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留给下一代数学大师去证明1+1

时间:2013-08-21

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不见起色,家长也无可奈何

提示:本文共有 22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现在有很多的孩子不喜欢学数学,认为它枯燥乏味,整天与一堆生硬的数字打交道。

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不见起色,家长也无可奈何。

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偶像,曾改变过一个时代青年的人生方向,我相信数学大师陈景润一定可以给予现代孩子学习数学的动力。

在数学大师还没有降临这个世界之前的150多年,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向数学界最杰出的数学家提出了一个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简单描述就是证明“1+1”成立),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两位同时代的赫赫有名的数学家都无法证明。

到1965年,哥德巴赫猜想从“9+9已”被证明到“1+3”,达到一个高峰,而陈景润的“1+2”被国内外公认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要里程碑,迄今无人能及。所以有人说,他挑战了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智力极限的总和。

一个时代的精神偶像

刘慈欣的小说《朝闻道》有一类像殉道者一样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而在学术圈子里面是很少很少的,但陈景润绝对应该算一个。

在1968年4月的一天,一群人气势汹汹冲进陈景润的住所——中关村88号集体宿舍,一间不足6平方米的锅炉房。

只见来人凶神恶煞,拿出别在腰间的皮带开始抽打他,边抽边揭露他的“罪行”:

“你为什么要搞什么哥德巴赫猜想?你这个寄生虫,你是想跟外国人跑,你是卖国!”

瘦弱的陈景润一下子被激怒了,十分坚定的说出:

“我是爱国的,是为国争光的。不是为个人争名利,不是白专!我不是吃白饭的,不是废物,不是白痴!我不是寄生虫!”

作为被打成“安钻迷”典型——安心工作,钻研业务,迷于专业,不关心政治的“白专”代表,他的屋子经常被搞得天翻地覆,装稿纸的麻袋被扔到走廊里,手稿满地都是,逼得他搞不了研究。

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他不是没有反抗过。有一次他打开窗子,纵身从三楼跳了下去。

幸运的是,他被一棵大树挂了一下,臀部着地,受了皮外伤,并未毙命。

迷迷糊糊中,他听到有人说:

“不愧是数学家,跳楼都懂得计算角度,不会死的。”

一直以来,这名年轻的数学家,尽可能少讲话,不与人起争执。安安静静地工作,不让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

阴暗、狭小,杂乱的锅炉房就是他的科研环境,过的连鼠都不如就是他的生存环境,患有结核病,常年发低烧是他的身体条件。

到1966年,用整整4年时间,陈景润完成了“1+2”的初步证明。

因为论文长达200多页,《科学通报》并没有发表详细的证明过程,国际上不承认。

1973年,陈景润终于完成了对1+2过程的简化。

据罗声雄后来回忆,陈景润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就悄悄告诉他:“我做出了‘1+2’,想拿出来发表,又怕挨批判。”

罗声雄听后,鼓励陈景润:“只要你的证明是对的,就不要怕。”

陈景润终究不敢把论文拿出来。历次的运动冲击,戴在他头上的“安钻迷”“白专”等帽子,使他心有余悸

人才终究不会被埋没,《科学杂志》发表了陈景润“1+2”简化后的证明。

中国科学家证明了“1+2”的消息震撼了国内外数学界,这项成果被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伯斯誉为“陈氏定理”。

作家徐迟这样说陈景润:数学家的逻辑像钢铁一样坚硬;他的立场站得稳。他没有犯过什么错误。在政治历史上,陈景润一身清白。他白得像一只仙鹤。鹤羽上,污点沾不上去。而鹤顶鲜红;两眼也是鲜红的,这大约是他熬夜熬出来的。

在那个年代,陈景润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催生了一批人来报考数学系。

因为陈景润,当时的人们改变了对知识分子的看法。知识分子是爬到巨人的肩上,巨人就是人类的文明成果,而知识分子继承了人类的文明成果,站在巨人的肩上。

那时科学家取代了工人成为最时髦的职业,女孩们婚姻择偶也以嫁一名知识分子为追求。(据说追求陈景润的女孩有几百个)

现在有人喜欢把陈景润与陶哲轩相比,但我认为二人无可相比。如果陈景润有那样的成长环境,从小有各路牛人提携指点,有一个能够和全世界同行交流的学术环境,没有人知道他这一辈子能够达到什么高度。

证明1+2

不好意思,咱们普通人真的看不懂,它不是可以通俗易懂地被描述出来。

(注:原版论文有200页,简化后的版本也有30页!)

贴张图看看,能看懂的举个手

有很多人问:“证明这些与人类生活毫不相关的数学猜想有什么用?”

