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红楼梦》里元春的结局是什么?

时间:2013-08-02

元春结局在十二支红楼梦曲当中,元春那一首,名为恨无常,词曰: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

提示:本文共有 35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元春结局

在十二支《红楼梦曲》当中,元春那一首,名为《恨无常》,词曰: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题为“恨无常" ,概括了元春的命运。在四春中贾政两个女儿的《红楼梦曲》的曲词中都写到“爹娘”,元春的《恨无常》写与爹娘的死别之悲,探春的《分骨肉》则写与爹娘的生离之苦。“无常”一词,大致可作两种解释:一是命运变化无定;一是人死时勾魂的鬼。此处用来概括元春命运之悲的时候,这两层意思应该都有,也可以说是互为因果。因宫廷生活的宠辱无常,导致元妃被无常鬼勾走;也可以说,因为命入黄泉,而感叹生死得失的变化无定。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这句说元妃是在“满城春色宫墙柳”的得意之时,而遭遇“无常"降临的。“眼睁睁,把万事全抛”,对于贵为皇妃的元春来讲,万事不外乎国事和家事,不外乎她所眷恋的盛事,那“太平气象,富贵风流”,也不排除她所担心的家亡事败。而当她离开人世的时候,这一切都无法顾及了。“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这句大概是说元春死时阴魂不散。上一句虽说“把万事全抛”,但她还是有许多抛不下的事,所以芳魂不安。元杂剧《窦娥冤》第四折写窦娥鬼魂诉冤的情节,旦角的名称叫“魂旦”,演绎了阴间的窦娥向人间的父亲窦天章托梦,倾诉冤情。这一剧情有助于我们理解元春的曲子。“望家乡,路远山高”,似在写元春与亲人故里阴阳永隔。窦娥的鬼魂曾倾诉:“我每日哭啼啼守住望乡台。”若将“望家乡”理解为元春还活着的动作的话,那么,“路远山高’只能视为宫墙与民间的距离宛如咫尺天涯。结合上下文,从冥界的角度表达元春的心情,似乎更通顺。“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这句写死去的元春向爹娘托梦,一是报告自己的死讯,二是嘱咐家里的后事。“天伦”,旧时指父子、兄弟等天然的亲属关系。若说元春的牵挂,除了为朝廷“朝乾夕惕”的父亲,还应该有她“眷念切爱”的宝玉。但从“儿”与“天伦”的对应来看,这里专指父亲更合适一些。一百二十回本的第八十六回,写贾母在“不大受用”时梦见元妃,老太太说:“元妃还与我说是荣华易尽,须要退步抽身。”这里反映出续作者对《恨无常》中“天伦”的理解似乎存在偏差,“须要退步抽身”的,应该是在官场上“忠于厥职”、以贾政为首的男人们,而非早已是“享福人”的老太太。

在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中,集中写元春的情节概为三次,前八十回的写了一次省亲,后四十回中写了两处,一处为第八十三回“省宫闱贾元妃染恙”,写元妃生病,贾府举家进宫探望。宫中的旨意是:“宣召亲丁四人进里头探问。许各带丫头一人,馀皆不用。亲丁男人只许在宫门外递个职名,请安听信,不得擅入。”而且限定了探问时间:“辰巳时进去,申酉时出来。”可见,娘娘出宫省亲和家人进宫探亲的时间,都被限定在4到6个时辰。元妃见到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和凤姐,问寒问暖,当面对贾赦贾政等人的“职名”而不得一见的时候,元妃含泪道:“父女兄弟,反不如小家子得以常亲近。”又特地询问了宝玉的近况。依依不舍的情态,与第十八回省亲时前后呼应。另一处便是第九十五回所写的“元妃薨逝”。

总体而言,《红楼梦》中塑造元春形象较为生动的笔墨应在“元妃省亲”一回。元春的四句判词,也集中写了这一件事,通过一事来写一生。

元妃省亲,无论在经济状况,还是政治地位方面,都造成了贾府从鼎盛到衰落的转折。从经济状况来看,“月满则亏”,元春省亲是以盛来写奢,进而表现极度奢华之后给荣府造成的亏空。当面对园内外的“豪华”光景时,小说写元妃“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庚辰本),程甲本则用直接引语写元妃“因点头叹道:‘太奢华过费了!’”临行时她还嘱咐家人:“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省亲事不仅让荣宁二府“人人力倦,各各神疲”,也在财力上开销巨大。到了第二年的元宵节,小说第五十三回通过乌进孝与贾珍、贾蓉的对话道出了两年来元妃给荣国府经济带来的窘困:

