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明代禅宗高僧为何提倡净土修行?

时间:2013-08-19

晚明出现了所谓四大高僧,收拾颓局,佛教出现了短暂的回升之势

提示:本文共有 292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佛教至明代已呈颓废之态,佛门各宗到此时后继乏人,社会各界对佛教也不像前代那样极力支持。晚明出现了所谓四大高僧,收拾颓局,佛教出现了短暂的回升之势。这四位高僧指的是云栖袜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其中云栖祩宏被认为是明代中兴净土的宗师,而藕益智旭则在佛学理论方面作出了极有影响的发展。

云栖祩宏(1535—1615),别号莲池,俗姓沈,任和(今浙江杭州)人,一段时间内连续遭受父母双亡、丧妻、失子的悲伤刺激,看破红尘,于三十二岁时出家,受具足戒后云游参学,后居杭州云栖寺。

祩宏对于华严圆学说和禅悟都有极深的造诣,力主佛教内部的融合并归向净土。祩宏认为,宋明佛教衰落的原因,就在于禅法的堕落和戒律松弛。禅家乱用机锋棒喝,公案泛滥,抓了鸡毛作令箭,扯虎皮当大旗。古人棒喝是为了引发禅机,要求施者明具慧眼,而当时的禅师们自已不悟,答不来问题就伸出棒子打人,往往师徒互不尊重,倒在地上打作一团,实在让人对禅失去了信心。祩宏又试图以经教的权威性来拯救禅的危机,他说参禅者藉口教外别传,不知离教而参是邪因也,离教而悟是邪解也。饶汝参而得悟,必须以教印证,不与教合悉邪也。”

主张禅教合一的同时,祩宏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禅净合一的论述上。在他看来即便是有大慧根的人,修净土也是值得的,“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禅宗净土,殊途同归”,因而:“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士,而修之者,必费一门深入,此数语尤万世不易之定论也。”

禅和净土完全地失去了界限,禅是净土的禅,净土是禅的净土,祩宏把禅净合一发挥到了极致。而且,“贵一门深入”,净土的易行性是无可置疑的。

禅家有名言说:“本来无佛,无可念者,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净土宗则有训导说:“西方有佛,号阿弥陀,忆佛念佛,必定见佛。”两家差别可谓了然分明。可是祩宏一点也不觉难以调和,他说,参禅和念佛都是通向解脱的道路,适合什么就该做什么,提倡某一种法门在文字上与其它宗派发生冲突是不奇怪的。他举例说,当年的禅门巨匠如永明延寿、真歇清了等人,既是禅门巨匠,却又都修习净土有成,禅法高明,又谋得了好去路。接下来祩宏又从报身的角度证明净土的好处,他说,禅悟并不等于成佛,禅悟并不等于得到圆满的报身,很难达到真正的涅槃境界。念佛则不然,一心诚念阿弥陀佛,到了极乐国土后,有佛力的直接加持,终归能修到圆满的报身,永远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祩宏为宣扬佛往生之法,特别强调所处时代的恶劣,即末法时代修法是十分困难的,禅家流于胡搅蛮缠,教家空头理论也做不周全,只有净土法门修起来最简单。净土之教,“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是“末法之要津”。“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总之,与其做各种各样枝节上的努力,不如直接抱住大树,就怎么也不会出岔子了。

祩宏很清楚在明末的衰世,再讲高深的佛理已经不合时宜,故而,他重视一些浅显的说教和宣传,比如作《戒杀放生文》,宣扬佛教最基本的爱护生命的精神。他更不满于当时的佛教道场中男女混杂、不守时规的状况,作《水陆仪轨)整理佛教礼仪。这些都在民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紫柏真可(1543-1603),字达观,俗姓沈,江苏吴江人,是和祩宏同时代的高僧,许多著名学者如汤显祖等都曾向他问教,可见其学问功底之深,真可一生参访尊宿,没有专一的师承,立志复兴禅宗,同时又对儒、释道三家以及教内各宗持调和态度,和当时佛教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合拍而动。真可一生从未受请担任寺院主持也从不开堂说法,但却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在接度后学方面的作用。他把文字比作水波之相,禅比作水本身,据此发问说,如果一定要离开文字去求禅,岂不是和渴了饮水,却偏要拔开水波一样可笑吗?他又把禅比作春天,把文字比作花,两者互为表现,据此又得出了德山喝、临济棒都是文字,澄观疏、智觊论也是禅的观点。

