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女画师和小姐的爱情故事 光影朦胧每一帧都是油画

时间:2013-07-22 13:15:46

相关推荐

女画师和小姐的爱情故事 光影朦胧每一帧都是油画

如果你生活在一个总是要被外界审视的环境下,当你每天走出家门就要被陌生人的目光打量穿着打扮,当你付出同样的努力争取喜爱的事业却输在起跑线上,而一切只是因为性别差异,你打算作何反应?当你自身力量绵薄,你要如何保持内心的勇气,在别人的评价体系里坚持自我?

埃洛伊兹小姐给出了智慧的回答:“当你注视我的时候,我又在注视谁呢?”

《燃烧女子的画像(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是一部由法国导演瑟琳·席安玛(Céline Sciamma)执导、2019年上映的女性、同性题材电影,在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中获得了主竞赛单元的最佳编剧奖,也成为了2019年最受关注的同题材电影之一。

导演(右上)与2名女主演(下)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布列塔尼,年轻女画家玛丽安受到一位富家女主人委托,只身前往一座孤岛,为女主人的女儿埃洛伊兹小姐完成肖像,以送到米兰吸引求婚者。但因埃洛伊兹不配合,玛丽安被要求假借女伴的身份,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记录、完成这幅画像。

两个女孩在孤岛朝夕相处,日益增进了解,也产生了禁忌的爱情,但礼教的束缚让两人没能违抗命运的安排。最终玛丽安完成了她心目中最满意的画像,埃洛伊兹也顺利进入了结婚生子的世俗生活,但那段共处的时光,在两个人内心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记。

这是一个仿佛幻想出来的“女儿国”,孤岛、城堡、女主人、女画师与女仆……除了开场和结尾的几个水手,这个岛上在全片几乎没有出现过任何男人。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的影片,镜头的前方和后方都是女性,角色之间的行为、观察、思考也都是女性的思维,极少受到男性的打扰。

但这不代表封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缺席,相反,我们看到了两个主人公始终处于男性权威的压制之下。女画家玛丽安想在男性为主的画师界拥有一席之地,小姐埃洛伊兹想拒绝被安排的婚姻。在这个几乎封闭的小岛上,她们对女性应该如何自处进行了相互的启发与反思。

说到女性视角,“目光”是本片的一个主要的隐性线索。从两人初次相会起,玛丽安就开始了她对埃洛伊兹长久的“凝视”。从海边别墅中的初次见面到大剧院里的最后一次相遇,玛丽安的目光一直紧紧追随埃洛伊兹。画面里常常出现主观镜头下的埃洛伊兹,即玛丽安观察下的埃洛伊兹。

两个人一直是看与被看的关系,一开始,玛丽安是借着男性权威对女性物化的世俗标准来看埃洛伊兹,要将她作为一个“适婚对象”复刻到画布上。到后来,玛丽安的目光随着两人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开始用女性认同的目光看到埃洛伊兹真实的自我,再到玛丽安满怀爱意的自我意识的叠加——艺术家有了自我意识才有作品,玛丽安也因此完成了从画匠到画家的成长。

“画像”是本片的另一条显性的线索,故事一直在围绕画像的成型而展开。艺术的价值在于保存、唤起观众的思考、情感共鸣,不论是绘画、演奏、舞蹈等都是表达和贮存感情的方式。玛丽安的与埃洛伊兹的创作过程,也是一个由规训到信任的关系变化。

埃洛伊兹的出场:传统贵族小姐形象的消解

贵族小姐埃洛伊兹的出场充满了神秘感。她长期生活在修道院,姐姐因不愿接受母亲指派的婚姻而自杀,于是她才被接过来,接棒这个远嫁米兰的任务。按照当时的传统,母亲会把女儿的美丽肖像带到米兰请男方过目。如果男方对女方的形象气质满意,这枚婚事就定了。换句话说,画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画师就像是媒人。不愿被别人安排婚姻的埃洛伊兹因此根本不愿配合,她不按画师要求摆姿势,上一任画师画不出她的脸庞,只能留下一副"无脸美人"的半成品肖像。玛丽安也因此对小姐的真容充满好奇。

