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张良的留侯只排62名?145个列侯中他功劳居首 刘邦的考虑更高远

时间:2013-09-13 07:02:20

相关推荐

导语:

刘邦打下天下以后,开始给手底下的功臣封赏。按照刘邦的说法,自己在财政上比不上萧何,在军事上比不上韩信,在谋略上比不上张良,所以他们三个应该是三大功臣,所以封赏的时候,应该也要排在前三名才对。

可事实上,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萧何的确被刘邦封为万户侯,而且功劳排名第一。韩信则早就被封为了齐王后来改封为楚王。可是张良被封为留侯,排名却到了62位,这未免也太不公平了吧?

01汉朝初期的封赏,是按照军功来的。

刘邦不是个糊涂人,他能够把一直跟自己作对的雍齿封侯,足以说明,任人唯亲这一招,刘邦不会用。那么汉朝初期是如何封侯排座次的呢?按照军功来排的。

当时能够封侯的人当中,军功排名第一的,铁定是曹参了。作为开国将领,曹参帮助刘邦灭了两个诸侯国,拿下了122个县。这战绩,除了韩信以外,还真的没有哪个将领能够相提并论的了。可是刘邦却没有将首功留给曹参,而是留给了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大总管萧何。萧何作为刘邦集团的后勤总长,为刘邦处理了除了打仗以外的所有事务,所以他自然功劳第一。至少在刘邦心目中,萧何是功劳第一,因为将来还要指望萧何帮他治理国家。但是这件事情却遭到了将领们的一致反对,至少他们是有牢骚的。萧何就算再出色,那也不是凭借军功拿到的头筹,这帮武将自然不服气。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如果将功劳第二赏赐给张良的话,那铁定会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对。到时候这帮武夫发起火来,事情还真的难以收场。

本来就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刘邦可不想弄得不欢而散。所以刘邦思来想去,决定委屈一下张良,将张良这个留侯的功劳排到了第62位。

留侯曰:“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於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史记》

当时一共是封赏了145个列侯,张良排名62位,虽然有些羞辱的成分在里面,但是足以表明,刘邦必须要给自己手下人一个交代才是。

02按照这种规则排名,张良当然不占光。

刘邦排名功臣的时候,是按照军功来排名的。所以张良被排到了第62位,这是非常不占光的事情,张良至少有三点是非常无奈的。

首先张良是谋士,根本不可能直接参与到行军打仗的过程中。那个时候拿多少人头就立多大功劳,张良估计连一个人都没有杀过,这么来看,连侯爵的末尾都排不上号。其次张良属于半路出家的谋士,此前一直为韩王效劳。后来才投靠了刘邦,而他投靠刘邦的时候,刘邦手里那帮兄弟,早就已经跟随刘邦多年,张良算是入伙比较晚的了。再者刘邦那些手下人,早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他们有自己的圈子和人脉。至于张良,他什么都没有,只有刘邦这么一个靠山,所以在竞选的时候,非常吃亏。由此来看的话,张良压根就没有任何优势去争夺第二功劳的资格。虽然在刘邦心目中,张良绝对是功劳排名第二,可是刘邦却不能把这个排名送给张良,因为刘邦需要给自己的兄弟们一个交代。

这帮人都是大老粗,都是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人。他们就认死理,虽然也尊敬张良,可是他们哪里懂得张良有多大功劳呢?

