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乐毅离开燕国后 为何选择投奔赵国 而不是其他国家呢?

时间:2013-08-20

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

提示:本文共有 19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此战,五国大军和齐国大军激战于济西,结果齐国输掉了济西之战。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盛时期。当时齐国仅剩莒、即墨仍在坚守,乐毅围城,三年不下。燕昭王死后,刚刚即位的燕惠王中了齐将田单的反间计,撤掉乐毅,由骑劫掌军攻城。骑劫久攻不下,却中田单的火牛阵,身死军败。齐国趁势收复所有失地。乐毅伐齐之功尽失。

对于乐毅来说,因为遭到燕惠王的猜忌,所以不敢回到燕国都城。无奈之下,乐毅为了自保,只能选择离开燕国,最终来到了赵国。至此之后,乐毅成为赵国的将领。那么,问题来了,乐毅离开燕国后,为何选择投奔赵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呢?也即乐毅投奔赵国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去,太子乐资即位,称燕惠王。燕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

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威慑燕国、齐国。对此,在笔者看来,乐毅离开燕国后,之所以选择投奔赵国,而不是战国七雄中的其他诸侯国,原因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手下的将领,在战国初期,乐羊曾率军攻打中山国。魏国消灭中山国之后,乐羊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

中山国成功复国之后,又被赵武灵王消灭。因此,对于乐毅来说,自然成为赵国人。所以,在被燕惠王猜忌之后,乐毅回到赵国,可以说是回到故里了。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外面受到了委屈,所以选择回到家乡一样。另一方面,当然,以乐毅的能力,如果投奔韩国、魏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同样会受到重用。不过,相对于投奔其他诸侯国,乐毅来到赵国后,将能够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待遇,这是因为乐毅伐齐这一行动,不仅帮助燕国击败了齐国,更是一件对赵国非常有利的事情。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欲自立为帝,又恐齐国反对,于是便尊齐湣王为东帝,自立为西帝,并约定五国伐赵,瓜分赵国。燕昭王恐赵国灭亡后齐国愈强、燕国愈弱,于是便让苏秦阻止了这次行动。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五国伐齐之前的齐国,不仅是燕国的重要威胁,同样也对赵国虎视眈眈,从赵国的角度来看,自然是积极参加五国伐齐之战,以此削弱齐国这一强国。

五国伐齐之后,赵国名将廉颇于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震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跃居山东六国之首。正是因为乐毅在济西之战中重创齐国大军,给了廉颇率军攻占齐国疆域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赵惠文王对于乐毅,无疑是非常有好感的。在五国伐齐之前,燕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别人去联合楚国、魏国,又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诱劝秦国。

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由此,在五国伐齐之前,赵惠文王就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这自然也是乐毅被燕惠王猜忌后,选择投奔赵国,而不是其他诸侯国的重要原因。因为投奔赵国之后,乐毅可以高枕无忧,但是投奔其他诸侯国的话,则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最后,除此之外,在五国伐齐之后,赵国成为山东六国中最强大的诸侯国,这对于乐毅这样的武将,无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也即赵国的精锐士卒,有助于乐毅继续建功立业,比如廉颇后来投奔到楚国时,就表示自己怀念赵国的士兵。乐毅投奔赵国后,赵惠文王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从赵惠文王来说,厚待乐毅这位名将,有助于威慑燕国和齐国。而齐国复国之后,燕惠王自然十分后悔自己对乐毅的猜忌,于是就派人劝说乐毅回到燕国。为此,乐毅慷慨地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

在此之后,燕惠王又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于赵国、燕国之间,与燕国重新交好,燕、赵两国都任用他为客卿。最终,乐毅死于赵国。乐毅去世后,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比如唐朝时期,唐肃宗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燕王国昌国君乐毅”便是其中之一,战国时期被列入“十哲”的名将,除了乐毅,则只有吴起、白起而已。总的来说,乐毅虽然没能彻底消灭齐国,但是,五国伐齐之战的影响极为深远,这也奠定了乐毅在古代历史上的名将地位。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乐毅离开燕国后 为何选择投奔赵国 而不是其他国家呢?”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乐毅誓死效忠燕王 燕国换了一位大王 结果乐毅马上逃到赵国

乐毅誓死效忠燕王 燕国换了一位大王 结果乐毅马上逃到赵国

乐毅,齐国,燕国,谣言,资治通鉴,燕昭王,燕惠王,国力,强国,战争,智慧,燕昭,田单,立乐毅,苏秦,齐湣王,关系,军队,反间计,时候,燕王,齐王,进攻,燕军,诸葛亮,一口气,为人处世,乘马,人口,小说

2011-02-11 #长篇故事

燕惠王在齐国反扑后 想召回乐毅 乐毅为何坚决不回燕国?

