,她对我就像煲汤一样在慢慢地“温”我。我们经常会聊天,聊到一些小故事,她就会说这个故事太好了,你赶紧去做,她永远都在鼓励你。我曾经跟颜老师说过,我说颜老师你没有比我大太多,也就大十一二岁的样子,但是我们体现了一种很好的亲子关系(笑)。

颜老师能让你感受到她对你的支持和关心,不会打击你的自信和创作的积极性,她只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你的书提一点建议,非常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让我很享受。

Lisa老师:你提到的《想要正好的遇见》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书?

九儿:当时画这本书也不是为了出书,是一个特殊时间段的日记。2013年我做了两次关于肿瘤的手术,那段时间身体特别不好,我瞒着父母去治病,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常常觉得很孤单,很想念家人和朋友,同时也开始反思人生。那段时间有很多感情和想法都压抑在心里,我就开始写日记,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种抒发感情的出口,它不能靠平时的这种交流去表达,有时候可能就是需要一种艺术形式,让你堆积的情感得以释放。后来我把这本书拿给了颜老师看,她特别喜欢觉得很感动,之后这本“日记”就出版了。

03

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会极大地影响孩子

九儿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放到日常生活中来说,他应该就是很多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九儿的儿子15岁就一个人考了托福,申请好了高中,怀揣着梦想只身前往美国读书,大学期间还拿到了高额的奖学金,九儿与儿子的相处更像是朋友,她很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同时她对创作的热情和专注也极大地影响了自己的孩子。

Lisa老师:感觉你一直全情投入在自己的创作中,你的这种专注的创作状态会不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影响?

九儿:这个肯定会有影响。我的孩子其实我很少管他,他从小学到初中,我盯他写作业的次数都不超过10次,但是我知道自己其实一直都在影响他,他从来都不会觉得妈妈是一个浪费时间的人。我私底下是个工作狂,也非常喜欢创作的状态,我经常对他说学习是你的事,创作是我的事,你把自己管好,才有时间可以尽情地玩,他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很好,所以他从小玩游戏,我也没阻止过他。

他每天放学回家看到我都是在画画,他一直看到的就是我很勤奋的状态,我之前画《妖怪山》的时候,他还帮我画过树叶(笑)。他曾经问妈妈为什么你身体这么不好还要画画,你不画画也可以生活的很好啊。

然后我说,人活一次,总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记号,我相信如果我死去了,我的书也还会在。我儿子说妈妈你真的好棒,他很理解我。

Lisa老师:你的儿子也会画画,他现在学习的专业与美术相关吗?

九儿:他是学的汽车设计,跟美术还是有关系的。他从小就喜欢汽车,我觉得孩子会受到父母情怀的影响。我特别惋惜一些正在消失的文化,很想把它呈现出来给更多的人看到,我很有这方面的责任感,我觉得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有。我在我儿子小的时候就会跟他讨论感觉我们中国除了红旗之外,在汽车发展这方面可能还是落后于其他国家。从小就会经常跟他说这个话题,所以他就一直喜欢设计汽车,这个爱好就没变过。

申请大学的时候就他别的学校都没申请,就申请了汽车设计专业最强的学校。他在第一个大学拿到了36万的奖学金,后来他又申请了第二个他很喜欢的学校,这样就等于他把两个学校教授的内容都学到了。

我觉得做父母的可能也不要想着,我的孩子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成为人才,只要他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去了自己最喜欢的学校,愿意尝试和努力,并且最终能有所收获,我觉得这个对于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04

我最爱的还是创作图画书

九儿从2012年创作绘本开始,就一直不断地突破自己,从温暖的水彩到厚重的写实彩铅再到之后各种形式的拼贴画、无字书,九儿从没有安心地呆在某一种领域中,而这种“不安分”也并不是有意为之,它与故事本身有着很大的关联。

Lisa老师:现在看你的这些作品,不管是自己创作的,还是与别人合作的,你的风格一直在变,每做一本书好像都在突破自己,这种脱离舒适圈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呢?是不是一直会有这样的契机促使你的改变?

九儿:应该不能说契机吧。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每个画家都有他自己的观点,不能说哪个对哪个错,也是这种观点指导了你创作之后的方向,形成了一种创作上的风格。我自己就总是在想一种形式或者一种风格怎么可能满足所有的故事?就像一个歌唱家,他不可能用一种情绪唱所有的歌曲。他需要根据歌曲本身的气质来挑选合适的表达方式,是该用忧郁的方式还是快乐的方式,是该用激昂的还是柔情的唱法。

这跟画画是一样的,其实画画的风格就是有情绪的,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适合同一种风格。我觉得画家应该根据故事来选风格,不能说现在流行哪种形式我就去适应哪种形式,也不是说什么风格能得到更多的认可,我就强迫自己改变去迎合大众。

我觉得每本书用什么风格呈现都是基于故事本身。比如《鄂温克的驼鹿》,因为狩猎时代已经过去,鄂温克人在森林中的生活也结束了,我对他们的了解很多都来自于博物馆的黑白照片和黑白的纪录片,所以在这本书最一开始的时候也是用黑白的形式出现的,就像看老纪录片的感觉一样,然后随着小驼鹿的出现,才渐渐多出了色彩,就将你从老电影中带入了现实世界。如果我把《鄂温克的驼鹿》画成《妹妹的大南瓜》这样肯定是不合适的。我在接受不同的故事时就会去为故事考虑风格。

还有一点跟我个人的性格有关,我确实不愿意重复自己,本来我创作图画书的时间就不长,可能我的创作生涯也不会那么长,这样的话为什么我不去多多体验呢?就像演员演电影一样,他不会一直演同一个类型的电影,他需要不同的电影来体会不同的角色。

