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传统民族节日 西南民族节日 祭天民族的不同

时间:2013-09-16

纳西、景颇祭天在农历正月,独龙、基诺在本族历法正月过年祭天

提示:本文共有 25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本文乃作者梦梦聊说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我们谈谈祭天与年节、历法,祭天在时间选择上绝非随意,而是与各民族先民使用的历法有关,由此受制于初民的生产发展水平和生产活动规律。纳西、景颇祭天在农历正月,独龙、基诺在本族历法正月过年祭天。哈尼族以过“六月年”祭天,彝族、白族以“火把节”祭天,时间同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在初民的文化建树中,历法的确定意义重大,是文明的标志。农历正月的年节正值秋收后农闲,此时敬神祭祀,求天神、祖先保佑赐福,为来年带来好运,是很自然的。

日本神话学家大林太良认为:“ 在发达文化的诸民族中,之所以把新年作为一个重要节日来庆贺,就是因为他们认为除旧布新的这一变化,会使宇宙秩序重新得到创造。”

火把节

这一观念同初民的生死观相联系,年节是生命、创造的象征。古代巴比伦每年开春的头一个月举行祭祀天神马尔杜克的仪式。念诵创世史诗《埃努玛埃利什》。“祭天过岁, 祈求丰年"是世界范围内普遍的文化现象,当然也是氐羌系上述诸族的共同文化特征。其渊源可从族源和各族迁徙、杂居、文化交流中去找答案。至于农历六月过年、祭天,也与历法有关。按哈尼族、彝族、白族的十月历,要过大、小年,时间分别为一年之首及中界。哈尼族视“六月节”为六月年,是小年。彝族、白族的火把节,以火把驱虫照田、除虫害、除污秽求清洁,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康泰,也具有年节的意义。据考证,火把节原为彝族、白族渊源古远的“祭天祈年,火把照岁”的小年。撒梅人就认为过火把节是过小年。这样,氐羌系各族都以年节祭天,仅有时间之别,大小年之别。

六月节

小编再和大家说说祭天即祭祖。天地祖宗,本为一体,至为神圣。各民族的神话几乎都一致说到本民族是天神的后裔,或天神创造了世界、人类。纳西族所祭天神子劳阿普是始祖崇忍利恩的岳父,中央许神天舅美汝柯西柯洛曾是天女村红葆白的原配偶,后与崇忍利恩是亲戚。景颇族自认为是太阳神的子孙,以跳目脑舞(太阳舞)为荣;同时认为人的世界之前是鬼的世界,人和鬼有延续承宗的关系。哈尼族认为天神阿波摩米造天、造地,过六月节时,各家在大磨秋前祭完天神威嘴及民族共祖后,还要自立小磨秋桩,祭祀家祖。

景颇族

小编可以说,在各族祭天仪式上,充溢着浓厚的敬祖寻根意识。往往通过仪式,祈求祖先神灵保佑,以祖先遗训、古规教育族人,凝聚民心,增强民族意识。“历史上那些着名的祖先,死后往往都成了神只。”神话中的天神、始祖、创造文化的英雄,乃至后来的战争、迁徙中功勋卓着的氐族首领都被列为祭祀对象,统属于敬祖意识之下。如同纳西族认为祭天是联结人间与天界、子民与祖先的途径一样,祭祖是从文化心理上认同传统、延续的途径或手段。

各族祖先本身就是天神,或是沟通人、神和天界与人间信息的中介。纳西族认为天界是村红葆白的娘家要由两位始祖崇忍利恩和衬红葆白来转告人间祭天神后才能生儿育女,学会说话(暗喻文化的产生)。在祭天仪式中,这两位始祖亦属被祭之列。故从敬天到敬祖,其观念一脉相承。各族神话都说先有天国,后有人间,人是神、鬼的子孙。可见,祭天兼祭祖很早就以观念形态存在于祭天仪式中,以至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大量的其形式的表现。

纳西族

小编感觉独龙族、哈尼族、景颇族祭天时要以牛为祭品,剽牛献祭,剽牛的过程颇为神圣,参与者无不视之为一项激动人心的活动。用于祭天的牛专门饲养,牛的选择,以及由谁来主持剽牛,都要遵循古制。剽牛后分肉按原始的平分共食方式,见者有份。实为由子民享用供奉过天神、祖先的祭品,承续祖先的灵魂精气。剽牛祭天仪式具有现实的社会功能,便于协调关系,加强同宗血亲观念。牛,成了沟通人神的神物。彝族过火把节时的斗牛仪式,估计是剩牛的演化。牛为圣物,这在农耕民族、畜牧农耕民族观念中根深蒂固。与其先民在原始经济生活中驯牛、牧牛、役牛、食牛的习俗和原始宗教祭祀中以牛为牺牲相联系。哈尼族创世史诗《奥色蜜色》中讲杀翻神牛,用其骨、血、皮、肉、肋骨创造天地江河,具有远古牛图腾的痕迹。在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出土的战国、西汉时期剽牛祭祀铜扣饰上,生动地雕铸着剽牛过程:四个人正合力把一-头牛捆在木柱子上,牛角上还倒悬着一个用于祭祀的奴隶。

