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钱营长满钱蒿子 难怪这里那么富——丰南区钱营镇地名故事(下)

时间:2013-07-23

该村小磨香油,在冀东享有盛名,香油货真价廉,畅销唐山地区

提示:本文共有 30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钱营长满钱蒿子,难怪这里那么富——丰南区钱营镇地名故事(下)

(接上期)北苗村,据碑文记载,明朝初期老祖爷苗忠良在燕王帐下任武德将军,随燕王朱棣扫北,来到天津南军粮城落户,明朝末年,祖爷苗英桂逃荒至此落户,据方位和姓氏起名北苗庄。该村小磨香油,在冀东享有盛名,香油货真价廉,畅销唐山地区。

南苗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据说明初山东枣庄一批移民迁来,因苗姓户大人多,以在南方位和姓氏命村名为南苗。民间花会大秧歌、皮影有浓厚的相同气息。

北新庄子相传明永乐二年周氏、李氏先祖由山东来此立庄。以开菜园为生又是新建村,故取名为菜新庄子,解放后改为北新庄子。

北阳庄该村位于开滦钱营煤矿南侧,村南有一条华北有名的沙河,唐古路穿村而过。据碑文记载该村起源于明燕王扫北以后,当时这里几乎人烟灭绝了,是一片战争后的废墟。九岗十八坨,外挂大沙河。是兔子不拉粪的地方,祖先从山东枣庄移民而来,见沙河以南有一村庄叫南阳庄,受易经八卦影响,有南则有北,有阳变必有阴,阴阳结合所以取村名为北阴庄。清朝末年村子里经常出现些奇形百怪的事情,每逢雨季,无情的沙河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民不聊生,人心惶惶。有位老学士说这个阴字不好,阴字象征黑暗和不吉祥。所以把阴字改为阳字。1974年开滦公司正式占地开矿,从村中招收正式工人300余人。同时引来了丰富的水资源,把原来的沙坨变成了高产稳产的稻田。

毕家庄《滦县志》记载:该村在明永乐年间属滦州赤口社。明初山东移民毕氏家族来此定居以姓氏称毕家庄。

草各庄相传草各庄建于明初,连年征战,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统治者为了休养生息开垦荒地,于永乐年间强制拨民,老祖携儿带孙及族人由山东枣庄到这片荒无人烟的草地上居住,因此得名草各庄。刚来时以随身携带的口粮和野菜糊口,带领子孙挖洞穴居住,以避风寒,转过年来,领子孙挖土打土坯烧砖,兴建住房。现在的大小窑坑就是永乐年间挖的。该村村办企业发达,男人在企业上班,妇女从事个体商贩经营。

崔庄子原名崔家庄,据老人说。明朝一崔氏首先定居于此而得名。解放后开挖了幸福河,搬走了所有沙丘。大搞瓜菜种植,是钱营镇蔬菜专业村之一。

大陈庄相传陈、赵二氏先祖,明永乐二年,由山东来自战产立庄,因陈氏人多势大,故以姓氏取名叫大陈庄。

大张各庄相传明初,张、孟、赵三姓氏由山东移居此地战产立庄,张姓人多势大,故以姓氏取名为大张庄,后改成大张各庄。

东黄各庄据记载,老祖宗李顶和张顶从山东枣庄前来,正遇上黄沙四起,狂风而至,故取名黄各庄,据方位改称为东黄各庄。

东五里屯西五里屯 相传明初吴氏和关氏先祖,由山东移民来此立庄,故以姓命名为吴关屯。后因据邻近几个村都是五里,并位于西五里屯东侧,故称为东五里屯。

高各庄该村在明永乐二年属滦州花港社,明初高氏由山东枣林庄来此定居故以姓氏取村名为高各庄。

后程各庄、前程各庄该村起源于明朝初期由山东移民迁至此地定居建村程各庄。民国25年《滦县志》记载,该村在明永乐年间属滦州赤口社后分为两个村,居北的称后程各庄,居南的称前程各庄。

后南阳庄、前南阳庄据民国25年《滦县志》记载,南阳庄在明永乐年间属滦州花港社,此地原来叫南阳关。明初山东移民来此定居,后改为南阳,后逐渐发展为三个村落,在北称后南阳庄,居中称中南阳庄,居南城前南阳庄。

