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觉得李子柒很假的 忽略了“叶公好龙”的正面意义

时间:2013-08-24

随着多家央媒点名,网红李子柒引发的热度仍然还在持续

提示:本文共有 23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风景区都缺少医院,水电和大型超市,人人都知道自己只是暂时来放松,可是总有人因为某处风景火了,迫不及待反复像祥林嫂一样念叨风景区不可长住。”

随着多家央媒点名,网红李子柒引发的热度仍然还在持续。有捧必有踩,她自然也免不了负面评价。比如,不少人觉得李子柒及其视频“假”,理由大体有三:1、整个视频制作过程并非全部由李子柒亲力亲为,而是有团队包装;2、其视频传播的并非中国农村生活的真实模样,过度美化;3、“这边拍手工视频,那边卖工业产品,并且还爆赚了一笔”。

如何看待这样的观点?

李子柒的视频抓住了很多全球网友的心,并不是因为“足够真实”,而是因为“满足愿望”

一个中国网红,在YouTube上吸引700余万网友关注,单个视频播放量往往达500万乃至1000万以上,无疑是个令人瞩目的成就。毕竟,YouTube平台数据不易注水,而且面向的是全球各国网友,这可比在国内社交平台获得影响力难上许多。

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些面向全球网友的视频,不仅完全没有说英语,连个英文字幕都没有配,有时甚至连视频标题都只有中文。但这丝毫没有妨碍外国网友蜂拥而至,不仅观看还留言,有人甚至表示,李子柒的频道是全世界最好看的频道,并收获了接近4000个赞。

这其中的理由,很多人都能做出解释。大体上就是说,李子柒用她的视频,很好地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互动的景象,在刺激了观者舌尖与胃的同时,满足了观者对“田园牧歌”的追求与幻想。

但仅仅这么说是解释不了为何李子柒的视频火爆到如此程度。这其中有许多细节是值得其他网红乃至传播学研究者去仔细琢磨的。比如,李子柒在视频中基本不怎么说话的,有时候说的少量家乡话与其说是交代信息,毋宁说是构建其描绘图像的一环,这在YouTube的所有网红中都是比较罕见的。有外媒评论称,“李子柒是用她灵巧的手,去说故事”,其效果特别棒。

“故事”这个词,用在这里特别恰当。事实上,李子柒并未标榜其视频或品牌运作有多真实,其视频之所以大火并出口转内销,原因就是如她自己所说,观者可以通过她的视频感受到一些轻松、美好,减轻焦虑和压力感。“田园牧歌”的景象是用来回应期待的,而不是用于“反映真实”的。正如好莱坞科幻片明知是假,为啥大家还喜欢看?满足了幻想而已。

非得在李子柒的视频中寻找“真实”、“写实”,要看到农村人挑大粪、以及农村蛇鼠虫蚁的景象,那是进错了门。人家本来就不想描绘这些,观者也未必想看。当然,不排除一些人看过李子柒的视频后对中国农村生活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知,但这并不是李子柒的问题。

在这个时代,李子柒这些视频的成功路径其实是有迹可循的,正如不少中外评论者都指出的,李子柒的视频有点类似备受好评的日韩漫画/电影《小森林》,很多人就希望在过度工业化的日常中感受到一些田园牧歌般的东西,即便有些不真实不现实,只要不过于“违和”,完全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感受那种气氛。当那种感觉来临的时候,听不听得懂,看不看得懂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韩版《小森林》剧照

李子柒的视频不需要外文字幕,有点像欧美的动漫爱好者翻译日本动漫,很多涉及日本文化的独特表达,不需要找出本国对应事物的名称,而是直接音译就好了,要的就是那种原汁原味的感觉。这样的“传播-接纳”过程,其效果自然是最好的。这就是为什么“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讲好了中国故事”,为什么许多外国网友在看李子柒视频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增加了对中国的好感与向往。

在工业时代寻求田园牧歌,即便只能捕捉到“幻象”,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有极大吸引力

在YouTube上坐拥700余万粉丝的李子柒,进入国内公共舆论场后却引发了一些争议,这本身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毕竟,粉丝是喜欢看才会去关注她的视频的,非粉丝可能压根就不关注甚至不知道她。但公共舆论场却大为不同,当观点志趣都不一样的人在谈论同一样事物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许多不协调乃至于激烈冲突的声音。不喜欢李子柒、乃至于觉得她虚假造作的,自然也会大有人在。

但李子柒的视频既然能在YouTube上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深入去理解这种现象也不是什么坏事,往大了说可以加深对时代趋势的理解。

如前所述,李子柒是因为很好地描绘了人们想象的“田园牧歌”,才如此备受喜爱和推崇。经历了充分工业化洗礼的后现代人们,对这种“前现代”的生活表达出向往,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就像一位老外网友说的,“当我需要一盏新灯的时候,就会前往宜家;而当她(李子柒)需要一盏新灯的时候,她就会前往森林!”(When I need a new lamp: it’s time to go to ikea; when she need a new lamp: it’s time to go to the forest!)这种新鲜的感觉实在是很容易击中人们的心灵。

