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平安回家”乘客故事:一张张爱心车票 让家更近了

时间:2013-09-24

对很多忙碌的务工人员来说,在紧张的春运期间,能获得一张免费的回家爱心车票,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提示:本文共有 33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2019年“平安回家”活动 资料图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这几天虽然降温了,但寒冷依然阻挡不了在莞务工人员返乡过年的热切心情。对很多忙碌的务工人员来说,在紧张的春运期间,能获得一张免费的回家爱心车票,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一年一度的东莞市大型公益活动“平安回家”又来了!2020“平安回家”发车仪式将于1月15日举办,一张张免费车票向外来务工人员传递着关怀和温暖,让家更近了。

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2019年和2020年“平安回家”活动的乘客,听听他们回家路的故事。

2020年乘客

●施冬秀

工作地:东莞南城 家乡:广西南宁

报名成功后第一时间和老公分享

随着天气降温,对于在东莞南城一家啤酒公司打工的施冬秀来说,她回家除了要穿厚衣、携带大包行李之外,怀孕5个月让她更加行动不便。

施冬秀的老家在广西南宁市的一个小镇上,6年前,她和老公来到东莞打拼,期间辗转了多个镇街。虽然从东莞到老家的交通很方便,但挤长途大巴、挤火车仍让她心理有些恐惧。

正在心里郁闷之际,微信朋友圈里一条别人转发的“平安回家”公益活动消息,让她似乎看到了希望。

点开链接,按照上面所说的要求,填好了报名信息,接着便是几天来的焦虑的等待。“想到了‘中’或者‘不中’的结果,心里还是蛮担心的。”施冬秀告诉记者,收到报名成功的通知短信后,她欣喜若狂,马上告诉了还在上班的老公。

“春运期间,从东莞坐大巴到南宁,大巴车票要两三百块,两个人就要五六百块。这次能坐上‘平安回家’的客车,既省了一大笔车费,也省了我的挤车之苦。”施冬秀在电话里激动地说,真的太感谢东莞的爱心企业和媒体了。

●何裕银

工作地:东莞长安 家乡:湖北黄冈

连续两年成功报名,感恩大爱东莞

今年52岁的何裕银,来东莞打工已经整整17个年了,春节回家成了他每年岁末年初最幸福的一件事。千里之外的老家湖北黄冈,于他来说遥远而充满期待,尽管归心似箭,但因为自己不会使用微信、手机APP等,返乡前的买票过程,成了他最大的一块心病。

“过去那些年,我都是下班后熬夜在车站排队买票,有时因为去得太迟而落空。”何裕银说,这对于在工厂打工的他来说,成本有点太高了,而且多花的还是冤枉钱。

记者了解到,何裕银在长安镇一家电子厂打工。去年,他是“平安回家”免费大巴的幸运乘客,今年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又成功获得乘车名额。

“春运期间,长安到黄冈的汽车票每人要480元左右,我和老婆一起就要将近1000元,这些钱对我的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何裕银说,他有两个孩子,大孩子今年11岁,小的还不到3岁,拖家带口的赶汽车挤火车也很不方便,这次能成功报名“平安回家”免费大巴活动,给他省了“大麻烦”,也让他感受到了东莞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善良。

●熊亮

工作地:东莞厚街 家乡:江西宜春

夫妻同在莞务工,回家带俩娃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熊亮想要回家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但是因为年底一些工友提前返乡,工厂的业务便都压到了他们这些还在继续上班的人身上。“现在每天加班,已经成了常态。”熊亮对记者说,趁年底再努力一把,然后回家过年。

熊亮的老家在江西宜春的丰城,他2007年便来到东莞打工,后来就一直待在厚街的一家电子厂。

那天,他去工厂附近的一家联通营业厅办手机卡,看到大厅内墙壁上贴着一张“平安回家”公益活动的宣传单。“上面说乘车是免费的,于是我就想着试试看,没想到,最后报名成功了。”熊亮开心地说,这是他第一次报名参加“平安回家”活动。

记者了解到,熊亮的妻子原来也在东莞打工,后来因为二孩出生后,就一直全职在照看孩子。目前,大孩子已经9岁了,小孩子才一岁多。

“回家不管是坐火车还是大巴,都不太方便,因为上下车、转车太麻烦,还要带两个小孩,还有一大堆行李。”熊亮对记者说,他家在丰城市,还不到南昌,虽然坐“平安回家”的爱心大巴可以直达南昌,但丰城距离南昌已经不远。