后赞公庄、中赞公庄、前赞公庄相传该村的前身叫齐王庄户,是明朝燕王扫北留下的部分士兵兴建的。他们苦于连年征战,决议札下根来,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现在的村北沙丘上仍有大量的碎砖瓦古迹。后人为了继承和发扬先辈的遗志,改名为赞公庄。解放后随着人口增多,赞公庄又划分为前、中、后、小四个村。

小赞公庄现在的赞公庄小学原是一座古庙,系北宋年间所建,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后殿前面有1000年古柏,直径约三尺高四丈五尺。前殿前面有两棵千年古槐,直径约三尺,高六丈。在十里地以外就能看见。前院钟楼上挂有千斤大钟,撞一下音响十里,其声悦耳动听。该村有占地十几亩的古墓,文革时期被平,村民拉土挖坑,挖出了古陶器古钱币、残墙锅台等,认定为辽代遗址。

惊马林据民国25年《滦县志》记载,该村明永乐年间属滦州崇道屯,明永乐二年谢氏、甘氏先祖由山东枣林庄移此定居,因靠近树林,曾有惊马从此跑过,故以故事情节取村名为惊马林。

李庄子明代永乐初年,李氏先祖由山东枣林庄移此战产立庄,以姓氏取村名为李庄子。

林子里该村紧依林场四周都是树木,取名林子里,该村注重传统文化,民间花会有秧歌,皮影戏等。

岭上明朝永乐年间老祖一行数人率家族从山东逃难到岭上一带。在一大沙土岗上长期定居下来,取村名为岭上村,如今村北沙土岗仍依稀可见。该村传统秧歌主要是高跷,在县城表演享誉丰南。

刘庄子明永乐二年刘氏先祖由山东移民来此立庄,故以姓氏取村名为刘庄子。

陆庄子据民国25年《滦县志》记载,该村在明代永乐年间属滦州狗儿社。明初有六个姓氏的移民,由山东枣林庄来自定居,因是六个姓氏,故称为六家,村名为陆庄。

鲁庄子明永乐二年王氏先祖由山东枣林庄迁此定居,因鲁姓是当地土生户,故以其姓氏取村名为鲁庄子。

碾子庄据民国25年《滦县志》记载,该村明永乐年间属滦州花港社。明初山东移民迁居此地,因曾有一官员官员做撵路过这里,并在此住了一夜。故取村名为撵子庄,后改成碾子庄。

前石各庄、中石各庄据丰南县记载,前石各庄、中石各庄,徐街和陆豪子庄总称为石阁庄,明永乐二年由山东枣林庄移民在此定居建村时村东有一石阁,故取名为石阁庄,后改为石各庄。

任义庄明永乐年间山东移民任氏祖先于此立庄取村名为任义庄。

史庄子据民国25年《滦县志》记载,该村在明代永乐年间属滦州赤口社,明初史姓先祖由山东枣林庄移此战产立庄,故以其姓名姓氏取名史家庄,后简称史庄子。

太各庄《丰南县志》记载,在明代永乐年间,该村属滦州狗儿社。

太各庄建于明初名泰各庄,后简写成太各庄。1946年建丰南县时太各庄为县政府驻地。

王各庄由王氏建庄,北有吕家坨矿,南有钱营矿。老油坊榨出的花生油清纯芳香,据说已有几百年历史,保留至今的民间大秧歌、皮影极具乡土气息。

王官屯据传明朝初年袁氏先祖由山东移此定居,因坐地户王氏在此建屋守王家坟,王家坟地叫官地,故以其姓氏和坟地取庄名为王官屯。

王庄子明永乐二年王氏由山东移此占产立庄,以姓氏取村名为王庄子。

小屯小屯姓以燕、王、阚居多,因村小而得名。

小营据民国25年《滦县志》记载,该村在明永乐年间属滦州崇道屯,明永乐二年,陈氏和崔氏由山东移此立庄当时,因村小人少,故取村名为小营庄,后简称小营。该村过去大搞节水灌溉工程,发展大棚瓜菜生产。

小张各庄该村明永乐年间属滦州花港社,明初康、胡二氏由山东移此定居。与此同时又有张氏老人来此立户,因其年长就以其姓氏取村名为张各庄,后因与村北的大张各庄有所区别,故定名为小张各庄。

谢马庄明朝永乐初年马氏由山东移此定居,因此地原有一户姓谢,故以二者姓氏定村名为谢马庄。

新庄子明朝初年建村,连年征战,人口连年减少,土地大部分荒芜。统治者为了休养生息调整户口。于永乐年间强制拨民,一老者携儿孙和族人由山东枣庄到这荒无人烟的草地上定居,据说是姓赵的和姓杜的新建,定村名为新庄子。考古学家先后在村东和村北发现用砖打成的长圆形洞穴居住点。