拿科学举例,科学领域可以分为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就是技术、航天工程这类研究方向明确,短时间能有重大突破,并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学科;而基础科学主要是探寻万物的本质,例如夸克分割问题和寻找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这类研究很难直接转化成技术落地,和人类生活几乎没有关系。

所以许多人产生疑问,研究这些不着边际的东西有什么用?能吃饱饭吗?还不如做一些实际一点的研究。

基础科学确实经常遭人质疑,还经常被人误以为骗经费,但应用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基础科学之上的,如果应用科学是高楼,基础科学就是地基,没有地基,何来高楼。数学猜想就像基础科学,虽然直接应用很少,但却能延伸出庞大的分支,解决将来可能遇到的许多问题,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意义之一是为将来科学技术打下基石,研究数学科学的本质是探索问题,而不是出现问题,再开始探索。

这也和书到用时方恨少道理相同,你读的书、学到的知识,暂时可能用不到,但就怕将来的一天你的知识不够用。

因为陈景润做出的杰出贡献,1999年中国发表纪念陈景润的邮票,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国际永久编号“7681”的小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以此纪念。

作为后人,再次了解前人的奋斗事迹,必定因他们的卓越贡献、伟大成就而倍受鼓舞,激励向前。

证明1+1,就留给下一代数学大师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留给下一代数学大师去证明1+1”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星火农庄故事 上一代的坚守 下一代在传承

星火农庄故事 上一代的坚守 下一代在传承

星火,农庄,集体农庄,大米,三江,故事,桦川,经营,乔治奥,威尔,代表,初衷,印记,沃土,食米,一个故事,米中,新中国,新一,新时代,生活方式,乌托邦,三江平原,下一代,专业,中央,主体,优势,互助组,人民

2017-02-18 #小故事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

孙陶然,中国,企业,英国,国家,故事,误解,国际社会,父母,美国,记者,领域,中国梦,都会,三个故事,技术,捷径,公司,变化,合作,中国企业,消除误解,英国媒体,蓝色光标,在英国,英国公司,一家,世界,产品,人家

2020-04-25 #故事会

关心下一代周报数字报

关心下一代周报数字报

红领巾,少先队员,活动,同学们,小学,富安镇,外公,故事,视频,少先队,苏州市,爷爷,东台市,官兵,妈妈,学校,泰州市,爸爸,老一辈,草桥,辅导员,实验小学,活动中,儿童团,叔叔,北街,学雷锋,校区,精神,卢艺

2014-05-13 #短篇故事

政府关心下一代好词好句

政府关心下一代好词好句

生命,祖国,学会,才能,个人,人格,生活,时候,社会,祝福,一种幸福,关心爱护,中华民族,境界,我想有个家,妈妈,关怀,在别,只有你,好词好句,一点一滴,难能可贵,世界,东西,互相帮助,人心,仇恨,传统美德,利益,前提

2020-09-25 #经典故事

家风引领同助力 美德传承下一代

家风引领同助力 美德传承下一代

关工委,泸定县,勤俭节约,第二中学,同学们,老同志,风尚,活动,学生代表,孙光,宣传者,杨祖,杨子,胡克,谷芽,一粒米,体育局,五老,教育体育局,志荣,开展了,中心,主题,全体师生,全体同学,代表,传统,传统美德,倡导者,作者

2018-05-20 #小故事

探秘英国Miger米哥 重塑下一代的贵族精神

探秘英国Miger米哥 重塑下一代的贵族精神

贵族,精神,英国,中国,米哥,贵族学校,孩子,学校,勇气,学生,平民,责任,身体健康,储安,秦始皇,中国市场,家庭,产品,人员,代表,先锋,作用,使命,全方位,学习桌,头衔,品行,和服,团队,国民

2015-06-30 #故事阅读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 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 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

孩子,父母,妈妈,男生,做家务,电梯,给孩子,家务,事情,女生,教育,生活,于戈,对孩子,一定是,他妈妈,对自己,书呆子,关系,同学,小孩,才能,挫折,有责,经历,能力,诗人,什么都不,不是一个,为人父母

2019-11-26 #故事大全

王者荣耀:英雄人设 影响着祖国的下一代

王者荣耀:英雄人设 影响着祖国的下一代

王者荣耀,荆轲,李白,人物,游戏,形象,英雄,人物形象,哪吒,王者,设问,元芳,狄仁杰,包大人,小学生,孩子,技能,故事,英雄形象,问题,娱乐,影响,荆轲刺秦王,公孙,文文,狄大人,放松一下,腾讯,奇葩,全球

2008-10-18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