乌进孝笑道:“那府里如今虽添了事,有去有来,娘娘和万岁爷岂不赏的!”贾珍听了,笑向贾蓉等道:“你们听,他这话可笑不可笑?”贾蓉等忙笑道:“你们山坳海沿子上的人,那里知道这道理。娘娘难道把皇上的库给了我们不成!他心里纵有这心,他也不能作主。岂有不赏之理,按时到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顽意儿。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 这二年那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 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

可见元春省亲,给娘家带来的经济压力。可怕的是这一压力并不止于元妃本人,就连她周围的太监也不时地去贾府敲竹杠。小说第七十二回写凤姐因日间常应候宫里的事,连做梦都梦见一个人“说娘娘打发他来要一百匹锦”,当日果然夏太监打发“一个小内监"来借银子买房,开口就是“短二百两银子”,累借的银两也有数以千计。从贾琏吓得躲避起来的举动来看,这样的盘剥应该是比较频繁的。针对乌进孝进奉给贾府的礼单,清代嘉庆年间的东观阁批语指出:“极力铺张,以见盛极之必衰也。”的确,盛极之必衰也道出了贾府经济的未来走向。

就政治地位而言,伴君如伴虎,元春晋封为贵妃使贾家“皇恩永锡”的体面又多了一层,然而,他们在朝中有了靠山的同时,又将举家置于危险的境地。元妃省亲时所点之戏有《长生殿》中的《乞巧》一出,早期抄本中在《乞巧》下,双行小字批语为:“《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见己卯本、庚辰本等)。清代初年洪异的传奇剧《长生殿》,选取了唐明皇和杨贵妃

的爱情故事这一传统题材,在唐代白居易《长恨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把现实的“长恨”化成艺术的“长生”。《乞巧》是《长生殿》第二十二出《密誓》中的一段戏,写杨玉环在七夕乞巧:

妃子说:“今乃七夕之期,陈设瓜果,特向天孙乞巧。”皇上笑道:“妃子巧夺天工,何须更乞。”妃子哭诉:“妾想牛郎织女,虽则一年一见,却是地久天长。只恐陛下与妾的恩情,不能够似他长远。”皇上为妃子擦着泪说:“妃子,休要伤感。朕与你的恩情,岂是等闲可比。”妃子说:“既蒙陛下如此情浓,趁此双星之下,乞赐盟约,以坚终始。”于是帝妃二人焚香设誓,一个道:“双星在上,我李隆基与杨玉环”,一个合:“情重恩深,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相离。有渝此盟,双星鉴之。”

可见,七月初七的夜晚,“杨娘娘到长生殿去乞巧”,其实是为了祈福,正因为她“受恩深重”,“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所以希望皇帝恩情长久。值得注意的是,《乞巧》这场戏只有恩情没有怨恨,只有生没有死,但长生之殿却埋伏着后来的长恨之情。抄本批语写道“伏元妃之死”,则揭示了元春后来遭遇了与杨贵妃相似的悲剧。

从“《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我们看到这与后四十回存在差异。说到元春之死,这里存在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元春是正常死亡吗? 若按一百二十回本中的第九十五回所写,“元妃薨逝”之前贾政告诉王夫人“因娘娘忽得暴病,现在太监在外立等,他说太医院已经奏明痰厥,不能医治”。书中的解释是:

元春自选了凤藻宫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因前日侍宴回宫,偶沾寒气,勾起旧病。不料此回甚属利害,竟至痰气壅塞,四肢厥冷。

贾政和贾母王夫人都“遵旨进宫”,亲人们守护着元妃,直到“元妃目不能顾,渐渐脸色改变”。可以说这是一种正常死亡,死者临终前把该见的爹娘”都见到了,没有必要死后再借助鬼魂去向他们诉说临终遗嘱。若按脂砚斋批语的暗示,元春之死似乎与杨贵妃之死有相似之处。在元春《恨无常》曲的结尾处“须要退步抽身早”的下面,脂批写道:“悲险之至!”(甲戌本)可以想见,元妃之死像杨贵妃一样,有不测风云,正因为她是非正常、出乎意料的死亡,才有无常之恨,那“荡悠悠"的“芳魂”才有对父母天伦的不了情。