剽牛献祭

考虑到彝族、哈尼族与该青铜器出土的滇池地区及古滇族在族源和文化传播方面有着较为复杂的渊源关系,足见视牛为圣物的观念及剽牛习俗甚为久远且传播很广。以牛为祭天、祭祖的牺牲,并举行剽牛仪式是氐羌系民族的古老传统。

哈尼族“六月节”要祭磨秋、打磨秋,认为磨秋杆是沟通天界与人间的途径。天神威嘴就是骑着白马沿磨秋杆从天上徐徐降临人间的,并说磨秋杆就是白马,所以哈尼族对立磨秋仪式极为重视。上山砍磨秋杆那天,全寨各家要派一男子参加。事先要选出砍树的“勒斯”(或三年一选),找一棵杆直粗壮的青松树,由勒斯先砍几斧,其他人才能动手,否则认为不吉利。然后前呼后拥地抬回寨边秋场上,表示将威嘴迎回山寨了。祭磨秋时,由摩匹抬着小桌祭品,众人随后,推动磨秋杆转三圈表示为天神威嘴饯行。哈尼族禁忌之一为不过了属狗日送走威嘴,不准打磨秋。先神后人,磨秋长年屹立在秋场,是天人相通的神圣象征。纳西族在祭天仪式中选择柏、松、栗树等作祭木,象征神只,也是神物,起到沟通人神、传达天神旨意的作用。

六月节

我感觉各族祭天,均为至高无上的祭典或节日。前已述及祭天祭祖观念在各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观念中的地位,由此,通过仪式的行为过程,笔者认为祭天具有以下社会整合功能:第一,增强血族血亲、同源共祖的观念。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尊心。以祭天为荣,珍视文化传统。第二,借祭天仪式,以全民族的社会价值观、道德伦理和习俗进行整合、规范。第三,加强全民族经济生活联系、贸易往来。一些民族的祭天正值农闲、年节或年节前后,有的祭天已演化为大型节日,往往兼有各族经济贸易往来的内容,反映了他们的经济生产状况。第四,祭天仪式上以歌舞娱神娱人,普天同庆、人神同庆的气氛十分浓厚,含有感谢天神、祖先赐福保佑,祈求清吉平安、丰收在望的意味。

小编认为祭天作为各族文化的根系、象征,是各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或说是共同文化心理、习俗的重要纽带。失去了它,将意味着民族文化断代消亡,现实的社会关系、社会心理平衡机制也将崩溃。

参考资料《中国西南节日文学》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 西南民族节日 祭天民族的不同”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56个民族 原来有那么多不同的节日

中国56个民族 原来有那么多不同的节日

傣族,节日,民族,藏族,地区,朝鲜族,中国,人们,侗族,汉族,人口,泼水,习俗,云南省,传统节日,印度,历史,朝鲜,水花,男女,老人,藏族人,祝福,中国境内,分布在,尽情地,节庆活动,又称,新米,日中

2012-02-24 #短篇故事

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春节” 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

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春节” 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

王安石,人们,传统,活动,习俗,乐曲,亲人,全家,对联,形式,望月,祖先,节日,藏族,藏历,西藏,过春节,过新年,这都是,拜相,新一年,日里,白节,艾艺,阿涅,和家,里和,上口,中国,上香

2015-01-07 #故事会

中国传统民族节日 西南民族节日 谷物神

中国传统民族节日 西南民族节日 谷物神

神话,起源,谷种,人类,农业,傣族,彝族,民族,云南,哈尼族,佤族,独龙族,稻谷,阿昌族,文化,农事,地区,少数民族,谷物,各民族,神人,神话中,原始农业,动物,布朗族,母题,祖先,白族,种子,粮食

2016-12-04 #经典故事

探索新的民族节日 西南民族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探索新的民族节日 西南民族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2013-07-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文化 西南民族节日文化 其他祭祖节

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文化 西南民族节日文化 其他祭祖节

彝族,始祖,德培,罗节,仪式,节日,阿昌族,牌坊,石头,阿童,蹬窝罗,云南省,民族,歌舞,纳西族,祖灵,祭司,主祭,传说,农历,化身,史诗,太阳,祖先,相结合,过程,顶端,毕摩,密枝,彝年

2009-12-27 #故事会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西南民族节日 它的五种类型特点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西南民族节日 它的五种类型特点

2017-06-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传统节日 文化 西南民族节日 傣族

中国传统节日 文化 西南民族节日 傣族

傣历,农耕,傣族,节日,神话,农事,生产,佛教,地区,历法,泼水,起源,佛教文化,日子,浴佛节,傣历新年,人们,习俗,依据,傣家人,农业,内涵,文化,意义,本原,本民,浴佛,眼光,礼仪,结果

2010-04-21 #长篇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西南民族节日 基诺族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西南民族节日 基诺族

农耕,节日,农事,基诺族,民族,农业,庄稼,白族,链式,鸡笼,农业文化,傣族,内涵,哈尼族,棉花,精华,芋头,过程,尝新节,仪式,稻作,稻谷,稻草,节令,回家,卡巴,新米,罗比,阿西,农业生产

2020-04-26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