小姐的第一次见面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远远走在前面只留一个深蓝色长斗篷背影,随着离海边越来越近,她的步伐越来越大,兜帽被颠掉,露出了她的金色发髻;然后她突然狂奔起来,露出了半截手臂和小腿,但仍有手套和长筒袜的遮挡。眼看就要跑到悬崖边,又突然停了下来,镜头不断推进,她终于转过头来,真容展现在了玛丽安的目光里。埃洛伊兹带着一丝恶作剧似的微笑,气喘吁吁地说:"这是我多年以来一直想做的事情。”玛丽安猜:“自杀?”埃洛伊兹神采焕发地答道:“奔跑。"

不得不说,扮演埃洛伊兹的法国女演员阿黛拉·哈内尔,长相是属于比较”虎“的:宽阔的额头、硬朗的鼻子和嘴角的法令纹,初看与”少女感“毫无关联甚至有些糙(演员89年生);但也充满了难以驯服的野性和真实感,她的浓眉大眼充满丰富的情感和阅历。

这一刻我感到埃洛伊兹身上的强烈的生命力。与姐姐相比,埃洛伊兹爱自由,也爱活着的感觉。长长的铺垫之后揭开真面目的那一个回眸特写,给了我对贵族小姐惯常印象的第一个冲击。

第一幅肖像:“看”与“被看”的对抗

由于母亲坚持要将女儿嫁回自己的意大利老家,因此特意请来女画师玛丽安,希望她借自己的女性身份扮演"玩伴"按照当时的传统,母亲会把女儿的美丽肖像带到米兰请男方过目。如果男方对女方的形象气质满意,这枚婚事就定了。换句话说,画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画师就像是媒人。

不愿被别人安排婚姻的埃洛伊兹因此根本不愿配合,她不按画师要求摆姿势,上一任画师画不出她的脸庞,只能留下一副“无脸美人”。

白天观察埃洛伊兹,晚上按照记忆绘画。这本身就很难,再加上玛丽安还要小心伪装,心理压力就更大了。两人在海边休息时,是玛丽安仔细观察埃洛伊兹的大好机会,但她只敢偷偷地望,望得久了还会被埃洛伊兹敏感回瞪,吓得立刻转头……这样的观察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等到晚上作画时,玛丽安只能先用素描拼凑出一张张不同角度的脸部局部,再在油画布上想象埃洛伊兹坐在前面面对自己时的肖像,涂涂改改,总觉得哪里不对,进展缓慢。

女仆问起玛丽安进展时,她诉苦:“我甚至都没见过她笑。”

这与埃洛伊兹第一次出场时给我的印象不谋而合。她面部线条硬朗,不苟言笑,总是抿紧嘴角,一副隐藏着怒气的样子。从外貌上看,连玛丽安都比她更多一些“娇美”的感觉。而埃洛伊兹母亲所期望看到的,显然是端庄、温柔、美丽、符合社会审美标准的“贤妻”形象。

从两人初次相会起,玛丽安就开始了她对埃洛伊兹长久的“凝视”。画面里常常出现主观镜头下的埃洛伊兹,即玛丽安观察下的埃洛伊兹。两个人一直是审视与被审视的关系,一个人暗中观察,要将她作为一个“适婚对象”复刻到画布上;另一个人反抗一切居高临下的审视,拒绝被呈现成一种“请君挑选”的姿态。

第二幅肖像:两人对男性视角的“反凝视”

尽管成画艰难,玛丽安还是借助女仆模特与自己的记忆,完成了任务。画上的埃洛伊兹昂首挺胸,大方微笑,目光柔和,浑身散发着圣母般的光辉。这是一个完美贤妻的形象,玛丽安觉得自己能交差了。但她提出了一个要求,要让埃洛伊兹第一个看画,并亲自说明真相。