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史记》

要是张良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排在了这帮人前面,那他们不闹翻了才怪。所以刘邦就算是为了张良的安全,也必须要将张良往后排一排。

03张良本就淡泊名利,否则封个王也是可以的。

在刘邦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人,那就是张良。这是毫不夸张的,萧何可以为刘邦管理家务财政,韩信可以为刘邦攻城略地,可是张良却能够保住刘邦的性命。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臣说服。---《史记》

当年鸿门宴的时候,要不是张良出手相助,不惜以自己留在楚军营中作为代价,也要保住刘邦的性命。在韩信要做假齐王的时候,也是张良提醒刘邦,不要轻举妄动,这才为刘邦换得了韩信的辅佐。

所以说刘邦没了萧何和韩信,或许是大业不成,但是没有了张良,刘邦可能连命都保不住。所以说在刘邦心里,张良的分量绝对不轻。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张良是个头脑十分清醒的人,他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所以他选择淡泊名利,什么都不要。在刘邦功成名就以后,什么都不要,的确是有些说不过去。就算是刘邦本人,他也是不会答应的。所以张良只是跟刘邦要了一个留侯的爵位。而留地则是张良和刘邦初次相遇的地方。张良这一招实在是厉害,既要了刘邦的封赏,又告诉刘邦要时刻记得他们之间的感情。所以就算张良没有归隐山林,他也不会遭到杀身之祸。

按照功劳来说,张良的功劳,绝对不在韩信萧何之下,所以按照道理,给张良封个王都不为过。但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封王是为了保护张良,这一点刘邦和张良心里都清楚。

张良后来一直处于半隐的状态,其实就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他既让刘邦能够找到他,又不刻意掺和到汉朝的政务当中去。明哲保身的水平,实在是高超。

总结:张良是个聪明人,与其要虚名,不如求生存。

韩信作为兵马大元帅,帮助刘邦打下天下,功劳那么大。可是他封了王以后,还不是被杀了?所以说,跟爵位比起来,只有活下来才是硬道理。

在吕后四处求援的时候,张良给吕后多次出主意,最终使得吕后战胜戚夫人,为儿子刘盈夺取了皇帝的宝座。其实这也是张良的一种求生之道。

因为张良知道吕后早晚掌权,只有跟吕后处理好关系,才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好好活下去。所以他在不伤害刘邦的前提下,帮助吕后解决一些问题,最终赢得了吕后的赏识。

这么一个聪明人,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善终,也给后世子孙铺好了路。只是后来子孙当中有不成器的,那就没什么办法了。

参考资料:《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7:史记(新版)平装¥19.3京东月销1.39万购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张良的留侯只排62名?145个列侯中他功劳居首 刘邦的考虑更高远”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运筹帷幄的留侯张良 原来也曾刺秦?网友:他也年少轻狂!

运筹帷幄的留侯张良 原来也曾刺秦?网友:他也年少轻狂!

张良,刘邦,项羽,老人,就这样,咸阳,宛城,秦皇,韩信,东巡,太守,意见,百姓,秦国,诸侯,韩国,彭越,赵高,相国,刺秦,关中,大力士,彭城,手下,时候,计划,部队,铁锥,一个大,交给他

2020-06-15

张良与刘邦的故事 详细一点

张良与刘邦的故事 详细一点

张良,刘邦,韩王,韩王信,项羽,汉王,项王,沛公,郦生,韩信,陈平,项梁,留侯世家,景驹,田荣,郑昌,韩军,项伯,三秦,人马,时间,荥阳,韩国,从沛公,韩兵,韩太尉,兵马,军队,函谷关,属下

2020-09-03

留侯张良者

留侯张良者

张良,老人,兵书,女子,性子,想学,本事,胡子,一条腿,冯梦龙,张良听,上桥,名的,我愿意,桥头上,说吧,头发,军事家,大事,学点,小家伙,年轻人,青年,访贤,忍住,怀中,情史,情痴,成就,甩到

2020-09-03

智慧说故事:张良受吕后器重 刘邦与张良之间的传奇故事

智慧说故事:张良受吕后器重 刘邦与张良之间的传奇故事

刘邦,张良,太子,吕后,陛下,刘盈,吕泽,肖何,英布,主意,功臣,史记,学道,人间事,留侯世家,为帝,于良,刘敬,吕后派,家世相,张良未,张良见,张良纳,张良本,张良死,张陈王,强秦,戚夫人,才得,文成

201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