真可对净土的评价很高,但却不像当时僧人们常说净土易修,他认为,参禅得悟固然难度不小,但是修成净士也不容易,不解佛法三昧,修净土也很难成就,对于那种“以为念佛求生净土易而不难,比这参禅看教,唯此着子最为稳当”的看法,真可持怀疑态度。真可因此对净土看得很重,说倘若“到家果能打屏人事,专力净业,乃第一义”,这就是把净土捧到了最高法门的地位上去了。

憨山德清(1546—1623),字澄印,俗姓蔡,安徽全椒县人。十九岁在金陵栖霞山披剃出家,初从云谷法会修习禅法,后随无极明信学习华严教法。二十六岁时,德清北游参禅,广访名家。万历四年(1576),德清与祩宏在山西五台会面,祩宏的禅净合一说影响了德清。德清与紫柏真可交情也很深。

德清从师承上属临济宗的传人,其思想重点却在于禅教一致和禅净合一上。德清首先批判了禅宗的堕落。他认为自禅宗建立到宋初可算是禅门兴盛时期,但随即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明代,道场败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参禅者多,领悟者少,而且个个傲得愚蠢,把佛门仪式看成低贱的事,与佛法作冤家,嘴里说的是套话,又以胡言乱语为机锋,情况已到了十分糟糕的地步。

解救禅门危机的良策是禅教一致和禅净合一。德清极力提倡宗杲看话禅,认为参禅之人只有抱住一个话头,发起大疑情,才有可能大疑大悟。看话禅与经教是一致的,禅不离教,教即是禅。

“佛祖一心,教禅一致。宗门教外别传,非离心外别有一法可传,只是要人离却语言文字,单悟言外之旨耳。今禅宗人动即呵教,不知教诠一心,乃禅之本也。”

抄经本空白宣纸册页仿古线装本心经佛经硬笔初学者毛笔小楷方格子¥6.98淘宝月销1购买

教禅两者都统一于一心这里,并非离开一心去参另外的禅。教诠释一心,所以也是参禅的根本。德清继承延寿的观点,把性相、禅教等都摄到一心之中了。

关于禅净合一,德清的观点与真可稍有不同,真可把参禅看成是念佛的入门手段,德清却把念佛看成是参禅的必由之途。德清着重地指出,对于初参禅者来说,心地不净是最大的障碍,“非念佛无以净自心”,心净了自然也就领悟了自心。“若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烦恼消除,了明自心,即名为悟,如此念佛,即是参禅。”

发展到了极致,德清要求参禅之人干脆把“阿弥陀佛”四个字当成话头:“念佛审实公案者,单提一声阿弥陀佛作话头,就于提处即下疑情,审问者念佛的是谁。再提再审,审之又审,见者念佛的毕竟是谁。

在德清眼中,明末已是佛教末法之世,人心恶浊,少有利根,所以只有从念佛入手参禅修道,他一再声称“念佛、参禅兼修之行,极为稳当法门”,而且,念佛往生净土可以作为任何学人的理想归宿,所谓“净土真修”,不但能对治禅门流弊,而且可以保证最终的解脱,因此,净土修行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德清一再地强调,念佛这一种法门,即可包容统摄其它所有法门:“净土一门,修念佛三昧,此又统摄三根,圆收顿渐,一生取办,无越此者。以上佛祖,极力开示,已非一矣,无奈末学,志尚虚玄,以禅为高,薄净士而不为。”