2019年乘客

●李琼

工作地点:东莞石碣

希望平安回家活动越办越好

来东莞打工已有5年时间的李琼,随着工作、生活与城市各方面的交集逐渐增多,她对这座南方的城市也有了更深厚的感情。

“工作环境越来越舒适,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也让人感到越来越温暖。”李琼说,前几年,他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一年中最幸福也最让人担心的就是春节回家这件事,“回家和亲人团聚当然幸福,但是赶早摸黑去车站排队买票却很让人痛苦,有时排队几个小时还不一定能买到票”。

2019年年初,李琼所在的工厂尚未全面放假,一部分人仍在流水线上赶制产品,李琼便是其中之一。因为工作繁忙,她忘记了要提前买车票这档事,等到想起来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抢票时间。她在12306手机APP上试试抢票,让男友去东莞汽车客运总站和南城汽车站排队买汽车票,结果两个人都竹篮打水一场空。

正在李琼失望之时,一个好消息来了。原来,公司在组织员工参加由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发起的“平安回家”公益活动,她给自己和男友一起报了名。在经过几天焦虑的等待后,没想到手机上收到了报名获得通过的短信。

李琼告诉记者,那次公司共有七八个报名了,当时和她坐一辆车上的都是广西桂平的老乡,大家因此也有共同话题,一路上大家都聊得很开心。车到目的地后,当地还专门组织了迎接队伍,还有义工煮了热腾腾的姜茶给他们喝,“感觉心里好暖”。

“平时从东莞坐大巴回老家,车费要200元左右,春运期间更贵,而且还不一定能买得到票,就算买到票后,也要掐着时间往车站赶,”李琼笑着对记者说,希望“平安回家”活动越办越好。

记者了解到,今年因为有同事开车回桂平,所以李琼准备搭朋友的车一起回去,就没有报名“平安回家”活动。

●曾裕南

工作地点:东莞寮步

试着参加活动 没想到成功了

“那天我正在上班,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说是我报名的‘平安回家’公益活动通过了。”回想起去年年初那一幕,曾裕南仍然很开心,“本来,当初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报名,没想到,还真中了。”

曾裕南老家在广西桂平,工作地点在东莞寮步镇,每年春节回家买车票,对他来说就像一场激烈的“战斗”,一大早去镇上的汽车客运站排队,然后晚上躺床上在手机软件上抢火车票,尽管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车票总是遥不可及。

归心似箭的曾裕南在一次和同事聊天中,无意得知了“平安回家”公益活动,于是也打算试试,没想到还真通过了。

回家那天,他带着行李,按照短信通知上的要求,在规定时间里不慌不忙地赶到集中乘车地点。看到同一趟车上的其他桂平老乡,曾裕南开心不已,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十分开心。

“服务好,我还被直播了呢!”他告诉记者,坐“平安回家”的大巴车可直达广西桂平,到桂平后还有热姜汤喝,有专门的车接送乘客到自家所在的镇上。

曾裕南说,如果是自己乘坐普通长途大巴车,不仅车费贵,而且花时间,到了桂平后转车到镇上还要一个多小时,由于是晚上,镇上中巴车已经停开,只能自己再掏100多元包一辆小车回去。

●张海泽

工作地点:东莞东城

愿平安回家惠及更多务工者

“省钱、安全、服务好……”说起去年乘坐‘平安回家’爱心大巴车的事,广西桂平人张海泽还记得很多关于活动的细节,“还因为这次坐车,认识了很多本来不认识的桂平老乡,后来返回东莞后,还有很多人一直保持着联系。”

张海泽在东莞东城一家计量科技公司工作,因为工作忙,一年中也很难回一趟老家,只有每年春节才是必回不可的。

“长时间在外地工作,有时真的很想家,每年到了年底,这种心情就更加强烈。”张海泽对记者说,平时买长途汽车票还好,到了年前那段时间,买票就跟打仗一样。

去年,看到一个朋友给的链接,说是有免费的车坐,还不用熬夜排队买票。“我点开链接一看,原来是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发起并主办的‘平安回家’公益活动,于是想也没多想就报名了。”张海泽笑着说,没想到第一次报名就成功了。