徐街该村是石各庄的一个自然村,后分置成行政村称徐街。

学各庄明代村内曾有出任朝中大学士的。从而得名学各庄。该村大棚菜远销京津唐和东北三省。

闫庄因闫氏最早建村而得名。

郑各庄明初,郑、孙二姓氏由山东移此立庄,原名为征各庄,后因郑姓人多势大,改名为郑各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钱营长满钱蒿子 难怪这里那么富——丰南区钱营镇地名故事(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丰南区村级综合服务站架起党群“连心桥”让暖心服务在疫情防控一线闪光

丰南区村级综合服务站架起党群“连心桥”让暖心服务在疫情防控一线闪光

服务站,疫情,综合,防控,蔬菜,丰南区,服务,专人,群众,麒麟,工作,委组织部,全区,村民,丰南镇,钱营镇,马台村,解决群众,共产党员,一线,专业,充分发挥,代办员,产业,企业,使命,农村,基地,土地,大新庄镇

2010-11-08 #小故事

河北唐山:丰南区各学校党员教师们在抗疫一线践行初心和使命

河北唐山:丰南区各学校党员教师们在抗疫一线践行初心和使命

防控,疫情,工作,幼儿园,学校,王丹,党员,班级,老师,丰南,任务,人员,办公室,家长,师生,教学,班主任,空中课堂,科学,值班,活动,汇报,其来,和家,居家生活,惠达,第一时间,丰南区,严格要求,一线

2012-05-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丰南大学生党员:抗“疫”一线贡献青春力量

丰南大学生党员:抗“疫”一线贡献青春力量

疫情,丰南区,防控,委组织部,一线,人员,值守,青春,小分队,家人,志愿者,父亲,知识,宣传,工作,王雅倩,任务,乡亲们,义务,党员,先锋,成员,服务队,测量体温,队伍,隔离,包饺子,大学生志愿者,大一学生,工作中

2019-03-03 #经典故事

德风化雨法庭故事

德风化雨法庭故事

丰南镇,法庭,肖梅,法官,案件,肖斌,工作,董立,团队,丰南区,区法院,员额,晓梅,案子,群众,专业,当事人,政治处,纠纷,经验,区的,李怀,女法官,一线,丰南,公平正义,书记员,助理,同志,城区

2015-04-18 #长篇故事

蒿子粑粑的故事

蒿子粑粑的故事

蒿子,三月三,人间,魂魄,游魂,阳间,和尚道,故事,亲人,人们,做法,托梦,界限,老奶奶,观音菩萨,青蒿,鬼市,三月初三,农历三月,安徽江淮,安地,传统,习俗,仙草,传说,农历,列祖列宗,原委,哭声,姑娘

2020-09-25 #故事阅读

清明时节大别山人吃蒿子粑粑驱邪保平安 美食的传说你知道吗?

清明时节大别山人吃蒿子粑粑驱邪保平安 美食的传说你知道吗?

蒿子,青蒿,红糖,三姐妹,大别山区,托梦,米粉,老奶奶,芝麻,腊肉,观音,蒿草,馅料,霍山县,郑金,中国摄协,安地,想家,都会,大别山,古佛,农家,亲随,乡村,乡亲,习俗,儿子,保平安,会员,南岳山

2015-08-21 #短篇故事

小燕子的故事

小燕子的故事

小燕子,妈妈,麻雀,窝里,阿姨,孩子,小燕,有一天,冻得,天气,干草,故事,燕子,眼泪,虫子,到南方去,留在这里,电视天线,子壮,子飞,林琳,水小燕,燕妈,和村,好朋友,好邻居,点东西,送水,丰南区,不见踪影

2020-07-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大爷江边摆摊卖“蒿子粑粑” 5块钱一个 来买的全是有故事的人

大爷江边摆摊卖“蒿子粑粑” 5块钱一个 来买的全是有故事的人

小吃,同事,古镇,时候,来买,发现了,美味小吃,景点,人流量,乍得,大爷,售价,味道,很甜,年轻人,时间,朋友,老大爷,精神,清香,蒿子,旅游,过完年,工作需要,其他城市,拍摄任务,才知道,有几分,有一股,有故事的人

2007-02-18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