净土一门适用于任何根性的人,从大菩萨到声闻缘觉,从“愚夫愚妇”到“极恶之辈”,任何人都可以借此捷径修成正果,彻底地解决“生死大事”。到此憨山德清把禅完全地纳入念佛之中,两者甚至连特征上也失去了区别。德清晚年闭关念佛,昼夜念佛六万声,以禅师的身份大修净土,在禅门实属罕见。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明代禅宗高僧为何提倡净土修行?”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学学那些修行净土的高僧大德

学学那些修行净土的高僧大德

西元,众生,阿弥陀佛,法师,净土,佛法,大众,庐山,慧远,菩提,涅盘,经典,精进,禅定,极乐世界,慧恭,寺院,戒律,疾病,身体,弟子,刘宋,东林,光明,时候,往生净土,高僧传,一切众生,发愿,境界

2020-08-06 #经典故事

《净土圣贤录》|这些高僧才是真正的净土修行人 大多数人不知道

《净土圣贤录》|这些高僧才是真正的净土修行人 大多数人不知道

刘宋,庐山,弟子,罗什,慧崇,法师,罗什大师,日夜,江陵,莲社,元嘉,念佛三昧,东林,净业,大众,大师,寺院,讲经,行住坐卧,阿弥陀佛,无著,修净业,乌衣,刘遵,祖为师,辛寺,阎浮提,高贤,高僧传,太子

2015-03-28 #小故事

净土宗祖师及高僧的故事五

净土宗祖师及高僧的故事五

大师,法师,净土,弥陀,弟子,众生,觉悟,天台宗,戒律,讲述了,憨山大师,居士,精进,三昧,昼夜,母亲,本性,灵峰,缘故,一念,世间,众人,佛法,信心,净业,农历,和尚,大乘,持斋,法华

2020-06-20 #故事阅读

佛门泰斗 净土高僧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的传奇故事

佛门泰斗 净土高僧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的传奇故事

大师,印光大师,居士,法师,老虎,顾竹轩,高僧,臭虫,评论,跳蚤,宗十三祖,印光法师,印祖,张善子,佛门,净土,母亲,佛教,泰斗,画像,张觉明,张居士,传奇故事,老法师,苏州报国寺,一生,佛法,外道,小老虎,妙真

2020-05-11 #小故事

净土八祖莲池大师的神奇故事 高僧有感应 老虎都不敢来侵犯了

净土八祖莲池大师的神奇故事 高僧有感应 老虎都不敢来侵犯了

大师,云栖,净土,弟子,放生池,汤氏,云栖寺,故事,名号,归心,寺庙,村民,瘟疫,福佑,回答说,笑着说,莲池大师,仁和,伏虎禅师,余万言,余良,冯梦祯,嘉庆,山本,宋应昌,宣谕,左宗,张元忭,杨国柱,樊良枢

2010-07-01 #故事阅读

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师

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师

憨山大师,曹溪,太后,皇太后,法师,母亲,五台山,祖庭,众人,僧人,华寺,妙峰,思想,寺庙,时候,经书,肉身,雷州,影响,匡山,宣文,明肃,曹溪南,岁的时候,佛门,别号,参禅,后人,大众,大师

2019-07-10 #经典故事

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师的传奇故事!

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师的传奇故事!

憨山大师,大师,净土,太后,妙峰,时候,无极,身心,使者,牢山,东海,公元,华严,高僧,弥陀,开示,法界,父母,禅师,菩萨,生产,云谷,森罗,海湛,空澄,蔡洪,赵文肃,法华经,四大,一念

2020-05-11 #故事阅读

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师的传奇故事!

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师的传奇故事!

憨山大师,僧侣,和尚,大师,太后,广东,佛法,禅师,公元,紫柏,妙峰,寺庙,报恩寺,高僧,皇帝,明神宗,曹溪宝,人们,住持,时候,皇太后,使者,佛教,游方,西林,内库,林寺,笑岩,执事,牢山

2010-05-19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