燕惠王在齐国反扑后 想召回乐毅 乐毅为何坚决不回燕国?

乐毅,齐国,秦国,赵国,廉颇,赵惠文王,联盟,燕惠王,燕国,苏厉,赵秦,阳晋,惠文王,乐羊,会盟,将军,实力,局面,燕昭王,阶段,赵王,外交策略,亚卿,后燕昭,国之兵,封乐毅,昌国君,燕关,燕国大,相国印

2019-05-09 #故事大全

乐毅遭到诬陷逃亡赵国 燕惠王派出使者质问 乐毅的回信妙不可言

乐毅遭到诬陷逃亡赵国 燕惠王派出使者质问 乐毅的回信妙不可言

乐毅,齐国,将军,燕国,伍子胥,燕惠王,先王,赵国,吴王阖闾,使者,燕昭王,贤明,骑劫,吴王夫差,军事家,城池,功业,反间计,君主,国君,夫差,江中,见识,不后悔,中史,代乐毅,封昌国,燕军,燕昭,燕惠

2013-12-27 #故事大全

桓桓昌国 乘时秉翼 燕国拥有乐毅一位大将 却被齐国打反攻?

桓桓昌国 乘时秉翼 燕国拥有乐毅一位大将 却被齐国打反攻?

乐毅,齐国,燕国,赵国,燕军,城池,国联军,大将,魏国,乐毅攻,将乐,管仲,暴雨,归宿,百姓,燕王,老死,老人,只剩下,魏国人,桓桓,招宾,诸葛亮,燕昭,魏国大,齐军,使者,十二城,国联,一生

2018-01-10 #故事阅读

乐毅流亡赵国以后 为何突然销声匿迹了?还对赵国危难见死不救?

乐毅流亡赵国以后 为何突然销声匿迹了?还对赵国危难见死不救?

乐毅,赵国,燕国,燕惠王,将军,长平之战,先王,燕惠,客卿,寡人,乐羊,史记,国家,沙丘,燕昭王,赵王,魏国,魏文侯,中山,列传,事情,关系,名声,时间,周赧王,燕昭,秦昭襄王,先人,子孙,复国

2019-05-24 #经典故事

元曲中的故事:寻思乐毅非良将

元曲中的故事:寻思乐毅非良将

乐毅,齐国,燕国,骄纵,燕惠王,列国,诸侯,燕惠,赵国,亚卿,比伍,燕昭,国联军,良将,史记,土地,大军,子胥,昭王,燕昭王,灰飞烟灭,东帝,东征西,伍子胥,国复国,封帝,文侯,时燕国,楚燕,王固

2020-07-23 #短篇故事

秦赵长平之战时 曾打下齐国70多城的乐毅 为何没有出手救赵国

秦赵长平之战时 曾打下齐国70多城的乐毅 为何没有出手救赵国

乐毅,赵国,齐国,燕惠王,时候,燕国,齐湣王,史记,长平之战,魏国,燕昭,燕惠,田单,中山,祖先,于赵国,昌国君,秦昭襄,魏文侯,交集,儿子,国人,君主,客卿,山国,意识,楚国,燕昭王,燕王,父亲

2019-09-05 #故事阅读

乐毅本来与燕国无缘 却因为千金买马骨故事 助燕国攻齐一雪前耻

乐毅本来与燕国无缘 却因为千金买马骨故事 助燕国攻齐一雪前耻

燕国,千里马,乐毅,国王,齐国,燕昭,郭隗,马骨,燕昭王,千金买,这个故事,侍从,贤能,骨头,国力,才能,秦国,魏国,天之,决心,商鞅,千两黄金,重金,国家,宰相,宫殿,情况,意愿,故事,方法

2013-09-03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