我也是一样的,我想在有限的生命里体会不同的题材,永远保持创作的激情和快乐。

Lisa老师:无字书应该也是你去年开始尝试的画法,这两本书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并且不管是销量还是获奖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今年我看到《旅程》、《布莱克先生和他的狗》这两本书都推出了衍生品,这又是一种新的形式,看到自己的作品从书面走向立体,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九儿:感觉很新奇,而且变成衍生品之后,你会发现跟书里的感觉不太一样。因为它能穿在你的身上,一伸手就能触碰到它,就仿佛感觉书中的精神好像随时在感染你。

就像布莱克先生的小狗带他找到了快乐,《旅程》里的种子让你感受到生命的茁壮一样。感觉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和力量。这种体验与看书的感觉又不同。但其实对我来说,做衍生品只是一件比较有趣或者说能锦上添花的事,我最爱的还是图画书,是讲故事。

Lisa老师:我听说你和蒲公英还做了一个决定,打算捐掉这两本无字书的国际版权,这是出于一种怎样的考虑?

九儿:之前没发生疫情的时候,这两本书都代表了一种我个人的心态。后来因为疫情的发展,我发现这两本书非常时候给处在疫情中的人看,因为大家都太需要心理建设了。我觉得布莱克先生就像是疫情当中的人,他不快乐但是生活还要继续,然后小狗又让他重新发现了活着的意义。

《旅程》这本书也是这样,生命可能需要很多艰难和迂回的过程,在经历了这些之后,生命的形态会变得更加旺盛。所以我觉得捐出去也挺好的,这两本书都传达了一种正能量,希望它们能给全世界的人带来激励。

在时常80分钟的访谈中,我对九儿的了解又进一步加深,我很喜欢也很佩服她这种全情投入的创作状态。人的生命有三个维度的诠释,长度、宽度和深度,在不同的维度上,她已经做的比我们大多数人都要优秀很多,却也从未停止继续探索和拓展的脚步。这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可以通过更多的学习,努力和积极地扩宽阅读推广人的道路。

最后,非常感谢九儿真诚的分享,今天的《绘本半边天》就到这里结束了,如果读者们有任何想法都欢迎在下方留言,Lisa老师会用心倾听,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嘉宾:九儿

采访人:Lisa老师

撰稿:王甜甜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绘本半边天|九儿的艺术人生:创作即疗愈 停驻流年的酸甜苦辣”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绘本作家彭懿:幻想作品让孩子们成长 让大人疗愈

绘本作家彭懿:幻想作品让孩子们成长 让大人疗愈

彭懿,婆婆,精灵,故事,妖怪,孩子,电影,夏蝉,照片,幻想世界,创作,小伙伴,图画书,图画,树妖,幻想小说,幻想文学,现实世界,精灵森林,时候,小女孩,新闻记者,森林,孩子们,这个故事,一环,不一样,东西,世界各地,作品

2020-04-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绘本阅读指导师培训暨故事疗愈工作坊招生计划

绘本阅读指导师培训暨故事疗愈工作坊招生计划

培训,课程,阶段,故事,理论学习,习绘,家有,味儿,个体,体系,价值,儿童,初阶,全年,创业者,又名,各界人士,精品,小班制,实用性,学员,基地,市面,工作坊,教学,性地,技法,早教,教师,灵性

2020-09-26 #故事阅读

绘本半边天|小时候吃羊粪的那个男孩长成了大作家

绘本半边天|小时候吃羊粪的那个男孩长成了大作家

黑鹤,孩子,老师,创作,牧羊犬,草原,时候,蒙古,作品,草原上,生活,小狼,感觉,巧克力,中国,女士,妈妈,文学,猎犬,羊粪,合作,比安基,作家,作文,动物,成年人,想法,故事,营地,儿童文学作家

2014-04-01 #经典故事

绘本半边天|画为心印的叶露盈 一个不断解开“拧巴”的画家

绘本半边天|画为心印的叶露盈 一个不断解开“拧巴”的画家

叶露,老师,洛神赋,兰亭序,时候,作品,插画,故事,绘画,第一版,创作,个人,状态,木兰,王羲之,中国美术学院,内心,东西,传统,场景,情感,时尚,文化,漫画,研究生,金奖,吴菲,曹植,王羲,陈志勇

2012-12-16 #小故事

「婚姻疗愈故事81」老公出轨无法面对 疗愈后重获甜蜜时光

「婚姻疗愈故事81」老公出轨无法面对 疗愈后重获甜蜜时光

老公,感觉,工作,家庭主妇,女人,对我很好,对老公,王女士,那个女人,道坎,山西,儿子,事业,婆婆,关系,后盾,内心,呆呆,孩子,婚姻,小事,微博,情况,心情,情绪,打理,所在,条条,故事,时候

2008-01-25 #短篇故事

周迅《红高粱》:九儿为何成为“九儿”?

周迅《红高粱》:九儿为何成为“九儿”?

粮食,张俊杰,余占鳌,好的,朱豪,土匪,日本人,日本,时候,位置,儿子,所处,看清楚,脖子,凉亭,大嫂,女儿,了一下,真的是,二叔,剧中,女孩子,父亲,眼光,周迅,到最后,义无反顾,大是大非,中央军,利益

2016-05-03 #短篇故事

疗愈抑郁的六个小故事

疗愈抑郁的六个小故事

屋子,声音,呆呆地,故事,路径,鸡汤,锦囊,小故事,传出来,不在家,自我疗愈,小黑屋,想象一下,感到很,独自在家,这种情况下,在那个

2016-04-26 #故事阅读

故事的疗愈力量

故事的疗愈力量

周志,读后感,力量,作者,故事,技巧,生命,艺术作品,很好看,就如同,这两天

2020-08-29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