后来他按照收到的手机短信内容,带着行李来到市体育馆集中乘车,在发车仪式上还领到了丰厚的礼品包,里面有路上吃的干粮和东莞特产。

今年春节,因为二孩小宝刚满月,老家又太冷,张海泽和妻子不打算回广西桂平了。“今年我妈妈要回去,带我的大孩子一起。

老人家带个孩子和行李坐大巴上下车不太方便,长途又累,所以我给她买了动车票。”张海泽说,“虽然今年不坐‘平安回家’的车了,但我还是希望,这个活动越办越好,未来惠及更多东莞的外来务工人员。”

全媒体记者 刘承志/文

全媒体编辑 贾庆森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平安回家”乘客故事:一张张爱心车票 让家更近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张张捐款收据讲述爱心故事

一张张捐款收据讲述爱心故事

江青,老人,希望工程,吴明,工资,国家,记者,郑江,上海交通大学,市慈善总会,爱心妈妈,化名,媒体,困难群众,妈妈,市妇联,收据,江苏省,母校,社区,老伴,镇江人,生活,心系祖国,元左右,困难学,年开始,慈善捐赠,老人说,退休后

2020-06-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一张张捐款收据讲述爱心故事

一张张捐款收据讲述爱心故事

江青,老人,希望工程,吴明,工资,国家,记者,郑江,上海交通大学,市慈善总会,爱心妈妈,化名,媒体,困难群众,妈妈,市妇联,收据,江苏省,母校,社区,老伴,镇江人,生活,心系祖国,元左右,困难学,年开始,慈善捐赠,老人说,退休后

2017-06-06 #长篇故事

一张张捐款收据讲述爱心故事

一张张捐款收据讲述爱心故事

江青,老人,希望工程,吴明,工资,国家,记者,郑江,上海交通大学,市慈善总会,爱心妈妈,化名,媒体,困难群众,妈妈,市妇联,收据,江苏省,母校,社区,老伴,镇江人,生活,心系祖国,元左右,困难学,年开始,慈善捐赠,老人说,退休后

2011-11-15 #故事阅读

一张张捐款收据讲述爱心故事

一张张捐款收据讲述爱心故事

江青,老人,希望工程,吴明,工资,国家,记者,郑江,上海交通大学,市慈善总会,爱心妈妈,化名,媒体,困难群众,妈妈,市妇联,收据,江苏省,母校,社区,老伴,镇江人,生活,心系祖国,元左右,困难学,年开始,慈善捐赠,老人说,退休后

2015-06-27 #故事会

一张张捐款收据讲述爱心故事

一张张捐款收据讲述爱心故事

江青,老人,希望工程,吴明,工资,国家,记者,郑江,上海交通大学,市慈善总会,爱心妈妈,化名,媒体,困难群众,妈妈,市妇联,收据,江苏省,母校,社区,老伴,镇江人,生活,心系祖国,元左右,困难学,年开始,慈善捐赠,老人说,退休后

2015-02-13 #故事会

两个女书记和一张张煎饼的故事

两个女书记和一张张煎饼的故事

煎饼,第一书记,台村,妇女,加工,文化产业园,产业,合作社,张台,常路镇,手工煎饼,村民,鏊子,一个叫,高媛,名的,和村,市民政局,宣纸,俏销,亲友,专业村,书记,产业园,佳品,功效,全村,历史,口感,团体

2020-07-27 #长篇故事

两个女书记和一张张煎饼的故事

两个女书记和一张张煎饼的故事

煎饼,台村,常路镇,尹义,第一书记,妇女,村民,手工煎饼,生产,郭春霞,产业,合作社,张台,月子,摊煎饼,加工,销售,做大做强,孩子,特色,需求,供不应求,宣纸,亲友,乡村,产品,产业园,佳品,人群,北京

2020-07-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一张张全家福背后的故事 爱是一种心酸的浪漫

一张张全家福背后的故事 爱是一种心酸的浪漫

东篱,孩子,家庭,儿子,仙居,大家庭,张宇,张珍,王妈妈,留守儿童,仙居县,全家福,小屋,收入,村里,父亲,母爱,孩子们,宝迪,连儿,路北村,留下了,天下,下各镇,主人,从那时起,全国,代表,兄弟姐妹,假日

2020-07-14 #长篇故事