元妃省亲的确如秦可卿托梦所云,是“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然而,这“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元春走后,那“三春去后诸芳尽”的谶语也在不久便会应验。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在《马嵬》诗中抒写了对杨贵妃遭遇的同情:“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诗中指出杨玉环委身于皇帝,远不如民女莫愁的生活过得太平祥和。元春归宿这两种文字,虽然都是“恨无常",但病逝和意外,命运结局不同。

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有两位荣国府的长女,一位是玉字辈的元春,一位是草字辈的巧姐。从判词的预示可知,元春进了宫闱,而巧姐则到了田园。从赫赫扬扬之不测到平平淡淡之安宁,也体现了作者对仕宦之家千金小姐理想与幸福的深刻思考。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红楼梦》里元春的结局是什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红楼梦的真正结局 由元春之死引出的贾府之败

红楼梦的真正结局 由元春之死引出的贾府之败

贾府,皇上,这本书,元春,林妹妹,宝玉,就这样,妃子,时候,深宫,武将,类型,红楼梦,结局,算得上,真的是,这个人,这件事,这个消息,都知道,宫征,王熙凤,贾宝玉,在这时候,发现了,闲来无事,作品,三观,下人,众怒

2012-07-25 #小故事

《红楼梦》里贾探春的结局 是流放还是远嫁?

《红楼梦》里贾探春的结局 是流放还是远嫁?

探春,贾府,南安,王府,风筝,贾母,郡王,女人,乾坤,作者,日月,湘云,刘翠,依云,宝玉,金鸳鸯,元春,凤凰,双儿,太妃,将军,才干,明春,杏花,结局,牙牌令,喻元春,陈瑞,曹公,比凤姐

2013-11-27 #长篇故事

红楼梦:高鹗安排探春远嫁 其实才是她最好的结局

红楼梦:高鹗安排探春远嫁 其实才是她最好的结局

贾府,探春,贾政,京城,凤姐,结局,王熙凤,贾琏,赵姨娘,元春,事情,大观园,母亲,海疆,辈子,气急败坏,周琼,和黛玉,李纨,曹公,贾元春,薛家,贾探春,贾探,靖寇,和家,四大家,那一天,红楼梦,女子

2015-09-15 #小故事

《红楼梦》里探春的结局是什么?

《红楼梦》里探春的结局是什么?

探春,宝玉,凤凰,风筝,王夫人,迎春,贾政,众人,喜字,悲剧,分骨肉,婚姻,小说,序曲,曹雪芹,官媒婆,促狭,判词,婚事,情节,那凤,邢夫人,红楼梦曲,三姑,元春,内容,家园,喜事,女儿,妹妹

2015-01-26 #长篇故事

其实 《红楼梦》的大结局是这样的……

其实 《红楼梦》的大结局是这样的……

贾府,宝玉,贾雨村,林黛玉,贾宝玉,贾环,皇子,荣国府,伏笔,一笑,北戴,史湘云,李纨,薛府,薛蟠,袭人,贾母,潇湘馆,乞丐,元春,妙玉,巧姐,带发修行,探春,王府,湖南,青楼,雪夜,迎春,二皇子

2016-06-26 #故事大全

红楼梦里宝钗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有四种可能!

红楼梦里宝钗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有四种可能!

宝钗,结局,宝玉,贾雨村,黛玉,这句话,红楼,元春,女子,青春,贾政,两鬓,判词,灯谜,谶语,分析,贾雨,贾母,如果我们,不一样,命运,孩子,春和,湘云,眼泪,福寿,红楼梦,金玉良缘,和宝钗,好了歌

2011-12-10 #经典故事

红楼梦中结局最好之人:前半生是富家千金小姐 后半生是农村妇女

红楼梦中结局最好之人:前半生是富家千金小姐 后半生是农村妇女

巧姐,王熙凤,刘姥姥,贾瑞,贾府,剧照,板儿,林黛玉,凤姐,结局,红楼梦,曹雪芹,秦可卿,贾元春,一面,众人,体弱多病,农村,名字,女儿,尤二姐,形象,日子,舅舅,出生在,我的手,众所周知,宁国府,史湘云,王夫人

2019-06-14 #长篇故事

她是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女孩 被万人仰慕 猜想她的结局:尸骨无存

她是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女孩 被万人仰慕 猜想她的结局:尸骨无存

元春,家族,贾家,富贵,贾政,亲人,父亲,父母,大观园,才华,杨贵妃,贾敬,最优秀,乞巧,利益,孙子,女儿,女子,性情,戏文,荣国公,红楼梦,皇帝,眼泪,荣辱,责任,靠山,生活,喜怒哀乐,天伦之乐

2012-11-02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