坦白了自己的真正身份后,两人的关系紧绷了不少。在画室,埃洛伊兹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画像,她先是凑近端详,又站直身子,后退几步,不发一言。玛丽安略带骄傲地请求评价,埃洛伊兹的声音传来“这是我?”玛丽安的笑容逐渐僵住了。接下来两个人展开了一番关于技法和生命力的争论。玛丽安解释,绘画不仅关于画家眼中的人,还要考虑“规则、技巧、构思”等等。埃洛伊兹反问,难道所有这些不包括生命和真实的存在?“不是所有的存在都是匆匆而过的瞬间,有些感觉是刻骨铭心的。”她与其说是失望,不如说是伤心,“如果连您也体会不了这种感觉,那就很悲哀了。”

玛丽安第一次完成的肖像

埃洛伊兹的这番评价给了玛丽安迎头一击,她奉为圭臬的那些作画技巧、普世标准在生命的真相面前瞬间破碎一地。她开始搜索脑海中真实的埃洛伊兹,她的性格、神态、给自己的感觉……她再次定睛看向画布上的”埃洛伊兹“,伪善的笑容仿佛带着对她的虚荣心的嘲笑,嘲笑她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嘲笑她对世俗标准不加反抗的服从、嘲笑她艺术家的身份……她抓起抹布,狠狠地向那张脸上抹去!

埃洛伊兹的母亲只看到了一个脸部乱七八糟的人像,她愤怒地请玛丽安离开。埃洛伊兹却露出了不易察觉的笑。她说愿意配合摆姿势,重新完成画像,让母亲吃惊不已。

至此,玛丽安和埃洛伊兹开始了对男性视角凝视的更为勇敢的反抗:埃洛伊兹的态度从消极躲避被凝视到主动参与创作与自我表达,玛丽安眼下的女性从男性主导的物化的到女性主导的具有自我意识的女性。两个人也开始直面自己的感情。

自我意识觉醒后,玛丽安画了更多属于自己、属于女性身份的画:爱人(埃洛伊兹)沉睡的小像、女仆找当地产婆堕胎的痛苦场景、参加当地女人集会时埃洛伊兹裙角被火烧着时静立的瞬间、还有画在书页上给埃洛伊兹留念的裸像……她的自我意识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画像越来越具有个人风格和独一无二的艺术情感,而艺术家与画匠的区别也正是在此。

“画像”与“审视”

当埃洛伊兹第一次主动坐在模特位置上,在玛丽安的指示下摆好姿势和角度,略带忐忑地注视着画师玛丽安为自己作画时,让我想起了自己拍摄人物写真时面对摄影师镜头时的心情。人物肖像和摄影很类似,都是以人物为主体,刻画细节、捕捉神韵,不能平庸更不能失真,要将大家认识但又不熟悉的那一面,独特但又匆匆而逝的气韵定格。

而对被画/摄者而言,他既要克服羞怯,展露真实自然的自己,又要抵抗被陌生人审视的不安,配合对方的要求敞开自己的心扉。当一组作品完成后,我会感觉与摄影师建立了一种独特的亲密关系,他对我私密世界的观察和了解,会比一般陌生人、甚至普通朋友都更多。

如果说此前埃洛伊兹的拒绝被看是一种反抗,那么当她同意被玛丽安画像则是一种信任托付。与摄影相比,绘画的过程更漫长,这种观察与信任的游戏也延续得更久。埃洛伊兹甚至在“反向观看”玛丽安时,也在内心对玛丽安进行着爱人的画像,这幅画将只遵从她内心的标准,无关世俗礼教。

玛丽安对埃洛伊兹不同情绪下的微表情如数家珍,埃洛伊兹听完表示不服,严肃地请玛丽安走到她的位置上来,“当您注视我的时候,我又在注视谁呢?您无话可说的时候会颌首扶额,难以自持的时候就会挑眉,而局促不安时,就会用嘴巴呼吸。”

说完这一系列观察,玛丽安越发局促不安了,埃洛伊兹却有了一丝胜利者的骄傲。玛丽安回到画架前,再次看向埃洛伊兹时,已经失去了气势,失去了先前作为“审视者”居高临下的镇定,反而第一次发现自己也在被"审视",体会到了被"看"者的紧张和害怕。