李子柒在进行手工制作

但另一方面,也必须承认,这种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叶公好龙”,包括李子柒本人也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田园牧歌”之中。去实践尝试李子柒所描绘图景的人,也只会非常少。绝大部分人也只能停留于在看视频的时候展现出喜爱与支持。理由人们都清楚,放弃城市生活去农村体验自然,不仅有诸多现实困难,即便能够去试试,也许没两天就感到厌烦了。99%的现代人离不开电,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网络。

大部分人能做到的,也就是在别人展示的“田园牧歌”中,寄托自己的期待,你可以说这是一种虚伪,看完李子柒纯手工制作藕粉的视频后,去买工业化成品,也可以说是一种虚伪。但人性往往就是如此,这并不值得大肆抨击。

就李子柒引发的争议,有网友打了一个很不错的比方——“风景区都缺少医院,水电和大型超市,人人都知道自己只是暂时来放松,可是总有人因为某处风景火了,迫不及待反复像祥林嫂一样念叨风景区不可长住。”

转换一下心态,从美学角度去感受下这种“田园牧歌”对生活的调剂意义,也许,大家都值得试试。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觉得李子柒很假的 忽略了“叶公好龙”的正面意义”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故事绘本:叶公好龙

中国故事绘本:叶公好龙

叶公,个性,生活习惯,成语,正面,真龙,养成良好,叶公好龙,沈诸梁,内容简介,习惯,典故,孩子,后人,好性,最佳时期,宝宝,封面,幼儿,情景,故事,政敌,方法,父母,正面教育,爱龙,比喻,社会,真爱,社会性

2020-08-27 #短篇故事

宝宝爱发脾气管不住?妈妈可能忽略掉了这件事!

宝宝爱发脾气管不住?妈妈可能忽略掉了这件事!

宝宝,情绪,父母,好的,原因,孩子,微量元素,户外活动,时候,营养素,爱发脾气,营养补充,那当,发现了,习惯,关键,事情,元素,后果,天性,抵抗力,宝贝,情况,才能,所需,方法,渲泄,正确引导,正面,白地

2012-04-30 #短篇故事

人生应该奋斗 让生活像李子柒的辣酱一样 充满意义感

人生应该奋斗 让生活像李子柒的辣酱一样 充满意义感

李子,美食,辣椒,辣酱,秘诀,生活,很多人,有的人,事情,厨艺,气质,是很多,不一样,田园乡村,年纪,一身,一段时间,人们,人格魅力,人生,会分,做法,公益活动,古风,小姑娘,困境,大蒜,工艺,心愿,心善

2018-01-27 #短篇故事

过励志的人生 李子柒坚持梦想 将平武时光过出意义感

过励志的人生 李子柒坚持梦想 将平武时光过出意义感

李子,美食,人们,作品,住所,生活,山林,直播,还可以,四川,方式,才艺,梦想,见识,雪景,传统美食,作品中,很多人,给人们,给我们,让更多,发扬光大,发现了,展现了,现代人,事情,人格魅力,内心,力量,励志

2010-03-01 #短篇故事

高见丨“启示”的真实面目 许多人忽略了的功能 人生成功工具

高见丨“启示”的真实面目 许多人忽略了的功能 人生成功工具

启示,能力,人生,思考能力,事物,价值,信息,思维,电影,作用,事件,才能,悟性,意义,斗志,财富,词汇,分析,不是你,快人一步,很多人,朋友们,现实中,大旭,牛顿,不一样,大家好,引语,一生,人士

2017-10-15 #小故事

熊熊火焰温暖我的心窝 悄然而霸气:李子柒走进西城高三期末作文

熊熊火焰温暖我的心窝 悄然而霸气:李子柒走进西城高三期末作文

李子,作文,热点,文化认同,高三,考生,西城,认同,北京,命题,观点,议论文,优良传统,关系,外国人,正面,短语,西城区,论点,冬天里的一把火,并列关系,我的学生,有哪些,熊熊火焰,万洋,明中,费翔,在我们,好东西,大眼睛

2014-12-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农村都是一样的 为何李子柒的视频那么仙?不是假 而是个性

农村都是一样的 为何李子柒的视频那么仙?不是假 而是个性

新媒体,视频,传播,内容,李子,农村,正面,个性,思维,目的地,角度,有价值,一面,价值,媒体,平台,小哥,成员,时候,核心,爱好者,调性,中国传统文化,另一种,所以在,方向去,滇西,网友们,负面情绪,各大

2013-06-09 #故事会

蚂蚁借呗突然被关闭 很多人忽略了这3个原因 部分用户已中招!

蚂蚁借呗突然被关闭 很多人忽略了这3个原因 部分用户已中招!

支付宝,用户,中招,时候,蚂蚁,很多人,提前还款,所以就,原因,产品,利息,功能,部分,收益,支付,你是否,就只有,多大,个人观点,人群,信用卡,信用,利益,巨头,商场,大部分,差别,意义,情况,日期

2020-02-16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