玛丽安自以为是那个审视别人的人,但埃洛伊兹让她明白了自己同时也在被审视对象所审视。从消极反抗被看,到主动成为观看者,埃洛伊兹除了在反抗中保护自我意识以外,又何尝不是在向外部世界输出自我意识呢?具有“审视”目光的人,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人,不仅仅代表权力,也代表自由表达的感情。

“我们的处境是相同的,一模一样的。”埃洛伊兹对玛丽安说了这句话,也是一个被审视者对所有的审视者说的一句话。这传递了埃洛伊兹坚强的内心,无论现实中她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反抗,但她的内心永远是自由的,不会自认低人一等。

玛丽安第二次完成的肖像

现实终究是现实,当画像完成,也意味着离别。

故事的最后,埃洛伊兹远嫁米兰结婚生子,玛丽安以父亲之名办自己的个展并成为老师,孤岛上的一切似乎被抹去了痕迹。但生活的狡黠之处在于,它会把珍宝埋藏在某个细节里,在你毫无防备的时候打醒你。

玛丽安在画展上看到了别人给埃洛伊兹和孩子的画像,她已经做了母亲。但在她手中握着一本书,露出的正在阅读的第28页:那是玛丽安给她留下纪念小像的地方。她感慨万千,盯着画像久久不能平静。

而埃洛伊兹,在去剧场听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四季·夏》时被玛丽安撞见,这首曲子正是玛丽安曾在城堡里给她演奏过的。在剧场的另一端,埃洛伊兹没有看见玛丽安,导演用一个长镜头由远及近靠近埃洛伊兹,跳出玛丽安的远远的目光,进入埃洛伊兹的内心,她目不转睛地看着台上,胸口剧烈地起伏着,笑中带泪。

她们都知道心中真正的所爱,并永远珍视它。

如果说画像是男权标准的产物,那么已经臣服于权威的母亲可以说是递刀者,被请来的画师玛丽安是扼杀女性自我意识的屠夫。

幸运的是,在埃洛伊兹的激励下,她最终选择成为骑士,将刀口指向了男权社会那些俯视的目光。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女画师和小姐的爱情故事 光影朦胧每一帧都是油画”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个风度翩翩的画师 与他画中牡丹仙子的爱情故事

一个风度翩翩的画师 与他画中牡丹仙子的爱情故事

李青,牡丹仙子,牡丹,情感,后花园,花儿,公子,牡丹花,仙子,后院,李公子,怎么会,房间里,个人,地方,声音,女人,女子,感觉,房间,才情,花园,美景,美人儿,丹青妙笔,正准备,丹唇,了情,李公,花园里

2020-04-12

徐悲鸿认为 素描的线条 强化了画家油画语言中线的魅力

徐悲鸿认为 素描的线条 强化了画家油画语言中线的魅力

素描,油画,线条,创作,徐悲鸿,作品,写实,对象,神韵,线描,方文,明成,在进行,不一样,和发,都会,东西方,事物,中线,光影,光线,养分,功底,因素,形式,客观,形体,明暗,手段,时间

2013-06-09

一场油画里的童话 秋天的那拉提

一场油画里的童话 秋天的那拉提

牛羊,草原,美人,牧场,新郎,时候,毡房,牛儿,迟暮,原野上,原来是,做一个,草原上,牛妈,痴念,连马,道金,新疆好地方,好地方,成一,田园牧歌,聚成,一身,东南西北,作伴儿,冬不拉,光影,凉风,哈萨克人,喜事

2016-10-22

俄尔普斯 你且回头|《燃烧女子的肖像》

俄尔普斯 你且回头|《燃烧女子的肖像》

俄尔普斯,伊兹,艾洛,油画,妻子,欧律,狄克,玛丽安,光线,冥府,冥界,基调,女性,美感,导演,故事,框架,爱情,质感,镜头,伦勃朗,席安,使画面,女子,光影,肖像,层次,影像,悲剧,情节

200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